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 《教育与美好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67 KB
- 文档页数:15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与房地产,电子,金融,汽车并称五大产业的是()
A.种植
B.餐饮
C.美容
D.旅游
答案: 美容
2、出门时因为长得好看引发妇人围观的晋代诗人是()
A.陶渊明
B.陆机
C.王羲之
D.潘安
答案: 潘安
3、因为长得丑出门被人吐唾沫的古代诗人是()
A.左冲
B.王维
C.贺知章
D.陈子昂
答案: 左冲
4、钟馗曾因为丑而丢了状元。
A.对
B.错
答案: 对
5、以下人物中最有权力的是()
A.赫拉
B.左冲
C.雅典娜
D.阿瑞斯
赫拉
6、以下人物中最有智慧的是()
A.赫拉
B.宙斯
C.西西弗斯
D.雅典娜
答案: 雅典娜
7、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身心健康的完满人生。
A.对
B.错
答案: 对
8、美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A.对
B.错
答案: 错
9、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是相互补充的。
A.对
B.错
答案: 对
10、追求美就是要不断整容,穿着时尚。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B.×
答案: √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B.×
答案: √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甲骨
B.金
C.小篆。
第一章测试1.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主张是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A:蔡元培B:鲁迅C:王国维D:梁启超答案:A2.对于趣味的引导,最好的方式是()。
A:通过逻辑训练B:依靠行政命令C:通过感性教育D:通过道德教化答案:C3.关于趣味的培养,错误的一项是()。
A:有高下、美丑之分B:与后天培养无关C:与人生有很多重要联系D:对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答案:B4.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方式是()。
A:爱B:控制C:占有D:竞争答案:A5.关于美育的功能,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发展人的理性,又发展人的感性B:只发展人的感性,不发展人的理性C:不发展人的感性,也不发展人的理性D:只发展人的理性,不发展人的感性答案:A6.社会美的核心是。
()A:力的美B:人的美C:事的美D:物的美答案:B7.“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的。
()A:阶级性B:民族性D:时代性答案:D8.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A:错B:对答案:B9.审美能力是指人们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
()A:对B:错答案:A10.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无锡()的“八音涧’引惠山泉水,促其层层跌落,空谷回响,舒缓抒情又抑扬顿挫,好似一首节奏轻快、韵律生动的乐章。
A:十笏园B:颐和园C:寄畅园D:拙政园答案:C2.通常认为,油画的发明者是()。
A:凡·艾克兄弟B:米开朗基罗C:拉斐尔D:扬·凡·艾克答案:A3.根据英国画家()的考据,1420年前后,布鲁日的画家在绘画中率先使用了小孔成像法,来帮助他们绘制准确的形象。
A:保罗·鲁本斯B:约翰·康斯太勃尔C:大卫·霍克尼D:达·芬奇答案:C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创作者是()A:苏轼B:李白C:杜甫答案:C5.()的黄果树瀑布以水势浩大著称, 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而下,发出震天巨响,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声似雷鸣,远震数里之外,看实令人惊心动魄。
教育学基础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琼台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参考答案:八股文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夸美纽斯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孔子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5.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赫尔巴特6.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的《学记》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参考答案:德国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参考答案:康德9.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凯洛夫10.“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参考答案:杜威11.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
()参考答案:错1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参考答案:对13.狭义的教育是指个人教育。
()参考答案:错14.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了《普通教育学》。
()参考答案:对15.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制度2.推动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是()。
参考答案:生产力3.我国文革期间实行政治把关、政治挂帅的严格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制度影响和制约着()。
参考答案:受教育权的分配4.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参考答案:选择功能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
参考答案:人口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参考答案:传播功能7.英国教育培养的理想人物是“绅士”,重视文化素质,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强调注重理想和开拓精神的培养,这表明()。
小学教育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章测试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人是()。
参考答案:孟子2.下列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参考答案:初生婴儿吸奶3.教育活动和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参考答案:培养人4.狭义的教育是指()。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5.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一观点属于()。
参考答案:生物起源说6.我国奴隶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参考答案:六艺7.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于()。
参考答案:《论语》8.第一本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是()。
参考答案:《大教学论》9.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卢梭10.被中国教育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参考答案:《学记》第二章测试1.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教育与生产力同步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参考答案:制约与促进3.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参考答案:选择功能4.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
参考答案:传播功能5.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来体现的。
