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9
《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参考教案第一篇:《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参考教案1.8 完全平方公式(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有趣的分糖情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a+b)2=a2+2ab+b2,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a+b)2与a2+b2的关系.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3.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运用,体会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在进一步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同时,体会符号运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2.进一步熟练乘法公式,提高最基本的运算技能,并且明白每一步的算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2.从有趣的分糖游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区分(a+b)2与a2+b2的关系.2.熟悉乘法公式的运用,体会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教学难点1.区分(a+b)2与a2+b2的关系.2.熟练乘法公式的运用,体会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提出问题,记作(§1.8.2 A)第二张:分糖游戏,记作(§1.8.2 B)第三张:例2,记作(§1.8.2 C)第四张:例3,记作(§1.8.2 D)●教学过程/ 7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推导出了完全平方公式,现在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出示投影片(§1.8.2 A)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厘米,减少2厘米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少了多少厘米2?[生]原来正方形的面积为a2平方厘米,边长减少2厘米后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2)2平方厘米,所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少了a2-(a -2)2平方厘米,因为a2-(a-2)2=a2-(a2-4a+4)=a2-a2+4a-4=4a-4,所以面积减少了(4a-4)平方厘米.[师]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巩固完全平方公式.Ⅱ.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分糖游戏”.出示投影片(§1.8.2 B)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3)第三天有(a+b)个孩子一块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生]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给每个孩子发a块糖,所以一共发了a2块糖.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给每个孩子发b块糖,所以一共发了b2块糖.第三天有(a+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给每个孩子发(a+b)块糖,所以一共发了(a+b)2块糖.[生]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是(a2+b2)块,因为(a+b)2-(a2+b2)=a2+2ab+b2-a2-b2=2ab.由于a>0,b>0,所以2ab>0.2 / 7由此可知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比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要多,多2ab块糖果.[师]为什么会多出2ab块糖果呢?同学们可分组讨论多出2ab块糖的原因.(老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撞击他们思想的火花)[生]对于a个男孩来说,每个男孩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是(a+b)块,每个男孩比第一天多b块,一共多了ab块;同理可知这b个女孩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总数比第二天也多了ab块.因此,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相比,共计多出了2ab块.[师]不错!而这个游戏又充分说明了(a+b)2与a2+b2的关系,即(a+b)2≠a2+b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出示投影片(§1.8.2 C)[例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2)1972.如果直接计算1022,1972会很繁.根据题目的提示使我们想到1022可以写成(100+2)2,1972可以写成(200-3)2,这样计算起来会简单的多,我们不妨试一试.[生]解:(1)1022=(100+2)2=1002+2×2×100+22=10000+400+4=10404.(2)1972=(200-3)2=2002-2×3×200+32=40000-1200+9=38809 [师]我们可以发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运算会很简便,也更进一步体会到符号运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出示投影片§1.8.2 D)[例3]计算:(1)(x+3)2-x2;(2)(a+b+3)(a+b-3);(3)(x+5)2-(x-2)(x-3).分析:(1)题可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也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题虽然每个因式含有三项,但可以利用加法的结合律整理成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多项式相乘的形式;(3)题要注意运算顺序,减号后面的积算出来一定先放在括号里,然后再去括号,就可以避免符号上面出错.注意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 7会.