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红楼 红楼梦诗词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703.50 KB
- 文档页数:20
红楼梦诗词及赏析红楼梦诗词及赏析1.《根并荷花一径香》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
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欺辱虐待,含恨而死。
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
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2.《可叹停机德》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赏析: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
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
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
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
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
红楼梦古诗词鉴赏大全赏析_经典的红楼梦诗词《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古诗词鉴赏大全赏析,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吟月三首(第四十八回、四十九回)【说明】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注释】1.月挂——“挂”,庚辰本作“桂”,王评本改作“到”,今从戚序本。
中天——天中央。
2.皎皎——洁白明净。
3.助兴常思玩——常思玩月以助诗兴。
玩,赏。
4.野客——山野之人,多指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者,所以说“添愁”。
5.翡翠、珍珠——为求措词华丽给楼和帘加上的饰词。
玉镜、冰盘——喻月。
6.银烛——银白色的蜡烛。
7.晴彩——晴空中月亮的光彩。
其二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注释】1.香欲染——形容香气之浓。
诗词中多写月夜梅花,所以用梅烘染月。
2.柳带——柳枝。
3.残粉涂金砌——阶台边沿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粉。
古代以“金粉楼台”称华丽建筑。
粉,指金粉,即铅粉。
残,言其淡薄。
金砌之“ 金”即因涂饰金粉而言。
4.恍若——依稀彷佛,好象。
5.余容——指将要西沉的月亮。
拟人说法。
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注释】1.精华——月亮的光华。
这句说云雾遮不住月亮。
2.影——指月的形。
娟娟——美好。
魄——指月的质,月称桂魄。
3.“一片”二句——诗的修辞句法。
说秋闺怨女愁思不寐,直至五更鸡唱、残月西斜。
所谓“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砧,捣衣石。
参见《忆菊》等诗注。
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赏析】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
曲中的“俺”,当然是宝玉。
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
然而宝玉一心只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林妹妹身上。
有情的不能成为眷属,无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
黛玉在那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死了。
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
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
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最后毅然“悬崖撒手”,当了和尚,一定了之。
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
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实质是社会悲剧。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赏析】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痛苦和遗憾。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
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
红楼梦诗词注释及鉴赏_红楼梦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表现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和人物心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诗词注释及鉴赏,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南柯子(贾探春上阕,贾宝玉下阕)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注释】1.纤纤缕、络络丝——喻柳条。
虽然如缕如丝,却难系住柳絮,所以说“空挂”、“徒垂”。
2.绾系——打成结把东西栓住。
3.我自知——等于说“人莫知”、“世莫知”。
植物抽叶开花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4.隔年期——相隔一年才见一次。
宋代王禹偁《中秋月》诗:“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其实这是从古乐府《七日夜牛女歌》“婉娈(亲爱)不终夕,二别周年期”化出来的。
原本是说牛郎织女的。
【鉴赏】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尽于前半阕四句之中,所谓白白挂缕垂丝,正好用以说亲人不必徒然对她牵挂悬念,即《红楼梦曲·分骨肉》中说的“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奴去也,莫牵连。
”这些话当然都不是对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认的生母赵姨娘而说的。
作者安排探春只写了半首,正因为该说的已经说完。
同时,探春的四句,如果用来说宝玉将来弃家为僧,不是也同样适合吗?是的。
唯其如此,宝玉才“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提笔将它续完。
这一续,全首就都像是说宝玉的了:去休惜,来自知,所谓随缘而化,踪迹难寻;夫妻相见之期犹如牛郎织女,不是说他做了和尚又是什么?书中说宝玉自己该做的词倒做不出来,这正是因为作者觉得没有再另做的必要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2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注释】1.“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红楼梦》诗词鉴赏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原文: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①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犹如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此句的大意为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
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鉴赏: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
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
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
