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模式-中国电信移动护士站-2016年
- 格式:ppt
- 大小:8.72 MB
- 文档页数:22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作者:陈敏辉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1期陈敏辉苏州市广州医院人事科长兼信息科长,江苏苏州 215008[摘要] 目的通过运用移动信息化的技术,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整体质量水平的作用,优化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任务管理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控制。
方法通过使用当前较为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运用临床专用腕带、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无线区域网以及掌上电脑等数据终端,形成临床医疗的全覆盖,开发形成移动护士站并将其运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结果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系统向病房的发展和延伸,使得对于医生医嘱进行全程实时跟踪,保证了护理检测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护理监护的实效性,大大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的临床护理工作水平。
结论医院利用移动护士工作站这一新型平台,使得遵循医嘱以及护理工作执行过程更加的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维护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移动护士工作站;射频识别;临床护理工作;医院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85-02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应运而生,其根本的宗旨便是保障医院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适应当前临床卫生发展的需要[1]。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中的应用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增强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效的防范了医疗卫生风险的发生[2]。
我院构建的移动护士工作者便是以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硬件构造上运用掌上电脑和临床专用腕带,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网络平台利用3G无线网络,实现对于医嘱的实时跟踪,保证护理检测的及时性以及便于更好的开展护理任务的管理工作,优化了护理工作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效率,为推动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3]。
开启移动护理新模式
天坦移动护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开启移动护理新模式。
天坦移动护理系统历经6年的研发、升级、实施以及在完善,是非常专业和成熟的移动护理系统,天坦移动护理系统的使用解决了护理工作量大、护理工作质量待提高、由于人为原因出现医疗失误等问题。
天坦移动护理系统开启移动护理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护理的壁垒,对于医院、护士、患者都有非凡的意义。
以天坦移动护理系统的采用者,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为例,该院有三个病区,住院患者人数众多,没有使用天坦移动护理之前,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强度大,每天要整理很多信息,还要手绘体温单等,这些工作占据了护士大部分的时间,而且信息的整理与转录很容易出现二次错误,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质量并不高。
随着该院住院患者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骤增,因此,引进天坦移动护理系统,开启移动护理新模式,使用天坦移动护理系统之后,护士每人手持PDA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护士轻松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更加轻松和精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在移动医疗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医疗行业,开启了全新的医疗模式。
移动护理升级方案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和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护理方式。
移动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贴心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移动护理升级方案,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护理的需求。
2. 移动护理的优势移动护理是将现代移动技术应用于护理服务中的一种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手持设备等移动终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相比传统护理方式,移动护理具有以下优势:•便捷性:患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护理服务,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个性化:移动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实时性:通过移动终端,护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协同性:移动护理可以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3. 移动护理升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1 移动护理平台的建设为了实现移动护理的目标,我们首先需要建设一个移动护理平台。
该平台应包括以下功能:•健康记录: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记录自己的健康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被护理人员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护理服务。
•在线咨询: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护理人员进行在线咨询和交流,解决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通过移动终端给予患者指导和建议。
•健康教育:移动护理平台可以提供健康教育资讯,帮助患者增加健康知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3.2 移动护理团队的建设为了保证移动护理的顺利进行,我们还需要建设一个专业的移动护理团队。
该团队应包括以下成员:•护理人员: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技术支持人员:负责维护和更新移动护理平台,保证其安全和稳定运行。
中国移动和健康移动护士站
移动护士站依托中国移动和健康,全面满足院内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监护等业务。
并通过优势网络资源和全新的服务模式,为客户节约成本;院内4G工作站系统的闭环管理和环节质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互联网医疗主体资格审查备案、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是加强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医疗信息在发放、传输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护士利用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直接纪录病人的生理、病理数据、医嘱录入、结果报告查询等功能的移动护士站信息系统。
移动护士站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护士记录病程的时间,免了描点画线的工作,让护士能够拿出更多的时间去护理病人,真正做到了把护士还给病人。
移动护士站信息系统通过移动设备,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医嘱、生理、病理数据、结果报告等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
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互联网+护理服务”:贴心多一点距离少一点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出现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这一新兴模式。
这一模式使得护理服务更加贴心,距离感更少,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护理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通过手机等移动端的应用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咨询护士或医生,获得健康咨询和护理建议。
通过视频通话,护士可以远程观察病人的病情,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指导。
