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容量测算
- 格式:pdf
- 大小:191.61 KB
- 文档页数:14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游玩的热门场所,也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数量快速增加,如何合理安排景区的游客容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的问题,制定一套通用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以期为景区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计算参考。
一、引言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是指通过对景区游客承载能力的分析与测算,确定一个合理的游客上限人数,以保证景区的安全、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计算。
二、游客容量计算原则1.安全原则:游客容量应以保障游客的安全为首要目标,确保景区各项设施和服务能够正常运行。
2.舒适度原则:游客容量要能够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舒适度,游览通道要畅通、设施要完善。
3.可持续发展原则:游客容量应合理控制,以保护景区环境和资源,并维护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游客容量计算方法1.基于景区面积:根据景区的总面积和游客活动区域的占比,计算出每平方米的游客数量,进而得出整个景区的游客容量。
2.基于游览时间:根据景区游览的平均时间和每位游客的游览时间,计算出一天内景区的游客容量。
3.基于设施设备:根据景区的设施和设备数量以及人均使用面积,计算出每天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四、影响游客容量的因素1.景区道路设施:道路的宽度、通行能力、交通组织等都会影响游客容量。
2.游览设施和通道:游览设施和通道的数量、宽度、限流措施等会决定游客容量。
3.景点游览时间:景点的游览时间会直接影响游客容量。
4.旺季与淡季:旺季和淡季的游客数量差异会影响游客容量的计算。
五、用途与管理建议1.景区规划和设计:在景区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游客容量的因素,合理布局景点和游览路线,确保良好的游览体验。
2.假期管理:在节假日期间,景区管理者应根据游客容量,采取合理的限流措施,避免拥堵和安全隐患。
附件7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用规范(送审稿)》1.1.1.1前言............................................................. III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容量测算要求 (5)5旅游容量测算 (5)6 环境质量 (8)7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 (9)附录A (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10)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1.1.2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663-1996旅店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18005 —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1 —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2旅游景区tourist attacti 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为了更好地管理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和保障游客的安全,制定了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
该规范主要包括游客容量计算方法,游客容量管理措施和相关法规规定等内容。
一、游客容量计算方法1.人均占用面积计算法:根据景区的总面积、游客密度、游客活动区域等因素,计算出每位游客平均需要的占用面积。
然后根据景区总面积和每位游客的占用面积,计算出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2.游客数量测算法:通过实地测算的方式,统计出在不同时间段内景区的游客数量,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安全考虑,确定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3.系统模型计算法:利用专业的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软件,结合景区的地形、气候、游客活动区域等因素,精确计算出景区的最大承载游客数量。
二、游客容量管理措施1.设立进入限制:在景区的入口处设置人流控制设备,如闸机、警示牌等,限制游客的进入数量,确保景区内游客数量在安全范围内。
2.提前预约制度:对于热门景区或特定活动,实行提前预约制度,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3. 网上实时查询:通过景区官方网站或手机App,实时查询景区内游客数量,提醒游客选择适合的游览时间,避免高峰时段拥堵。
4.预警机制:建立景区游客容量预警机制,一旦游客数量超出安全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游客的安全。
三、相关法规规定1.《旅游法》: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景区应当依法确定游客容量,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分类管理办法》:景区游客容量是评定景区质量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部门应当依法监督管理。
3.地方性法规:各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结合旅游景区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游客容量管理规定,加强对景区的监管。
总之,制定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规范,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游客的安全。
景区管理部门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规定,科学合理地计算游客容量,加强管理措施,为广大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公园景区游客承载量测算一、景区承载量估算为进一步强化景区安全管理意识,应省旅游局要求,根据2015年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的《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为指导,结合公园景区实际情况,计算如下:1.瞬时承载量定义:瞬时承载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核定方法:景区瞬时承载量一般是指瞬时空间承载量,瞬时空间承载量C1由以下公式确定:i i Y X C /1∑=Xi ——第i 景点的有效可游览面积;Yi ——第i 景点的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基本空间承载标准。
2.日最大承载量定义:是指在景区的日开放时间内,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核定方法: 景区日承载量一般是指日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C2由以下公式确定:Z C t T Y X C i i ⨯=⨯=∑12)/(Int /T —景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t —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Z —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即Int (T/t )为T/t 的整数部分值。
二、景区承载量计算说明1.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Yi 估算):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和文化体验感知容量五类。
