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的牙龈软组织处理及精细印模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第一节概述常用的修复体: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桩核冠一、牙体缺损的病因:龋病、牙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
二、牙体缺损的影响:牙本质敏感、牙髓症状、牙周症状、咬合症状、其他不良影响(功能、美观、发音和心理状态)第二节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该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一)轴面形态:牙龈保护学说、肌作用学说、便于口腔清洁学说(二)邻接关系:初期为邻接点,随着磨耗转变为邻接面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部位、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邻面的颊1/3与中1/3交界处第一磨牙远中与第二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邻面的中1/3处。
(三)外展隙和邻间隙(四)咬合关系:1.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有广泛的接触而无早接触,合适的覆(牙合)与覆盖;2.非正中关系亦协调:前伸时,前牙成组接触,后牙不接触;侧牙合时,工作侧组牙接触,非工作侧不应有接触;侧牙合时,工作侧以上颌尖牙为制导(尖牙保护牙合)3.咬合力的方向:接近牙长轴的方向,与亚洲支持能力相协调4.咬合功能的回复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五)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要求唇面或颊面的龈边缘是影响美观的重要因素,冠边缘位置取决于:笑线的高度、牙龈的厚度和患者的期望值。
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牙体预备的要求:(一)去除病变组织(二)防止损伤邻牙(三)保护软组织(四)保护牙髓:防止温度过高、避免化学性损害、防止细菌感染(五)适当磨出牙体组织:最大周径降到边缘区(六)预防和减少继发龋(七)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八)暂时冠保护三、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该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龈边缘距离龈沟底至少0.5mm。
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生物学、机械力学、美学三方面兼顾统一。
第三节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一、使修复体获得固位的主要固位力有:约束力、摩擦力和粘着力。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件
1. 材料知识,介绍各种口腔修复材料的特性、适用范围、优缺点等,如金属陶瓷、全瓷、合金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 工艺流程,详细介绍口腔固定修复的工艺流程,包括牙齿制备、印模、临时修复体制作、试戴、粘接等步骤,让学生掌握整个修复过程的操作技巧。
3. 临床操作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口腔固定修复的临床操作技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准确无误地完成修复工作。
4.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讲解不同病例的修复方案选择、操作技巧、效果评价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情况下的修复策略。
5. 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介绍口腔固定修复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课件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口腔修复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修复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熟练运用口腔固定修复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口腔修复服务。
好,色泽却与自然牙不协调;塑料嵌体反之。
(三)嵌体修复患牙预备的特征(15分)
通过播放大量图片帮助学生归纳其牙体预备,在讲完“牙体预备”之后,通过播放动画flash及静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过程和步骤:
1. 洞壁无倒凹
2. 洞缘有斜面
3. 邻面可作片切形
4. 利用辅助固位形
(四)嵌体修复患牙预备的方法:邻牙合嵌体的牙体预备(20分)
A.牙合面部分
深度约为2~3mm , 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楚,轴壁微向端外展无倒凹, 牙合面形成鸠尾形,鸠尾峡部宽度小于牙合面宽的1/2,形成45°洞斜面
B.邻面部分
箱状:颊舌侧扩展至自洁区;龈壁平,轴壁平行略外展;洞缘成斜面
片状:颊舌缘至自洁区;邻面与牙合面洞轴壁方向一致可向牙合端聚合2~4°;
增加辅助固位形(钉、沟、箱形)
三、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分)
四、达标测试(10分)。
美学种植治疗---软组织的处理美学种植治疗---软组织的处理种植体支持修复体周围具有完美的牙龈结构,对于在美学区完成对天然牙的仿真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图6.3a)。
在观察任何前牙的种植修复时,软组织的外形(PES)对于视觉的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6.3b)。
没有一个理想的牙龈外形,即使是最熟练的口腔修复医生和技师,都不能获得可预期的、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同样如果种植修复体没有遵从和重现天然牙自然协调的牙龈轮廓(图6.3c),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图6.3 (a)具有理想比例和协调牙龈轮廓的天然牙。
(b)左上中切牙种植修复体的理想美学效果,具有协调的牙龈外形(龈缘顶端的釉质缺损也相协调)。
(c)两相邻种植修复体的美学效果欠佳(龈缘的顶端位于近中而不是远中),中切牙及侧切牙修复体的牙龈外形不协调。
因此,种植治疗要在前牙区获得良好的美学和功能,不仅取决于修复体的质量,而且还取决于保存或再生所需的软硬组织结构,主要是龈缘和龈乳头的最终轮廓,使其与邻牙相协调并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应(Rompen et al.,2003;Saadoun,2010)在天然牙周围,遵从牙龈厚度、质地和颜色等相关的美学标准,运用牙周整形手术的技巧,可获得协调的牙龈轮廓,并使退缩的牙龈重新覆盖根面。
这些可以通过使用侧向带蒂瓣、游离龈移植特别是结缔组织移植得以实现。
可使用封套、隧道或者带蒂瓣的冠向或侧向复位等不同手术方法,部分或全部覆盖移植的组织瓣。
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种植体周的整形手术也是多种多样的:单个或多个种植体的植入,缺牙区牙槽嵴的形态,种植系统的质量,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
因此,必须充分掌握整形手术的知识。
在种植体周围,可运用牙周的相应操作技巧,尽管这样,也并不总是都能再现理想的牙龈边缘轮廓和邻间乳头。
已有学者指出,对美学修复效果来说,唇侧组织的高度和外形是重要的解剖特点,邻牙的骨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唇侧骨板的高度和厚度,决定了唇侧中部牙龈边缘的位置和牙槽嵴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