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与展望_郝吉明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概论 (3)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 (4)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 (4)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5)一、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 (5)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23 (6)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6)四、大气污染物排放准则 (6)五、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 (6)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7)第一节:燃料的性质 (7)一、煤 (7)二、石油 (7)三、天然气 (7)四、非常规燃料 (7)第二节:燃料燃烧过程 (7)第三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9)第四节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 (9)第三章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9)第一节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9)第二节大气的热力过程 (10)第三节大气的运动和风 (12)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13)第一节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13)第二节高斯扩散模式 (13)第三节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14)一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14)二扩散参数的确定 (14)第四节特殊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15)一封闭型扩散模式 (15)二烟熏型扩散模式 (15)第五节城市山区的扩散模式 (15)第六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式 (15)第七节烟囱高度的设计P117~P120 (15)一烟囱高度的计算 (15)二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5)第八节厂址的选择 (15)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6)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16)一颗粒粒径 (16)二粒径分布 (16)三平均粒径 (17)四粒径分布函数 (17)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 (17)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 (18)一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 (19)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19)第四节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19)第六章除尘装置 (19)第一节机械除尘器 (19)第二节电除尘器 (21)一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21)二电晕放电 (22)三粒子荷电 (22)四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 (22)五被捕集粉尘的清除 (23)六电除尘器的结构 (23)第三节袋式除尘 (23)第四节湿式除尘器 (24)一概述 (24)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25)第一节吸收净化气态污染物 (25)第二节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26)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28)第一节:硫循环及硫排放 (28)第二节:燃烧前燃料脱硫 (28)第三节:流化床燃烧脱硫 (28)第五节: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28)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29)第十三章净化系统的设计 (30)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是指环绕地球全部空气的总和。
作业习题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2.1已知重油元素分析结果如下:C :85.5%H :11.3%O :2.0%N :0.2%S :1.0%,试计算:1)燃油1kg 所需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2)干烟气中SO 2的浓度和CO 2的最大浓度;3)当空气的过剩量为10%时,所需的空气量及产生的烟气量。
2.2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C65.7%;灰分18.1%;S1.7%;H3.2%;水分9.0%;O2.3%。
(含N 量不计)1)计算燃煤1kg 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 2在烟气中的浓度(以体积分数计);2)假定烟尘的排放因子为80%,计算烟气中灰分的浓度(以mg/m 3表示);3)假定用硫化床燃烧技术加石灰石脱硫。
石灰石中含Ca35%。
当Ca/S 为1.7(摩尔比)时,计算燃煤1t 需加石灰石的量。
2.3煤的元素分析结果如下S0.6%;H3.7%;C79.5%;N0.9%;O4.7%;灰分10.6%。
在空气过剩20%条件下完全燃烧。
计算烟气中SO 2的浓度。
2.4某锅炉燃用煤气的成分如下:H 2S0.2%;CO 25%;O 20.2%;CO28.5%;H 213.0%;CH 40.7%;N 252.4%;空气含湿量为12g/m 3N ,,试求实际需要的空气量和燃烧时产生的实际烟2.1=α气量。
2.5干烟道气的组成为:CO 211%(体积),O 28%,CO2%,SO 2120×10-6(体积分数),颗粒物30.0g/m 3(在测定状态下),烟道气流流量在700mmHg 和443K 条件下为5663.37m 3/min ,水气含量8%(体积)。
试计算:1)过量空气百分比;2)SO 2的排放浓度();3)在标准状态下(1atm 和3/m g µ273K ),干烟道体积;4)在标准状态下颗粒物的浓度。
2.6煤炭的元素分析按重量百分比表示,结果如下:氢50%;碳75.8%;氮1.5%;硫1.6%;氧7.4%;灰8.7%,燃烧条件为空气过量20%,空气的湿度为0.0116molH 2O/mol 干空气,并假定完全燃烧,试计算烟气的组成。