2.根据权威统计发布的七大景区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示例:博物院0.8-3.0平米,和园0.8-2.0平米,景区1.0-1.5平米。
参照上述景区,估算 主题公园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约为1-3平米,公园景区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约为25平米。
3.主场馆分布及有效占地面积(即Xi 估算)及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即Yi 估算):a.(80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2平米;b.(12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1.5平米;c.(54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平米;d.(350平米) ,单位游览面积1平米;e.(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5平米;f.(35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3平米;g.(4500平米),单位游览面积2平米。
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规范附件7.《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计算通⽤规范(送审稿)》1.1.1.1 ⽬次前⾔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容量测算要求 (2)5 旅游容量测算 (2)6 环境质量 (5)7 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 (6)附录A(资料性附录)旅游景区容量指标 (7)前⾔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旅游局归⼝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
本标准为⾸次发布。
1.1.1.2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规范1.1.2 范围本标准确定了旅游容量测算要求、旅游容量测算、环境质量、容量测算的结果处理等技术性指标和原则要求。
本标准适⽤于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及各类旅游区规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1.1.3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 9663-1996 旅店卫⽣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标准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20416-2006 ⾃然保护区⽣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1.1.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1.2旅游景区 tourist attaction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有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管理区。
1.3旅游区规划 tourism area plan为了保护、开发、利⽤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进⾏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拉萨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模型及测算
拉萨大昭寺景区作为西藏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
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保证游客旅游体验和景区环境质量,需
要对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模型和测算。
首先,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景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载的游
客数量。
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受到景区本身规模、环境、设施等多
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事先进行测算和控制,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
其次,拉萨大昭寺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方
面因素:
1.景区本身规模和容纳能力:包括景区内的观光区域、停车场、厕所、餐饮等设施,以及景区日均承载能力。
2.游客个体特征:包括游客的年龄、身体素质、参观目的、消
费能力等,这些特征会影响游客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和消费行为。
3.景区环境质量:包括景区内的人流密度、空气质量、噪声、
安全隐患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心理感受。
基于上述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拉萨大昭寺景区旅游环
境容量的测算:
容量=景区面积/游客日均承载量*停留时间*参观频率
其中,景区面积指整个景区的占地面积,游客日均承载量指景
区一天内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停留时间指游客在景区内停留的平
均时间,参观频率指游客前来参观的频率。
在测算容量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例
如设置游客流量控制、引导游客分散参观、增加环境保护措施等,
以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的安全、舒适体验。
总之,拉萨大昭寺景区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需要重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和控制,以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和游客满意度的提升。
附件二: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试行)1、南京市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原则(1)有效保护原则:通过旅游容量的测算和对客流的调控,实现对景区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2)旅游安全原则:根据《旅游法》的要求,重点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因此旅游安全原则是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所要考虑的重要原则。
(3)木桶原则: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资源容量和心理容量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旅游容量测算值通常会不相同,景区最终最大承载量的核定按照木桶原理选择面积法、卡口法和生态容量中的最小值。
(4)适当微调原则:各景区根据本景区的安保人力、设施设备等实际情况,对测算的旅游容量值可作适当的微调。
2、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根据旅游容量测算原则,重点测算最大空间容量、最大设施容量和最大生态资源容量,这三种容量是从不同角度考虑的:最大空间容量主要测算景区的游览空间(即游客游览过程中所到达的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量,主要适用于以陆地为主的景区;最大设施容量指景区的游览设施(如水上游船)、娱乐设施、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厕所等所能接待的最大游客量;最大生态资源容量指景区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不遭受破环的前提下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比较脆弱的景区一般要考虑测算这种容量。
按照时间分类,旅游容量可分为瞬时容量、日容量、周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