解:(1)方法一:(x+3)2-x2 =x2+6x+9-x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6x+9 方法二:(x+3)2-x2=[(x+3)+x][(x+3)-x]——逆用平方差公式=(2x+3)×3 =6x+9(2)(a+b+3)(a+b-3)=[(a+b)+3][(a+b)-3]=(a+b)2-32 =a2+2ab+b2-9(3)(x+5)2-(x-2)(x-3)=x2+10x+25-(x2-5x+6)=x2+10x+25-x2+5x-6 =15x+19 [例4]已知x+y=8,xy=12,求x2+y2的值.分析:由完全平方公式(x+y)2=x2+2xy+y2,可知x2+y2=(x+y)2-2xy,故可将x+y=8,xy=12整体代入求值.解:x2+y2=(x+y)2-2xy 把x+y=8,xy=12代入上式,原式=82-2×12=64-24=40 Ⅲ.随堂练习1.(课本P45)利用整式乘法公式计算:(1)962(2)(a-b-3)(a-b+3)解:(1)962=(100-4)2 =10000-800+16=9216(2)(a-b-3)(a-b+3)=[(a-b)-3][(a-b)+3]/ 7=(a-b)2-32=a2-2ab+b2-9 2.试一试,计算:(a+b)3分析:利用转化的思想和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得(a+b)3=(a+b)2·(a+b),可以使运算简便.解:(a+b)3=(a+b)2·(a+b)=(a2+2ab+b2)(a+b)=a3+a2b+2ab2+2a2b+ab2+b3 =a3+3a2b+3ab2+b3 3.已知x+1=2,求x2+xx1x2x的值.解:由x+1=2,得(x+1)2=4.x2+2+1x2=4.所以x2+1x2=4-2=2.Ⅳ.课时小结[师]一节课在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度过了,你有何收获和体会,不妨和大家共享.[生]在有趣的分糖情景中,不仅巩固了完全平方公式,而且更进一步理解了(a+b)2与a2+b2的关系.[生]通过实例,我更进一步体会到完全平方公式中的字母a,b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 Ⅴ.课后作业1.课本P45,习题1.14.Ⅵ.活动与探究Λ9×999Λ9+199Λ9 化简9991424314243123n个n个n个[过程]当n=1时,9×9+19=102 当n=2时,99×99+199=104 当n=3时,999×999+1999=106 ……于是猜想:原式=102n/ 7[结果]原式=(10n-1)(10n-1)+(2×10n-1)=(10n-1)2+2×10n-1 =102n-2×10n+1+2×10n-1 =102n ●板书设计§1.8.2 完全平方公式(二)一、糖果游戏(1)a2(2)b2(3)(a+b)2(4)(a+b)2的总数较多,多2ab.结果:(a+b)2≠a2+b2二、例题讲解例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2)1972 例3.计算:(1)(x+3)2-x2(2)(a+b+3)(a+b-3)(3)(x+5)2-(x-2)(x-3)●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选择题(1)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a-b)2=a2-ab+b2 B、(a+3b)2=a2+9b2 C、(a+b)2=a2+2ab+b2 D、(x+9)(x-9)=x2-9(2)(a+3b)-(3a+b)计算结果是()A.8(a-b)2 B.8(a+b)2 C.8b2-8a2 D.8a2-8b2(3)(5x2-4y2)(-5x2+4y2)运算的结果是()A.-25x4-16y4 B.-25x4+40x2y2-16y4 C.25x4-16y2 D.25x4-40x2y2+16y4(4)运算结果为x4y2-2x2y+1的是()/ 72A.(x2y2-1)2 B.(x2y+1)2 C.(x2y-1)2 D.(-x2y-1)2 2.填空题(1)(4a-b2)2=.(2)(-1m-1)22=.(3)(m+n+1)(1-m-n)=.(4)(7a+A)2=49a2-14ab2+B,则A= ,B=.(5)(a+2b)2-=(a-2b)2.3.用乘法公式计算:(1)9992;(2)20022-4004×2003+20032.4.已知,a+b=8,ab=24.求12(a2+b2)的值.5.已知x+1=4,求证x2+ 1xx2.6.已知:x2-2x+y2+6y+10=0,求x+y的值.答案:1.(1)C(2)C(3)B(4)C 2.(1)16a2-8ab2+b4(2)1m24+m+1(3)1-m2-2mn-n2(4)-b2 b4(5)8ab 3.(1)998001(2)1 4.8 5.14 6.-2 7 / 7 第二篇: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在代数、几何中的两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是中学阶段运用较为广泛的一个公式.除了在一般计算过程中直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外,在一些代数、几何问题中,还会利用其进行解题,这也是各年中考中的一个必考知识点.另外,在公式的一些使用过程中,还结合了整体思考的数学思想,同时还对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出一定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结合整体转化思想求代数式的值.有一类例1 已知a2+b2=1,a-b=分析:要求(a+b)4,直接求12,求(a+b)4的值.a,的值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可利用整体思想,设法求出(a+b)2,结合题目条件a2+b2=1,只需求出ab值.解:把a-b=a-2ab+b2212=两边同时平方,得34又因为a2+b2=1,所以2ab=a+2ab+b4222=1+491634 即(a+b)=74所以(a+b)=.22例3 已知x-3x+1=0,求(1)x+1x2;(2)x+1x41x4.分析:观察所求代数式的特征,x+21x2可由x+1x平方后整理得到.因而解题的关2键在于利用题目条件x-3x+1=0求出代数式x+的值.此处,再次利用了整体思考的数学思想.解:把x-3x+1=0两边同时除以x,得x-3+1x=0,即x+1x=3.2把x+21x=3两边同时平方,得1x+1x2x+2⋅x⋅=9,即 x+21x2=7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再把x2+421x2=7两边同时平方,得1x2x+2⋅x⋅+1x21x4=49,即x+441x144=47.=47.所以(1)x2+(2)x+=7;x二、利用完全平方式判断三角形形状例4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ab-ac-bc=0,请你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分析:判断形状的三角形一般都是特殊三角形,而进行判断的关键是分析角或边的关系.本题所给的条件和边有关,因而可把目标定为证明边相等,即证明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结合条件的形式,联想到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从而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证明.解:由a2+b2+c2-ab-ac-bc=0两边同时乘以2,整理可得(a2-2ab+b22)+(a2-2ac+c22)+(b2-2bc+c2)=0所以(a-b)+(a-c)+(b-c)=02因为(a-b)≥0,(a-c)≥0,(b-c)≥0 222所以(a-b)=0,(a-c)=0,(b-c)=0 222所以a=b,a=c,b=c 即a=b=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5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a+2b+c-2b(a+c)=0,判断∆ABC222的形状.