第六节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7.40 MB
- 文档页数:59
课程设计(论文)-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宝鸡文理学院2008 级综合课程(学年)设计说明书系别: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班指导老师:设计题目:脱氮除磷工艺学生姓名:学号: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2011年6月8日脱氮除磷工艺设计中文摘要:污水中的氮磷元素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生物脱氮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最后转化为氮气。
对应的在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应设置相应的好氧硝化段和缺氧反硝化段。
生物除磷,污水中的磷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等形式存在。
生物除磷就是利用微生物对磷的释放和吸收作用,使磷积聚于微生物体内,从污水中去除。
从几种常见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和实际水质综合考虑,采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脱氮;除磷;氧化沟目录1设计目的 (1)2脱氮除磷主体构筑物综合课程设计1任务书 (1)3.主要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介绍 (2)3.1.A2/O工艺 (2)3.2、SBR工艺 (3)3.3、氧化沟 (3)4、处理工艺选择及其流程 (4)5、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与说明 (6)5.1、提升泵的设计计算…………………………………………………………5.2、细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6)5.3、曝气沉砂池的计算 (8)5.4、氧化沟设计计算 (10)5.5、二沉池设计计算 (18)5.6消毒池的设计计算………………………………………………………….6、实验总结: (20)注释和参考文献 (20)指导教师评语: (21)工艺流程高程图 (24)工艺流程平面图 (25)此污水厂平面布置图 (26)1.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1)、复习和消化所学课程内容,初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并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术资料的运用;(3)、训练和培养污水处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及绘图的基本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七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1 废水生物处理流程 2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 3 深度处理的对象和目标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1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21 废水生物处理流程 2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 3 深度处理的对象和目标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3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 BOD5: 20~30mg/L COD: 40~100mg/L SS: 20 ~30mg/L TN: 20~50mg/L P: 6~10mg/L 此外,含有较多的细菌、重金属离子等。
传统活性污泥法总氮去除率约为10-20%,总磷去除率 约为5-20%。
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4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 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
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太湖的富营养化 什么是蓝藻?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 的藻类植物。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至 33 亿年前,现在已知 1500 多种,分布十分广 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
有少数 可生活在 60℃至 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 真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 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 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 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 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5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6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71 废水生物处理流程 2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 3 深度处理的对象和目标去除悬浮物和胶体 去除溶解性有机物 去除无机盐 消毒杀菌6/26/2014 10:26 AM水污染控制工程8(一) 生物脱氮工艺 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四种 形式存在。
活性污泥工艺强化除磷脱氮措施-水污染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活性污泥工艺简介20世纪初,活性污泥工艺最早在英国出现,是最主要的污水处理工艺。
我国最早出现活性污泥工艺是在20年代初,应用于上海的一个污水处理厂。
之后,日本的污水处理厂也开始采用活性污泥工艺。
直至50年代末,世界各地所采用的活性污泥工艺都属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因为它们跟最初的活性污泥工艺形式一致。
目前仍然有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采用连续推流式的曝气池,污泥负荷选用中等水平。
近年来,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水处理厂的增建迫在眉睫,活性污泥工艺也得以快速发展。
据统计,全球有大约6万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而其中采用活性污泥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超过半数,只有小部分采用小规模的稳定塘系统。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单一的有机污染物,可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综合污水处理,就需要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池形、运行或曝气方式、生物学方面以及填料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充分满足污水处理多样化的处理要求,比如增强处理功能和运行稳定行,降低工艺费用,简化运行程序等。
2、氮磷来源及除磷脱氮原理水体中的氮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比如湖泊底部的泥向水体释放的营养盐,若要加以控制,要么技术上难以实现,要么经济成本过高。