这里主要测算日容量(即高峰期每天最大的承载量),包括日最大空间容量、日最大设施容量和日最大生态资源容量。
(1)日最大空间容量日最大空间容量测算具体方法可采用面积法和卡口法。
①面积法:可用于旅游活动呈线状和面状的旅游景区,包括室外和室内部分,南京市的大部分旅游景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测量方法第一步,测量瞬时最大空间容量(或某一游览周期内的最大空间容量),其计算公式为:S i=X i÷Y i(式中,S i为瞬时最大空间容量,X i为游览空间面积,Y i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的面积)。
附件二: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试行)1、南京市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原则(1)有效保护原则:通过旅游容量得测算与对客流得调控,实现对景区生态环境与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得有效保护。
(2)旅游安全原则:根据《旅游法》得要求,重点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因此旅游安全原则就是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所要考虑得重要原则。
(3)木桶原则: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资源容量与心理容量等类型,不同类型得旅游容量测算值通常会不相同,景区最终最大承载量得核定按照木桶原理选择面积法、卡口法与生态容量中得最小值。
(4)适当微调原则:各景区根据本景区得安保人力、设施设备等实际情况,对测算得旅游容量值可作适当得微调。
2、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根据旅游容量测算原则,重点测算最大空间容量、最大设施容量与最大生态资源容量,这三种容量就是从不同角度考虑得:最大空间容量主要测算景区得游览空间(即游客游览过程中所到达得区域)所能承载得最大游客量,主要适用于以陆地为主得景区;最大设施容量指景区得游览设施(如水上游船)、娱乐设施、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厕所等所能接待得最大游客量;最大生态资源容量指景区较为脆弱得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不遭受破环得前提下所能承载得最大游客量,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得景区一般要考虑测算这种容量。
按照时间分类,旅游容量可分为瞬时容量、日容量、周容量、月容量与年容量。
这里主要测算日容量(即高峰期每天最大得承载量),包括日最大空间容量、日最大设施容量与日最大生态资源容量。
(1)日最大空间容量日最大空间容量测算具体方法可采用面积法与卡口法。
①面积法:可用于旅游活动呈线状与面状得旅游景区,包括室外与室内部分,南京市得大部分旅游景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测量方法第一步,测量瞬时最大空间容量(或某一游览周期内得最大空间容量),其计算公式为:S i=X i÷Y i(式中,S i为瞬时最大空间容量,X i为游览空间面积,Y i为平均每位游客所占用得面积)。
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指标来评估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即该景区所能容纳游客数量的限度。
准确测算景区容量对于景区规划、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能够在合理范围内提供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同时避免对景区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旅游景区容量测算参考方法。
1.空间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空间结构和设施设备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需要评估景区的各项空间指标,例如景区面积、道路宽度、停车场面积等等。
然后,根据游客需求和活动特点,确定每个游客所需的空间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空间除以每个游客所需的空间,得到景区的接待量。
2.时间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游客流量和游客逗留时间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需要评估景区的游客流量,包括日均游客数量和高峰期游客数量。
然后,根据游客平均逗留时间,确定景区每天能接待的游客数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游客流量除以每天的接待量,得到景区的接待天数。
3.安全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安全设备和服务能力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需要评估景区的安全设备和服务条件,包括消防措施、医疗设施、应急救援能力等等。
然后,根据游客安全需求和服务标准,确定景区的安全容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安全容量与实际游客量进行对比,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4.资源容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测算,来评估景区的容量。
首先,评估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承载力。
然后,根据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程度,确定景区的容量。
最后,将景区的总资源容量与实际游客量进行对比,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时,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还需要考虑景区的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重要的是,测算结果应作为景区规划、管理和运营的依据,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和游客满意度的提升。
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风景区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所拥有的景观资源对游人的容纳量。
这种容纳量对一个风景区来说是固有的,容纳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风景区具有多大的景观内涵,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面积容量法、游线容量法、生态容量法及卡口容量法等。
1、面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
范围越大、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
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
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C = A/a(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米2/人)2、游线容量法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
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N = H/A(N—合理容量H—游线长度A—人均游线面积)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米2/人。
3、生态容量法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
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
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1."0—2."0人/公顷。
计算公式:O = S ×d(O—生态容量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d—生态压力指标)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50%—70%(4)卡口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