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整理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06.00 KB
- 文档页数:47
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的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管理工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信息快速准确共享,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企业员工,包含各部门经理和员工。
第三条资料档案包含各类文件、复印件、电子文件、报告、合同、协议、备忘录等。
第四条资料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由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引导,并由各部门经理和员工具体落实。
第二章资料档案整理管理第五条各部门应建立特地的档案室,统一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档案室应具备良好的环境设施,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好。
第六条各部门应订立资料整理计划,依照肯定的时间周期对资料进行整理,确保资料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资料整理应依照分类、排序、标注等原则进行,保证资料的易查找和阅读。
第八条资料整理过程中,应清理无效文件和复印件,避开冗余和重复存档。
第九条资料整理完成后,应制作认真的目录清单,并将其粘贴在文件夹或盒子上,以便查阅。
第三章资料档案归档管理第十条资料归档应依据企业的文件管理规定,包含文件密级、保密期限、存档期限等要求。
第十一条各部门应将新产生的文件及时归档,不得将文件长时间滞留在办公桌面或电脑上。
第十二条资料归档时应依据文件内容和紧要性进行分类,确保不同类别资料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或盒子内,并进行标注。
第十三条资料归档时应填写归档登记簿,记录文件名称、归档时间、归档位置等信息,以备查询和追溯。
第十四条归档文件的外包装应标注清楚的标签,包含文件名称、归档单位、归档日期等要素。
第十五条归档文件的存放位置应定期检查和整理,保持档案室的乾净和秩序。
第四章资料档案保管管理第十六条档案室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确保资料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十七条凡需要取阅档案资料的人员,应填写档案借阅登记表,并经相关部门和档案管理员审批通过后方可取阅。
第十八条资料借阅期限一般不得超出7日,超出期限需重新申请延期,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项目部资料整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项目部的资料整理管理工作,维护项目部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内所有人员在资料整理管理工作中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的存档、整理、借阅、复制等。
第三条项目部所有资料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整理和管理,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违反本制度进行操作。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项目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四条项目部资料分为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两种形式,本制度均适用。
第二章电子资料管理第五条电子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报告、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文书、会议纪要等。
电子资料统一由项目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并负责对电子资料的存储、备份和归档工作。
第六条项目部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电子资料管理制度,不得私自更改、删除或泄露电子资料,一旦发现上述行为,将追究相应责任。
第七条项目部每月定期对电子资料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
备份的数据存储在指定的服务器上,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八条电子资料的归档工作由项目部信息管理系统负责,根据文件的主题和时间进行分类存储,并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检索性。
第三章纸质资料管理第九条纸质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报价单、进度表、设计图纸等文书资料。
项目部负责对纸质资料进行存档、整理、归档和借阅管理。
第十条项目部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纸质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文书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借阅文书资料时,必须填写借阅登记表,并按时归还。
第十一条项目部负责对纸质资料进行分类存放,根据文件的主题和时间进行整理,确保文件的易于查找和长期保存。
第十二条纸质资料的归档工作由指定人员负责,每年进行一次文件整理和清点,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归档。
第四章资料借阅管理第十三条项目部内部人员有借阅项目资料的需要,必须填写借阅申请表,并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借阅。
第十四条借阅的资料必须按期归还,逾期不归还将追究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对外单位或个人借阅项目资料,需签订借阅协议,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七章定向测量第一节直线定向在数学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而在测量学中,还要研究直线定向,所谓直线定向,就是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
“北”被视为基准方向或基本方向,在测量学中所说的“北”通常是指三北方向,即:真北、磁北和坐标北。
一、三北方向1.真北方向真子午线是经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真子午线北端所指的方向就是真北方向,或者说真子午线的切线北方向为真北方向。
由于所有的真子午线的北端指的是共同的点(北极),所以,地面各点的真北方向是互不平行的。
真北方向的确定,一般用天文测量方法或陀螺经纬仪测量方法测定。
2.磁北方向罗盘的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称为磁子午线方向,其中指向北极的方向为磁北方向。
磁北的方向一般用罗盘来确定。
3.坐标北方向我国采用的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用3°带或6°带的中央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因此在该带内的直线定向,可以用该带的坐标纵轴方向作为基准方向,坐标纵线北端所指的方向为坐标北方向。
与真北方向不同的是,地面各点的坐标北方向是互相平行的。
二、三北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三北虽然都指向北方,可实际上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
1.磁偏角罗盘磁针静止时指向北极的方向是磁北方向,该方向是地球磁场的南极方向,这个方向与北极方向并不一致,就是说,同一点的磁北与真北并不吻合,磁北方向和真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用δ表示,磁北在真北以东称为东偏,δ取正值,反之称为西偏,δ取负值(图7-1)。
图7-1 三北关系2.子午线收敛角地球上各点的真子午线互不平行,中央子午线经高斯投影后成为坐标的纵轴,其他的子午线投影后成为曲线。
同一点的坐标北方向和真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用γ表示。
坐标北在真北以东为东偏,γ取正值,反之为西偏,γ取负值。
子午线收敛角如图7-1所示。
3.磁坐偏角同一点的磁北方向偏离坐标北方向的夹角称为磁坐偏角,以坐标纵轴为准,磁北在坐标北以东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A语言的特性:一、任意性与规约性1.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2. 规约性: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约定俗称的关系。
