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2.97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农业生产有何特点?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有哪些?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4.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其“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分别指哪些部门?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农业(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区位(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
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
提示: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学习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案例学习,关于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这是用实例说明新疆地区是如何根据区位条件,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的。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学习,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会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提出对不利自然条件如何改造。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难点:运用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西湖龙井视频为导入。
【目的】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课本,直奔主题,引出农业的区位条件。
【过渡】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后,我们再来答疑解惑。
板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熟悉课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介绍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思维发散】通过引导,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会泽大洋芋种植因素有哪些,从而得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下载: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情分析:1、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中国、世界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世界粮食问题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及解决途径。
夯实基础:1、重读教材,识记重点内容;2、完成世纪金榜P80基础回顾部分。
自主检测:1、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2、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地形C、土壤D、水分3、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A、运费少B、质量高C、科技含量高D、生产资料投入多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产业基地。
2011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
据此回答4~6题。
4、该果业公司到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5、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6、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11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B、人们通过开垦荒地可以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C、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光热条件D、农业的区位是由国家的政策所决定的9、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读下图,回答10~11题。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教材整理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教材P42至P4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4.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正误判断:(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提示】(1)×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教材整理2农业地域的形成阅读教材P45至P46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
正误判断:(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2)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3)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以后就不会再变。
备课资料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1.气候。
包括降水量的多与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
例如,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盛产苹果等温带水果;江汉平原地处亚热带,降水和热量充沛,水热配合好,成为我国粮食、棉花、油菜基地;江南丘陵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盛产柑橘等,以上这些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又如,复种制度是指同一块地上重复种植的次数,而其种植的次数也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2。
水源.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沙漠中的绿洲主要是由于有水源而形成的。
我国天山山麓的绿洲,也是由于有冰雪融水而形成的.3.地形。
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
(1)地形的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
例如。
山地中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立体农业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形高度的缘故。
(2)地表的坡度。
坡度大于25。
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3)山脉的坡向。
迎风坡和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从而能够发展粮食作物等种植业。
4。
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例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华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等的不同,也是影响农作物种类的因素之一.(二)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
市场需求量的多少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
2.交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例如,产品易腐烂变质等一些对运输要求迫切的农业(如乳畜业)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较高.3。
政策。
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4。
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打印版)☆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大部门。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2.农业的特点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等特征。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好①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地形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 (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如酸性土壤适宜)(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土壤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种植茶树有时会成为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水源社会经济条件(2)对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农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销售范交通运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牛肉到达欧洲的饭桌上政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劳动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农业技蔬菜等4.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类问题的答题模板☆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角度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答题模板有效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布接近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市场 ) 局。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市场可有效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规交通利模和布局。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素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会影响农业类型和劳动力经营方式质高、机械化水)科技水平高良种,农机使用、化肥、农药的合理(培育良种科技施用以及科学灌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