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
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法律法规。
本案例选取一起因幼儿园违规招生引发的纠纷,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如何依法维护幼儿和家长的权益。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幼儿园为扩大招生规模,在未取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提前招生。
部分家长认为该幼儿园违规招生,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遂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该幼儿园确实存在违规招生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改正。
三、案例分析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制度,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该条款明确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保障了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当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虽然该条款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但其中所体现的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招生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擅自提前招生。
”该条款明确了民办学校招生的相关规定,禁止民办学校违规招生。
2. 违规招生行为的认定根据上述法律法规,该幼儿园擅自提前招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属于违规招生行为。
3. 维权途径(1)家长维权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①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其对违规招生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②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幼儿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教育行政部门维权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招生行为的监管,对违规招生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幼儿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例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第1篇一、案例一:未成年人保护案2019年,某市一名初中生小明因家庭原因在学校受到欺凌,身心受到严重影响。
小明家长向学校反映情况,但学校未采取有效措施。
小明家长随后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学校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要求学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分析:此案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该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依法进行调查,对学校进行了行政处罚,维护了小明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二:教师职称评定争议案2020年,某市一名教师小李在职称评定中与同事发生争议。
小李认为自己符合职称评定条件,但学校却未将其纳入评定范围。
小李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学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要求学校重新组织评定。
分析:此案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该法规定,教师享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等权利。
小李在职称评定中遇到争议,依法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调查,维护了小李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三:学生食品安全事故案2021年,某市一所小学发生学生食品安全事故,多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事故发生后,家长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涉事学校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要求学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分析:此案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该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幼儿的饮食安全。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依法进行调查,对学校进行了行政处罚,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四:教师权益保护案2022年,某市一名教师王老师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对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王老师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学校在处理教师权益问题时存在违规行为,要求学校对王老师进行补偿,并加强对教师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为例,讲述了一次幼儿园法律法制教育的成功实践。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有12个班级,教职工40余人。
近年来,幼儿园积极开展法律法制教育,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 案例经过(1)发现问题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发现两名幼儿在争抢玩具时发生了纠纷。
教师立即上前制止,询问了情况后得知,两名幼儿因玩具归属问题产生了争执。
教师意识到,幼儿园中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法律法制教育。
(2)制定教育方案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幼儿园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① 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为孩子们讲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如物权法、合同法等。
② 创设法制教育主题活动:通过绘画、手工、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③ 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法制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3)实施教育方案① 法律知识讲座幼儿园邀请了当地法院的法官为孩子们讲解法律知识。
法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让孩子们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② 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幼儿园开展了“我是小小法官”主题活动。
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出自己心中的法官形象,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③ 家园合作幼儿园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法制教育。
教师定期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也积极为幼儿园提供法制教育资源。