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经典的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古诗词鉴赏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红楼梦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石上偈(第一回)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说明】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就是这首七言绝句。
偈(ji记),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家的诗歌。
本是音译佛教梵语“偈陀”的略称,意译是“颂”。
【注释】1.补苍天——出自古代神话。
传说远古的时候,天塌坏了,女娲(音蛙)氏炼五色石把天修补了起来。
无才补天,是借神话故事说自己无力挽救社会制度的瓦解。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四条撑着天的柱子)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因崩坏而不能把地都盖住),地不周载(因塌陷而不能载负万物)。
火爁焱(音练砚,猛烈延烧的样子)而不灭,水浩洋而息。
猛兽食颛(音专,善良)民,鸷鸟(猛禽)攫(音觉,抓捕)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音敖,大海龟)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救助)冀州(中原地带),积芦灰以止淫(洪)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枉入”句——白白地来到人世间这么多年。
作者感慨年华虚度。
红尘,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本写长安之盛,后用以说世间的热闹繁华。
小说中有石头“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的情节。
3.“此系”句——这是石头身前和身后所经历的故事。
小说中说贾宝玉身前本是顽石,在人世经历了一番以后,被“引登彼岸”,仍化作顽石,所以这样说。
4.“倩(qing庆)谁”句——请谁替我抄了去做奇闻流传。
倩,央求。
奇传,即传奇,为押韵而颠倒,意即奇异故事可以相传者,它本是唐代兴起的一种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这里只取新奇传闻义。
【鉴赏】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他在小说的楔子中虚构了此书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作者便是幻化为通灵宝玉、让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身)“夹带”着它一起下凡、经历过一番梦幻的补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过是“披阅增删”者。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小说。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更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与文化素养。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一些著名诗词进行鉴赏与解析,并探讨其在整部小说中的意义。
一、“黛玉葬花时节”红楼梦中最著名的诗词之一便是“黛玉葬花时节,散花天气近。
”这是作者描写黛玉情绪低迷、心境忧郁的场景之一。
黛玉观赏花朵的时候,花瓣离落,如同黛玉离世。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主角的心理相结合,表达了黛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黛玉的心境与花开花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更能理解她的悲伤与孤独。
二、“葬花吟”在红楼梦的第十四回中,黛玉葬花时吟唱的“葬花吟”以其深沉忧郁的情调而著名。
黛玉用“一年花似锦,缤纷作碎红”来描绘花开花谢的辗转,同时也充满了对逝去花朵的无尽思念与伤感。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则表达了她对人生无常与生死轮回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将黛玉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秋窗风雨夜”“秋窗风雨夜,瓶冷人不归”,这是黛玉写给薛宝钗的一首七言绝句。
黛玉以大自然的景物与她自身的遭遇相比,表达了自己被命运所困扰、内心的寂寞与痛苦。
“琴冷弦断,雁过无痕”这两句诗揭示了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绝望。
整首诗流露出黛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命运不公的抗争精神。
四、“荷叶生时春恨生”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他对林黛玉感情的诠释。
宝玉借荷叶开放与自己心头的思念相比,抒发了自己对黛玉的挚爱。
“白露滴秋千”则揭示了宝玉与黛玉的过往情感和激动心情。
这首诗词凝结了宝玉对黛玉深情厚意的表达,也彰显了他才情与情感世界的多样性。
总结:红楼梦中的诗词既是内容的点睛之笔,也是情感的抒发。
这些诗词不仅在情感上丰富了人物形象,还展示了作者的文化修养与才华。
通过对这些诗词的鉴赏和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以下是对红楼梦中最美的十首诗词的鉴赏,供参考:1.《红楼梦·葬花吟》这是林黛玉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她以花喻己,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2.《红楼梦·咏白海棠》这是薛宝钗的诗作,她以白海棠为题,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和纯洁。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钗端庄稳重、雅致大方的性格。
3.《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风雨之夜为背景,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展现了黛玉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性格。
4.《红楼梦·咏月》这是贾宝玉的诗作,他以月亮为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意境深远,展现了宝玉聪明灵动、率真自然的性格。
5.《红楼梦·咏菊》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菊花为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黛玉才华横溢、傲然独立的性格。
6.《红楼梦·中秋夜宴》这是贾府中秋之夜的宴饮赋诗,展现了贾府繁华昌盛的景象。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展现了贾府家族的荣耀和尊贵。
7.《红楼梦·咏史》这是贾宝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他以历史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玉博学多才、深思熟虑的性格。
8.《红楼梦·咏雪》这是薛宝琴的诗作,她以雪为题,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和纯洁。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琴清新自然、明丽动人的性格。
9.《红楼梦·咏风筝》这是探春的诗作,她以风筝为题,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探春聪明能干、果敢决断的性格。
10.《红楼梦·咏蟹》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螃蟹为题,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感慨。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
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欢迎阅读。
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引子,是在《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出现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十二仙子演奏的警幻仙子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的引子。
