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22.50 KB
- 文档页数:48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名词解释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通过研究和分析药物的性质、作用机理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来将药物分类归类的系统。
它为分析药物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框架,使其易于掌握、理解和预测药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药剂学系统主要分为三大类:药理学,毒理学和药物分类。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机体的器官和系统,以及药物的毒性和疗效等。
通过药理学,可以对药物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评价和研究。
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毒性和毒害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并可以预测药物的潜在毒性和不良反应。
药物分类是将药物按其作用机理及结构归类的系统。
它基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对药物的不同作用机理以及结构的深入了解,以确定不同药物的分类。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实现更准确、更全面地控制药物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而出现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的不良反应。
此外,这一系统也可以为研发新药物提供指导,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No.2——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溶出度试验的关系】生物药剂学(BCS)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的(水)溶解性和渗透性,将药物划分成以下四类:第一类药物:高溶解性高渗透性第二类药物: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第三类药物:高溶解性低渗透性第四类药物:低溶解性低渗透性高溶解性药物:最高剂量规格的制剂能在pH值1.0~8.0的250ml或更少体积的水溶液中溶解的药物。
高渗透性药物:是指绝对生物利用度超过85%的药物。
当根据质量平衡测定方法或者与静脉对照剂量相比,药物的人体吸收程度为85%或更高时,这样的活性药物成分被认为具有高渗透性。
BCS指南最初建议将吸收值≥90%作为高渗透性药物分类的判定条件。
然而,后来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建议将高渗透性活性药物成分的吸收值判断标准放宽到85%。
一个可接受的测定活性药物成分渗透性的替代方法是进行人体内肠灌注试验(i)。
当该方法用于渗透性研究时,应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包括相对于已经证明剂量的吸收比例至少达85%的参比物物质的相对渗透性的测定,以及阴性对照药品的测定。
并可通过下列补充试验方法提供支持性的数据:(ii)采用用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或原位肠灌注试验;或(iii)采用渗透性已知的活性药物成分及经过验证的方法,在培养的上皮细胞单层(例如,Caco-2)进行体外渗透性研究。
需指出的是:方法(ii)或方法(iii)的测定结果不能被单独考虑。
综上所述,以高渗透性或吸收比例已知的药物活性成分为参照,通过以上各项实验,可对药物的渗透性进行一个综合评价。
采用Caco-2细胞膜模型时,其透过性应大于酒石酸美托洛尔。
影响药物透膜性的主要因素有分子质量、亲脂性和分子中的氢键。
根据“rule of 5”规则,若药物分子(转运载体底物除外)满足下列任两个条件,往往预示该药物具有较差的透膜性,这对新药设计和合成及早期筛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含5个以上氢键供体(-OH 或-NH);②分子质量超过500;③logP>5【P 为正辛醇/水(在pH7.4中测定结果)分配系数】;④含10 个以上氢键受体(N 或O)。
工业指南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2000年8月BP工业指南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有关其它资料可从下列机构获得:培训与通信事业部通信管理药品信息科办公室HFD-2105600 渔民巷罗克维尔,MD 20857 电话:301-827-4573网址:/cder/guidance/index.htm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2000年8月BP目录I. 简介 (1)II.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1)A. 溶解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B. 渗透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C. 溶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原料药分类和确定成品药溶解特性的方法.. (2)A. 确定药物成分的溶解性分类 (2)B. 确定药物成分的渗透性分类 (3)1.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3)2. 肠道渗透性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肠胃道内的不稳定性 (5)C. 确定成品药的溶解特性和溶解外观相似性 (5)IV. 请求生物豁免的额外注意事项 (6)A. 辅料 (7)B. 前药 (7)C. 例外处理 (7)1.治疗范围狭窄的药物 (7)2.专门适用于口腔的药品 (7)V.BCS的管理应用 (8)A. 新药研发(INDs)/新药批准(NDAs) (8)B. 仿制药批准(ANDAs) (8)C. 批准后的变更 (8)VI. 支持生物豁免请求的数据 (8)A.高溶解性的数据支持 (9)B.高渗透性的数据支持 (9)C.快速和相似溶出的数据支持 (9)D.附加说明 (10)附件一 (11)工业指南1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I. 简介本指南为主办方提供新药临床研究申请、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的建议和口服固体速释制剂(IR)体内生物利用度(BA)和/或生物等效性(BE)研究豁免申请的补充意见。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名词解释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识别药物成分和功能的重要工具,用于帮助药学家们正确地掌握药剂的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诊断、治疗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剂学分类系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标准,用于将来自不同来源的药物和药剂进行分类和描述,以便明确比较、分析和记录药物的相关性和性能。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可分为4个层次:生物活性剂(Bioactive agents),药物分类(Drug Classes),药物类别(Drug Categories)和药物形式(Drug Forms)。
生物活性剂定义为能够在体内起作用的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其作用可以被直接的药理学测试或者药效评价所证实,它可以包括植物抽提物,化合物,蛋白质,基因等。
药物分类(Drug Classes)代表了特定生物活性剂的某种分类形式,它们可以是由同一种机制或作用模式的多种化学品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一种化学结构的重要细分组成的;药物类别(Drug Categories)通常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形式的分类,包括:具有某种疾病治疗作用的药物,降低血压药物;药物形式(Drug Forms)代表着特定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药物的口服剂,注射剂,皮下注射,涂片等。
总而言之,一个有效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有利于药物学家正确地确定和描述药物,并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正确的药物,从而起到保护患者安全,发挥药物最大功效的作用。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一、BCS(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按照药物的水溶性和肠道渗透性将药品分类的一个科学的框架系统。
