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重睑+内眦赘皮矫正术-病历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切开重睑+内眦赘皮矫正术-病历内容
病人信息
•姓名:李女士
•年龄:25岁
•性别:女
•职业:模特
•病史:无
主要问题
李女士因为眼睛的外形不够美观来到了我们医院进行咨询,主要问题包括:重
睑外翻、内眦赘皮过多。
检查结果
重睑外翻
李女士的双眼重睑外翻,左眼状况比右眼严重。
检查后,李女士左眼重睑皮肤薄,上睑褶没有明显的卷曲,下睑褶卷曲明显。
右眼虽然也有重睑外翻,但是比左眼轻微。
我们考虑采用切开重睑术进行矫正。
内眦赘皮
李女士的内眦赘皮较多,双眼角度不够明显。
我们根据其面部轮廓给出方案:
采用内眦赘皮矫正术解决问题。
手术过程
切开重睑术
首先对眼部周围做好消毒工作,拉皮手术包裹眼睛,清理术前区域,进行局部
麻醉,锥形切开适当量的重睑组织,动态调整重睑褶的高度,保护好上睑板的结构,缝合重睑板和眶轮匝肌,肌腱顶端应居中。
最后,术后冷敷消肿缓解疼痛。
内眦赘皮矫正术
手术开始后,先将眼睛用棉签推至最大张开状态,固定下来进行术前标记。
下
切口皮肤超过赘皮边缘3mm,向上包皮2mm,束缚用线后进行探查,张口进行赘皮切除,借助针线探针进行层间缝合。
最后,术后冷敷缓解疼痛。
术后恢复
李女士手术后3天,眼部肿胀逐步消退,术后7天拆线。
手术后的4周,避免接触水和太阳直射,有意外情况及时向医生咨询。
通过切开重睑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李女士的外形得到了明显改善,双眼看起来更加明亮,对李女士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术后注意休息,遵循医嘱进行恢复,能够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重睑术中深部组织切除矫正内眦赘皮目的:探索矫正内眦赘皮手术简便有效的方法。
方法:对12例(24眼)单睑伴内眦赘皮的患者施行了在赘皮皱褶上做切口,切除赘皮下的肌肉组织,然后将切口缘缝接于深层组织的手术。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很满意者8例,基本满意2例,1例有1侧赘皮矫正不完全,另1例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左眼内眦赘皮复发。
结论:本术式方法简单,适于矫正睑型或睑板型内眦赘皮。
标签:内眦赘皮矫正术内眦赘皮(epicanthus)是遮盖内眦部的垂直半月皱褶[1],各种族儿童均可发生,但在东方人中则尤为常见。
大部分人随着颅面部的发育成长,内眦赘皮趋于自然消失,而部分人则终生存在。
有内眦赘皮者行重睑术中如不予以处理,术后内眦赘皮愈加明显达不到美学效果。
内眦赘皮的治疗术式较多,但效果和后遗症一直令人困扰。
笔者采用Jordan s 方法[2],对睑型和睑板型内眦赘皮者12例进行了治疗,方法简便,效果确切,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990年~1998年共治疗要求行重睑术而伴内眦赘皮者12例24眼,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18岁~40岁。
4例为睑型8例为睑板型。
睑板型中有3例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同时行提上睑肌缩短术。
2手术方法2.1画出眼睑重睑皱褶线,并继续向内侧行进于内眦赘皮之嵴上。
从而形成一条延伸至内眦部的重睑线。
2.2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直接注射于内眦切口皮下。
2.3沿所画皱褶线做皮肤切口,将眼睑皱褶以上多余皮肤切除一条,并将附于其下的轮匝肌切除。
赘皮下的眼轮匝肌常常表现为肥大增生,因此分离切除较多的眼轮匝肌是最重要步骤。
切口缝合时,必需将两切口缘皮肤缝合固定于其下深层组织鼻骨骨膜或内眦韧带上,上睑重睑缝合与常规手术相同。
可用6-0可吸收缝线缝合。
3结果7例随访3个月以上,5例随访在1年以上,患者本人和医生均对手术效果很满意者8例,基本满意2例,1例为一侧内眦部小切口皮肤去除偏少,赘皮矫正不完全,但未要求再手术,另1例随访1个月后见左眼内眦赘皮复发,可能由于患者术后过早揉眼致使深部缝线豁脱造成。
主诉:双侧单睑伴双侧内眼角皮肤皱襞2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2年前自觉双侧单睑伴双侧内眼角皮肤皱襞,自觉影响面部美观,未给予特殊处理,今求治于我院改善治疗,入院时神情精神可。