分析:与例4相类似,也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条件进行变形,从而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由a+2b+c-2b(a+c)=0变形,得 222(a2-2ab+b22)+(b2-2bc+c2)=02所以(a-b)+(b-c)=0因为(a-b)≥0,(b-c)≥0 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所以(a-b)=0,(b-c)=0 22所以a=b,b=c 即a=b=c 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第三篇:完全平方公式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15.2完全平方公式表格式教案一、复习旧知探究,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p+1)2 =(p+1)(p+1)=_________;(2)(m+2)2=(m+2)(m+2)=_________;(3)(p-1)2 =(p-1)(p-1)=_________;(4)(m-2)2=(m-2)(m-2)=_________.答案:(1)p2+2p+1;(2)m2+4m+4;(3)p2-2p+1;(4)m2-4m+4.二、探究新知1.计算:(a+b)2 和(a-b)2 ;并说明发现的规律。
完全平方公式2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公式的基础上推导而得的。
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推理能力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进一步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体会符号运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以及创新 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
教学资源 多媒体
四.教学设计思路。
完全平方公式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及其应用;
2.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种类及其各自的求解方法;
3.能够熟练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多项式求解;
4.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结合算法运算数值试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种类及其各自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教材、课件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好笔和纸、本子等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老师出示多项式的简化运算,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进行简化;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学生讨论其应用;
(二)主体活动
1.教师讲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种类及其各自的求解方法;
2.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完全平方公式去解决多项式求解的问题;
3.结合算法去解决数值试题;
(三)小结梳理
1.教师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种类及其应用;
2.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真准备,采取了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的内容深入浅出,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效果比较良好。
接下来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
2.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根的特点以及根的关系;
3. 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求解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根的特点以及根的关系,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有关完全平方公式的例题;
2. 准备一些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讲解资料;
3. 准备一些完全平方公式的演示设备;
4. 准备一些完全平方公式的检测题目。
四、教学方法
1. 问题提出法:教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
2. 讲授法:教师以图表加以解释,讲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求解方法;
3.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完全平方公式的求解方法,以及根的特点及根的关系;
4. 例题分析法:教师准备一些完全平方公式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
5. 检测法:最后,教师准备一些完全平方公式的检测题目,以检测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并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根的特点以及根的关系,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求解方法,这符合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反映出教学效果良好。