参考答案:教育内容6.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这一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参考答案: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参考答案: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8.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参考答案:基础教育水平9.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参考答案:经济功能10.下列关于教育对人口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中学教育基础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白城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来运用的人是参考答案:孟子2.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文献是参考答案:中庸3.教育最早的独立形态是()。
参考答案:社会教育4.提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的人的教育家是()参考答案:陶行知5.提出“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一观点的人是()参考答案:爱因斯坦6.教育家()在其教育著作《教育原来》一书中指出,教育从起源上来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存在教育,甚至动物中也有教育。
参考答案:佩西.能7.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理论的是参考答案:杜威8.提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观点的人是参考答案:雅斯贝尔斯9.儒家学派撰写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参考答案:学记10.法国社会学家托尔诺提出了()参考答案:生物起源说第二章测试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西方教育家()。
参考答案:培根2.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参考答案:军事体育教育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参考答案:《中庸》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参考答案:《论语》5.“四书”“五经”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参考答案:封建社会6.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
参考答案:赫尔巴特7.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参考答案:《学记》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夸美纽斯9.标志着规范的、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著作是()。
1、选择题:“曹冲称象”反映的是直觉思维。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选择题:历史上曹植做七步诗属于创造学中的“智力激励法”。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选择题: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
”选项:A:能力B:力量C:美德D:智慧答案: 【美德】4、选择题:只要受教育就能收获美好人生。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选择题:只要受过教育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品德。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2、选择题: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所谓的权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选择题:科学异化了人,科学没有价值。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选择题:出了学校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对知识的探索是有止境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选择题: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收获“理智的愉悦”。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选择题:_曾说过,“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
选项:A:冯友兰B:王国维C:亚里士多德D:牟宗三答案: 【冯友兰】2、选择题:道德即得“道”,并且道德是有层次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选择题:道德境界是一成不变的、无法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选择题:探讨道德选择题有助于人们反思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境界、促成美好人生。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1、选择题: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件包含着两种基本的要素,就是文化和意义”的提出者是谁?选项:A:康德B:韦伯C:笛卡尔D:罗素答案: 【韦伯】2、选择题:价值观念又称价值观。
一般而言,价值观是人(个体、群体)所具有的稳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对象价值的总的认识。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选择题:“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表明了教育的什么性质?选项:A:外在性B:内在性C:形象性D:实践性答案: 【内在性】4、选择题:教育活动中的善的价值追求包括个体善和社会善两个方面。
高等教育新论——大学的生命、生长与生活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第一章测试1.《高等教育以何为高》的作者为()。
答案:大卫·帕尔菲曼2.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强调人的心灵美。
答案:品性3.柏拉图所提倡的“理想国”中的核心部分为()。
答案:高等教育阶段4.君子襟怀坦荡,和而不同,能兼收并蓄、不忧不惧。
但君子也有敬畏之心,所谓君子三畏为()。
答案:畏圣人之言;畏大人5.苏格拉底将()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答案:智慧的发展;道德的培养;理性6.《大学》的“三大纲领”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答案:对7.苏格拉底指出,人所追求的东西可以分为三类:外在的善、身体的善和精神的善。
其中,“外在的善”最为重要。
()答案:错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论述了高等教育的追求在于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答案:对9.中西方圣哲们关于教育最高理念的论述,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看重人道德的培养与发展。
()对10.中国早期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机构为()。
答案:稷下学宫11.后工业知识经济时代,除传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外,大学还将担负起()等新的使命。
答案:调和市场与政府利益诉求;充当公共空间与交往中心;构建民主政治核心平台第二章测试1.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叫做()。
答案:产婆术2.柏拉图学园研究和教授的学科很广泛,包括()等。
答案:数学;天文学;音乐理论3.我国传统书院的首要任务是()。
答案:藏书;搜书;校书4.宋代书院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答案:外部规模上;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上5.苏格拉底与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答案:对6.稷下学宫秉持兼容并包的理念,但分国籍。
()答案:错7.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机构为学园。
