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5.50 MB
- 文档页数:120
第二章城市产生和发展基本知识点: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动力和类型,我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和方针。
第一节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城市的特征:(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二.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由原始居民点演变而成的城市,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使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的重大意义在于:制造劳动工具的行业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扩大了劳动生产规模及其成果的总量;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对城市历史的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二.城市与区域1.城市与区域区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地域空间,一般具有同质性、内聚性、层次性和动态性。
城市与区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点和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和焦点;另一方面,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
2.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2)城市之间的关系。
3.城市与区域的密切关系具有以下作用:(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戏称代谢。
(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
(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
三.城市发展阶段及特征1.城市发展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
城市成为国家或地方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2)中世纪城市阶段这一阶段的背景是封建社会,城市作为区域性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的地位上升,城市成为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城市的功能日趋多元化(3)近代城市阶段这一阶段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其显著特征有: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激增;城市成为以及七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技的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种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是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初中地理城市发展知识点城市发展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城市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城市发展,可以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初中地理中关于城市发展的知识点。
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阶段1.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为了军事、信仰、贸易等目的而建立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城市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2.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即初级聚落、城市形成和城市发展阶段。
(1)初级聚落:最初是一些临时的聚集点,人口较少,功能简单,如古代的部落聚落、商业交易点等。
(2)城市形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城市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城市的基本特征,如城墙、城门、市场、宫殿等。
(3)城市发展: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逐渐发展壮大,人口、面积和功能不断增加,成为一个繁荣发达的城市。
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
1.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丰富度等因素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处沿海的城市更容易发展海洋经济,资源丰富的城市更容易建立重要的产业基地。
2.人口规模: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人口规模越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就越活跃,城市也更具有发展潜力。
3.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况,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发展更为迅速。
4.科技水平:科技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量,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5.文化传统:城市的文化传统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它决定了城市的风格和特色,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 社会分工(重要条件)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和交换扩张,市政建设不断趋于完善。
南宁大同 洛阳合肥烟台无锡 苏州宁波厦门深圳佛山邯郸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城市群】城市化一般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城市活动的过程。
其三个表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成熟阶段)(加速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今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1.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能够有效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又推动城市化进程。
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城市化)城市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的衰落)、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1.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向环境优美的郊区及乡村地区迁移。
2.城市产业因地租不断上扬而迁往郊区或其他地区。
由于城市中心区房价昂贵,人们也向房价较便宜的郊区迁移。
3.现代交通及通讯的发展,缩短的城乡之间的距离。
4.郊区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