二、二层性:指拥有两层结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有限手段无限使用,人类交际最显著特征)三、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
四、移位性: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和观点(好处:使得我们有可能用抽象的概念来交流或思考)B与动物语言区别:由于喉部结构的差异,不适合吐字发音。
但可使用手势语言C语言的功能: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施为功能感情功能寒暄交谈娱乐功能元语言功能D语言学的发展脉络:一、传统语言学:1.从哲学角度思考(名实之争):区分主语、谓、宾等逻辑成分概念、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讨论2. 语文学习角度研究(梵文):为阅读理解古代经典文献服务的3. 历史比较角度(主要比较印欧语系):试图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共同母语(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二、现代语言学(20c,结构语言学)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提出语言的线条性、任意性、“能指”(符号可感知)与“所指”(符号所代表的内容)、“组合关系”(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顺序组合的关系)与“聚合关系”(某一位置能够互相替代)(区分历时)更强调共时研究,重视排除历史干扰而对语言现状进行现实的描写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认为语言学首先要进行语言系统和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研究。
E当代语言学三个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生成语言学派:语言是人类内在化的能力,人类语言虽然差别很大但遵循的原则相同。
强调语法的天赋性、自主性,着重探索人类语言的机制、共性,同时探究各个语言的参数差异,即在探索人类语言共性的基础上探究各个语言的特点。
天赋假设:语言是天赋,儿童生下了就有普遍语法,婴儿言语获得过程是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国家知识点重点考点整理1. 日本概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附近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 1.27亿,首都东京,通用语言为日语,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 3/4)。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气候:海洋性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有“绿色王国”之称。
2. 日本农业特点:耕地少、地块小,依靠科技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日本工业特点: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程度高;矿产资源缺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
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两大对外港口城市:神户、横滨。
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大陆。
3. 日本文化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东、西方文化兼容。
日本本土文化如温泉沐浴、春天赏樱等。
4. 美国概况: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人口2.84亿(2002年),首都华盛顿,通用语言英语,绰号“山姆大叔”。
位于北美大陆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共有50个州。
5. 美国文化特点:多元文化,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其他民族文化的美丽之处。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现美国人口中白人约占82%,黑人约占13%。
6. 美国经济特点:经济发达表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均首位,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
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工业: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
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南岸,形成了城市群集的制造业带。
7. 美国城市:纽约:美国最大城市和海港,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华尔街、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位于该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资料整理复习地理时要认真听讲。
仔细计算一下每天的学习时间,不难发现,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课堂上不好好听课,你成绩绝对不可能太好。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七下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人教版七下地理复习提纲第七章亚洲第一节亚洲概述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1、亚洲地理位置:(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
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2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课本6页图7.7)(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知识要点
一、本章整体感知
在信息时代,正确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章知识应属于统计学范畴,它与现实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教材从我们所熟悉的具体问题入手,介绍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得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人们感受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收集以及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利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在抽样调查中使我们对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有一个初步体会。
最后通过一个综合性课题的学习,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二、本章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主要内容: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并且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能从各种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能利用各种统计图表直观形象的对数据进行描述,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完成课题学习,写出课题报告。
本章重点:(1)了解几种统计图侧重表达的信息,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并会绘制统计图表,能准确而迅速的反映出要表达的信息;(2)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与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本章难点: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1 / 1。
第七章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调查报告的撰写一、填空题1、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是资料审核、资料整理、资料编码、资料录入。
2、对文献资料的审核包括文献资料本身真实性的审核和文献内容可靠性的审核。