红楼梦引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情感引序和悲惨命运终结的引序。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开始便是情字何其重要,那“鸿蒙”便是情。
演红楼梦也从这个,情字入手,更加证明“宿孽总因情”了。
谁为情种?试问世间谁是痴情的。
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人人都围这情字转,天、日、时中,去奈何,去伤怀,去寂寞,这都是傻人在试遣愚衷而已。
这情本是虚幻的,是无常的,是空的。
当成真去看去做,岂不是傻?岂不是愚?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有时也写作“悲金悼玉”)。
金和玉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包括正、副、又副十二钗,甚至是整个贾府及与之相关的青春女性,但是从其特指意义上来说,却是指两对金玉,即金指宝钗和湘云,玉指黛玉和妙玉,怀和悼的些微差别正说明了小说中,四人结局的差异,也就是宝钗、湘云健在,而黛玉、妙玉早亡。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
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鉴赏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它丰富多样的人物和情节、独特的结构布局而闻名于世。
同时,《红楼梦》中也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于诗词艺术的独到理解和创作才华。
本文将通过鉴赏几首重要的诗词片段来深入探讨《红楼梦》中蕴含的诗词艺术之美。
1. "草木知春" -- 行云流水般的旷达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杏开放时。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这首唐风五言绝句出自《红楼梦》,表达了人生短暂、春光如过眼矣的主题。
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将草木与人生相联系并赋予其“知春”的能力,营造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
同时,诗句中表达了对离别和岁月无情的感慨,展现了人世间百态之美。
2. "葫芦生" -- 艺术与命运的辩证统一葫芦生墙根,笋镜面中眠。
而今看竹影,又复怆凉烟。
这是一首由宝玉创作的七言绝句,描绘了生命轮回和命运不测的主题。
作者通过将葫芦与竹影相比,抓住时光流逝、自然变迁之间的联系,表达了人生充满变数和无常的意味。
诗词中流露出对于时光流转和遭遇变幻无常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艺术与命运之间强大力量的认知。
3. "黄沙百战穿金甲" -- 英雄壮志豪情四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贾敷创作并演唱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词曲,抒发了英雄壮志和世事无常的主题。
通过朴实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对于终极目标不变的坚持和追求,并暗示了生离死别之间的真挚思念。
这首诗词在《红楼梦》中成为一个响亮的战斗口号,凸显了英雄豪情和对正义的执着信念。
4. "黛玉葬花" -- 忧郁与人生哲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首词作由贾敏创作,展示了压抑、哀伤与离别之美。
通过描写黛玉葬花的场景,表现出对逝去美好时光以及故土温馨的怀念。
红楼梦全部诗词鉴赏
《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融入了众多精美绝伦的诗词。
这些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扣人心弦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接下来我将用几首代表性的诗词来展示一下《红楼梦》的魅力。
1. "黛玉葬花辞":这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黛玉对花
的深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忧伤。
通过花的凋谢与自身的离别相对应,反映了黛玉对现实世界的悲观和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领悟。
2. "贾赦登雀落":这首诗是贾赦在雀落山上作的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
诗中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雀落山的青山绿水、奇峰秀谷,展现了贾赦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同时也体现了贾府人士对诗词艺术的欣赏和修养。
3. "黛玉葬花题一字诗":这首诗是黛玉在看到花的凋谢后,对花朵的情感表达。
诗中以简洁的一字一句,表达了黛玉对花的深情与痛苦的心境。
诗句间流露出的悲凉之情,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黛玉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艺术风采和内涵。
无论是对人物情
感的抒发,还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以其独特的字句和音韵,把握住了读者的心弦。
同时,《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折射出主人公的命运和沉浮,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观的独特思考。
这些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其艺术欣赏,更在于对于人性、命运、生死等方面的思考与表达。
通过诗词的鉴赏,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
红楼梦诗句鉴赏
《红楼梦》中的诗句是这部经典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的经典诗句及其鉴赏:
1.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这句诗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帘内人的孤独和无奈。
其中,“东风软”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柔和与温暖,而“晨妆懒”则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2.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这句诗表达了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她将自己比作花魂和鸟魂,难以留住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同时,她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
其中,“花魂”和“鸟魂”象征了黛玉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无言”和“自羞”则表现了她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3.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句诗是黛玉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她希望自己能够像花一样自由飞翔,到达生命的彼岸。
其中,“愿”字表达了她对自由的渴望,“胁下生双翼”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向往和勇气,“随花飞到天尽头”则表现了她对美好的追求。
4.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这句诗表达了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死亡的坦然接受。
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于是她选择了用锦囊将艳骨收起,用净土将其掩埋。
其中,“锦囊收艳骨”形象地表现了黛玉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一抔净土掩风流”则表现了她对死亡的接受和对命运的无奈。
1.《葬花吟》
