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学长感人事迹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精选7篇)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诞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精选7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篇1钱学森除了当五院的院长之外,还在中科院力学所当所长。
反右期间,群众给他提看法。
里面一条说他高傲,有臭架子,只跟中科院的副院长张劲夫等人关系好。
对所里的党支部领导班子不敬重,不征求看法,跟群众脱离。
现在看到这些指控会觉得比较荒谬。
不过钱学森还是很重视这些看法,他后来不论当哪个官职,跟一般群众关系都特殊好,还以此来教育身边的人。
看来牛人就是不一样。
还有一件事。
钱学森的高校同学徐樟本在清华高校当教授,被打成了右派。
徐樟本的夫人写信给钱学森诉苦,钱学森附了一封信。
里面提了几点看法。
第一,让她跟身边的工会直接反映状况,说自己的困难。
其次,虽然他们的收入下降了,但是,四周许多人拿这点收入也是能生活的,让她跟周边的人学习。
第三,让她跟徐樟本划清界限,徐樟本后来坐了20年的牢。
第四。
他附了40块钱,他说他第一个月给40块钱。
其次个月给30块钱,第三个月给20块钱,他说经过这三个月,他们应当能适应新的生活了,他就不再给关心了。
这件事的做派倒是让我想起了钱钟书。
感觉这两人差不多,有肯定底线又世事洞明,在任何时代都能混得好。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篇21958年,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级人才,中科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高校。
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讨论所相对应的,钱学森在力学所当所长,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学系当系主任,一共当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钱学森教学特殊的严格。
有一次考试是开卷考试。
一共两道题目,第一道是基础题,其次题是计算题。
从上午八点钟开头,考到了晚上。
结果是95%的人不及格,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还有个后续,钱学森对这个结果特殊不满足。
钱学森认为他们的数理基础不合格,又给他们延了半年才毕业。
《钱学森坚持不懈的事例》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钱学森爷爷坚持不懈的故事。
钱学森爷爷呀,一心想要为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当年,他在美国学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当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来。
可是,美国那边不愿意放他走,给他设置了好多好多的障碍。
他们把钱学森爷爷关起来,不让他和外界联系。
但钱学森爷爷没有放弃,他一直想着要回到祖国。
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钱学森爷爷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他不断地想办法,给国内的朋友写信,表达自己想要回国的决心。
终于,经过多方的努力,钱学森爷爷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条件也很艰苦。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足够的资料。
可钱学森爷爷不怕,他带着科研团队,一点一点地摸索。
有时候,一个数据要算好多遍,一个实验要做很多次。
但钱学森爷爷总是鼓励大家:“别着急,咱们慢慢来,一定能成功!”
就拿研究导弹来说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来。
可钱学森爷爷从不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咱们国家的导弹终于研制成功啦!
同学们,钱学森爷爷的坚持不懈,为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咱们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
作业不会做,考试没考好。
这时候,咱们就想想钱学森爷爷,要像他一样,不放弃,坚持到底。
相信只要咱们坚持不懈,也能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让我们一起向钱学森爷爷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钱学森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为中国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对我们中国影像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1钱学森(1911~2009),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曾被美国阻拦回国,回国为新生的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2009年去世,享年98岁。
钱爷爷一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值得学习的人,让我们走近他,让对钱爷爷的敬佩与崇拜之情更深一层吧。
钱学森是近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本是一名拥有爱国情怀的少年成名的科学天才,但正因为他爱国,想为国效力,被美国抓捕并受到了不合理的折磨,因为美国一直把他当做“五个师”来对待。
但华夏子孙岂是容易屈服的,抗战时期我国的革命烈士数不胜数,我认为没有国家的人比我们中国更爱和平、国家。
中国人只要不是小人,谁都无法阻让我们为国贡献,虽然阻止把钱爷爷接回祖国的困难有很多,但钱爷爷最终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朝思暮想的神洲大地。
还记得多年前导弹首次发射时,那一声爆炸声后中国进了一个国防的新地步;还记得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时,全国人那喜悦的笑声吗,那神秘的大空的“面纱”终于被国人揭开一部分了;还记得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的出现让中国也有了能与其它大国肩并肩的能力。
如今我国的导弹卫星技术日渐发达与钱爷爷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能登月,保卫国家了,华夏雄狮已从长久的睡眼中醒来了,发出了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孔!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2钱学森博士是小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本书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小生华丽家族,家学渊远,赴美求学,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回国受阻,被捕入狱,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
两弹一星,功勋卓著,载人航天,历史巨献。
本书首次公布厂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照片。
从某种意义卜讲,本书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作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传记作家”。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主要事迹简介10篇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主要事迹简介【通用10篇】先进个人事迹应该值得歌颂学习。