(4)教育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在遇到纠纷时,孩子们能够主动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总结1. 案例成功之处(1)注重法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家园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案例 1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 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 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 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⑵吴老师? 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 30 条和第 31 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 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 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 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 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 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案例 2小? 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 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
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
可是三天后,武? 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
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 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
?问题: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参考答案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11、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不合法,除法律规定的部门外,任何人不得开拆他人的信件。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4、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应负刑事责任。
5、某中学因为学生李某未能按时缴纳相关费用,将他开除,可以吗?不可以。
学校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用什么方法处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案例分析16、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
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
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
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
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
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17、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
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不符合。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8、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19、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法律教学案例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本文精选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教学案例,旨在为法律教学提供参考。
二、案例一:合同纠纷(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方购买乙方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方按约定时间将货物交付甲方,但甲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遂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乙方认为,合同中已明确约定货物质量由甲方自行承担,故拒绝赔偿。
(二)法律分析1.合同约定优先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约定优先原则即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除非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货物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三)教学启示1.合同当事人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在签订合同时,应注重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和明确性。
3.遇到合同纠纷时,当事人应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三、案例二:知识产权侵权(一)案情简介丙公司(以下简称丙方)发现丁公司(以下简称丁方)生产的某产品侵犯了其一项发明专利权。
丙方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丁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法律分析1.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
2.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教学启示1.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申请专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为例,探讨法律法规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某幼儿园是一所普惠性幼儿园,招生对象为3-6岁幼儿。
幼儿园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幼儿园教师资质问题某教师因个人原因离职,幼儿园在招聘新教师时,未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对新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导致新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证。
2. 幼儿园收费标准问题根据《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幼儿园收费标准应合理、公开。
但该幼儿园在未向家长充分说明收费标准的情况下,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引起家长不满。
3. 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某次户外活动中,由于教师监管不到位,导致一名幼儿受伤。
家长要求幼儿园承担责任,但幼儿园以种种理由推脱。
三、法律法规在案例中的应用1. 教师资质问题针对教师资质问题,幼儿园应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对新教师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
同时,幼儿园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幼儿园收费标准问题针对幼儿园收费标准问题,幼儿园应遵守《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公开收费标准。
在提高收费标准前,应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并向相关部门备案。
3. 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针对幼儿园安全管理问题,幼儿园应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安全管理。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安全,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四、案例反思1. 法律法规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法规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依法办园,才能确保幼儿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幼儿园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同时,幼儿园还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学前教育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出现了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法规,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某幼儿园在招生过程中,收取了高额的报名费和赞助费,且未按照规定公示收费标准。
