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37
《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导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
作者吴承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深入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著名小说家。
他博学多才,精通诗词歌赋,尤其擅长小说创作。
《西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的心血之作。
三、作品背景《西游记》创作于明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吴承恩以佛教传说为背景,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求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法名玄奘,是唐朝的一位高僧。
孙悟空,石猴化身,拥有神通广大的能力。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
沙僧,原是卷帘大将,同样因犯错被贬下凡。
他们四人性格各异,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取经的使命。
五、人物形象分析1.唐僧: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信仰坚定,慈悲为怀,勇往直前。
在取经过程中,他屡遭磨难,但始终不忘初心,带领徒弟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
2.孙悟空: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忠诚护主。
在取经过程中,他多次拯救唐僧于危难之中,为取经团队立下赫赫战功。
3.猪八戒: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他性格憨厚,力气过人,但贪吃懒惰,时常给取经团队带来麻烦。
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也能挺身而出,为取经事业贡献力量。
4.沙僧: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他性格沉稳,忠诚老实。
在取经过程中,他默默无闻地承担起行李重任,为取经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六、作品艺术特色1.寓言性质:《西游记》通过一系列富有寓言意义的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2.神话色彩:作品中的神仙、妖怪、鬼魅等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展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歌曲欣赏《敢问路在何方》——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自幼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写成了《西游记》。
吴承恩走近作者《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作品简介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故事来源——玄奘西游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费时17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657部,震动中外。
后来,他的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沿途诸国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
后来又衍生出不少神化和取经相结合的故事,成为《西游记》某些章回的雏形。
人物形象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唐太宗为其取法号为三藏,指唐为姓,故称唐三藏、唐僧。
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为兄弟,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雷音寺取回真经。
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赐封为“旃(zhān)檀(tán)功德佛”。
性格特征:为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仁爱,爱憎分明,宁愿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迂腐教条,鉴别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