无发热、头晕头痛,无胸闷咳嗽,无腹痛腹泻等不适,近期饮食睡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
否认高血压、心脏疾病,否认糖尿病、甲亢、甲低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输血史、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出血倾向、瘢痕体质,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近3月无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避孕药、激素类、血管扩张类及中药人参、丹参等药物。
专科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面部发育无异常,无上睑皱襞,皮肤弹性良好,眼睑皮肤一般,睑缘到眉弓的距离适中。
双侧内眼角蹼状皮肤皱襞遮盖泪阜。
颜面部皮肤未见红肿、破溃,睑结膜无充血、苍白,球结膜无充血、水肿。
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辅检结果:血常规(GR:71.2%),凝血四项、乙肝二对半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初步诊断:
1、单睑
2、内眦赘皮
处理意见:
1局麻下行切开重睑术+内眦赘皮矫正术;2术后常规抗炎;
3不适随诊。
医师签名。
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正内眦赘皮1 临床资料改良横切纵缝法联合切开重睑术矫正内眦赘皮120例,单纯内眦赘皮矫正术5例,随访半年。
随诊患者95例,82例效果理想,术后2个月即无明显瘢痕。
6例轻度复发,但与术前比较赘皮明显改善。
2例患者内眦角瘢痕增生,用曲安奈德注射剂注射后1个月瘢痕逐渐软化,半年后恢复正常。
3例单纯行轻中度内眦赘皮矫正患者中2例瘢痕较明显,效果欠自然。
2 手术方法2.1 设计切口线,用眼科无齿镊横向折叠夹持内眦赘皮并推向鼻侧,使其正好矫正,用美兰标记夹持皮肤点为切口中点,标出横行切口长约3 mm,重睑弧度则根据眼型和患者的要求常规设计6~8 mm。
2.2 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局麻,先行“切开重睑术”。
2.3 通过重睑切口及内眦角横切口,于内眦部皮下充分潜行游离,松解并切除内眦部错构肥厚的眼轮匝肌及肥厚的纤维脂肪组织,切断内眦角水平方向的部分眼轮匝肌,用5~0丝线将内眦角皮下牵拉缝合固定于近鼻侧的内眦韧带上,嘱患者睁眼,观察外形并调整至效果满意。
用8~0尼龙线纵向缝合皮肤切口,如有猫耳形成,可用精细小弯剪稍加修剪,切口自然对合。
缝合重睑切口,弧度自然。
其中内眦横切口与重睑切口间有约5 mm的皮肤不予切开。
2.4 切口涂金霉素眼膏,内眦部打包缝合1针,以使内眦赘皮矫正后的内眦皮肤可靠的固定在重新排列的位置,并预防出血,利于愈合,减少复发。
3 讨论先天性内眦赘皮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传统观点认为是内眦部垂直方向皮肤量不足,皮肤张力过大,牵拉使内眦部形成皱襞所致。
内眦部眼睑皮肤的形态由眼轮匝肌在内眦韧带起始处错位、错构所致,多伴有皮下组织增厚。
因此我们要彻底的矫正内眦赘皮,详细了解其外观和组织学上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设计和选择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很多,各有特色,但在兼顾内眦赘皮皮肤张力,眼轮匝肌肥厚、错构,纤维脂肪组织肥厚等各方面成因的角度难以全面顾及,故手术效果欠佳,切口瘢痕明显。
整形外科手术记录模板手术名称:切开重睑术+双侧内眦赘皮矫正术手术经过:1、患者入手术室,取仰卧位,设计划线,碘酊固定;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2、重睑术:术前设计宽度7mm,去皮量2mm.局部肿胀麻醉,按设计线切开上睑皮肤,暴露睑板及上睑提肌腱膜联合部。
松解牵拉韧带及筋膜组织。
严格止血。
8/0尼龙线将下唇眼轮匝肌与提上睑肌前端缝合。
观察上睑弧度及形态,依次缝合。
再次用8∕0尼龙线从切口下唇穿挂睑板前筋膜,上唇皮肤出针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同法做对侧,观察两侧基本一致。
以同法行对侧手术,外形弧度良好。
3、内眦赘皮矫正术:内眦处“Z”形切开。
确定新内眦位置。
