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宋代经济的发展(新)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5.04 MB
- 文档页数:2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宋朝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成就。
②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③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壱、导入新课出示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通过图片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通过店铺林立、到处是货郎等信息感受到宋朝经济的发展,引出本课课题。
弐、新课学习(壱)农业1、出示《耕获图》,通过观察图片信息,发现宋朝南方农业的发展,从而给出问题: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2、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四点)3、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1)出示谜语2)通过谜语引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茶树、棉花3)理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终得出结论:宋代农业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和太湖地区,经济中心南移。
(弐)手工业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哪几个方面能够体现南方手工业的繁盛?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2、填知识框架:纺织业:1 宋时,南方的胜过北方,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②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的。
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的造船业世界领先。
还配备了先进的。
3、通过学习,发现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重心都在南方,因此得出结论,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4.乡村四月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就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根据这一要求,把教材分析好、分析透,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二、教材分析首先,我们要通过分析教材,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历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本课的主题为“宋代经济的发展”。
尽管两宋在政治上没有出现大一统局面,但是在经济方面却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继隋唐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繁荣时期。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千年之变。
因此,宋代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明确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我们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确定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解读教材文本和相关历史资料,学生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宋代农业南方超过北方的表现、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和南方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与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比较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宋代粮食生产状况、植棉特点以及茶叶种植情况,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观看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上关于本节课宋代瓷器的微课片段,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与方法。
通过引领学生探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意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代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❷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耕获图》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提示:(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目标导学三 商业贸易的繁荣 1.教师简略地介绍,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多媒体出示图片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答案提示:(幻灯片展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2.政府重视、扶持。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答案提示(幻灯片展示):从唐朝中期到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三、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课
本节课将探讨宋代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金融等方面。
从政策、技术、市场和人口等多个角度分析宋代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了解宋代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发展水利系统,改良种植技术和提供贷款等。
这些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加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
同时,手工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和瓷器业等传统产业。
这些手工业的发展为宋代的商业和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将了解宋代商业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商品交换、市场经济和商业组织等方面。
宋代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贸易活动的增加,也带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
金融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现了许多贸易和金融中心,如临安和开封等城市。
最后,我们将探讨宋代经济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其对中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的贡献,以及对现代经济的启示和借鉴。
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繁荣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1 -。
宋代经济发展优质课宋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转折点。
宋代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如农业发展、货币流通、商业繁荣等,这些都成为了当时经济的支柱。
其一,宋代农业发展。
宋代时期,农村经济成为了经济生活的主要支柱。
农业方面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地方官员、负责民生的官僚明白了“治水则治天下”的道理。
熟练掌握水利技术,统筹规划参数,则能使灌溉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水路、陆路交通成熟,加上农耕业利益集团的不断加强,是宋代农业取得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二,宋代货币流通。
金钱经济开始成为宋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宋代通过扩大货币发行,以便于市场商品的流转。
时任宰相司马光发起的“开封钞”,缺乏大量实际金属的支撑,但作为钱币发行的补充手段,得到贸易商家最广泛的认可。
地方银行家也因此开始兴起,从事贷款和存储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三,宋代商业繁荣。
广大的沿海城市,如杭州和广州,成为宋代商业的重要中心。
这些城市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商贾的涌入,从而使这些城市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
商业贸易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性向倾向贸易性转变,贸易网络的建立促进了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这种情况促进了国家和地方行业的相互联系,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深化。
综上所述,宋代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农业、货币以及商业的不断实践和延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扩大贸易往来,赚取人民财富,了解和使用对外文化和技术,都推动了当时经济的更立体,更完整和更广阔的发展。
事实上,宋代领袖之所以能在那个时代大范围地掌握经济主动权,由此发展南宋时期的社会有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