此外,该幼儿园还存在以下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未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2. 教学设施简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设施标准。
3. 饮食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4. 幼儿园内存在安全隐患,如楼梯扶手损坏、消防设施缺失等。
三、法律法规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制度,保障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根据该法条,国家应当保障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监督。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依法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教育质量。
”根据该法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
3.《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根据该法条,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根据该法条,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以确保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食品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根据该法条,学校、幼儿园等食品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教师职业道德法规学习案例分析引言教师是社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确保他们的职业道德,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法规。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教师职业道德法规的学习和应用。
案例一:学生隐私保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
一名高中老师发现了一个学生的个人日记,其中揭示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老师对这位学生感到担忧,但同时也意识到侵犯了其隐私权。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如何行事?案例二:学术诚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保持学术诚信。
一名大学教授发现学生在论文中抄袭了他人的作品,但考虑到学生可能是无意之举,他犹豫是否应该向学校报告。
教师应该如何平衡学生的成长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性?案例三:公平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公正、客观。
一位小学老师发现自己对一个常常迟到的学生给予了更低的分数。
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公平公正?案例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法规中也规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名初中教师多年来一直停留在同一教学方法上,没有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
教师应如何增强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案例五:学生权益保护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权益,不能任意剥夺学生的权益。
在某高中,一位老师因为学生挑战了他的权威,而开除了此学生。
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如何平衡权威与学生权益?案例六:网络教学的职业道德近年来,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教师在网络教学中也面临一系列职业道德问题。
如何在网络教学中保护学生的权益和隐私?教师又应如何防范网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案例七: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名小学教师因对特定学生的偏爱与其他学生保持距离,导致其他学生对其不满。
教师应如何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案例八:教师自身形象教师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位高中教师平时穿着不整洁,言行不端正,让学生感到困惑和反感。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案例1 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思考题1)P5页学校对学生的处理是否恰当,合法:某初中生马超,学习成绩不好,守纪情况也差。
一天,在教学楼内玩球,故意将一个价值三百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事实经过后,依据学校有关”损坏公物要赔偿和罚款”的规章制度,对马超作出三点处理决定:一是给予警告处分;二是照价赔偿吊灯;三是罚款三百元。
(对此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均没有感到什么不妥当。
该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以此事为案例,大谈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性)对此做法,你认为是否妥当?为什么?学校对马超的处理意见并不都是合法的,一,二条处理意见是合法的,但对学生课以罚款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因为行政制裁分行政处分和处罚两个方面,而实施行政处分和处罚的单位是有明确要求的,国家特定行政机关享有行政处罚权如工商,税务,治安等机关,而学校只有行政处分的权力,可以对学生处分(纪律处分),但没有对学生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
因为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行政法律行为,是隶属关系之间的双方,上对下实行如医院对医生,学校对学生教师,机关对工作人员,处分类别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开除,免职;行政处罚是一种外部行政法律行为,具有公共行政意义,由特定行政机关实行如治安机关进行的拘留,劳动教养,罚款,没收财产等.∴罚款是行政处罚,只有特定国家的行政机关才有行政处罚权,学校不是行政机关,而且学校对学生是隶属内部行政行为,学校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96年《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案例2 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不合法,除法律规定的部门外,任何人不得开拆他人的信件。
所谓依法治教,就是用法律来规范教育管理,协调教育关系,指导教育活动,解决教育纠纷,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青少年家长的迫切期望。
某校青年教师林某,工作认真负
责,上进心强,多次向学校领导提出
申请,要求到某高校脱产进修培训。
但因林某平时关心学校发展,喜爱提
意见、建议,校长表面上很高兴,内
心却一直十分不满,因此,该校校长
每次都以学校教学工作繁忙为由,拒
绝林某的申请。
[案例分析]该案中,该校长的行为构
成了对教师林某进修培训权的侵犯。教
师的进修培训权是教师享有的受继续教
育的基本权利。《教师法》第7条第6项
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
的培训”的权利。这是从教育发展的需
要和教师的工作特点出发而规定的一项
权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创造
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保障教师参加进
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使教师享有这
项权利。
1994年开学不久,湖北恩施市新塘中学以整顿校园秩序、加强校园管理为由,报上级有
关部门批准,成立学校保安队。由退伍军人赵明吴担任保安员。该校针对中考成绩较差,以
及外来干扰和校内纪律混乱的情况,实行 “全封闭式管理”。学生中出现的大小违纪行为都
交给赵明吴处理。赵明吴对违纪的学生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办差生学习班;进行 “惩罚性”
