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道桥-成都市二环路管养项目的3D体验
- 格式:ppt
- 大小:15.80 MB
- 文档页数:21
成都双流智慧交通二期项目规划方案
要进一步充分发挥XX交通系统作用,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
二期工程含16个项目,于X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近4年努力,除市公安交管局分控中心和市X停车场管理系统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外,其余14个项目均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以综合集成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和顶层系统为核心、相关子系统为骨架的XX交通系统框架,在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运行效率、便捷群众出行、辅助交通政策决策、治安及刑事案件追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市X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全市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协同作战、攻坚克难,建成了X交通系统一期工程,实现了从传统交通管理向现代化、X化交通管理的转变,成效明显,值得充分肯定。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成都作为特大中心城市,交通形势仍然严峻,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地提升XX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便捷通畅的交通环境。
双流XX交通系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在加快推进一期工程已建成项目验收基础上,要同步对二期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尽早确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尽快启动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努力实现双
流XX交通管理系统的扩面、加密和功能全面提升。
对于已建成的一期工程,要进一步强化运行维护,不断提升外场设施设备“在线率”,最大限度释放系统放大效应,实现功能最大化;要充分借助系统平台,同步开展好双流XX交通大数据分析挖掘,努力为城市交通政策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具体推进中,要继续发挥好市XX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确保系统高效运行和二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公路桥梁数字化监控与智能管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公路桥梁数字化监控与智能管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化监控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桥梁的各项数据,如桥梁的形变、振动、位移等,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桥梁存在的问题,为桥梁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依据。
2. 智能化管养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桥梁进行智能化管理。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桥梁的自动检测和评估,提高管理效率。
3.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养技术进行整合,实现桥梁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掌握桥梁的状态,对桥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
总的来说,公路桥梁数字化监控与智能管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是未来公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路桥工程检测中的应用你有没有注意到,咱们身边的桥梁,公路,越来越好用了?走在上面,不像以前那样一踩就是一阵咯吱声,好像随时会塌的感觉。
这都离不开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就是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结合,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别着急,这个话题其实并不难理解,咱们可以聊聊它是怎么在路桥工程的检测中派上用场的,保证让你听了不但能明白,还能点头称赞。
以前,桥梁一旦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就得靠人工去慢慢检测,像是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甚至用一些测量工具去量一量。
问题就出在,这样的检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准确度也不一定高。
毕竟人眼也会疲劳,不可能一直那么仔细地盯着某个细小的裂缝看几个小时,而且有些地方根本够不着啊,怎么办?在这些“硬骨头”面前,人工的方式就像是捉襟见肘。
而大数据和智能检测的出现,就是为了给这条路找条捷径。
有了大数据,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简直像是开了挂。
你想啊,所有的检测数据都可以实时上传,系统会自动分析出哪些地方存在隐患,哪些桥梁的磨损最严重,甚至能预测到什么时候可能会发生结构性问题,这种能力,简直比神仙还靠谱。
比如,桥梁的承重力、钢筋的腐蚀程度,甚至是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变化,都能被监控系统记录下来,经过大数据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报告,给工程师们提供准确的依据。
这就像给工程师装上了“X光眼”,可以一眼看穿桥梁的问题所在,不费吹灰之力。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智能化的东西会不会很复杂,不好用?你放心,虽然这些技术看起来很炫酷,但其实操作起来相当简单。
拿无人机检测来说吧,以前如果你想检查一座大桥的顶部,得爬上去或者用吊车吊着去,别提多麻烦了。
现在只要一架无人机飞起来,几分钟内就能把大桥的各个角落扫描得清清楚楚。
现代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也越来越精确,有些小到毫米的裂缝都能被精准捕捉。
你是不是觉得这科技有点不可思议?但就是这么神奇,很多看似难以想象的事情,已经变成了现实。
而且啊,智能技术不光是能帮忙检查问题,还能帮忙预防问题。
城区⼆环路北四段道路⼯程桥涵⾏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录第⼀章概述 (3)1.1 项⽬背景 (3)1.2 评价依据 (7)1.2.1 相关法律、法规 (7)1.2.2 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8)1.2.3 项⽬相关资料 (8)1.3 评价河段范围与洪标准 (9)1.3.1 评价河段范围 (9)1.3.2 评价河段防洪标准 (9)1.4 技术路线及⼯作内容 (11)1.4.1 技术路线 (11)1.4.2 ⼯作内容 (11)第⼆章基本情况 (13)2.1 建设项⽬⼯程概况 (13)2.1.1 建设项⽬的名称、地点及建设⽬的 (13)2.1.2 道路⼯程的建设规模、防洪标准 (13)2.1.3 ⼴元市城区⼆环路北四段道路桥涵⼯程设计⽅案 (15)2.2 河道基本情况 (18)2.2.1 河道概况 (18)2.2.2 ⽓象特征 (19)2.2.3 ⽔⽂ (19)2.2.4 地形和地质 (22)2.2.5 社会经济 (23)2.3 评价河段现有⽔利⼯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24)2.3.1 现有⽔利⼯程 (24)2.3.2 重要国民经济设施分布 (24)2.4 ⽔利规划及实施情况 (25)第三章河道演变 (26)3.1 天然情况下⼯程区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26)3.2 拟建⼯程对项⽬区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 (26)第四章⾏洪论证与计算 (28)4.1 ⽔⽂分析计算 (28)4.1.1 ⽔⽂资料的审查与分析 (28)4.1.2 历史洪⽔和重现期 (28)4.1.3 拟建桥涵处设计洪⽔计算 (29)4.2 雍⽔分析计算 (32)4.2.1 拟建⼯程跨沟建筑物⽔位流量关系的确定 (33)4.2.2 拟建⼯程河段修道后雍⽔分析计算 (34)4.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35)4.3.1 冲刷分析计算 (36)4.3.2 拟建⼯程河道冲淤演变 (36)4.4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37)4.4.1 滩槽和河岸线变化 (37)4.4.2 河道演变及稳定性分析计算 (37)4.4.3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38)4.5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38)4.5.1 拟建⼯程建设前河道排涝影响分析 (38)4.5.2 拟建⼯程竣⼯后河道排涝影响分析 (38)第五章综合评价 (40)5.1 建设项⽬与有关规划、标准、管理的关系分析 (40) 5.2 建设项⽬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及管理的适应性分析 (40) 5.3 建设项⽬对河段⾏洪能⼒评价 (40)5.4 建设项⽬对河势稳定影响评价 (41)5.5 拟建项⽬对其他⼯程设施的影响分析 (41)5.6 拟建⼯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1)5.7 拟建⼯程对第三⽅合法⽔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42)第六章⼯程影响防治与补救措施 (43)6.1 建设项⽬防治与补救措施 (43)6.2 防治与补救措施的投资概算 (44)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45)7.1 结论 (45)7.1.1 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的分析结论 (45) 7.1.2 建设项⽬对各⽅⾯的影响评价结论 (45)7.2 建议 (46)第⼀章概述1.1 项⽬背景⼴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雄踞嘉陵江上游。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我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二、项目目标1.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
