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MIS第一章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一章、MIS概论1、MIS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人机结合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管理和决策方法、融合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辅助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决策。
2、信息处理方式的发展(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2)管理信息系统(MIS)①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
②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化④目的:辅助管理⑤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3)决策支持系统(DSS)只能通过信息服务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 .3、DSS与MIS的关系①DSS是MIS的重要组成部分②DSS以MIS所产生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发展的新阶段③DSS与MIS在数据处理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4、MIS作为辅助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企业信息管理的角度对组织管理有如下作用:①为企业提供和准备统一的信息格式(影响信息处理效率及应用的正确性、有效性)②全面系统地组织和保存企业信息③及时准确地提供不同要求、不同细度的信息5、MIS结构(1)概念结构:①组成的四大部件: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②是对信息系统的“全息化”功能抽象(2)功能结构:.... .①描述了MIS的功能构成和功能联系②是MIS规划、分析和设计的主线③是企业管理过程的缩影(3)硬件结构(4)软件结构①系统软件结构一般和硬件结构一同给出②应用软件结构一般应分层的树状结构图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在描述现有系统是采用功能结构,描述目标系统时采用应用软件结构6、MIS开发工作的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评价7、MIS开发方法(1)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①严格区分开发工作的各个阶段;.... .②强调文档标准化或规化;③开发策略:“自顶向下”的完成MIS的规划、分析、设计,然后“自底向上”实现④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适合开发规模较大的系统;⑤注意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管理过程的变化⑥开发周期长,与用户交流困难。
MIS课件整理简化版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信息、数据、知识1、数据:是⽤来反映客观世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
特点:粗糙、杂乱;真实、可靠;有积累价值2、信息:数据经过加⼯处理后得到的另⼀种形式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接受者的⾏为。
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共享性;层次性;不完全性;滞后性;转换性3、信息1)信息⽣命周期信息收集:识别信息需求、确定收集⽅法、信息表达⽅式信息传输:⾹农模型及信息传输模式信息加⼯(实现信息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信息存储:存储内容、存储时间、存储⽅式、存储介质信息维护: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致性、保密性信息使⽤(信息价值转化和实现的关键环节)4、知识: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可形成指导组织决策和应对变化的能⼒。
特点:时效性、动态性、复杂性;分类: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5、信息、数据、知识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数据—>信息—>知识”相互包含,可以相互转换;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经过加⼯处理和解释的数据;知识是信息经过⼈的⼤脑加⼯后的产品,是信息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区别:知识必须是⼈脑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的;信息与接受者有关;数据是原始、客观记录,与接受者⽆关。
信息直接反应现实概念,与承载介质⽆关;数据随承载介质改变⽽改变。
⼆、系统1.概念:共同⽬标、独⽴元素、元素间联系与制约2.构成:输⼊、处理、输出、控制、反馈、边界3.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的性、环境适⽤性4.系统分析原则:明确系统⽬的;区分系统与环境;掌握系统内部处理流程;合理划分系统;⾃顶向下研究;保持系统应变性。
三、信息系统1.概念:指能够对数据进⾏收集、存储、加⼯处理、检索和传输,并能提供有⽤信息的系统。
如果⼀个系统的输⼊和输出都是信息,那么我们就称它为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就是对输⼊的原始数据进⾏加⼯(处理)⽽产⽣信息输出的系统。
2.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提供数据的对象(信源);承载数据的载体(信号);传递数据的信道(信道);处理数据的规则和⽬的(信宿)。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一、M IS的概念(一)MIS的定义:(人)以人为主导的,(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信息处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目的)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层次)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实质)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二)MIS的三要素:1、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2、数学分析的方法;3、信息处理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三)MIS的特点:1、它是一个人-机系统;2、是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技术手段为管理决策服务的系统;4、是一个动态系统;5、作为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四)MIS的结构:1、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MIS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以及信息管理者。
概念结构如图所示:图1-1 MIS的概念结构图其中,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它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实现后系统的运行和协调。
2、功能结构:(1)从技术上看:MIS具有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如图1-2所示:图1-2 从技术上看MIS的功能结构图(2)从业务上看:MIS 具有多种功能,各功能之间又有各种信息上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MIS 的功能结构。
如图1-3所示(举例):其中每个子系统名称所标注的是管理的职能,说明了MIS 能实现哪些功能的管理,如何根据职能划分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3、软件结构:由支持MIS 各种功能的软件模块/系统构成的系统结构即为MIS 的软件结构,如图1-4所示。
图中的每一个方块是一个程序块或是一个文件,每一纵行事支持某一管理领域的软件系统。