暴露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所附着肌肉松解,8/0尼龙线折叠固定,8/0线皮肤外缝。
外形与重睑线流畅,衔接良好。
4、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极少。
手术名称:韩式三点重睑手术经过:1、患者入手术室,取仰卧位,设计重睑线并标记3mm长的三个小短线,碘酊固定;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2、按术前设计切开上睑皮肤,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彻底止血后,用7∕0尼龙线从切口下唇真皮层穿挂睑板前筋膜,上唇出针缝合切口,将首尾线打结埋于皮下。
以此类推缝合余下两个缝合切口并打结。
对侧同术。
使双侧瞳孔暴露度接近一致,双侧重睑形态满意,基本对称。
3、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极少。
手术名称:埋线法重睑术手术经过:1. 受术者取仰卧位,设计切口线,重睑线距上睑缘7.0mm,常规消毒面部皮肤3次,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先右侧上睑手术,将设计线平均分成六点,沿设计线外侧进针,依次缝合六点,深度穿过睑板;从设计线内侧依次缝合六点,深度通过皮下及真皮层;往复缝线垂直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最后将线结深埋于皮下。
边缝合边观察,调整至重睑线条流畅、与睑缘弧度一致;同法行对侧手术;双侧对比,重睑形态基本对称;取坐位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术毕,术中无明显出血;患者安返病房。
内眦赘皮矫治同期重睑成形术在美容外科手术中,重睑成形术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术。
然而,由于先天性内眦赘皮的存在,影响手术后的美学效果,很多美容外科医生在做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对内眦赘皮进行同期矫正[1-3]。
笔者用改良的Y-V成形术,在重睑成形术中顺延重睑切开线同期矫正内眦赘皮,可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并且术式简单术后瘢痕不显,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05年6月~2008年10月,共进行23例46只眼的伴有内眦赘皮的重睑成形术,均为女性,年龄18~36岁,平均22.3岁。
1.2 手术方法:设计:瞩就医者轻闭眼,新设计的内眦点定点A,与A点水平,在内眦赘皮皮缘定B点,将A、B点连线。
从B点沿内眦赘皮皮缘向上睑顺弧势设计常规重睑线。
而从A点亦向上睑顺弧势画线,与重睑线内侧段上的某一点相交,该相交点定C点,构成类似三角形ABC(图1a)。
若伴有上睑皮肤松弛者,则从A点向上睑画的弧线在外眦处与重睑线相交,相交点定为C’,形成一类似大三角形ABC’(图1b),即为重睑成形术同时需切除的多余上睑皮肤。
从B点顺着赘皮皮缘向下睑画线至适当位置,定点D,连线AD,构成三角形ABD。
1.3 手术操作:用2%利多卡因加1:100 000肾上腺素局部注射麻醉,按常规重睑术切开上睑皮肤并分离,适量切除眼轮匝肌和隔离内脂肪。
水平切开AB线,切除三角形皮肤ABC或上睑松弛皮肤ABC’,再切除三角形皮肤ABD。
剥离内眦部切口周围的皮下组织,充分离断松解内眦部筋膜组织及眼轮匝肌,剪除内眦上方眼砸肌。
用镊子将内眦向鼻侧牵拉,用3-0无损伤线将B点皮下组织与A点深处鼻背筋膜缝合。
使原内眦点与新定点的内眦点自然对合,若内眦角过于尖锐,可在该针上方或下方加缝1~2针,以使内眦弧度自然。
以7-0无损伤线缝合皮肤,B点与A点缝合,BD与AD段缝合,常规缝合重睑切口,使内眦切口隐藏于重睑线和下睑皮纹中。
2结果本组23例46只眼,术后6天拆线,内眦赘皮消失,泪阜显现,睑裂增长,内眦间距缩短,内眦外形令人满意,重睑线弧度流畅、自然。
爱尔眼科医院手术记录单病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岁术前诊断: 术后诊断: 同术前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全麻、2%利多卡因加等量0.75%布比卡因及少量付肾作右眼睑及内眦皮下浸润麻醉+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手术者: 贺珊婷主任医师助手: 住院医师手术时间: 年月日至手术经过:1.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右眼,铺无菌孔巾,暴露右眼。