个人事迹材料是体现个体的事迹材料,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主要事迹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主要事迹简介篇1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设。
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誓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
美国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
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违反个人意愿的情景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是完全不贴合美国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
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能够释放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美国的王牌飞行员。
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来信,信中的资料是要求祖国帮忙他回国。
原先钱学森经过美国的报纸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是他父亲钱均的好朋友,于是便决定给他写信。
钱学森先是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
钱学森爱国事例最新精选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在主席和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学森爱国事例最新精选,供大家参考学习。
钱学森爱国事例1钱学森的爱国故事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我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最终回到祖国怀抱。
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十分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
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
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
”之后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
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
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
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
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
在拘留所里,每一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材料范文七篇钱学森的英雄事迹材料篇1钱学森(1911年-2009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1955年回国,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参加中国火箭、导弹研制工作,从事航空航天研究。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我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在美国学习、工作15年之后,钱学森带着8大箱装满书籍和笔记本的行李,毅然回到祖国。
对于“回祖国去”这件事,钱学森十分坚决。
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后,通常会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养老。
但在美期间,钱学森一美元都没有存过。
有人觉得奇怪,他坦率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在美国,钱学森经历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监视、“软禁”等磨难,但他要回到祖国的决心一直没有变。
1955年8月,在多方努力下,美方撤销了对钱学森回国的限制。
同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7岁的儿子钱永刚、5岁的女儿钱永真,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邮轮。
钱学森一家回到北京,受到中国科学院的热烈欢迎。
他做的第一个安排,就是在翌日清晨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目睹这个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神圣地方。
面对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感叹道:“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终于回来了!”自力更生造出中国的导弹1955年底,回京的钱学森,马上投身到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筹备组建工作中。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
为了加速人才培养,力学所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研究班,又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力学系,钱学森兼系主任并亲自授课,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
1956年5月,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的光荣事迹简写50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钱学森的光荣事迹》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讲钱学森爷爷的故事,可精彩啦!钱学森爷爷呀,他可聪明啦,就像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在科学界闪耀。
他在美国学习的时候,那成绩是相当的好,学到了好多先进的知识。
他在航空航天等好多厉害的领域钻研,美国的那些科学家们都很佩服他呢。
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了,钱学森爷爷一心就想回国。
他就像一只想要归巢的鸟儿,祖国就是他的巢。
可是美国那些人可坏啦,他们不想让钱学森爷爷回来,还把他给关起来了,限制他的自由。
钱学森爷爷心里可难受了,他那么想为自己的祖国出份力,却被这样对待,这多不公平呀!但是钱学森爷爷没有放弃哦。
他想了好多办法,最后在我们国家的努力争取下,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哇,那时候的钱学森爷爷得多激动呀,就像一个漂泊多年的孩子终于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爷爷就开始大展身手啦。
他带领着好多科学家一起搞科研,他把自己在美国学到的那些超级厉害的知识都用在了建设祖国上。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要是没有钱学森爷爷,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怎么能发展得这么快呢?这就好比盖房子,钱学森爷爷就是那个打地基的人,而且是打得又稳又牢的那种。
他为了工作,付出了好多时间和精力,整天都在实验室里忙活着。