2. 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4. 减少城市交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5. 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三、项目实施1. 项目规划项目规划阶段,我们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制定了以下规划:(1)建立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实时获取道路、车辆、行人等交通数据。
(2)搭建交通管理平台,实现交通数据的处理、分析、应用。
(3)开发交通诱导系统,为市民提供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
(4)构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5)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城市交通污染。
2. 项目建设(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我们采用多种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GPS等,对道路、车辆、行人等交通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交通数据的全面采集。
(2)交通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交通管理平台,实现交通数据的处理、分析、应用。
平台具备以下功能:- 实时交通监控:实时显示道路状况、车辆流量、事故信息等。
- 交通预测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未来交通状况。
- 交通调度指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进行交通信号灯配时调整。
- 交通事件管理:及时处理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事件。
(3)交通诱导系统开发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为市民提供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
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实时路况查询:显示道路拥堵情况、事故信息等。
- 出行路线规划:根据实时路况,为市民提供最优出行路线。
第23卷第2期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3No.2 2021年4月JOURNA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pr.2°21文章编号:1008-3812(2021)02-076-03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道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张家宇(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交通强国”背景下,对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道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等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与途径,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并验证研究结果。
关键词交通强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交通强国”,深刻阐明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赋予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
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成果”,也提出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发展目标。
[1]交通强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跟踪交通产业发展,贴近交通建设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条深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道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道路。
1形成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专业结构与人才目标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的交通土建专业群的专业结构必须服务“交通强国”建设,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积极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进行专业群内相关专业的整合归并,对专业对口率低、岗位入职门槛高的公路监理等专业停止招生,同时结合全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向地铁建设方向拓展。
实现“道路交通为主体,覆盖行业各方向,辐射高铁与地铁,服务全国大交通”的专业结构。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8.15•【字号】成发改审批[2011]874号•【施行日期】2011.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成发改审批〔2011〕874号)成都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你司《关于报批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立项)的请示》(成交投〔2011〕482号,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受理号:5101002011080500405)及其附件收悉。
根据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成府办〔2011〕5-1-130号)、市政府《研究成都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11〕130号)和成都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启动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的通知》(成智办〔2011〕3号),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列入成都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2011年建设计划。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已经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评审。
经研究,原则同意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编制的《成都市电子警察系统二期工程(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修订版),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项目名称:成都市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工程。
二、项目业主:根据市政府《研究成都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10〕152号)精神,由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成都交通信息港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建设。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通过实施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实现三环路道路交通状况信息自动采集和分析处理。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设置90套视频检测设备、26套地磁感应器设备)、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在178个点位设置208套视频采集设备)、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设置148套视频监控设备)、电子警察系统(设置146套电子警察设备),实现对三环路道路交通状况信息的自动采集。
