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2020年】
- 格式:ppt
- 大小:129.29 MB
- 文档页数:819
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试卷(2020最新修订)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试卷按照最新审定改版教材编写试卷说明:本套试卷是按照2013教育部最新版教材编写,试卷内容详细考点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也可以随意编辑。
试卷⽬录: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2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试卷(1套)新版部编⼈教版⼆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套)⼆年级数学单元调研考查试卷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填空我能⾏。
(每空1分,共42分。
)1、10个⼀是(),10个⼗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2、⼀个数,从右边起第⼀位是()位,第⼆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第五位()位。
3、9587是由()个千、()个百、()个⼗、()个⼀。
4、最⼩的四位数是(),最⼩的五位()。
5、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3、6、1、5组成⼀个最⼤的四位数是(),最⼩的四位数是()。
7、4600⾥⾯有()个百,260⾥⾯有()个⼗。
8、星期⽇上午有527⼈参观科技馆,下午有384⼈参观。
因为527接近(),384接近(),所以这⼀天参观科技馆的⼤约有()⼈。
9、1枚2分硬币约重1(),1个鸡蛋⼤约重55(),⼀箱苹果⼤约重5()。
10、在○⾥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11、按要求完成下⾯各题。
①9876=9000+800+70+6②++③⽐较6246、6426、6624、6642、6264 的⼤⼩。
《折一折、剪一剪》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1页生活中的数学、32页例4以及练习七的第12题,教材介绍了我国民间艺术剪纸,体现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作用,例3剪一剪探究剪4个手拉手小人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知图形中对称、平移和旋转,通过探索剪纸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核心能力解决问题剪一剪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运动”部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剪手拉手的小人,探索、总结剪纸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抽象出图案的运动,培养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剪纸艺术,感受图形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2.在探索剪纸方法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知识,能化繁为简思考并解决问题,感受对折的次数与图形个数的变化规律。
培养空间的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剪纸,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
(四)学习重点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五)学习难点感受对折的次数与图形个数的变化规律。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彩纸、剪刀等。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图案。
(二)课堂设计1.导入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剪纸作品吗?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艺术。
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思考1:你在这些剪纸作品中,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活动1:学生观察图案,基本找到轴对称图形,第四个和第七个图案,继续找出图形的旋转和平移。
引导学生说出判断理由。
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能帮我们设计出漂亮的剪纸。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设计意图:以剪纸图案导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准备。
】2.探究新知思考2:(展示1个小人图案)这个小人谁剪出来了?回忆你剪的过程,谁能总结剪一个小人的方法?活动2:请学生展示作品,说剪的方法,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理由: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画半个小人就可以了?思考3:在剪的过程中,大家都成功了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活动3:学生结合自己在剪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说自己的想法,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剪一个小人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和做一做。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首先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以前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并借由学生的算式,介绍综合算式的概念,同时以符号突出运算顺序,明确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其次直接呈现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由学生试算;最后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几节脱式计算的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在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列出加减混合综合算式,教师指导规范书写格式,能正确脱式计算。
2.在独立计算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理解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3.通过对比观察两个算式,会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学习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说一说48-8+17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2.想一想15÷3×5应该怎么计算呢?看一看课本第47页。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7+12+18 77-27-18(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刚才这三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而且运用了竖式计算的格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唤起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顺序的回忆。
为本节课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做铺垫。
】2.问题探究(1)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1情境图。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和做一做。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首先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以前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并借由学生的算式,介绍综合算式的概念,同时以符号突出运算顺序,明确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其次直接呈现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由学生试算;最后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几节脱式计算的规范书写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在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列出加减混合综合算式,教师指导规范书写格式,能正确脱式计算。
2.在独立计算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理解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3.通过对比观察两个算式,会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学习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说一说48-8+17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2.想一想15÷3×5应该怎么计算呢?看一看课本第47页。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7+12+18 77-27-18(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刚才这三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而且运用了竖式计算的格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唤起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往右计算顺序的回忆。
为本节课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做铺垫。
】2.问题探究(1)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1情境图。
认识线段说课搞《认识线段》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三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谜语导入,学生猜谜语,谜底就是毛线,联系了生活实际,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独》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数字的排列规律。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的排列规律稍有复杂一些,在一定的格子里,一定的数字,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例题通过“在右面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的数字,并且每行每列的数字都只能出现一次”。
使学生感受数独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差,最主要的还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数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从简单的填数入手,降低整节课的难度。
根据二年级的心理特征还利用情景导入最强大脑,使得学生在课中,都有兴趣。
三、说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从而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2.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进一步体验推理的作用。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引入法,通过情景引入,捕捉课堂中及时生成教学问题,以此开展教学,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学法:小组合作游戏活动、合作交流;让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让逻辑语言得以训练,让逻辑推理能力得以发展。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突破方法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知认识,从而突破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认真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听,并认真听取同学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 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混合运算(P47~P52)编写意图(1)例1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
借由学生的算式,介绍了综合算式的概念,并使学生明确“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再教学脱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以符号突出了运算的顺序。
这里,教学的重点是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则直接呈现了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试算。
最后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3)“做一做”以3道题分别巩固同级两步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
本页基本涵盖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所有形式,同时,教材还给出了脱式运算过程的每一步,以让学生将注意的重点放在运算顺序以及脱式计算每一步的内容上。
教学建议(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教学例1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算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先要算出什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
(2)注重脱式计算过程书写的示范。
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所以教师在教学书写过程时要重点板书书写步骤。
为便于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结果,板书时,在先算的部分下面画上横线并用箭头作标记。
对于15÷3×5可先让学生试算,教师再讲解。
两题放在一起,教师可介绍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关注学生脱式计算书写过程的规范。
“做一做”的3道小题,可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生书写过程的规范。
编写意图(1)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由于有之前学习乘加、乘减的基础,同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学生列式解决并不困难。
(2)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列式解决环节。
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分步;乘加综合算式;含小括号的加乘算式。
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读。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这样列式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