钱学森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心里有祖国,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钱学森爷爷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我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那该多好呀!你们难道不想像他一样吗?示例文章篇二:《钱学森的光荣事迹》钱学森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呢。
他就像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在咱们中国的科学天空中大放光彩。
钱学森年轻的时候就特别聪明好学。
他去美国深造,在那里学习了好多好多先进的科学知识。
他在航空航天领域那可是下了大功夫,学到了顶尖的技术。
你想啊,就像一个小探险家在知识的大宝藏里不断挖掘,他挖到了好多对航空航天发展特别有用的“宝贝”呢。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200字(10篇)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200字(精选10篇)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巨匠的无私奉献,是他们挺起了中国脊梁!对逝者最大的尊重,是让他的情怀为后来者所接续,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200字,希望大家喜欢!钱学森的主要事迹简介200字篇1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能够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向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此刻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明白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明白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最终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回到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我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
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
应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
即便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
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他曾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
钱学森爱国事例精选一、钱学森参与中国核武器研制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等称号。
他在爱国事业中,有过很多精彩的表现。
其中,他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是他为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做出的杰出贡献之一。
1955年5月,钱学森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科学院。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两弹一星”工程中,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一直呼吁中国政府要重视国防和国家安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国家利益。
在钱学森的主持下,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为世界上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为此,钱学森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如疲劳、焦虑和缺乏睡眠等。
同时,他也需要面对国际上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强烈反对和压力。
但是,钱学森坚定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受欺负和压迫的国家,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他忠于中国,忠于人民,为国家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二、钱学森支持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钱学森对于中国的航空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热情。
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后,就全身心投入到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中。
他曾带领科研团队在短期内设计出了“212型”喷气式飞机,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
后来,他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使用超短跑道起降的方案,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钱学森还专门创建了中国航空学会,旨在宣传和推广中国的航空科技和文化。
他发起设立了“中国宇航科学技术基金会”,支持并资助了中国的航空事业和研究。
他在一次演讲中曾说:“我所追求的不是表面上的荣誉,而是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的进展和中国的航空业的繁荣”,表达了对于中国航空事业的深深情感和忠诚。
三、钱学森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钱学森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搞火箭科学技术的专家,也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学习火箭的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的创办人之一。
历史名人钱学森爱国小故事精选5篇爱国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学森是怎样爱国的吧!钱学森爱国故事1中国人,中国心,钱学森的爱国之心钱学森的一生是辉煌的,作为爱国者,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冲破层层阻力回到中国;作为科学家,他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钱学森说过,他一生有三次最为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是在得知美国方面最终肯放他归国,第二次是在得知自我将会同焦裕禄、孟泰等人,一齐列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行列;第三次是在建国十周年的那天,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计其数,然而最为光辉、功勋最为卓著、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却是钱学森。
那么,钱学森一生做出哪些贡献呢?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钱学森意识到中国航空力量过于薄弱,因而决定到美国学习航空科技的理论知识。
在美国受到当局迫害,滞留美国的五年,他从没有放弃争取回到祖国的机会。
他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劳,以往和冯·卡门一齐完成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问题,并留下了“卡门一钱近似”公式,就连冯·卡门导师也称这个弟子的学术知识已经胜过了自我。