()答案:对8.从五代起,中国的民间教育机构开始萌发,并部分承担了官学的教育职能。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在欧洲历史上,大学这个机构是哪一时期出现的?()答案:中世纪2.新知识、新思想的传入为学者行会的出现提供了()。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A: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B:学校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答案: 【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2、单选题: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选项: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起源论答案: 【心理起源论】3、多选题: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选项: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B:教育没有阶级性C:教育水平低D:有一些专门教育场所出现答案: 【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水平低】4、判断题: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选项:A:教育B:遗传C:个人主观能动性D:环境答案: 【遗传】2、单选题: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选项: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生产关系D:生产力答案: 【生产力】3、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教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教育成果的转化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学组织形式不形成制约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答案: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判断题: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就是教育可以离开社会诸要素而存在。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判断题: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单元测试“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的社会化”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选项:A:社会本位论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无目的论D:个人本位论答案: 【社会本位论】2、单选题: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选项:A: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的产生答案: 【社会分工】3、多选题: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第一章测试1.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生产性B:相互独立型C:目的性D:阶级性答案:B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资本主义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答案:C3.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答案:A4.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育人功能答案:C5.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B:创新教育理论C:素质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答案:A6.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A:错B:对答案:A7.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A:对B:错答案:A8.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A:错B:对答案:B9.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A:错B:对答案:A10.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国民教育制度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B2.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B: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答案:C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B4.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答案:D5.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辅助性学科课程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拓展性学科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B6.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目标A:错B:对答案:A7.教材就是教科书。
2020智慧树,知到《国学与人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国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国学中的主导人性观。
A.性善论B.性恶论C.善恶二重论D.无善无恶论答案:善恶二重论2、“人文”的含义是。
A.人类的原生状态B.人类的文饰C.人类的价值文明D.人类的道德文明答案:人类的文饰,人类的价值文明,人类的道德文明3、现代国学的含义是。
A.国家贵族子弟学校B.一国传统文化学术C.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D.经史子集的总称答案:一国传统文化学术4、古代“国学”的含义是。
A.国子学B.国之学C.太学D.乡学答案:国子学,国之学5、大学是。
A.学知识的学校B.学技能的熔炉C.精神成长的园地D.道德成人的摇篮答案:精神成长的园地,道德成人的摇篮第二章1、在第二章的讲授中,我们应该从生活中哪几个方面进行诚信的修养呢?A.知行合一B.言行脱节C.自欺欺人D.恪守承诺答案:知行合一,恪守承诺2、根据老师的讲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过方面的自我修养呢?A.文过饰非B.善于内省C.乐于闻过D.勇于改过答案:善于内省,乐于闻过,勇于改过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谦虚修养呢?A.功成弗居B.居安思危C.虚怀若谷D.恭敬待人答案:功成弗居,居安思危,虚怀若谷,恭敬待人4、自强的含义是。
A.树立远大理想B.积极进取C.百折不挠D.梦想强大答案: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百折不挠5、仁义的含义是。
A.爱人B.正我C.与人为善D.成人之美答案:爱人,正我,与人为善,成人之美6、国学人文精神主要包括。
A.内圣之道B.外王之道C.修身之道D.济世之道答案:内圣之道,外王之道,修身之道,济世之道第三章1、如何面对“生死”?A.贪生怕死B.好生恶死C.善生善死D.随顺自然答案:善生善死、随顺自然2、如何设计人生的战术目标?A.越高越好B.量力而行C.适他之适D.事称其能答案:量力而行、自适其适3、如何具有不朽的人生意义?A.立德B.立功C.立言D.立志答案:立德、立功、立言4、如何看待人生意义?A.人生有绝对的意义B.人生无相对的意义C.人生有相对的意义D.人生无绝对的意义答案:人生有相对的意义、人生无绝对的意义5、如何设定人生的额战略目标?A.不知变通B.随年龄而异C.扬长避短D.因势利导答案:随年龄而异第四章1、根据老师的讲授,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荣辱”呢?A.金钱至上B.权贵为荣C.行己有耻D.品行为荣答案:行己有耻、品行为荣2、如何处理“义利”矛盾关系?A.见利忘义B.舍义取利C.为富不仁D.以义谋利答案:以义谋利3、如何认识“美”?A.美是自由B.美是超越C.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D.美是有价值的快感及其对象答案:美是有价值的快感及其对象4、根据老师的讲授,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何为“善”,何为“恶”呢?A.是人类生活的客观品质B.利人即善C.利己为恶D.社会公意为善,反之为恶答案:社会公意为善,反之为恶5、如何处理“真假”矛盾关系?A.绝假纯真B.循名责实C.知行合一D.虚与委蛇答案:绝假纯真、循名责实、知行合一、虚与委蛇6、如何处理“是非”矛盾关系?A.