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0.42 KB
- 文档页数:2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徐尚刚 梁隆斌 罗 斌 余明海 王 媛 刘 礼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心医院急诊科(610081) 【摘要】 目的 强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性。
方法 对我院院前急救中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NTI)42例病人的插管指征、时机及影响插管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病人在院前急救中均成功进行BNTI,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对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影响。
结论 BNTI在院前急救中能有效的解除患者的通气障碍,为患者提供了基本的生命支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院前急救;创伤 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创伤的发生也在逐年增加,在我国创伤致死居死因第4位。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包括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外科急症和为明确诊断而实施的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
因此,在院前急救中为争取救治时间、保障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我院急诊科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院前急救中采用BNTI的创伤患者42例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42例患者到现场均存在自主呼吸。
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4~70岁,平均32岁。
颅脑损伤11例,腹部损伤10例,胸腹联合伤6例,坠落伤4例,颈椎损伤7例,烧伤3例,电击伤1例。
无意识障碍27例,有意识障碍15例。
创伤评分(traumascore,TS)<6分3例,6~8分8例,9~10分13例,11~12分18例。
1.2 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气管导管。
无意识障碍的病人先做插管思想工作。
插管前用1%的丁卡因和麻黄素混合液行喷雾器表面麻醉(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导管润滑剂充分润滑。
患者仰卧,左手调整头部体位,右手持导管,左耳倾听导管内气流。
经一侧鼻孔缓慢推进导管,到达声门时能明显听到较强气流声;4例导管出后鼻孔达咽部套囊充气15ml,依靠气流的强弱来判断导管前端位置,当气流较强时提示导管前端达声门,此时迅速抽出套囊内气体,缓慢推进导管成功。
经鼻盲气管内插管在普通病区抢救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在普通病区抢救中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既往在普通病区抢救经鼻气管插管病例。
结果:经鼻气管插管有着盲插成功率高,易于耐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躁动等优点。
结论:在普通病区经鼻盲气管内插管是对危重患者抢救中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技术,特别适用于意识清醒的危重病人的抢救。
关键词经鼻气管插管抢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54资料与方法2004~2008年普通病区行经鼻抢救性气管插管86例,男62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45.6岁。
神志清醒病人66例,其余为不同程度昏迷病人。
严重多发伤25例,重型颅脑损伤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例,药物中毒3例,脑部疾患(出血、梗死)16例,copd并呼衰8例,急性中毒l例,重症哮喘2例,破伤风4例。
插管前准备:到达普通病房抢救现场后患者采用平卧、半卧位或坐位。
选择通畅鼻腔,两侧均可,以1%麻黄素滴鼻剂滴入一侧鼻腔2~3滴,使鼻道血管收缩扩张,以2%利多卡因2~3ml滴入鼻腔行表面麻醉,待麻醉完善,选用一次性优质id 6.5~7.5mm带气囊硅胶导管, 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导管前半部用液体石蜡涂抹润滑。
根据病情选任一侧鼻孔,若无特殊首选右侧鼻腔。
插管操作:患者保持原有体位或坐或卧,局部消毒,左手行环甲膜定位,右手持装有2%利多卡因3ml的注射器垂直进针,有落空感后回抽见气泡,注入利多卡因3ml。
取与患者颜面垂直方向,用左手调整病人头位,右手持导管顺鼻腔生理弯曲轻轻插入,过后鼻孔时阻力增加,可适当调整方向顺势插入,勿用暴力。
当导管达后鼻孔时有阻力落空感,继续推进导管可听到呼吸气流的声音,一侧耳朵感觉气流,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根据呼吸气流声响,将导管引导至声门前,通过调整头颈位(屈、伸、左、右位),在呼吸气流声最强时或呛咳明显时,于吸气相期间将导管插入气管。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状况,患者的生命往往取决于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心脏骤停时,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和心跳停止,需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以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作为心肺复苏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在院前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管插管可以确保气道通畅,保证氧气顺利进入肺部,球囊辅助呼吸则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增加氧气供应。
这两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对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相关急救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可以为急救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方法在急救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通过对比研究结果,我们旨在找出更适合急救实践的方法,为临床急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能够比较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患者呼吸支持方面的效果,探讨其在心跳骤停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的目的是为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和提升其生存率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急救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救治心脏骤停患者贡献力量。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医学期刊、学术论文、教材等,收集与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对文献资料中涉及的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并发症和效果进行梳理和整理。
气管插管及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及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12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及球囊组,各64例。
气管插管组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球囊组院前急救中应用球囊辅助呼吸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
结果球囊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为(9.23±3.86)s,气管插管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为(59.86±5.13)s,球囊组建立通气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球囊组患者复苏成功10例(15.63%),气管插管组患者复苏成功8例(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球囊组患者复苏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为(89.88±3.17)%,气管插管组患者复苏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为(90.03±3.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气管插管组治疗后患者多出现嘴唇破裂、牙齿脱落等,球囊组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情况。
结论球囊建立通气时间远短于气管插管,其他方面两种方法基本相同,所以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更方便、实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心脏骤停;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1]。
心脏骤停严重威胁各种疾病的患者,心脏复苏的及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应及时救援,保证患者的气道顺畅。
救治过程中呼吸辅助必不可少。
救治过程常用的呼吸辅助方法有两种,气管插管法和球囊辅助呼吸法[2]。
本研究中对这两种方法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救治的12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及球囊组,各64例。
探析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气管插管是一项重要的院前急救措施,它为心搏骤停和呼吸暂停中没有自主呼吸、无法维持氧合的患者提供关键性的支持。
它是通过将一根塑料管(气管插管管)插入口腔或鼻腔,经过喉咙并插进气管来维持呼吸的。
气管插管是一项高技能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正确实施。
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适用于多种状况,如心搏骤停、中毒、创伤性损伤、烧伤等等。
下面我们将对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一、心脏骤停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患者呼吸道受阻,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插管气管可以确保呼吸道通畅,使氧气进入肺部,从而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
由于插管气管会被患者体内的压实物和分泌物阻塞,需要经常检查气道通畅性,并在必要时进行抽吸清洁。
二、麻醉手术在麻醉手术中,插管气管可以控制呼吸。
医生可以通过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并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插管气管也可以控制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三、中毒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在某些中毒情况下,呼吸道和肺部可能会严重受损,导致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插管气管可以保证氧气进入肺部,从而提供必要的氧气供给,同时排除有害物质和二氧化碳。
四、肺部疾病在某些肺部疾病下,呼吸会受到影响,例如哮喘、肺栓塞、肺部感染等。
插管气管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等症状,并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总的来说,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正确的进行插管气管。
尤其是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状况,确保气管插管的有效性。
虽然气管插管的风险较高,但在正确的情况下,它是一项有效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