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我与时间有个约定共26页文档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28
做做玩玩目标:1.认识时钟的整点和半点,尝试将钟面指针显示的时间和电子钟显示的时间进行匹配。
2.观察并理解游戏牌牌面的内容,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某一时间做什么事情。
准备:自制游戏牌40张,包括以下4种类型。
(1)事件牌12张:上学、放学、跳绳、踢球、起床、睡觉、上课、做作业、阅读、看电视、在校吃饭、在家吃饭(见图1)。
(2)时钟牌12张:“7:00”两张,“7:30”两张,“10:00”两张,“12:00”两张,“3:30”两张,“8:00”两张(见图2)。
(3)电子钟牌12张:“7:00”两张、“7:30”两张,“10:00”两张,“12:00”两张,“3:30”两张,“8:00”两张(见图3)。
(4)万能牌4张(见图4)。
玩法一:电子钟牌与时钟牌对对碰拿取游戏牌24张(电子钟牌和时钟牌各12张),游戏前,先将24张牌的顺序打乱,并任意抽取其中一张牌,将其牌面朝下放在旁边,作为压牌(不能翻看),把其余牌整齐叠放在桌面中央待用。
两名幼儿面对面进行游戏,通过协商或猜拳的方式决定摸牌先后顺序。
首轮游戏中,双方轮流摸4张牌,并各自观察手中的4张牌,如果电子钟牌和时钟牌上的时间相同就可以配对,并打出这两张牌;如果配对不成功,则不能出牌。
在接下来的每一轮游戏中,每个幼儿只能摸取1张牌,并持续将手中的电子钟牌与时钟牌进行配对,若配对成功则打出这两张牌,若配对不成功则不能出牌;待桌上的牌全部被摸完时,双方开始轮流抽一张对方的牌,设法与自己持有的牌进行配对,并打出配对成功的牌。
最后,先出完牌(即手中的牌全部配对成功)的幼儿获胜;如果1名幼儿手里还留着1张牌,且只能与“压牌”进行配对,则表示输了。
规则:1.摸牌规则:轮流摸牌,首轮游戏时各摸4张牌,之后每轮只能摸1张牌,不可多摸、漏摸或换牌。
2.出牌规则:只有电子钟牌与时钟牌上显示的时间一致,才能配对并打出这两张牌。
3.抽牌规则:双方开始轮流抽取对方的牌时,不可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牌,也不可看对方的牌。
《我和时间有个约定》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形无色、无法触摸、无法看到。
然而,时间是生活的基石,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活动。
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即将进入小学,合理的作息和时间观念可以帮助其更好的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所以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我参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一场关于时间的探究活动《我和时间有个约定》,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时间、认识时间、珍惜时间,进而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案例过程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在“寻找时间”阶段,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时间吗?你知道哪些计时的方法?通过与父母进行的问卷调查,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时间的含义以及记录时间的方法。
接下来,我引导孩子们从自身经验出发,挖掘生活中的计时工具,如闹钟、手表等。
然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了从古代的太阳钟、水钟到现代的电话手表等各种计时工具,让他们理解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了深化理解,我还设计了语言活动《时钟国王》,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孩子们对时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阶段结束时,孩子们用画图的方式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时钟,更加具象地理解了时间。
在“探索时间”阶段,我教导孩子们理解整点与半点的概念。
然后,孩子们利用多种材料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了自己的时钟,深化了他们对时间刻度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在游戏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对此,我设计了几个游戏挑战,如拍球、跳绳、穿珠子等,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时间的长短,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
除此之外,我还带领孩子们从比赛中体验时间的流逝,理解时间的珍贵,并引导他们意识到,尽管时间相同,但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做的事情难度不同,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在“珍惜时间”阶段,我通过记录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景,引导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珍惜和利用时间。
比如,我记录了孩子们睡醒后没有马上起床,缓慢穿鞋等现象,并进行讨论。
幼儿园主题课程时间谈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幼儿园主题课程时间谈话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中,主题课程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主题课程,幼儿可以深入了解某一主题,通过多种活动和方法来探索和学习。
主题课程时间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幼儿园主题课程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主题课程。
让我们来看一下主题课程时间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课程中,主题课程时间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主题课程,孩子们可以深入体验某一主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主题课程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综合能力,例如观察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
主题课程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主题课程呢?我们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孩子们兴趣的主题。
主题可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也可以是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
可以选择“动物世界”这样的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和亲自动手参与来了解不同的动物,增加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了解。
我们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
在主题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实地考察、迷宫游戏等,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注重主题课程的延伸和拓展。
主题课程不仅是短暂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延伸和拓展,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在主题课程结束后,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通过绘画、写作、讲故事等,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二篇示例:在幼儿园,主题课程时间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部分。
这个时间段不仅仅只是教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主题课程时间里,老师们会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幼儿园时间管理:游戏与学习的和谐安排在幼儿园,时间管理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生命中的重要阶段,既要注重游戏的乐趣和自发性,又要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广度。
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游戏与学习的和谐安排,成为了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理解幼儿园时间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游戏和学习,培养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时间管理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时间管理原则要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合作。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游戏和学习在幼儿园时间管理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中,游戏不仅是孩子们快乐的方式,更是他们学习的途径。
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体验和探索世界,培养语言、社交、情感、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
而学习则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孩子们可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和判断能力。
如何在幼儿园中和谐安排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要注重游戏的质量和意义。
幼儿园的游戏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丰富的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芳龄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启发性的游戏活动。
要充分利用游戏引导学习。
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让学习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究和欣赏的过程。
我想共享一些个人对于幼儿园时间管理的理解和观点。
我认为,幼儿园时间管理的核心是尊重和关爱孩子,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学习中快乐成长。
时间管理要灵活个性化,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游戏和学习的时间。
教师和家长要携手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共同为孩子的幸福健康而努力。
大班幼小衔接时间观念班本课程可以设计如下: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他们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珍惜时间。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 时间认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时间的概念,如分钟、小时、天、月、年等,让他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2. 时间管理:教幼儿制定时间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 惜时教育: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教育他们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4. 学习与生活作息: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调整幼儿的生活习惯,让他们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5. 实际操作: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三、课程方法1. 互动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如问答、小组讨论、游戏等。
2.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示范,让幼儿了解时间的概念和管理方法。
3. 故事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4. 音乐教学:利用儿歌、音乐等形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知识。
5. 家园共育: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课程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时间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3. 家园反馈: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评估课程效果。
4.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检查幼儿对于时间知识的掌握情况。
5. 长期观察: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观察,了解他们在时间管理方面的进步和成长情况。
通过以上内容的班本课程,可以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