二、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Ⅰ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Ⅱ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Ⅲ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Ⅳ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三、各类药物的特点:Ⅰ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Ⅱ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Ⅲ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Ⅳ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四、做成口服药物如何优化?哪些药物不适合做成口服?-I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率均较大,药物的吸收通常很好,进一步改善其溶解度对药物的吸收影响不大。
依据FDA《依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对口服速释型固体给药制剂采用免做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实验》的指导原则,生物学实验免做(biowaiver)目前只限于I型药物,制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30min内释放85%以上);②辅料不能影响主药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但具有窄治疗窗的或应用于口腔的药物不适用于生物学实验免做原则。
-II型药物的溶解度较低,药物的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如果药物的体内与体外溶出基本相似,且给药剂量较小时,可通过增加溶解度来改善药物的吸收;若给药剂量很大,存在体液量不足而溶出较慢的问题,仅可通过减小药物粒径的手段来达到促进吸收的目的。
-Ⅲ型药物有较低的渗透性,则生物膜是吸收的屏障,药物的跨膜转运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可能存在主动转运和特殊转运过程。
可通过改善药物的脂溶性来增加药物的吸收。
-IV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均较低,药物溶解度或油/水分配系数的变化可改变药物的吸收特性,主动转运和P- -gp药泵机制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对于IV型药物通常考虑采用静脉途径给药。
工业指南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2000年8月BP工业指南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有关其它资料可从下列机构获得:培训与通信事业部通信管理药品信息科办公室HFD-2105600 渔民巷罗克维尔,MD 20857 电话:301-827-4573网址:/cder/guidance/index.htm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2000年8月BP目录I. 简介 (1)II.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1)A. 溶解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B. 渗透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C. 溶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原料药分类和确定成品药溶解特性的方法.. (2)A. 确定药物成分的溶解性分类 (2)B. 确定药物成分的渗透性分类 (3)1.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3)2. 肠道渗透性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肠胃道内的不稳定性 (5)C. 确定成品药的溶解特性和溶解外观相似性 (5)IV. 请求生物豁免的额外注意事项 (6)A. 辅料 (7)B. 前药 (7)C. 例外处理 (7)1.治疗范围狭窄的药物 (7)2.专门适用于口腔的药品 (7)V.BCS的管理应用 (8)A. 新药研发(INDs)/新药批准(NDAs) (8)B. 仿制药批准(ANDAs) (8)C. 批准后的变更 (8)VI. 支持生物豁免请求的数据 (8)A.高溶解性的数据支持 (9)B.高渗透性的数据支持 (9)C.快速和相似溶出的数据支持 (9)D.附加说明 (10)附件一 (11)工业指南1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口服固体速释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I. 简介本指南为主办方提供新药临床研究申请、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的建议和口服固体速释制剂(IR)体内生物利用度(BA)和/或生物等效性(BE)研究豁免申请的补充意见。
生物药剂学的分类系统
1. 吸收分类系统!嘿,就像我们吃东西吸收营养一样,药物进入体内也有不同的吸收途径呀!比如说口服药物,那就是通过胃肠道慢慢吸收的,就像我们小口小口地品尝美食从中获取能量。
2. 分布分类系统呢!这可以类比成我们把东西分发到不同地方,药物在体内也会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呢!像有的药专门去作用于大脑,好比给大脑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3. 代谢分类系统呀!哇,就如同我们身体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药物也会被我们体内的各种酶给“改造”一番呢!比如有的药物经过代谢后就变得没那么厉害了。
4. 排泄分类系统哈!这和我们排泄废物一样呀,药物也有它的排泄方式呢!像通过尿液、粪便把不需要的药物排出去,就像把垃圾清理出去一样。
5. 靶向分类系统哟!想象一下射箭要瞄准靶子,靶向药物就是专门针对病变部位去发挥作用的!这不就是直奔目标嘛!
6. 缓释分类系统嘞!可以看成慢慢释放的过程呀,就像慢慢打开水龙头,让水一点点流出来,药物也可以这样持续地发挥作用呢!
7. 控释分类系统啦!这就像精准控制的开关一样,能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和时间,太神奇了吧!
8. 智能分类系统呀!是不是感觉像有脑子一样聪明呀,能够根据体内的情况自动调节药物的作用,这可太厉害了!
9. 联合分类系统呢!这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合作,不同的药物分类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强大的效果,是不是超赞!
我的观点结论:生物药剂学的分类系统真是丰富多彩呀,每个系统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它们共同为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让我们对药物在体内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不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化过度:现有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往往倾向于将复杂的生物药物简化为某个特定的类别,以便于管理和研究。
然而,这种简化往往会忽略生物药物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同一类别中的不同生物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因此将它们归为同一类别可能会掩盖其独特的特点和潜在的药理学效应。
2. 分类标准不一致:不同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使用不同的标准和准则来将药物分类。
这导致了不同分类系统之间的不一致性和混淆性。
例如,有些分类系统以生物制备的方法为基础,而其他系统则以药物的作用机制或临床应用为基础。
这种不一致性使得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在使用和评估不同分类系统时面临困惑和不确定性。
3. 缺乏动态性:现有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往往是静态的,无法适应新的科学和技术进展。
随着生物药物研发和创新的推进,新的药物种类和类别不断涌现,现有的分类系统可能无法及时更新和适应这些变化。
因此,需要一个更加灵活和动态的分类系统,能够随着科学进展的步伐不断演化和完善。
4. 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自己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和标准。
这导致了国际间的分类差异和互操作性的问题。
例如,一个药物在一个国家可能被归类为一类,而在另一个国家则被归类为另一类。
这种分类差异使得药物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综上所述,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存在着简化过度、分类标准不一致、缺乏动态性和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等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药物,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分类系统,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药物科学和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