(完整版)⼤⽓污染控制⼯程郝吉明第三版课后答案郝吉明⼤⽓污染控制⼯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王书肖⽬录第⼀章概论第⼆章燃烧与⼤⽓污染第三章⼤⽓污染⽓象学第四章⼤⽓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章概论1.1 ⼲结空⽓中N 2、O 2、Ar 和CO 2⽓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空⽓计算,空⽓中各组分摩尔⽐即体积⽐,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质量标准》的⼆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质量标准》⼆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空⽓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体与空⽓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摘要】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步阶段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全面加强了相关工作并强化监管和治理措施。
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策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需要展望未来,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和水平,促进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现了政府的决心和努力,也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起步阶段,建立体系,强化监管,治理措施,绿色发展,效果评估,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大气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013年发布的《大气十条》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长远目标,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减少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加大治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不同阶段的政策措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新一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2 问题意义大气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发展历程中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巨大。
空气质量恶化会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甚至加重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危险。
作业习题解答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2.1已知重油元素分析结果如下:C :85.5%H :11.3%O :2.0%N :0.2%S :1.01.0%%,试计算:1)燃油1kg 所需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2)干烟气中SO 2的浓度和CO 2的最大浓度;3)当空气的过剩量为10%时,所需的空气量及产生的烟气量。
2.1解:1kg 燃油含:重量(g )摩尔数(g )需氧数(g )C 85571.2571.25H 113-2.555.2527.625S 100.31250.3125H 2O22.51.25N 元素忽略。
1)理论需氧量71.25+27.625+0.3125=99.1875mol/kg设干空气O 2:N 2体积比为1:3.78,则理论空气量99.1875×4.78=474.12mol/kg 重油。
即474.12×22.4/1000=10.62m 3N /kg 重油。
烟气组成为CO 271.25mol ,H 2O 55.25+1.25=56.50mol ,SO 20.1325mol ,N 23.78×99.1875=374.93mol 。
理论烟气量71.25+56.50+0.3125+374.93=502.99mol/kg 重油。
即502.99×22.4/1000=11.27m 3N /kg 重油。
2)干烟气量为502.99-56.50=446.49mol/kg 重油。
SO 2百分比浓度为,%07.0%10049.4463125.0=×空气燃烧时CO 2存在最大浓度。
%96.15%10049.44625.71=×3)过剩空气为10%时,所需空气量为1.1×10.62=11.68m 3N /kg 重油,产生烟气量为11.267+0.1×10.62=12.33m 3N /kg 重油。
2.2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C65.7%;灰分18.1%;S1.7%;H3.2%;水分9.0%;O2.3O2.3%%。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摘要: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环境问题,如何防止大气污染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如何防止城市大气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影响,是中国环保工作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剧,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已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治理;措施引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一、中国大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环境质量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减少,污染仍然很严重。
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和生产用煤,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和SO2。
颗粒物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SO2污染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老问题还远没解决,新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来。
随着机动车辆迅猛增加,中国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在由烟煤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NOx、CO呈加重趋势,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多地出现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作业习题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4.1污染源的东侧为峭壁,其高度比污染源高得多。
设有效源高为H ,污染源到峭壁的距离为L ,峭壁对烟流扩散起全反射作用。
试推导吹南风时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
