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1.76 MB
- 文档页数:109
居住区景观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居住区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其服务半径以不超过300米为宜。
2、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地,只供本幢居民使用。
3、道路绿地:式居住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其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状况等进行布置。
4、公共设施绿地: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
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我国规定居住区绿地面积至少应占总用地的30%,一般新建区绿地率要在40%~60%,旧区改造不低于25%。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其基本组成要素有山水、地形、植物、道路、建筑设施以及社会风土人情等。
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要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以人为本,从使用功能出发,在空间层次划分、住宅组团结合、景观序列布置、小区识别性体现地方特色,创造良好的功能环境和景观环境,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1、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居民使用方便。
2、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以节约用地和投资。
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并且要特别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
3、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并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利用绿色植物塑造绿色空间的内在气质,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各居住区绿地也应突出自身特点,各具特色。
4、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协调。
5、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绿地类型、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
空间布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几个基本要求:1.绿地分布均衡:绿地应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避免局部区域过度集中或缺乏绿地的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绿地应尽量靠近住宅区。
2.大绿地与小绿地结合:绿地规划中应考虑大面积的公园和小区居民的需求。
大绿地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小绿地可以提供居民日常散步和户外运动的空间。
3.绿地连通性: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进行活动。
连通性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地间的景观廊道等。
绿地类型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绿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绿地,其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公园绿地应包括开放的草坪、花坛、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
2.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绿地,其设计应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
社区绿地可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园等。
3.沿街绿地:沿街绿地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沿街绿地可以包括行道树、花坛、长椅等。
4.小品绿地:小品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零星绿地,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
小品绿地可以包括雕塑、水景、景观石等。
功能划分绿地规划设计中,根据不同绿地类型的需求和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划分:1.活动区域:活动区域可以用于户外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
活动区域应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
2.休闲区域:休闲区域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方便居民放松身心。
休闲区域可以设置长椅、草坪、花园等。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地??????7.0.2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7.0.2.1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7.0.2.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7.0.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7.0.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7.0.4.1 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符合表7.0.4-1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表7.0.4-1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ha) 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园内布局应有明 1.0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确的功能划分和铺装地面等小游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园内布局应有 0.4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一定的功能划分组园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灵活布局 0.04(2)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4)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7.0.4-2中各项要求,其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表7.0.4-2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L≥1.5L2 L≥1.5L2 L≥1.5L2 L≥1.5L2L≥30m L≥50m L≥30m L≥50mS1≥800m2 S1≥1800m2 S1≥500m2 S1≥1200m2S2≥1000m2 S2≥2000m2 S2≥600m2 S2≥1400m2注:① 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1、公共绿地2、宅旁绿地3、公共设施绿地4、道路绿地二、居住区小游园规划设计基本要求1、位置的选择密切配合小区总体规划,与周围绿地合理衔接,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原有绿化,结合公共场所设置方便居民进入。
2、合理的规模根据定额指标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1.0平方米,则小区游园面积为小区公共绿地面积的一半,另一半可以分散安排为居住组团绿地。
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人群的需要。
三、组团绿地的位置、特点和设计1、位置选择(1)周边式住宅中间开辟绿地(2)行列式住宅山墙间开辟绿地(3)扩大住宅的间距开辟绿地(4)居住组团的一角开辟绿地(5)两组团之间开辟绿地(6)一面或两面临街开辟绿地(7)自由式绿地2、组团绿地特点(1)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
(2)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3)作用多样。
3、设计要点(1)形式要简洁大方,开阔明快。
(2)建筑小品尽量减少,扩大绿地面积,丰富活动内容。
(3)种植尽量以低矮树木为主,不妨碍活动开展。
四、宅旁绿地的组成、类型和布置1、宅旁绿地的组成一般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化2、类型底层住户庭院独院式花园住宅庭院汽车停车场3、布置(1)庭院绿化选择耐阴树种,树种大小应与庭院空间、建筑层次相称,设计形式规则式居多,用通透式围墙或绿篱分割庭院内外,花木多孤植或丛植。
(2)住宅周围绿地绿门的设计基础种植墙面的美化采光通风的要求屋顶绿化室内外和院内外绿化的结合五、居住区道路绿化的特点1、道路绿化充分考虑地下管线。
2、道路绿化结合消防和搬运。
3、道路绿化与建筑风格的协调。
4、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良好。
5、道路绿化改善环境作用明显六、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1、乔冠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花卉草坪。
2、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
3、在统一的基调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居住区绿化设计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品质,创造一个宜居、美观的居住环境。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供参考。
一、设立公园绿地1.1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合适的公园绿地面积,使之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1.2 公园绿地内设置有各种设施,如花坛、草坪、儿童游乐场等,供居民进行各种活动。
1.3 公园绿地内种植多种植物,包括花卉、灌木和树木,以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
1.4 在公园绿地内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进行步行和骑车活动。
二、小区绿化设施2.1 在小区的主干道和分割带中种植防尘植物和观赏植物,以减少尘土的飞扬并美化环境。
2.2 在小区的入口和庭院等位置种植花卉和绿植,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
2.3 在小区的健身区域设置运动器械和休息桌椅,供居民进行健身锻炼和休息。
2.4 设置儿童游乐区,供小区儿童进行游戏和娱乐活动。
三、建立居住区绿化管理机制3.1 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居住区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2 制定绿化管理细则,明确每个责任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绿化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配备专业的绿化管理人员,进行绿化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3.4 进行定期的绿化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四、推广环保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4.1 开展绿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养成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4.2 开展居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4.3 引进绿色科技和环保设备,如太阳能路灯、洗车水回收设备等,提高居住区的节能环保水平。
4.4 制定居住区的绿色规划和设计标准,确保居住区的绿化环境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以上是一个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的简要概述,实施该方案可以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品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居住区的特点,注重绿化管理和环保教育的推进,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居住区绿地得类型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与道路绿地等。
而居住区内得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得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与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得公共绿地。
根据我国一些城市得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得功能划分、较完善得游憩设施与容纳相应规模得出游人数得公共绿地;用地4000㎡以上得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得功能划分、一定得游憩活动设施与容纳相应得出游人数得基本要求。
所以居住区公园得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0、4hm2。
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得来说标准比较低。
各类公共绿地得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得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得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得绿地系统。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就是居民公共使用得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得休息、交往与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得健康。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得设计水平与一定得艺术效果,就是居住区绿化得重点地带。
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得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得空间。
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得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得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一)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为居住区配套建设得集中绿地,服务于全居住区得居民,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