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今天开始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将初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这是该法自1992年1月1日施行以来, 中国立法机关对这一法律的首次修改。在实践中暴露诸多问题的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将经过此次修改法律得以重铸。这一草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增规定是: 公共场所和学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 应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在现行法律基本框架内进行修改

在谈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的原因时,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祝铭山指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当时立法所依据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来, 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要求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呼声很高。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执法检查报告, 也提出了

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建议。

记者注意到,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在修订草案中得以保留。这说明, 此次修改是在现行法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此, 祝铭山指出,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 确立的一些原则和制度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基本框架和结构也是合理的。因此, 应当在现行法律基本框架内进行修改, 保留主要内容, 修改或者删除已不符合新情况的规定, 根据现实需要补充一些新内容, 保留并不是非改不可的一些规定。

体现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此次修改法律过程中, 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修订草案起草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现行法律的执法主体责任不够明确,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问题; 家长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问题; 校园安全问题; 对流浪、乞讨、失去监护等未成年人救助问题;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等, 是

修改力求解决的重点。

另外, 中国已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等国际法律文件, 文件规定的儿童利益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等基本原则, 在修订草案中得以体现。儿童优先基本的含义就是对儿童的权利, 对她们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给予高度的优先, 无论任何机构、在任何情况下, 都应该把儿童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

修订草案从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56条增加到75条, 其中, 新增25条, 删除6条, 修改32条。

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权利没有专门的规定。作为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项法律, 应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作出明确规定。为此, 草案在总则中规定: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考虑到受教育权对未成年人的特殊重要性, 草案把这一权利从发展权中单列出来。草案还规定: ”未成年人依法平

等地享有权利, 不因其本人、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出生、户籍、家庭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身体状况等而受歧视。”

新增社会调查制度

草案特别强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规定: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 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草案尽可能将这些原则在各章中具体化, 如在家庭保护一章中, 增加了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的内容; 在司法保护一章中, 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特点规定了社会调查制度。

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规定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能够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涉嫌犯罪行为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人民法院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