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期间,他将自我在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掌握的丰富知识,运用到导弹、火箭、卫星的研发制造上。
他还主持并成功地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他还参与了对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钱学森被世界公认为世界航空技术的开创者、重要技术的奠基人和控制工程学的开山鼻祖,他是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等学识领域的领袖人物,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学识上留下了创造性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留下了《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不朽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先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提高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的称号。
钱学森学长感人事迹钱学森是交通大学精神(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最杰出代表!!!我辈每每念及钱老为我们的同校学长就惭愧不已。
而今故人已去,未免怅惘,引新华网钱老事迹以诫来者,是摘此文。
钱学森:科学之帜民族之魂钱学森对科学的热情和惊人的创新能力总是给人梦幻般的感觉,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祖国、民族的热爱。
爱国主义是钱学森创新的最大动力,在他身上充满着作为中国人的自信。
钱学森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帝国主义侵华的枪炮声中度过的。
受到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影响,他希望能像“做了外国人做不了的事”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那样,为中国造火车,抵御帝国主义侵略。
1929年,钱学森从北师大附中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系(铁道门)。
但1932年“1·28”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在日寇优势的空军和国民党政府妥协的双重压力下失败了。
钱学森急切地要为国家民族的强盛出力,因而他的志趣从造火车头愤而转向设计制造飞机。
1935年,钱学森获得赴美“庚款留学”的机会,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
一次,一个美国同学在谈天中表现出对中国人抽鸦片、裹小脚的蔑视,钱学森大义凛然地对他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现在是还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咱们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有一次,有位教授出了份很难的考卷,全班大多数人不及格,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吵着去了教授的办公室,走到门口却发现有一张卷面整洁、无任何错误的考卷贴在门上,走近一看是钱学森的,同学们都安静下来,不敢推门进去找教授理论了。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为了给祖国和人民效力,毅然决定回国,但是美国政府为了阻止其回国,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检察官古尔丘问:“你认为应该为谁效忠?”钱学森答:“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美国人的迫害和拘禁都没能动摇钱学森回国的意志,最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只好同意放行。
在回国途中,钱学森对美国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美军上校”影响了美德中火箭陈纳德将军的美军第14航空队为中国抗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众所周知,“飞虎队”是美军援华的“抗战英雄”,然而鲜有人知道是谁为美国空军插上“胜利之翼”的,正是钱学森!他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因此获得了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的“通令嘉奖”。
其实,钱学森的工作一直与祖国的命运相联系。
早在1944年10月,钱学森就曾被授予美军上校军衔,并佩戴上可以参与最高机密的金色证章,经常出入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普朗特、冯·卡门、钱学森师生三代作为世界现代火箭技术的先驱,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世界火箭科研的发展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20世纪30年代,即使在美国,研究火箭也属登不上科学殿堂的旁门左道。
那时的火箭、宇宙飞行只能算是和科学幻想扯在一起的无稽之谈。
1936年6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弗兰克·马林纳等几个年轻人找到了冯·卡门,希望在他的航空实验室做实验,冯·卡门被这些年轻人的真诚打动了,破例允许他们在下班以后利用实验室的部分车间,但不予经费支持,这便形成了包括钱学森在内的5人火箭研究小组。
钱老晚年回忆道:“马林纳这个人很聪明,小组的其他几个人动手能力也强,但他们理论上不怎么样,于是找到我,要我帮助解决一些理论计算问题。
就这样,我参加了火箭小组的工作。
”那时,他们的工作既得不到理解,又没有经费,只好靠打工挣钱来购买二手材料试制火箭。
1937年5月29日,钱学森向小组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这就是被小组称为“圣经”的理论指导手册,它解决了火箭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火箭实验是非常危险的,还发生过爆炸,他们被全校师生称之为“自杀俱乐部”。
在学校实验室发生爆炸后,他们就把设备搬到了一个名叫阿洛约·塞科的干涸河床上。
那里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成为美国火箭研究的摇篮。
多年后,钱学森参与编写了美军航空航天发展的远景报告《迈向新高度》,并亲自编写了其中的五卷。
《迈向新高度》被誉为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取代德国在航空史上领先地位的理论基础之作。
作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的贡献当然功居榜首。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曾从欧洲大陆袭击伦敦的臭名昭著的德国V1\V2火箭竟然也应用了钱学森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据被俘德国导弹研制负责人赫尔曼交代,其飞弹设计的关键技术正是应用了钱学森两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超声速气流中锥形体的压力分布》。
主动选择接受世界一流的科学训练钱学森在学术上的不断创新源于他主动选择接受世界一流的科学训练,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刚刚硕士毕业的钱学森赴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冯·卡门教授读博士。
来到加州理工学院的钱学森感受到了这所著名大学的民主学风和创新氛围,他说:“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拔尖的人才很多,我想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