这使得病人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专业的护理服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通过互联网,护士和医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互相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护理服务提供商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及时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模式下,护理服务更贴心了。
通过互联网,病人可以很方便地随时与护士进行沟通,及时获得护理建议和支持。
护士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关注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这种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病人和护士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信任,进一步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和护理效果。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模式还减少了病人的距离感。
传统的护理服务通常需要病人到医院或诊所,而互联网+护理服务则克服了地域限制,使得病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获得护理服务。
尤其对于一些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互联网+护理服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隐私保护问题。
在互联网平台上,病人的健康信息可能会被泄露,这对病人的个人隐私和个人安全构成了威胁。
其次是护理服务的专业性问题。
虽然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便利和质量的提升,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和紧急的病情,仍然需要现场的护理服务和医疗干预。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模式使得护理服务更加贴心多一点,距离少一点。
移动医护工作站解决方案
中国数字医疗网
当今,信息化的医护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护士在查房的时候仍然需要手工方式来记录和录入病人的血压等常规体征。
而这种需要频繁更新信息的工作,不但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出错的概率。
另外,医生的医嘱工作,也存在护士需要多次核对纸质内容和电子内容的现象,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量并降低了效率。
该移动医护工作站,集移动嵌入式、无线局域网、标准化电子病历等技术于一体。
该系统能够快速调入病人电子病历,查询以及录入长期/临时医嘱,查询以及录入体温单和护理单,提供负责人电子签名,表格打印等功能。
该系统的使用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也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始终保持医生和护士之间信息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移动医护工作站示意图
系统架构
功能特点:
无线工作方式:移动医护工作站采用IEEE802.11协议,信号稳定,数据率高,抗干扰性强。
电子病历:病人的电子病例以符合国际HL7标准的格式储存在数据服务器当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安全性。
消息提示:当医生下达医嘱或者护士需要医生进行医嘱核对的时候,会以事件的方式通知对方,保证信息的同步性。
离线工作方式:在没有无线信号的情况下,设备开启离线工作模式。
一旦设备重新接入网络,将会自动和服务器同步数据。
兼容医院HIS:该移动医护工作站服务器能够自行识别医院原有HIS信息格式,保证医疗信息的无缝交换。
应用场景。
“推,扫,查”背后的移动数字护士站◎ 于望近年来移动医疗一直特别火,但要说什么样的移动医疗服务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基于医院自身的移动医疗创新无疑最引人注意。
作为江苏省第一家全院推行使用移动护理系统的单位,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数字化护理,俨然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那么到底什么是推到床前的护理?这样的创新又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呢?● 节约时间,推到床边的护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设备,但在护理病区当中非常的显眼。
饱满的身材,中等大小的显示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科技感。
这就是移动数字护理车,据江苏省肿瘤医院212病区张柳柳护士长介绍,自从2015年开始全院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套设备,相比于原来传统的移动护理车,这台新的移动数字护理车,显然更大,设置及区域功能划分也更全面,从而更好地承载护士站的功能。
不熟悉医院护理流程的人可能不太清楚,传统移动护理车体积太小,装不了那么多的东西,加上分类不明确,护士常常要往返于治疗室,垃圾处理站跟护士工作站三地——他们在治疗室拿取设备、耗材;在垃圾处理站当中处理废弃的医疗用品;在护士工作站当中查询医嘱,并登记查房信息以及更新患者的最新基本情况。
因此在使用了移动数字护士站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护士的时间,可以被更好地节约下来,尤其是移动数字护士站自带电脑,可以极大地缓解原本护士站中电脑不可以移动,大家需要排队使用电脑,查询医嘱并完成记录的情况。
并减轻因此耽误对患者的应答而激化医患矛盾的可能性。
以该病区护士的工作时间为例,护士每天7点半到岗。
然后开始进行铺床,以及做一些基础的护理,比如督促患者刷牙等,再然后就是查房交班,早会,最后给病人提供输液治疗。
由于每个护士平均要管7个病人。
加上需要不定期地对患者进行所患疾病的教育,营养指导以及完成自身所要求的临床方面的学习量。
每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根本不够用!而在这8小时的上班时间中,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往返于护士站,垃圾处理站跟治疗室。
虽然没有人计算过因此而浪费的具体时间,但我们可以根据微信步数来简单推算一下。
移动护士站的开发与应用
袁慧颖;翁盛鑫;罗晶;魏冰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目的为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信息,辅助医护人员高效、安全、方便地核对病人信息,精确反映治疗过程,开发移动护士站,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转变。
方法在病区内架设无线网络,医护人员通过手持移动设备,配合患者腕带,随时查阅病人信息,并可以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核对及补充。
结果移动护士站辅助护士高效完成床边操作,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人为失误,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移动护士站是HIS 向病房内的扩充和延伸,优化了护理过程。
【总页数】4页(P32-34,42)
【作者】袁慧颖;翁盛鑫;罗晶;魏冰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北京 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17
【相关文献】
1.病房护士站智能电子公告栏的开发与应用 [J], 杨翠英;马红丽;郭航远;章雅杰;吴莉莉
2.医院护士站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J], 张群瑜;潘传迪
3.艾滋病科应用移动护士站满意度分析 [J], 王维波;金永梅;杨俊婕;钱丽芳;房梅芹;白劲松
4.基于5G/4G移动通信网的移动护士站构建 [J], 徐倩;钟竹青;罗爱静;李诗富
5.基于互联网+移动护士站联合I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室交班中的应用 [J], 尹丹娜;罗静;徐飞;冯倩;陈艳;李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4G网络模式的移动护理系统的应用与体会
宫芳芳;孙喜琢;曾舒怡;汪之红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管理》
【年(卷),期】2017(015)006
【摘要】目的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差错率.方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基于4G网络平台,建立新一代移动护理系统.结果基于4G网络的移动护理系统改变了传统医护工作模式,保证了医护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获得医护人员广泛好评,在全院快速推广应用.结论基于4G 网络的移动护理系统破解了现有护理系统对无线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要求高的难题,建设成本较低,有利于移动护理的普及和推广.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宫芳芳;孙喜琢;曾舒怡;汪之红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广东省深圳市518000;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基于增量式模型设计与实现的移动护理系统 [J], 董希秀;安阳
2.基于移动4G网络模式下的实时匹配模型设计 [J], 宋阳;张兴海;张志勇
3.基于4G网络模式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J], 吴瑶;常留莲;崔仁勃;刘慧;王志峰
4.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医院移动护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周天豪;王杰瑞;史鑫松
5.基于移动设备的医院护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J], 唐佳; 龚庆悦; 邵荣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