另一方面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比如农业排放的氮、磷,此类活动可以加以控制,下面具体介绍人为因素产生氮磷的两个方面:(1)农药、化肥以及动物的粪便等面源污染。
人工合成的施入农田的化学肥料中的氮元素中超过50%都没有被农作物吸收,是水体中氮磷的一大重要来源,因此,要科学施肥,推广使用无磷农药来缓解面源污泥问题。
(2)工业和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
对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如果不加以处理就直接流入江、河、湖、海,会因为其相当高的氮磷含量使藻类过度生长,对环境破坏很大。
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得到的排放水中氮、磷含量很高,这是因为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以后,会生成硝酸盐、氨氮和磷酸盐等含氮、磷的物质,其中一部分作为微生物的细胞组成存在,另一部分则都流入河道,这也导致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仍然能使城市河道出现黑臭且藻类生长过剩的现象。
一、生物脱氮工艺设计计算(一)设计条件:设计处理水量Q=30000m 3/d=1250.00m 3/h=0.35m 3/s总变化系数Kz= 1.42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进水COD Cr =350mg/L COD Cr =100mg/L BOD 5=S 0=160mg/L BOD 5=S z =20mg/L TN=40mg/L TN=15mg/L NH 4+-N=30mg/L NH 4+-N=8mg/L 碱度S ALK =280mg/L pH=7.2SS=180mg/L SS=C e =20mg/LVSS=126mg/L f=VSS/SS=0.7曝气池出水溶解氧浓度2mg/L 夏季平均温度T1=25℃硝化反应安全系数K=3冬季平均温度T2=14℃活性污泥自身氧化系数Kd=0.05活性污泥产率系数Y=0.6混合液浓度X=4000mgMLSS/L SVI=15020℃时反硝化速率常数q dn,20=0.12kgNO 3--N/kgMLVSS 曝气池池数n=2 若生物污泥中约含12.40%的氮用于细胞合成(二)设计计算1、好氧区容积V1计算(1)估算出水溶解性BOD 5(Se)6.41mg/L(2)设计污泥龄计算硝化速率低温时μN(14)=0.247d -1硝化反应所需的最小泥龄θcm =4.041d 设计污泥龄θc =12.122d(3)好氧区容积V 1=7451.9m 3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 1=5.96h=-⨯⨯-=-)1TSS TSSVSS42.1kt z e S S ([][])2.7(833.011047.022)158.105.0()15(098.02pH O k O N N e O T T N --⎥⎥⎦⎤⎢⎢⎣⎡+⎥⎦⎤⎢⎣⎡+=--μ)1()(01c d V c K X S S Q Y V θθ+-=2、缺氧区容积V 2(1)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计算微生物同化作用去除的总氮=7.11mg/L被氧化的氨氮=进水总氮量-出水氨氮量-用于合成的总氮量=24.89mg/L 所需脱硝量=进水总氮量-出水总氮量-用于合成的总氮量=17.89mg/L 需还原的硝酸盐氮量N T =536.56kg/d (2)反硝化速率q dn,T =q dn,20θT-20=(θ为温度系数,取1.08)0.076kgNO 3--N/kgMLVSS(3)缺氧区容积V 2=2534.1m 3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 2=V 2/Q=2.03h3、曝气池总容积V=V 1+V 2=9986.0m 3系统总污泥龄=好氧污泥龄+缺氧池泥龄=16.24d4、碱度校核每氧化1mgNH 4+-N需消耗7.14mg碱度;去除1mgBOD 5产生0.1mg碱度;每还原1mgNO 3--N产生3.57mg碱度;剩余碱度S ALK1=进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去除BOD 5产生碱度=181.53mg/L>100mg/L(以 CaCO 3计)5、污泥回流比及混合液回流比(1)污泥回流比R计算=80001.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X(MLSS)=4000mg/L 污泥回流比R=X/(X R -X)=100%(一般取50~100%)(2)混合液回流比R 内计算总氮率ηN =(进水TN-出水TN)/进水TN=62.50%混合液回流比R 内=η/(1-η)=167%6、剩余污泥量(1)生物污泥产量1525.5kg/d(2)非生物污泥量P SP S =Q(X 1-X e )=1020kg/d (3)剩余污泥量ΔX ΔX=P X +P S =2545.5kg/d 设剩余污泥含水率按99.20%计算mg/L (r为考虑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系数,取VT dn T X q N V ,21000⨯=)1()(124.00c d W K S S Y N θ+-=r SVIX R 610==+-=c d X K S S YQ P θ1)(07、反应池主要尺寸计算(1)好氧反应池设2座曝气池,每座容积V 单=V/n=3725.96m 3曝气池有效水深h=4m 曝气池单座有效面积A 单=V 单/h=931.49m 2采用3廊道,廊道宽b=6m 曝气池长度L=A 单/B=51.7m 校核宽深比b/h= 1.50校核长宽比L/b=8.62曝气池超高取1m,曝气池总高度H=5m (2)缺氧池尺寸设2座缺氧池,每座容积V 单=V/n=1267.05m 3缺氧池有效水深h=4.1m 缺氧池单座有效面积A 单=V 单/h=309.04m 2缺氧池长度L=好氧池宽度=18.0m 缺氧池宽度B=A/L=17.2m8、进出水口设计(1)进水管。
第六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一、生物脱氮技术二、生物除磷技术三、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城市污水经传统的生物处理以后,虽然绝大部分悬浮固体和有机物被去除了,但还残留微量的悬浮固体和溶解的有害物,如氮和磷等的化合物。
氮、磷为植物营养物质,能助长藻类和水生生物,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饮用水水源。
太湖的富营养化第六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一、生物脱氮技术二、生物除磷技术三、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生物脱氮技术在自然界,氮化合物是以有机体(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以及气态氮(氮气)的形式存在。
而在二级处理水中,氮则是以有机氮、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形式存在的。
前述技术对氮的去除率比较低。
N、P只满足微生物生理要求即可(100:5:1),因此对二者去除率低,仅为20-40%、5-20%,故城市污水中,氮是过剩的,这就是一般的二级污水厂对氮去除率较低的原因。
1.概述生物脱氮技术2.生物法脱氮(1)原理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氮气和氮氧化物气体的过程,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氨化)过程。
a.氨化反应322NHRCOHCOOHOHCOOHRCHNH+→+3222NHCORCOCOOHOCOOHRCHNH++→+有氧缺氧生物脱氮技术总反应式为:b.硝化反应好氧亚硝酸菌、硝化菌总反应式为:c.反硝化反应缺氧反硝化菌(异养)反硝化菌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生物脱氮技术2.生物法脱氮(2)生物脱氮工艺P148①三段生物脱氮工艺②缺氧——好氧(AO)生物脱氮工艺③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技术2.生物法脱氮(2)生物脱氮工艺——①三段生物脱氮工艺将有机物氧化、硝化以及反硝化段独立开来,每一部分都有其自己的沉淀池和各自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传统工艺)。
生物脱氮技术2.生物法脱氮(2)生物脱氮工艺——①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第一级——曝气池,去除BOD、COD、有机N氨化为氨气或铵离子,经沉淀池后进入硝化曝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