如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是由支持战略管理、战术管理(管理控制)、作业管理(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的模块所组成的系统,同时它还带有自己专用的数据文件。
第一章、MIS概论1、MIS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人机结合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管理和决策方法、融合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辅助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决策。
2、信息处理方式的发展(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2)管理信息系统(MIS)①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
②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化④目的:辅助管理⑤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3)决策支持系统(DSS)只能通过信息服务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3、DSS与MIS的关系①DSS是MIS的重要组成部分②DSS以MIS所产生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发展的新阶段③DSS与MIS在数据处理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4、MIS作为辅助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企业信息管理的角度对组织管理有如下作用:①为企业提供和准备统一的信息格式(影响信息处理效率及应用的正确性、有效性)②全面系统地组织和保存企业信息③及时准确地提供不同要求、不同细度的信息5、MIS结构(1)概念结构:①组成的四大部件: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②是对信息系统的“全息化”功能抽象(2)功能结构:①描述了MIS的功能构成和功能联系②是MIS规划、分析和设计的主线③是企业管理过程的缩影(3)硬件结构(4)软件结构①系统软件结构一般和硬件结构一同给出②应用软件结构一般应分层的树状结构图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在描述现有系统是采用功能结构,描述目标系统时采用应用软件结构6、MIS开发工作的内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评价7、MIS开发方法(1)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①严格区分开发工作的各个阶段;②强调文档标准化或规范化;③开发策略:“自顶向下”的完成MIS的规划、分析、设计,然后“自底向上”实现④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适合开发规模较大的系统;⑤注意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管理过程的变化⑥开发周期长,与用户交流困难。
第一章、MIS 概论
1、MIS 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人机结合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管理和决策方法、融合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辅助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决策。
2、信息处理方式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
( 2)管理信息系统( MIS)
①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
②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
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化
④目的:辅助管理
⑤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3)决策支持系统( DSS)
只能通过信息服务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3、D SS与MIS的关系
①DSS是MIS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DSS以MIS所产生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发展的新阶段
③DSS与MIS在数据处理方式上有本质的区别
4、M IS 作为辅助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企业信息管理的角度对组织管理有如下作用:
①为企业提供和准备统一的信息格式(影响信息处理效率及应用的正确性、有效性)
②全面系统地组织和保存企业信息
③及时准确地提供不同要求、不同细度的信息
5、M IS 结构
(1)概念结构:
①组成的四大部件:信息管理者、信息源T信息处理器T信息用户
②是对信息系统的“全息化”功能抽象(2)功能结构:。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任何一个组织(企业/部门)中都存在信息系统,并且,该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章介绍与信息系统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信息及其度量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三大资源:关于“信息时代”,它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50’s 电子数据处理(EDP );70’s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 90’s Internet 的出现表明信息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较为有影响的事件:1993年,美国,提出NII 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5年,西方七国,提出GII 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
我国:198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微机应用;1984年掀起“微机热”;1986年成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从中央到地方);1993年,成立电子信息推广办公室;1994年,召开了24个部委参加的“国家信息化联席会”。
1.信息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MIS)中,信息被定义为“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其理由是:⑴信息是客观事物某种特征/属性的反映;⑵信息是可通讯的——感官直接接收的信息有限,大多信息靠传输工具传递;⑶信息可以形成知识。
2.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数据——一种符号,针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具有多种形式(字符、文字、图形等)。
因此,又可以认为: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3.信息的性质⑴事实性⑵时效性采集——〉加工——〉传递——〉利用其中,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时差”,实际应用中,要求这些“时差”越小越好。
⑶不完全性客观事物——〉认识程度⑷等级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划分。
从管理的角度看,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战略级、战术级和作业级。
⑸变换性相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载体载荷。
⑹价值性4.信息的度量§1.2 信息系统的及其发展1.系统和信息系统系统——一定环境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用)的若干实体(组成部分)的集合,用以达到(实现)一个指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