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试题》 A B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A

一、简答题:

1、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风险管理:是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综合考虑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从风险管理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处置,并在各环节中进行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的动态管理。

2、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二、联系:

从定义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处理和规避风险的学科,是社会对所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人为灾难进行广泛而主动的反应,所以应急管理也可定义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而突发事件是指事前难以预料的、突然发生的不利事件。未来的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所以,应急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

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

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

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

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

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

二、论述题:

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策略技巧?

答: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随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①遵循程序,有条不紊地处理突发事件

②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与协调机制

③处变不惊,迅速地识别突发事件

④隔离突发事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二、突发事件应对中如何稳定人心、引导舆论

1、迅速采取各项措施以稳定人心

1)重视民众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表现

2)采用多种措施安抚民众心理

3)稳定人心最重要的是做好沟通

2、及时说明真相并公布事情发展动态

1)要认识到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及其危害性

2)政府应尽快向民众公开有关信息

3)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要适当。

3、正确引导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

1)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增强媒体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的危机处理思维方式,包括媒体应对方式,掌握一些必要的媒体应对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才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化险为夷,甚至转危为机。

2)杜绝某些领导者对媒体的错误认识与做法:比如封锁消息、一味辟谣和否认、鸵鸟政策、反应迟缓、敷衍塞责、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

3)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一是一定要有一个坦诚的态度;二是要公开透明、及时披露信息;三是要及时寻求第三方的支持,不能一味自我吹嘘,自我辩解;四是处理危机要有人情味,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建立信任。五是要一个声音对外,避免表态混乱;六是表态要留有余地,以免陷入被动。

三、案例分析:

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 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首先,官民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如果不及时引导和疏通,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其次,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值得反思。

再次,地方政府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方法存在极大缺陷。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

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2、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①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②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③建立应急职能决策体系

④建立物资保障体系

⑤建立急救保障体系

4、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首先,要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这主要是针对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引导问题

其次,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传统的信息封闭和压制在当今网络信息社会亦不能奏效,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社会泄愤事件发展中的谣言传播带有重复强化特征和个体特征。谣言作为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对群体行为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一般来说,“谣言的传播是以宣泄和表示焦虑与仇恨为基础的。这种宣泄、焦虑与仇恨的心态,以及个人人格差异,最终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自然也就会影响着再次地被认知。因此,每一个信息的传出,都是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发生的。同样也会引起社会公众不同的心理反应。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了解的心理需求,对社会事件的情绪刺激,以及彼此之间对此事的心理感染为谣言提供了较好的传播条件和传播环境,使谣言得以传播,发挥效力。

再次,要加强对群聚场所的管理。

群体聚集,不仅有利于各种流言传播,而且最容易产生“情绪感染”。群体有时是盲从的,情绪可以在人群中间传染。少数人受流言影响后,通过网络、手机等形式,可以人传人,很快形成心理群体。但这些群体如果要形成社会行动,特别是最终产生社会泄愤事件,则需要一定的场域。

又次,要加强事后的心理干预。社会泄愤事件平息后,同其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样,最好还要继续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很容易产生怀疑,不知所措而导致心理恐慌,出现一些非常态的舆论、流言、行为等”,而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人员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事件造成的损害最小化”。

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紧张。千万不要在采用暴力平息事件后,扩大打击面,甚至制造新的冤假错案。在合理合法处置参与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要尽量以教育和引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