军训;学生相互对打;夜间紧急集会等。该校体罚学生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罚站、罚打手、脚
踢、禁闭、晒太阳等。体罚的工具有竹片、木板、轧米机皮带、皮水管等。
[案例分析]该案中,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提高学生成绩,整顿校园秩序,但学校
不能以任何借口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其管理行为不应超
出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范围。该案中学校的行为已超出了教育管理的范围,严重违反了《未
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不仅如此,赵明吴的行为也已触犯了《刑法》。恩施市政
府做出如下处理决定:将此事通报全市,引以为戒;将当事人赵明吴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
负有责任的有关部门和新塘中学有关领导分别给予记过等行政处分。这种处理是完全正确
的。
1998年3月26日下午,某县二中高
三 (五)班第一节课是体育课,因体育老
师未去上课,班长刘某和体育委员便组
织部分同学到操场自由活动。在踢足球
时,刘某突然昏倒在地,口吐白沫。抢
救无效当日死亡。3月27日,该县公安
局进行尸检并认为“系因先天性心脏病
剧烈活动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而死亡”。
事后,刘某父母认为该学校应负有责任,
要求给予赔偿,原因是该学校在1998年
全县学生体检时就发现刘某有心脏病,
既未通知学生家长,又未按体检报告到
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而且上体育课时
老师未在现场,是失职行为。并认为学
生体检时未满18岁,是未成年人,况且
刘某是住校生,学校应负有监护人的职
责。
该学校认为刘某是先天性心脏病猝
死,与校方无关,而且刘某在无教师在
场的情况下擅自带部分学生到操场踢
球,导致其心脏病突发死亡,本人应负
完全责任。因此校方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并要求返还在处理刘某后事时支付的
5000元现金。法院审理认定,刘某死亡
时年满18岁,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故该学校没有监护责任,驳回原告关于
补偿费等赔偿请求。
[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双方存在的分歧有如下几点:第一,学校在体检时发现刘某
有心脏病,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及时通知家长,但这不是导致刘某死亡的直接原因。第
二,刘某在没有得到教师认可的情况下组织同学踢球才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体育教师
没去上课,有没有通知学生不得而知。如果通知过了,刘某私自组织学生踢球,并且在其已
年满18周岁的情况下,学校无过错;如果没有通知,学校及教师存在管理不善的过失,但
这并不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学校的管理不当只是事故发生的条件。
1994年10月,在上海某小学的一间男厕所里,5年级男生张某和薛某同在厕所内小便。
此时,张某小便完后,见薛某还在小便,便与薛某开玩笑,他乘薛某不备,从其背后猛烈一
撞。薛某被撞后,脚没有站稳,人跌到了厕所间的小便池里,随后哭着向班主任报告。班主
任老师马上对张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送薛某到医院检查,没有发现受伤痕迹。过了几天,
薛某的父母发现孩子晚上睡觉总是小便失控,便带他到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后得出结论:
“薛某小便失控与近日受惊吓有关。”这时,薛某的父母才想起前几天孩子被同学张某推过,
便向法医申请鉴定,得出了与医生诊断结论一致的鉴定意见。据此,薛某父亲以法定代理人
名义,代理薛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令张某赔偿3000元。
法院受理后,经审理及法医鉴定后认为,薛某在事发前未出现小便失控现象,张某在薛
某小便时突然猛推,致使薛某受到惊吓,引起小便失控,依法判处张某家长赔偿薛某2900
元。
[案例分析]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般须具备损害事实、违法行
为、损害事实和行为的因果关系、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四个条件。开玩笑的人在主观上一般都
存在故意或过失等过错。所以,“玩笑”是否要负法律责任,主要是看其是否对他人造成财
产损失或人身侵害。在本起事故中,张某出于开玩笑的动机,对正在小便的薛某猛推致使其
跌入便池,受到惊吓并引发小便失控。张某的“玩笑”行为是造成薛某伤害的直接原因,应
该为此承担民事责任,由其家长做出相应的赔偿。
1994年4月6日下午2时许,上海市第初中学生肖某与同年级的300余名 (6个班级)
同学一起在上体育锻炼课。肖与另外两名同学在打排球时,一脚将球踢出了有3米多高的校
园围墙。为外出捡球,肖提议由两位同学分别抱住其双腿,协助他爬围墙。爬墙时,肖某从
围墙上摔下,头先着地。两同学见状忙将肖送往学校医务室。医务室老师为肖头部做了冷敷
处理后,进行观察。同时与肖母进行联系。至下午3时许,肖母同事赶至学校,将其送往医
院治疗。经医院检查,肖为颅内出血。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肖保住了生命并奇迹般地恢复
了智力,但因颅内出血引发脑痴,留下了双腿及左上肢的终身瘫痪,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
1996年4月24日,肖某母亲向徐汇区法院状告某中学,要求赔偿医药费、护理费、营
养费等19万元。1996年6月开庭时,肖母追加两位学生为被告,并将赔偿金额提高到94
万元。肖母在诉状中指出,学校在事发过程中没有一个老师在场,并在肖受伤后 没有立即
送其到医院治疗,延误了医治时间。学校则认为,擅自攀爬围墙是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
校按规定配备了体育教师,体育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都在教师视线之内,其责任在于学生
自己。
徐汇区法院经过1年零5个月的审理,认为肖某违反学校纪律爬墙摔伤,责任主要在自
己;学校在肖摔伤后,未立即送往医院,应赔偿肖某经济损失4万元,两位学生各一次性赔
偿5000元。
一审判决后,原告被告双方均不服判定,双双同时向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法院受理后,在审理期间,因一审原告又提供了新的医疗费、交通费单据,及考虑到原审认
定肖某今后的护理费标准为500元/月偏低,应确认肖某今后护理费标准为700元/ 月,以
及民政局已将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调整为205元/月,故二审法院认定肖某已花去的医疗
费、交通费、误工费,护理费、轮椅费为人民币18万余元,营养费、善后护理费和善后生
活费为5万余元人民币。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和《未
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对肖某负有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现肖某在校因爬墙受到伤害且
造成严重后果,某中学应为自己的消极救治(客观上)承担赔偿责任。一审判决认定双方过
错责任不当,拟予以改判。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争议焦点,主要是:一是该中学在肖某爬墙致残中有无过错;二
是赔偿责任的承担。
据《中国青年报》1995年11月28日报道,11月6日晚,呼和浩特市天气奇冷。该市
某小学500多名小学生上完晚自习,由于天冷,宿舍又第一次生起火炉,孩子们急于去宿舍
烤火,一出教室便一窝蜂地朝宿舍跑。在经过进入宿舍区的门洞时,前面的孩子被挤倒,后
面的孩子仍往前涌,结果造成7名小学生被踩死,18名被踩伤的惨剧。据认为,事故发生
的主要原因为:
①该小学设有8名生活教师和一名生活教师负责人,而当天晚上除一名为学生宿舍安火
炉的生活教师外,其余人员均未到岗,结果当事故发生时,现场没有一名生活教师。
②按国家规定,该小学应从10月15日起进入冬季取暖期,实际生火却推迟到寒流到来
的11月6日。500多名学生因急于烤火而发生拥挤。
③进入宿舍区的门洞本来就不大(宽为2.9米),而门洞内又开设了一个商店,事故发生
时有十几名学生站在商店窗前买东西,使门洞变得更为狭窄。
[案例分析]这一偶然事件终于酿成了必然的惨祸。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的人士透露,根据
检察机关的侦查,该小学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学校班主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的责任范围
一直不明确,学生下晚自习后从教室到宿舍区这段距离长期以来没有人负责,生活教师不到
岗也是常事。检察机关认定校长、主管学生生活的副校长、学生生活教师负责人等3人为这
次事件的主要责任者,他们的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罪。目前,检察机关已将这3人逮捕。1
在处理学校事故中,除了适用过错原则之外,还可以有条件地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即当
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由法院根据公
平理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