6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说出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会在多项式、单项式的混合运算中,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活动当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提高灵活应用乘法公式的能力,体会符号运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一、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与思考、做一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联系拓广.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2. 想一想:(1)两个公式中的字母都能表示什么? 数或代数式(2)完全平方公式在计算化简中有些什么作用?(3)根据两数和或差的完全平方公式,能够计算多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吗?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向首先仍是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进一步巩固应用,因而复习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经过本环节中的第三个问题的思考,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初步目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际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容,同时第三个问题的设计适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又不难回答,但是却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环节做一做活动内容: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有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就给每人三块糖,……(1) 第一天有a 个男孩一起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2) 第二天有b 个女孩一起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3) 第三天这(a + 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活动目的:数学源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有趣的分糖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a+b)2=a2+2ab+b2,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a+b)2与a2+b2的关系.同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适合学生的思维梯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巩固了旧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激发.实际教学效果: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问题串的设计具有梯度,在不自觉中学生一步步的对知识得以深入理解,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了完全平方公式的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多出2ab的原因:对于这a个男孩,每个男孩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多b块,一共多了ab块;同理可知这b个女孩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总数比第二天也多了ab块.因此,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相比,共计多出了2ab块.在整个探索过程中老师只是在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得出了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气氛平等融洽.第三环节简单应用活动内容:1.例题讲解例2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 1022 ; (2) 1972(1)把 1022改写成 (a+b)2还是(a−b)2 ?a、b怎样确定?1022 =(100+2)2=1002+2×100×2+22=1000+400+4=10404(2)把 1972改写成 (a+b)2还是(a−b)2 ?a、b怎样确定?1972 =(200-3)2=2002-2×200×3+32=4000-1200+9=388092. 随堂练习利用整式乘法公式计算:(1) 962; (2) 2032活动目的: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体会完全平方公式在实际当中的应用,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体会符号运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不要在简便运算上做过多练习.实际教学效果: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虽然问题本身难度不大,学生容易解决,但是通过在解题之前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同时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有深度,也为后面乘法公式的综合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活动基础.第四环节综合应用活动内容: 1.例题讲解例3 计算:(1) (x+3)2 - x2解: (1) 方法一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x+3)2-x2=x2+6x+9-x2=6x+9解: (1) 方法二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x+3)2-x2=(x+3+x)(x+3-x)=(2x+3)·3=6x+9(2)(x+5)2–(x-2)(x-3)解: (2)(x+5)2-(x-2)(x-3)=(x2+10x+25)-(x2-5x+6)=x2+10x+25-x2+5x-6=15x+19温馨提示:1. 注意运算的顺序.2. (x−2)(x−3)展开后的结果要注意添括号.(3) (a+b+3)(a+b-3)解:(a+b+3)(a+b-3)=[(a+b)+3][(a+b)-3]=(a+b)2-32=a2+2ab+b2-9温馨提示:将(a+b)看作一个整体,解题中渗透了整体的思想2.巩固练习(1)(a-b+3)(a-b-3)(2)(x-2)(x+2)-(x+1)(x-3)(3)(ab+1)2-(ab-1)2(4)(2x-y)2-4(x-y)(x+2y)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运用,同时进一步体会完全平方公式中字母a,b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体会解题前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会一题多解情况下的优化选择,并通过例题中的第三个题目体会整体思想,同时渗透添加括号的思想.实际教学效果:对例题1(1),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容易想到方法一从而借助于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不容易想到借助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来进行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借助平方差公式的方法.