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46.87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系部:初等教育系

教研室: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编码:20400803/20400904 执笔人:段东升

审核人:

2017年9 月 1 日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初等教育系语文教育专业理论课(A类)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阅读分析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力。它要以中国古代文学与写作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课程的基础。为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汉语阅读、鉴赏、写作、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服务县乡的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培养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中国文学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文学作品知识以及作品鉴赏能力方面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是依据初等教育系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编辑类工作项目设置的。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学习这门课培养完善其汉语言文学知识,完善其小学语文教学相适应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的知识,加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增强其阅读欣赏和审美

- 1 -

鉴赏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是专业理论课(A类)专业必修课课程,后续课程是文学概论、外国文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是依据初等教育系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编辑职业岗位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具备一定现当代文学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整个课程设计将文学史教学、作品分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朗诵、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的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包括主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内容;能熟练的运用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分析;能够

- 2 -

在未来教学等工作中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史发展,界定相关文学概念(2)记住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作家、作品

(3)总结中国现当代作品主题、人物形象、作品风格等

2.能力目标

(1)使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概念分析评价作家作品

(2)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达到中文专业水平,能够自由表达独立见解

(3)能够对文学艺术及文化现象进行鉴赏批评

(4)发展获取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能力,能够进行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3.素质目标(素养目标或情感目标)

(1)建立正确的现当代文学史观念,能正确看待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现象。

(2)在阅读中感受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独有的审美情感

(3)利用课堂实践练习提升基本语文素养与文化功底

三、课程内容(内容标准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917年-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分成八个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64学时,分2学期。

- 3 -

模块一现代文学小说篇

模块二现代文学散文篇

- 4 -

模块三现代文学诗歌篇

模块四现代文学话剧篇

- 5 -

模块五当代文学小说篇

模块六当代文学散文篇

- 6 -

模块七当代文学诗歌篇

模块八当代文学话剧篇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文学史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

- 7 -

自己的学术专长,点与面的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整个课程设计将文学史教学、作品分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朗诵、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

一、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师生互动。研讨、演示教学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诸如:指导学生组织文学社团、戏剧社,开展诗歌朗诵与戏剧表演活动,编辑文学刊物,创作文学作品,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型、学生参与型教学: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采用课堂话剧表演、课前诗歌朗诵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于作品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培养问题意识,鼓励自由创造。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先由教师讲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然后就某一可以深入挖掘的话题让学生发表见解,鼓励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论文带教学:每学期布置 1 篇小论文,题目自定,完成后由教师打分并作讲评。多维教学法:强调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对于文学史现象和作家作品,运用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如文化学、社会学、符号学和比较法、还原法等进行阐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立体式教学。制作相

- 8 -

应的多媒体课件,将课程中的背景材料、实物图片和资料及各种音像材料,运用幻灯、录像等方式,穿插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效果。结合名著经典的讲授,安排学生观看现当代文学电教片,组织课堂讨论、撰写作品评论;

四、开辟第二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开列课外阅读书目,扩大阅读量;鼓励学生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到新闻单位、文学期刊社实习,学以致用。

(二)评价建议

整个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由教师评价、学校教学督导部门、专业教研室同行教师、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维化,重视教学结果测试评价,同时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评价,主要是对课程文学作品鉴赏批评能力展现,注重实践能力评价,诸如朗读、表演、改编、写作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内容评价中应综合各方面进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进行量化评价即:常规测试、阶段测试以及质性评价方式即:课堂行为记录表现、作业表现、学习态度,加入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在期末则以考试形式出现,一是课堂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二是过程性评价占30%,综合课堂行为表现、课堂实践表现与作业练习进行评价。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