设计交流智慧绿道系统设计与实践— — — 以成都市锦城绿道为例胡 斌 白登辉 张学川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 610041)Design and Practice of Smart Greenway System— Taking Jincheng Greenway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HU Bin BAI Denghui ZHANG Xuechuan (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Jincheng Greenway in Chengdu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smart greenway, discuss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design, cloud architecture desig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video surveillance, emergency calling, public broadcasting,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ligh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release,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smart agriculture and other subsystem design of the smart greenway system, and introduce the smart IoT pole facilities and machine room configuration.Key words: smart greenway; design and practice; overall architecture; cloud architecture; network topology; cloud computing; smart IoT pole; modular data machine room摘 要: 以成都市锦城绿道为例, 分析项目智慧 绿道功能需求, 探讨智慧绿道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云架构设计、 网络架构及视频监控、 紧急求助、 公共 广播、 停车管理系统、 照明控制、 信息发布、 能耗监 测及智能配电、 智慧农业等子系统设计情况, 并对智 慧物联杆设施、 机房配置进行介绍。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成都市两快两射两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的批复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成发改审批[2013]111号
【发布部门】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2.06
【实施日期】2013.02.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成都市两快两射两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及投资概算的批复
(成发改审批〔2013〕111号)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报批成都市两快两射两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请示》(成交投〔2013〕67号,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办件流水号:5101002013020500219)及其附件收悉。
该项目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已经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评审。
依据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关于成都市两快两射两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工程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的评审报告》(成评审概算〔2013〕6号)有关评审意见,经研究,原则同意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
1 / 1。
成都市⼆环路⾼架桥(承台施⼯⽅案)⽬录第⼀章编制原则及依据 (1)1.1、编制原则 (1)1.2、编制依据 (1)第⼆章⼯程概况 (1)2.1、⼯程概况 (1)2.2、⼯程特点: (2)2.3、地质情况 (2)第三章、施⼯组织总体部署 (4)3.1、施⼯总体⽬标 (4)3.2、施⼯准备 (4)第四章承台施⼯⽅案 (7)4.1、施⼯⽅案 (7)4.2、施⼯⼯序 (7)4.3、施⼯⽅法 (8)第五章⼯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22)5.1、质量⽬标 (22)5.2、承台施⼯质量保证措施 (22)5.3、质量标准 (22)第六章、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24)6.1、安全⽬标 (24)6.2、安全保证体系 (24)6.3、安全保证措施 (25)6.4、⼯程安全措施 (28)第七章⽂明施⼯、环境保护措施 (29)7.1、⽂明施⼯、环境保护⽬标 (29)7.2、成⽴⽂明、环境保护⼯作领导⼩组 (29)7.3、加强检查与监控 (29)7.4、⽂明施⼯措施 (30)第⼋章⾬季施⼯技术措施 (30)第九章夜间施⼯安排 (32)第⼀章编制原则及依据1.1、编制原则1、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采⽤先进、合理、经济、可⾏的施⼯⽅案。
2、实现施⼯全过程对环境的破坏最⼩、占⽤场地最少,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3、保证施⼯期间对地⽅交通影响减⾄最⼩。
4、务使施⼯⼯艺与施⼯规范、设计要求相符,并达到完善。
5、⼒求施⼯区段划分合理,施⼯进度安排均衡、⾼效。
6、确保⼯程质量、确保施⼯⼯期、确保施⼯安全,全⾯兑现施⼯承诺。
1.2、编制依据(1)现有的设计图。
(2)《城市桥梁⼯程施⼯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4)《建筑施⼯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5)《公路桥涵施⼯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6)《建筑机械使⽤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7)《施⼯现场临时⽤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施⼯现场实际情况及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等。
人工智能在桥梁管理与养护中的应用探析作者:舒昕沈翔李晓行周亦舒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13期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项新兴技术,正在快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桥梁工程领域中,桥梁管理与养护是一项任务繁杂、系统性强、专业要求高、历时长、数据多、分析困难的工作,传统的桥梁管养手段存在管养效率低、数据采集不全面、主观经验性强等诸多痛点。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桥梁管养,是以后桥梁管养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焦点。
本文针对桥梁巡检、桥梁健康监测、管养辅助决策等桥梁管养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探索性的解决方案,为将来人工智能在桥梁管养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启发。
关键词:人工只能;桥梁管养;桥梁巡检;健康监测;辅助决策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3-0268-0c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事业的蓬勃发展,桥梁数量日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多座排名前列的特大桥梁,桥梁数量已有100万座,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居世界第一。
但桥梁建设成就斐然的同时,交通流量与荷载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桥梁长期遭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和破坏,“老龄化”现象加剧,桥梁病害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桥梁的运营安全与结构安全,对桥梁管理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桥梁管养实际上就是将桥梁长期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从采集、应用到反馈的全过程。
这些数据包括桥梁勘察、设计、建造、检测、养护、维修加固等各种资料,既有文字、数字等结构化数据,也有图片、档案、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随着时间不断积累,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实时性强。
然而,现有桥梁管理养护过程中普遍存在桥梁数据以人工采集为主,效率低、易缺失、不全面,数据评估主要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主观性强、准确率不高,无法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诊断和预测,养护维修决策水平低等痛点,大大制约了现阶段桥梁管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