虽然此题两种方法解题难度上差别不大,但是在随后练习中的第三小题学生会感悟到借助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更为简单.从而既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还使学生有了优化选择的意识.对例题1(2),当整式乘法之间用减号连接时,此时应特别注意后面部分的计算结果应该加上括号,这是学生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应给予强调,并在随后练习中的二、四小题有所体现.对例题1(3),在前面学习中就已经有所渗透整体的思想,此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公式中的“a”“b”除了可以代表数与字母之外,还可以代表代数式,并体会添加括号的思想.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归纳小结1. 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符号问题和正确认识a、b表示的意义,它们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所以要记得添括号.2.解题技巧:在解题之前应注意观察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要学会优化选择.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同时本节课更多的属于练习巩固及综合应用,所以应让学生更多的谈在这节课中解题上所获得的收获与体会.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教师在其中能够发现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地方,从而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得以弥补.同时学生谈了更多在某个题目上所获的经验和方法,此时教师应给予总结,进一步明确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活动内容:1.基础训练:教材习题1.12 .2.扩展训练:联系拓广活动目的:课下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得以反馈.第七环节联系拓广1.(1)如果把完全平方公式中的字母“a”换成“m+n”,公式中的“b”换成“p”,那么 (a+b)2变成怎样的式子?怎样计算(m+n+p)2呢?(m+n+p)2=[(m+n)+p]2=(m+n)2+2(m+n)p+p2=m2+2mn+n2+2mp+2np+p2=m2+ n2 +p2+2mn+2mp+2np(2)把所得结果作为推广了的完全平方公式,试用语言叙述这一公式: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等于这三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每两数乘积的2倍.(3)仿照上述结果,你能说出(a−b+c)2所得的结果吗?2. 已知:a+b=5,ab=-6,求下列各式的值(1)(a+b)2 (2)a2+b2若条件换成a-b=5,ab=-6,你能求出a2+b2的值吗?活动目的:对于本节课的进一步拓广,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实际教学效果:确实引起了班内数学较突出同学的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从而达到了由“小课堂”到课下“大课堂”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设计反思1. 遵循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教学中力求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2. 为了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本课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整个新课的教学中,采用“动脑想,动手写,会观察,齐讨论,得结论”的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做,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这样做,体现了素质教育下塑造“创新”型人才的优势.最后,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由浅入深的例题,让学生认知内化,形成能力.通过发展提高,培养学生迁移创新精神,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较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2、了解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3、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的乘法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乘法公式复习
1、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方法。
4、说一说:(1) 2)(b a - 与 2
)(a b -有什么关系? (2) 2)(b a + 与 2
)(b a --有什么关系 二、乘法公式的运用
例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104 (2) 2
198 分析:关键正确选择乘法公式
解:(1) 2104=2
)4100(+ =2
2441002100+⨯⨯+ = 10000+800+16
=10816
(2) 2198=2
)2200(- =2
2222002200+⨯⨯- =40000-800+4
=39204
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c b a ++ (2)直接利用第(1)题的结论计算:2)32(z y x +- 解:(1)2)(c b a ++=2
])[(c b a ++ =2
2)(2)(c c b a b a ++++ =2
22222c bc ac b ab a +++++
=bc ac ab c b a 2222
22+++++ 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上述公式,并能自己归纳它的特点。
(2)小题中的2x 相当于公式中的a ,3y 相当于公式中的b ,z 相当于公式中的c 。
解:(2)2)32(z y x +-=2
])3(2[z y x +-+ =z y z x y x z y x )3(2)2(2)3)(2(2)3()2(2
22-++-++-+
=yz xz xy z y x 6412942
22-+-++ 一、 小结与练习
1、 练习P105的练习第3题
2、 小结
二、 布置作业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298.9
(2)21002 (3)2)(z y x -+ (4)2)32(c b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