平行于右眼上睑缘 4 mm处作皮肤标记线。
2.右眼滴爱尔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少量付肾)行右眼上下睑及内眦皮下浸润麻醉。
3.按标记线切开右眼上睑皮肤、皮下组织和轮匝肌,在切口下剪除部分眼轮匝肌。
暴露睑板和眶膈,打开眶膈。
4.分离提上睑肌,在睑板上缘10mm横行截断提上睑肌腱膜,游离提上睑肌前后面,分离到节制韧带,并剪断内外侧角,松解节制韧带。
5.在距提上睑肌游离端约10mm处,用6/0可吸收缝线穿经保留的提上睑肌腱膜做3针褥式缝合将其固定于睑板上1/3与中1/3交界处,观察上睑缘无成角畸形。
在固定缝线外2mm处截除游离提上睑肌。
6.用5/0丝线穿经提上睑肌游离端间断缝合皮肤切口。
7.按标记线切开右眼下睑皮肤及内眦皮肤,并在切口下剪除约3mm宽的梭形皮肤,剪除部分轮匝肌,剪除多余的皮肤,试对合皮肤切口,见可矫正倒生睫毛,且眼睑无内外翻,内眦无皮肤皱襞。
8.以6/0不可吸收缝线穿经睑板下缘间断对位缝合皮肤切口,见手术矫正满意。
9.检查右眼眼睑裂长约 mm。
10.用3号丝线作右下睑悬吊线。
11.术眼手术创口涂典必殊眼膏,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牵引悬吊线使眼睑闭合,盖纱布,术毕。
记录者:年月日。
医院
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手术前诊断:单睑、内眦赘皮日期:
手术后诊断:单睑、内眦赘皮
手术名称:重睑成形术內眦成形术
麻醉方法:麻醉者:
手术者:
术前检查
1、专科检查:双侧单睑,皮肤松弛明显,弹性一般,平视时双侧内眦处见
一异常皱襞遮挡明显,呈上睑型,泪阜隐蔽;双眼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或
触痛。
2、辅助检查:详见门诊化验单
手术记录:
1、取仰卧位,眼部常规消毒、铺巾,美蓝标志眼部设计线。
2、0.2%利多卡因(加适量1:100000肾上腺素)眼部术区行局部浸润麻醉;
3、沿手术设计线切开皮肤,达皮下,去除多余皮肤约3mm,锐性分离切口下缘皮肤及眼轮匝肌至睑缘,剪除睑板前少量筋膜组织,向上分离松解眶隔与睑板上缘;
4、沿内眦设计线切开皮肤,分离松解切口下周围皮下组织,离断内眦处错构的眼轮匝肌,修剪皮肤,切口呈“w”形,彻底止血,用7-0尼龙线对位缝合切口;
5、用7-0尼龙线内、中、外将切口下眼轮匝肌与睑板缝合固定三针,继续对位缝合切口,从切口下缘皮肤进针,穿挂睑板,再从切口上缘皮肤出针,打结缝合,嘱患者睁眼,重睑成形,弧度满意;
手术者签名:
年月日。
小切口重睑联合横切法矫正内眦赘皮笔者于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间,采用小切口重睑联合横切法矫正内眦赘皮59例,术后形态自然,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求美者共59例,年龄16~35岁;女性50例,男性9例。
53例为先天单睑伴内眦赘皮,初次手术,6例为重睑术后行重睑修复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
2 方法2.1 手术设计:求美者取坐位,用画线笔在瞳孔上方距上睑缘6.5~8mm处设计重睑切口线AB,长约5~10mm。
在内眦赘皮鼻侧皮肤表面设计新内眦点D,拉开内眦皮肤暴露泪阜,在泪阜侧设计C点,连接CD点并沿下睑缘2mm延长3~5mm为E点(图2)。
2.2 手术操作:1%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作术区局部浸润麻醉,沿设计线切开AB,修剪重睑切口下眼轮匝肌及疝出的脂肪,暴露睑板上缘及提上睑肌筋膜。
手指向鼻侧牵拉,绷紧内眦部皮肤,使DCE接近一条直线,用尖刀沿设计线切开皮肤,于切口上、下方及鼻侧紧贴眼轮匝肌分离,松解切口周围内眦皮肤与眼轮匝肌的粘连,皮肤回缩恢复至无张力状态。
剪除错构异位的眼轮匝肌,显露白色的内眦韧带,观察内眦角度是否正常,如果内眦角度圆钝,既用6-0尼龙线将内眦韧带水平折叠缝合,达到满意的内眦角度。
用小剪刀自重睑切口AB 处沿睑板前筋膜与眼轮匝肌之间分离至D点,彻底离断对AD处皮肤有粘连及影响内眦角度的眼轮匝肌,形成一条能使AD处皮肤折叠进去的腔隙。
将CD点对位缝合,形成新的内眦角,内眦角度正常,泪阜外露适中。
将AB处皮肤对位缝合固定睑板上形成重睑。
观察AD处皮肤情况,轻、中度内眦赘皮此处多余皮肤很容易折叠进腔隙。