将“是非”绝对化B.承认“是非”的相对性C.否定“是非”的基本标准D.坚持“是非“的基本界限答案:承认“是非”的相对性、坚持“是非“的基本界限第五章1、“人本”不是“君本”的要义是A.民惟邦本B.民贵君轻C.民本君末D.吏为民役答案: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民本君末、吏为民役2、“人本”不是“物本”的涵义是A.人为财死B.重物轻人C.以身殉物D.重人轻物答案:重人轻物3、周代文化的特征是A.神灵至上B.以人为本C.神人并重D.尊天敬人答案:以人为本、神人并重、尊天敬人4、夏商文化的特征是A.以神为本B.以天为本C.以人为本D.神人并重答案:以神为本、以天为本5、“人本”思想的要点是A.反对神本B.反对天本C.反对物本D.反对君本答案:反对神本、反对天本、反对物本、反对君本第六章1、古代“民主”承担的责任是A.民之父母B.养民教民C.爱民子民D.为所欲为答案:民之父母、养民教民、爱民子民2、古代“民主”由什么人充当?A.君主B.大臣C.官吏D.百姓答案:君主、大臣、官吏3、古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依据是A.人民很聪明B.人民很愚蠢C.人民很自私D.人民很公正答案:人民很愚蠢、人民很自私4、古代“民主”的涵义是A.臣民之主B.公民之主C.公民自主D.为民作主答案:臣民之主、为民作主5、汤、武革命的特点A.臣民推翻君主B.暴力斗争C.诛无道D.篡位夺权答案:臣民推翻君主、暴力斗争、诛无道第七章1、“仁政”中的德、刑关系是A.德主刑辅B.先德后刑C.尚德希刑D.刑主德辅答案:德主刑辅、先德后刑、尚德希刑2、“仁政”的另一个特点是A.因言获罪B.言者无罪C.臣下钳口D.虚心纳谏答案:言者无罪、虚心纳谏3、古代保障民生的不同表述是A.惠民B.利民C.养民D.富民答案:惠民、利民、养民、富民4、“仁政”的涵义是A.宽容虐民B.保民而王C.爱人恤民D.克己修德答案:保民而王、爱人恤民、克己修德5、明确提出“仁政”概念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晏子答案:孟子第八章1、近代启蒙思潮的特征是A.以“平等”反“纲常”B.以“自由”反“专制”C.以“民权”反“皇权”D.以“民主”反“君主”答案:以“平等”反“纲常”、以“自由”反“专制”、以“民权”反“皇权”、以“民主”反“君主”2、明清启蒙思潮的特征是A.男尊女卑B.理不离欲C.义不离利D.公不离私答案:理不离欲、义不离利、公不离私3、魏晋启蒙思潮的特征是A.性善情恶B.钟情任欲C.性三品论D.共同人性答案:钟情任欲、共同人性4、周代启蒙思潮的特征是A.神的地位的提高B.人的地位的提高C.天的地位的提高D.人性的清醒认识答案:人的地位的提高、人性的清醒认识5、中国古代的“启蒙”思潮发生过几次?A.一次B.二次C.四次D.六次答案:四次。
教育学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教育是()。
答案: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答案:利托尔诺3.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
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4.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答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5.以下不属于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是( )。
答案: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进行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答案:奴隶社会7.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答案:夏代8.下面著作中不属于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是()。
答案:《大教学论》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答案:《学记》10.下列教育学著作中,没有受到杜威思想影响的是()。
答案: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第二章测试1.人的发展和活动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人的发展具有受动性。
答案:对2.在教育学眼中,人的明显特征包括()。
答案:能动性和受动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共性和个性;可塑性3.我们可以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答案:阶段性4.儿童肢体的生长是先由头部到躯干,然后到四肢,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答案:顺序性5.以下属于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有()。
答案:思维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注意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记忆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情感从低级情绪到高级情感6.人在幼儿期的发展速度很快,儿童期比较平稳,青春期出现一个发展的高峰,成年期身心趋于成熟,进入老年期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答案:不均衡性7.教育工作要抓住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答案:不均衡性8.以下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差异性的教育策略是()。
教育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来运用的人是()。
答案:孟子2.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文献是()。
答案:《中庸》3.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于()。
答案:劳动4.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
答案:教育影响5.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答案:奴隶社会时期6.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雄辩术原理》的作者( )。
答案:昆体良7.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答案:《论演说家的教育》8.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答案:斯宾塞9.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答案:马卡连柯10.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答案:《民主主义与教育》11.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的理论的是()答案:杜威12.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答案:永恒性1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答案:夸美纽斯第二章测试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答案:遗传素质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主导。
答案:教育3.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因素是()答案:学校教育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体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答案:内发论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答案:外铄论6.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答案: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答案:不平衡性8.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答案:阶段性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答案:顺序性1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学”《教育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A.正确B.错误2.提出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布卢姆C.赞科夫D.巴班斯基3.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著作是()。