“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花儿的凋零,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诗中用“葬花”这一典故,将林黛玉的遭遇与花儿的凋零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林黛玉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2.《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篇。
诗中通过描写长江的波涛汹涌和英雄的倒掉,表达了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的哲理。
作者以“青山依旧在,几度红”这句话,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戏,无需过多计较。
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赏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而备受推崇。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雕细琢的语言表达,深深吸引了读者。
其中,古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情节的补充,也是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展示时代背景和价值观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1. 梦幻楼台声细柳,封对.静燕脂泪这是《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诗句,出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诗。
这句诗以描写人物情感为主,通过楼台、细柳、燕脂泪等意象,表达了宝黛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苦。
这种描写方式巧妙地运用了景物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情感更加贴近人物,加深了故事情节的感人程度。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红楼梦》第一百二十二回中岳云鹏的题诗。
这句诗通过山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现象,往往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价值。
这种揭示现象背后真相的方法,更深层地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们的通病。
3. 黛玉怨道:“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黛玉的古诗。
这句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通过春天的草木、花草的盛开,表达了黛玉对短暂美好的追求和人生的无奈。
这种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既丰富了作品的意境,又增添了人物形象的鲜活感。
4. 粉罗葬花钿,冷束腰金带。
画船听雨眠。
织纱笼金缕,画色黏红烛。
画楼中冷绾。
糁狠不与等闲配,皆因鸳袅故人怜。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宝玉之诗。
这首诗通过对粉罗、织纱、画船等物的描写,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物象以及通过细腻的描写情感的诗句,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宝玉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种诗意的运用,不仅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表达手段,也深化了读者对宝黛情感的理解。
5. 一曲红绡不知数,泪湿罗巾不耐看。
这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林黛玉自己的诗句。
这句诗以描写内心情感为主,通过红绡和罗巾的形象,表达了黛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懊恼。
红楼梦中的诗词及赏析(精选11篇)篇1:红楼梦中诗词赏析红楼梦中诗词赏析1、原文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
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
”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
忆菊,其实是忆人。
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
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
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
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2、原文石上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是曹雪芹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
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曹雪芹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
曹雪芹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那么你知道红楼梦诗词鉴赏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欢迎阅读!红楼梦诗词及鉴赏篇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
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词鉴赏】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
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
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荣禧堂联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诗词鉴赏】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
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诗词鉴赏(通用35篇)《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红楼梦》诗词鉴赏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梦诗词鉴赏篇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
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内含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
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以前心爱的完美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
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
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个性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
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
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
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
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
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
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
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红楼梦诗词鉴赏篇2赞娇杏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