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地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
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钱学森果然说到做到。
他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选择了几个航空领域革命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正在从螺旋桨时代进入超音速喷气式时代,是典型的速度决定命运的紧要关头。
但按当时的航空理论制造出来的飞机,一进入超音速飞行就会被烧毁,而且飞机机翼的设计也达不到超音速飞机要求的精度。
经过 3年的潜心研究,钱学森完成了《高速气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论文,荣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他在论文中提出的“热障”理论和与导师共同命名的“卡门 -钱近似”公式,使得当年波音公司推翻了B-47飞机的原设计方案。
卡门和钱学森的发现使他们在这个领域中领先了几十年,直到战后计算机大量应用之前,他们的发明都是超音速飞机制造设计的基本指导理论。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对中国留苏学生提起“卡门-钱近似”公式还赞不绝口,而且特别强调“钱”是中国人。
当年的美国同事马勃回忆说:“只要你看到冯·卡门和钱学森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计算,过一段时间,他俩就会有新的创造性的成果出现。
”1955年8月,回国前夕,钱学森带着全家来看望恩师卡门,送上了自己的新作《工程控制论》。
卡门翻阅后欣慰地说道:“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调来“大炮”创办中科大1946年,年近36岁的钱学森副教授走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
他的课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当年,麻省理工的学生甚至以能听到他的讲课为荣。
当年听课的学生回忆道:“他的课程在我就业的前十年,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发起创办中国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系主任的近20年,称得上钱学森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
当年的学生张瑜回忆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钱学森先生在全系大会上宣布聘任教师的名单时那踌躇满志的神情。
他高声地说:‘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了!’”这个名单堪称空前绝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物理学家严济慈主讲“普通物理”;1957年与钱学森同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数学家吴文俊主讲“高等数学”;刚刚归国的留美博士蒋丽金主讲化学课;钱临照、卞荫贵、林同骥、郭永怀……钱学森不仅邀请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而且亲自为学生们上课。
钱学森的讲课风格是喜欢自己动手编教材,因为他讲的都是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
这种风格是1938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刚登上讲台时就形成的。
1944年,他在组织研究生教学时,专门编著了内容丰富的教材《喷气推进》。
美国学者富兰克·E·马勃评价说:“《喷气推进》这本巨著,成为以后十几年间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尽管在此期间该领域有重大进展。
”在中国科技大学,钱学森亲自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
当年的学生刘济生回忆说:“它(这门课)涵盖了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钱老将这些领域深奥的理论和技术融化在讲义中,讲课注重深入浅出。
”钱学森教学起点高、要求严。
米博恩同学说:“有次上课,钱老说如果你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你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就扣你20分。
他常告诉我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
”钱学森曾在黑板上给学生写下“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几个大字,这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学术精神的体现。
钱学森出的考题很绝,有一次竟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解”。
这次考试让钱学森感到这一届学生数理基础还不够扎实,于是特别为他们延长了半年的学习。
后来,钱学森关于学科设置的意见直接影响了国防科技大学的系科规划和设置。
提炼中国人自己的科学思维1952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开设了新课“工程控制论”。
1954年,他的名作《工程控制论》由美国麦克劳·希尔图书公司出版。
维纳的《控制论》出版后一直不被理解,哲学界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这是“伪科学”。
钱学森的著作发表后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献身于控制论的研究,连原来持批判态度的人也转而肯定控制论是一门“研究信息和控制一般规律的新兴科学”。
钱学森善于思考,并善于融会贯通。
20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大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应该把人的精力从记忆、计算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紧接着又提出,改造客观世界,必须运用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所积累的知识,而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个体系。
钱学森意在建立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其中包括11个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文艺理论。
他说:“这是个活的体系,是在全人类不断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发展变化的体系。
”“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
而大成智慧学却叫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钱学森的任何思维和创新都是脚踏实地的,同样他对学科的重新划分和大成智慧学的提出,也都是着眼于解决今天我们面对更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研究难题的。
钱学森的解决方案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
这个学术思想应该说直接的来源是钱学森搞“两弹一星”时创设的“总体设计部”,当年这种方式确保了我们在技术条件远远不如苏联、美国的情况下,导弹发射的成功率却在苏美之上。
在这里,钱学森针对的是传统的还原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还原论认为事物的整体性质可以由部分的性质来说明,一切都可以用物理学的规则来解释。
但当事物经过组织特别是形成复杂巨系统时,这种解释是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