A.孟宪承的《教育概论》B.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C.吴俊生的《教育哲学大纲》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4.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拉丁语B.汉语C.德语D.英语5.通过()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思想品德课B.各科教学C.校会和班会D.少先队活动6.()是杜威关于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
A.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准备、展示、联合、理解、运用D.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7.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8.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
()A.正确B.错误9.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10.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A.正确B.错误11.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是()。
A.布鲁纳B.布卢姆C.卢梭D.巴班斯基12.抓教学就是抓智育。
()A.正确B.错误13.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A.正确B.错误14.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培养人。
智慧树知到《教育与美好人生》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教育与美好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曹冲称象”反映的是直觉思维。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历史上曹植做七步诗属于创造学中的“智力激励法”。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
” A:能力B:力量C:美德D:智慧正确答案:美德4、只要受教育就能收获美好人生。
A:对B:错正确答案:错5、只要受过教育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品德。
A:对B:错正确答案:错第二章2、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所谓的权威。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科学异化了人,科学没有价值。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出了学校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对知识的探索是有止境的。
A:对B:错正确答案:错5、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收获“理智的愉悦”。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三章1、_曾说过,“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
A:冯友兰B:王国维C:亚里士多德D:牟宗三正确答案:A2、道德即得“道”,并且道德是有层次的。
A:对B:错正确答案:A4、道德境界是一成不变的、无法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
A:对B:错正确答案:B5、探讨道德问题有助于人们反思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境界、促成美好人生。
A:对B:错正确答案:A第四章1、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件包含着两种基本的要素,就是文化和意义”的提出者是谁?A:康德B:韦伯C:笛卡尔D:罗素正确答案:B2、价值观念又称价值观。
一般而言,价值观是人(个体、群体)所具有的稳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对象价值的总的认识。
A:对B:错正确答案:A3、“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表明了教育的什么性质?A:外在性B:内在性C:形象性D:实践性正确答案:B4、教育活动中的善的价值追求包括个体善和社会善两个方面。
A:对B:错正确答案:A5、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
智慧树知到《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传统文化D:自然科学正确答案:六艺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正确答案:孟子4、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上所施,下所效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D:道可道,非常道正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A:论语B:孟子C:学记D:理想国正确答案:学记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孟子正确答案:学记7、“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阶级性8、学校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奴隶社会9、古希腊三大教育家是( )。
A: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昆体良C: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昆体良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正确答案: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0、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学记》A:教学相长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正确答案:教学相长,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1、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章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智慧树知到《教育与美好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曹冲称象”反映的是直觉思维。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历史上曹植做七步诗属于创造学中的“智力激励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
”
A:能力
B:力量
C:美德
D:智慧
正确答案:美德
4、只要受教育就能收获美好人生。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只要受过教育就一定能拥有美好的品德。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2、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所谓的权威。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科学异化了人,科学没有价值。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出了学校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对知识的探索是有止境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收获“理智的愉悦”。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三章
1、_曾说过,“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
A:冯友兰
B:王国维
C:亚里士多德
D:牟宗三
正确答案:A
2、道德即得“道”,并且道德是有层次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4、道德境界是一成不变的、无法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5、探讨道德问题有助于人们反思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境界、促成美好人生。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四章
1、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件包含着两种基本的要素,就是文化和意义”的提出者是谁?A:康德
B:韦伯
C:笛卡尔
D: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