3、集中审核主要审核实地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在设计问卷时进行的编码称为前编码;而在资料收集结束后进行的编码称为后编码。
5、“后编码”主要是针对开发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中的“其他”项进行的。
6、列表分析技术主要有单向列表分析技术和交叉列表分析技术。
7、对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属于统计分析中的单变量分析。
8、反映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9、反映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等。
10、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如何要用离中趋势来表示。
离散程度越大,则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就越差;反之,离散程度越小,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就越好。
11、变量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即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和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12、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13、调查报告的类型有:数据型报告、分析型报告和咨询型报告。
14、在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最后的结论通常采用SWOT分析,即优势、与弱势,机会与威胁。
15、市场调查报告的结论通常采用的结构是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
二、判断题1、资料审核就是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审核。
(×)2、当样本值确实时,可以用样本统计量的值去代替缺失值。
(√)3、前编码通常在问卷结束后进行,主要针对开放题。
(×)4、后编码主要针对开放题和封闭题中的“其他”项进行编码。
(√)5、当需要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时通常需要使用交叉列表分析方法。
(√)6、无论何时,都必须同时计算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以比较两组数据的代表性。
(×)7、在调查报告的三种类型中,最高级别的是分析型调查报告。
(×)8、当完成调查报告时,意味着这一次调查活动的终结。
(×)三、单选题1、分析市场信息,使之集中化、有序化,成为可利用的信息,这一过程是( D )A、市场调查B、市场分析C、市场预测D、整理资料2、在资料整理阶段,资料分类时要注意同一资料的()A、差异性B、共同性C、统计性D、详尽性3、资料统计分析分为记录分析和()A、统计分析B、现象分析C、调查分析D、汇总分析4、以下哪个是反映离中趋势的指标?()A、平均差;B、众数;C、中位数;D、平均数5、以下哪个是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A、平均差;B、中位数;C、全距;D、标准差6、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的关系是:( B )A、离散程度越小,集中趋势的代表性越小B、离散程度越小,集中趋势的代表性越大C、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代表性越大D、离散程度大小不能反映集中趋势代表性7、商品销售增长率为本期销售量减去上期销售量与——的比率。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能量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食物的糖、脂肪,蛋白质少许。
能源物质 (G 、F 、P )未利用的能量(5%)O 2 能量释放自由能(95%) 热能散发(50%),维持体温CO2+ H 2O 肌肉收缩化学能(45%)贮存神经传导释放 转移 贮存 利用(1)糖吸收后大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肝和肌肉中。
糖类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机体所需的能量70%由糖提供 。
在机体内,随着供氧情况的不同,糖分解供能的途径也不同。
糖的的供能途径包括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氧充分GS —————— CO 2+H 2O+ 能量缺氧GS--------乳酸(称无氧酵解),释放少量能量。
剧烈运动,虽呼吸增强,但仍难以摄取足够的O 2,这时骨骼肌的运动依靠于糖酵解。
(2)脂肪体内贮存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脂肪是体内各种能源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
贮存在脂质中的能量占体内贮能75%。
一般情况下,机体消耗的能源物质约40~50%来自脂肪,是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分解产物主要是氨基酸。
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合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份,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而体内的糖原、脂肪储备耗竭时,体内蛋白质才被分解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
(二)能量的去路虽然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但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量来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三磷酸腺苷(ATP)。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50%以上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中。
当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磷酸时,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神经传导以及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主动转运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办公室资料的管理,确保资料的安全、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资料的管理,包括纸质资料、电子文档、实物物品等。
第三条公司办公室资料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确保资料在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泄露。
2. 完整性:保持资料的完整性,防止资料残缺不全。
3. 准确性:确保资料内容的准确性,防止错误信息传播。
4. 及时性:确保资料更新及时,保持资料的新鲜度。
5. 保密性:严格保密公司内部资料,防止无关人员获取。
第二章资料分类与编号第四条公司办公室资料分为以下类别:1. 公司规章制度;2. 人力资源资料;3. 财务资料;4. 技术资料;5. 合同与协议;6. 市场营销资料;7. 其他资料。
第五条资料编号采用统一编码规则,编号格式为:类别代码+年份+顺序号。
第三章资料收集与整理第六条资料收集:1. 公司各部门应按照职责范围,及时收集相关资料;2. 外部资料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确保资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3. 收集的资料应完整、准确,并及时归档。
第七条资料整理:1.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确保资料有序;2. 对电子文档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3. 对实物资料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第四章资料存储与保管第八条资料存储:1. 纸质资料存放在档案柜中,按类别、编号顺序排列;2. 电子文档存储在指定的服务器或云存储平台,定期备份;3. 实物资料存放在安全、干燥、通风的地方。
第九条资料保管:1. 资料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资料,确保资料安全;2. 资料保管人员应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资料;3. 资料保管人员应做好资料出入登记,确保资料流动轨迹清晰。
第五章资料使用与借阅第十条资料使用:1. 公司员工需使用资料时,应向资料保管人员申请;2. 资料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资料,不得擅自涂改、损坏;3.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