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方程
- 格式:pdf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2
5.5.1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解方程的根底,再加上会利用简单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根底上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学习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简单的应用问题。
2.学习用列两步计算的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在教学时,要创设具体的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利用事件的开展顺序,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为了防止出现大量的x=a+b的方程形式出现,在找等量关系时,就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用算术方法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告诉学生未知数一般出现在左边。
而结果的量出现在右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经历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体验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难点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稿纸、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忆旧知。
提问:谁能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第1种:一步计算的方程,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直接求出方程的解;第2种:二步计算的方程,首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把二步计算的方程变成一步计算的方程,再根据一步计算方程的解法解出方程。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回忆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稳固了所学旧知识,同时,自然导入新课,为新知的学习打下根底。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四《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运用形如x±a=b和ax=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2.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实现由“算数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直面主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并学会解简单的方程。
下面,老师想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分组练习:①43+x=200 x÷3=1.8 ②x-1.2=6.6 2.5x=10学生分组练习,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
如果掌握了列方程、解方程的本领,解决起来就很容易了,是不是特别期待?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做起,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亲近动物,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简单的复习,既能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教师寥寥数语的学习动员,为学生求知之路撒下了主动尝试和探索的种子,学生的疑问将会进一步思考,求知欲望必定得到发展。
】二、合作探究,自主尝试1.自主尝试,多元列式(课件呈现信息)学生阅读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记录:白鹭有多少只?黑天鹅有多少只?师:这两个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出来。
(学生读题)会列式吗?师:果然难不倒大家,老师可要提高难度了!请听好:请找出丹顶鹤与白鹭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尝试列式,大家可以把你的想法记录在探究纸上。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9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导读]初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即使隐蔽一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算术方法解决都不太困难。
相反地,学生会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实际问题写的字太多,太麻烦,会以为这是多此一举,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一般都会存在的心理障碍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㈠导入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了解只含有加、减或乘、除法一步计算的方程。
那学习方程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在你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是到了中学、大学阶段,会经常用到方程。
在实际生活中,用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地用列方程、解方程的办法解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即使隐蔽一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算术方法解决都不太困难。
相反地,学生会认为列方程解决实际实际问题写的字太多,太麻烦,会以为这是多此一举,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一般都会存在的心理障碍。
鉴于此,教师进行这样的学习动员,从今后的数学学习和解决生活问题两个方面阐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对于克服上述心理障碍会起到作用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归纳,掌握方法 1.指导观察,明确题意,列式解答。
⑴出示例7情景图。
师:看画面中你获得那些信息?从“小刚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中你知道其中含有什么数量关系吗?小组交流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生答师板书)①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②小军的成绩﹣0.06米=小刚的成绩③小刚的成绩﹢0.06米=小军的成绩师评价: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等量关系式,都符合题意,真了不起!⑵引导学生分析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①列方程。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在分析问题、用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等量关系的过程中,了解方程的作用,获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
教学建议:◆打字问题1、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王叔叔手写的字数×3=120。
2、教师讲解:求王叔叔每分钟手写多少个字,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把要求解答的问题用x表示,就可以列出方程解答。
然后示范写出“解”和“设”的内容,并列出方程。
鼓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解答过程并检验。
3、交流学生解方程和检验的结果。
然后讨论一下:还可以怎样检验?使学生了解,检验实际问题的结果时,还可以把x的值放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
如,120÷30=3,证明计算正确。
◆捐书问题1、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讨论“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亮亮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的说法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然后,找出等量关系,教师板书出来。
3、提出要求:设亮亮捐了x本书,自己列出方程并解答。
4、交流学生列出的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及结果。
然后说一说可以怎样检验。
5、师生总结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第一,读题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第二,把要求的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方程;第三,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第四,检验求得的x的值;第五,写出答语。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检查学生解题步骤和书写是否完整规范。
答案:41千克。
第2题,提示学生认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找等量关系的。
答案:88天。
第3(1)题,提示学生认真读题,先把要求的数设为x,再找出等量关系。
答案:13x-4.9=90x=7.33 (2)题,师生共同找到等量关系,再让学生自己解答。
教学设计评比:《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与说明作者: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学校姜广德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5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的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进而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日常语言抽象成数量关系式,转换成方程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座建筑吗?画面上是有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它们气势雄伟,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标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两座建筑高度有关的数学问题。
2、出示“西安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
选用大雁塔和小雁塔作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题的呈现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解决问题的情节更具有现实性,因为现实情境中信息是复杂多样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善于收集信息,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