内眦赘皮严重情况下,此处会有三角型多余皮肤难以被折叠进腔隙,可剪除此多余皮肤,适当扩大间隙,使AD处皮肤无张力折叠进此腔隙,形成的皱褶与重睑线相延续且弧度自然流畅。
下睑DE处充分游离皮肤,必要时修剪多余皮肤,对位缝合DE切口(图3)。
3 结果本组59例求美者,切口均1期愈合。
内眦赘皮矫正术(开内眼角)
亚洲人的眼部多被描述为以下特征:“皮肤及肌肉肥厚、肿泡眼、单眼皮及内眦赘皮”。
其中内眦赘皮,以前也称之为蒙古赘襞,是遮盖内眦垂直走向的半月状皮肤皱折,常由上睑向内眦部延续形成。
内眦赘皮严重影响内眦形态,它遮挡了内眦角,使双眼距离增大,给人以呆板、反应迟钝的感觉。
有些求美者只要求行重睑术而不做内眦赘皮矫正,这样做出来的双眼皮往往不美观。
面对前来我院咨询眼部手术的求美者,我们都会建议其同期做重睑加内眦赘皮矫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目前内眦赘皮矫正手术方法有"V-Y成形法"、"Z成形术"、"Mustarde氏法"及各种相应的改良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术后瘢痕明显和内眦形态不佳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赘皮下肌肉以及肌肉与皮肤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院所使用的"皮肤重塑法矫正内眦赘皮"(图1-图4)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图1,内眦赘皮
图2,赘皮下皮肤与肌肉的松解
图3,赘皮上皮肤的重塑
图4,手术完成,矫正了赘皮并形成新的内眦案例
案例1、内眦赘皮矫正术:术前、术后一个月对比图
案例2、内眦赘皮矫正术:术前、术后一星期对比图。
美容医院
手术记录
姓名:----- 性别:女年龄:17岁科别:美容外科住院号:-------
手术日期:2016年--月--日手术医生:----- 助手:-----
巡回护士:----- 器械护士:/
术前诊断:1、单睑 2、内眦赘皮
手术名称:切开重睑+内眦赘皮矫正术
术后诊断:1、单睑 2、内眦赘皮
麻醉方式:局麻麻醉医生:术者
手术时间:10时08分至11时17分输血:/毫升输液:/毫升
使用材料:无
手术经过:
1、术前设计并标记双侧重睑线,双侧内眦赘皮袪除范围。
2、受术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适量于内眦局部浸润麻醉,显效后先行右侧,沿内眦设计线改良“Z字瓣”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形成皮瓣,用7-0尼龙线带挂内眦点皮下组织和内眦韧带收紧缝合一针,适当修剪皮瓣皮缘使对位吻合,再以8-0尼龙线间断缝合内眦处切口皮肤。
同法施对侧手术,观察两侧基本对称。
3、2%利多卡因适量于上睑局部浸润麻醉,显效后先行右侧,沿术前标记线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沿下唇眼轮匝肌分离至睑板前,再去除适量的睑板前组织及下唇眼轮匝肌,剪开眶隔膜,去除适量疝出的脂肪,电凝止血。
于内中外用7-0尼龙线缝合上睑提肌腱膜和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同侧施同术,观察两侧效果满意后,再用7-0尼龙线带挂睑板前组织间断缝合切口皮肤。
嘱受术者睁眼,观察两侧基本对称。
涂金霉素眼膏,加压包扎术区。
4、术程顺利,术毕安返病房。
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无
签名:。
医院之宇文皓月创作
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手术前诊断:单睑、内眦赘皮日期:
手术后诊断:单睑、内眦赘皮
手术名称:重睑成形术內眦成形术
麻醉方法:麻醉者:
手术者:
术前检查
1、专科检查:双侧单睑,皮肤松弛明显,弹性一般,平视
时双侧内眦处见一异常皱襞遮挡明显,呈上睑型,泪阜隐蔽;双眼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或触痛。
2、辅助检查:详见门诊化验单
手术记录:
1、取仰卧位,眼部惯例消毒、铺巾,美蓝标记眼部设计线。
2、0.2%利多卡因(加适量1:100000肾上腺素)眼部术区行局部浸润麻醉;
3、沿手术设计线切开皮肤,达皮下,去除多余皮肤约3mm,锐性分离切口下缘
皮肤及眼轮匝肌至睑缘,剪除睑板前少量筋膜组织,向上分离松解眶隔与睑板上缘;
4、沿内眦设计线切开皮肤,分离松解切口下周围皮下组织,离
断内眦处错构的眼轮匝肌,修剪皮肤,切口呈“w”形,完全止血,用7-0尼龙线对位缝合切口;
