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分布 (2)
- 格式:pptx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3
《人口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和视频:“尼罗河流域卫星影像”师:从第一幅灯光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可能的答案)能看出城镇的分布情况,也能间接的表示人口的分布状况。
师:该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图中区域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聚落和人口分不主要受水源条件影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分布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哪两个大的方面?生:(可能的答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师:自然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呢?我们来看图片板书:1、自然因素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iV e 冷.• K'■___ rV 1・■■…-jJLUiEni SB :'Bi ILIW tt1 u 就!j»■—J*" I-Hl :】JL.MUV师:上节课我们说过,从全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这一规律体现了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中低纬度热量适中,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体现了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师:说出图中四种人口稀疏地区的类型,分析该类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四种地区分别是沙漠地区、高原山地、高纬度地区和雨林地区。
都属于气候恶劣的地区。
出示图文资料: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
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分布特点→分布原因
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答:很不均匀。
一些地区人口稠密,一些地区人口稀疏。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低平地区。
2.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然因素(海陆分布、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人文因素(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宗教)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人口分布
(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2)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二、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课后作业提升1人口分布【基础演练】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解析: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和沿海平原地带,A错误;亚马孙平原由于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少,B错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C错误。
答案:D[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期末]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
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示信息显示()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3.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地形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非常明显,A错误;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B错;5 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密度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C对;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D错。
第3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一般比较大,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人口稀少。
选B。
答案:2.C 3.B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4~5题。
4.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5.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第4题,亚马孙河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因而人口稀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