当吹北风时,这一模式又变成何种形式?4.2某发电厂烟囱高度120m ,内径5m ,排放速度13.5m/s ,烟气温度为418K 。
大气温度288K ,大气为中性层结,源高处的平均风速为4m/s 。
试用霍兰德、布里格斯(x<=10H s )、国家标准GB/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4.3某污染源排出SO 2量为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6m/s 。
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500m 处的,试求正下风方向500m 处m m z y 1.18,3.35==σσSO 2的地面浓度。
4.4在题4.3所给的条件下,当时的天气是阴天,试计算下风向x=500m 、y=50m 处SO 2的地面浓度和地面最大浓度。
4.5某一工业锅炉烟囱高30m ,直径0.6m ,烟气出口速度为20m/s ,烟气温度为405K ,大气温度为293K ,烟囱出口处风速4m/s ,SO 2排放量为10mg/s 。
试计算中性大气条件下SO 2的地面最大浓度和出现的位置。
4.6地面源正下风方向一点上,测得3分钟平均浓度为3.4×10-3g/m 3,试估计该点两小时的平均浓度是多少?假设大气稳定度为B 级。
4.7一条燃烧着的农业荒地可看作有限长线源,其长为150m ,据估计有机物的总排放量为90g/s 。
当时风速为3m/s ,风向垂直于该线源。
试确定线源中心的下风距离400m 处,风吹3到15分钟时有机物的浓度。
假设当时是晴朗的秋天下午4:00。
试问正对该线源的一个端点的下风浓度是多少?4.8某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划分面源单元为1000m ×1000m ,其中一个单元的SO 2排放量为10g/s ,当时的风速为3m/s ,风向为南风。
污染气象学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1 一个登山运动员在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00hPa ,登山到达某高度后又测得气压为500hPa ,试问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多少米?由气体静力学方程式,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式描述:(1)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即有m PV RT M = 可写为 m P M V R Tρ== (2) 将(2)式带入(1),并整理,得到以下方程:dP gM dZ P RT=-假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T 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ln gM P Z C RT =-+ 即 3) 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
C ,带入(3)式得:5009.80.029ln10008.314283Z ⨯=-∆⨯得 5.74∆=Z km即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约5.74km。
涉及到知识点:3.3 在气压为400hPa 处,气块温度为230K 。
若气块绝热下降到气压为600hPa 处,气块温度变为多少?K P P T T 49.258)400600(230)(288.0288.00101===3.5 某市郊地区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为2m/s ,估算50m 、100m 、200m 、300m 、400m 高度处在稳定度为B 、D 、F 时的风速,并以高度为中坐标作出风速廓线图 解:稳定度B ,m=0.070.070.07110050()2() 2.24/10Z u u m s Z ==⨯=,0.070.072200100()2() 2.35/10Z u u m s Z ==⨯= 0.070.073300200()2() 2.47/10Z u u m s Z ==⨯=,0.070.074400300()2() 2.54/10Z u u m s Z ==⨯= 0.070.075500400()2() 2.59/10Z u u m s Z ==⨯=。
稳定度D ,m=0.15 s m Z Z u u /55.2)1050(2)(15.015.00101=⨯==,s m Z Z u u /82.2)10100(2)(15.015.00202=⨯== s m Z Z u u /13.3)10200(2)(15.015.00303=⨯==,s m Z Z u u /33.3)10300(2)(15.015.00404=⨯==s m Z Z u u /48.3)10400(2)(15.015.0050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编)复习重点资料-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2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考试重点内容大气1.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答:以煤烟型为主,主要为颗粒物和SO2。
2.什么是酸雨?形成原因?答:在清洁的空气中被CO2饱和的雨水PH为5.6,故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成为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 x和NO x,在大气中形成硫酸、硝酸及其盐类,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沉降”。
3.什么是温室效应?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烃、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4.什么是二次污染物?答: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5.颗粒物的大小对健康的影响?答:1.粒径越小,越不易沉积,长时间飘浮在大气中容易被吸入体内,且容易深入肺部,引起各种尘肺病。
2.粒径越小,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
3.颗粒的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而成为他们的载体。
6.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途径?答: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气体污染物的种类?答:1.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2.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3.碳的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5.卤素化合物8.什么是大气污染?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9.解释对能见度有潜在影响的污染物有哪些?答:1.总悬浮颗粒物2.二氧化硫和其他气态含硫化合物,因为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以较大的反应速率生成硫酸盐和硫酸气溶胶粒子3.NO、NO2,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硝酸盐和硝酸气溶胶粒子,某些条件下,红棕色的NO2会导致烟羽和城市霾云出现可见着色4.光化学烟雾,这类反应生成亚微米级的气溶胶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