5、用7-0尼龙线内、中、外将切口下眼轮匝肌与睑板缝合固定三针,继续对位缝合切口,从切口下缘皮肤进针,穿挂睑板,再从切口上缘皮肤出针,打结缝合,嘱患者睁眼,重睑成形,弧度满意;
手术者签名:
年月日。
内眦赘皮矫正术致内眦瘢痕2 例发表时间:2012-03-02T10:42:11.6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9月(下)总第200期供稿作者:禹波[导读] 由于内眦部位的解剖特殊性,其术后的瘢痕发生率也较高,影响容貌外观,给受术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禹波(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医学美容科河北邯郸 0 5 6 0 0 1)【中图分类号】R 7 7 9 .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33 7 -0 1 在东方民族中单睑的求美者往往伴有内眦赘皮。
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外观的要求日益提高,这类求美者已不能满足单纯的重睑成形术,故内眦赘皮矫正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内眦部位的解剖特殊性,其术后的瘢痕发生率也较高,影响容貌外观,给受术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我院近期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女,23岁,双侧单睑,内眦赘皮微显,遮掩泪阜小部分,为1级内眦赘皮[1].一年前于外院行重睑成形术(切开法)+内眦赘皮矫正术。
就诊时双侧重睑弧度形成良好,内眦处可见以弧形瘢痕,色白,质稍硬。
赘皮仍存在。
于我院行内资瘢痕修复术+内眦赘皮矫正术。
首先设计切口,将内眦部皮肤向鼻侧牵拉,完全暴露内眦角和泪阜,将原内眦角定点a,定点c为新内眦角位置。
内眦皱襞游离缘上端与重睑线相交点为点e,ae长约3-4mm,在内眦皱襞下端设计点d,使ad=ae=dc=ec。
此时可见内眦形成两个相对的“>”形切口,且弧形瘢痕在设计的切口内。
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切开皮肤ad、dc、ec,用剪刀小心分离皮下组织,去除多余的眼轮匝肌和结缔组织束后可见内眦韧带,用6-0无创伤缝合针线折叠缩短缝合,此时见a点已与c点重合,将aecd平铺后去除多余皮肤,见弧形瘢痕辈全部去除。
7-0无创伤缝合针线无张力下缝合切口,并于切口下注射曲安奈德稀释液各0.5ml,并嘱患者6个月内忌食辛辣食物。
病历内容
就诊医院:
就诊科室:美容外科
时间:2016年01月01日时分
打印时间:2016年01月01日
主诉:双侧单睑伴双侧内眼角皮肤皱襞2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2年前自觉双侧单睑伴双侧内眼角皮肤皱襞,自觉影响面部美观,未给予特殊处理,今求治于我院改善治疗,入院时神情精神可,无发热、头晕头痛,无胸闷咳嗽,无腹痛腹泻等不适,近期饮食睡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
否认高血压、心脏疾病,否认糖尿病、甲亢、甲低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输血史、外伤及手术史,否认出血倾向、瘢痕体质,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近3月无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避孕药、激素类、血管扩张类及中药人参、丹参等药物。
专科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面部发育无异常,无上睑皱襞,皮肤弹性良好,眼睑皮肤一般,睑缘到眉弓的距离适中。
双侧内眼角蹼状皮肤皱襞遮盖泪阜。
颜面部皮肤未见红肿、破溃,睑结膜无充血、苍白,球结膜无充血、水肿。
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辅检结果:血常规(GR:71.2%),凝血四项、乙肝二对半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初步诊断:1、单睑2、内眦赘皮
处理意见:1局麻下行切开重睑术+内眦赘皮矫正术;
2术后常规抗炎;
3不适随诊。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