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11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10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领归纳整理
完美版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奴隶社会的兴衰
1. 奴隶社会的起源:奴隶制度的形成
2. 奴隶社会的特点:等级制度和劳动方式
3. 奴隶社会的发展:商、殷、周三代的兴衰演变
4. 商代的特色:青铜文化的发展和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5. 《尚书》和《诗经》的产生:商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6. 商代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延续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兴衰
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
2. 封建社会的特点:兼并与分封、农业经济的发展
3.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百家争鸣
4.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5. 秦始皇的重大改革: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
6.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开创中央集权的传统
三、古代中国的边疆与外交
1.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兴起和威胁
2. 长城的修筑: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3.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往来
4. 汉朝的外交政策:和亲、通商等方式维护边疆稳定
四、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 孟子:儒家学派继承者之一
3. 墨子:提出兼爱和非攻思想的代表人物
4. 屈原:楚国诗人,文化名人
5. 孙膑、李斯:战国时期的军事与政治家
五、中国古代历史的总结
1.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人物
2. 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影响
3. 外交和边疆防御的重要性
4. 文化名人的贡献和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领归纳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人类文明1、古代埃及文明:了解金字塔的修建和象形文字的发明,理解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繁荣和衰落。
3、古代印度文明:了解种姓制度和佛教的起源,理解佛教对印度次大陆的影响。
4、古代中国文明: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影响。
二、古代东方文明的特点及其共性1、特点:探讨东方文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理解古代东方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互影响。
2、共性:分析东方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揭示东方文明的共性和相互影响。
三、欧洲文明的起源1、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的形成,理解希腊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2、罗马文明:掌握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扩张历程,理解罗马法律制度对欧洲的影响。
四、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封建社会的形成: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理解封建制度对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2、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分析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影响,了解中世纪城市的特色和风貌。
3、十字军东征:探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理解欧洲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冲突和交流。
五、中世纪欧洲文化与艺术1、中世纪教会文化:了解中世纪教会文化和教育,理解中世纪教会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
2、中世纪文艺复兴:掌握中世纪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理解其对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3、中世纪艺术风格:分析中世纪艺术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理解其对后世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六、中世纪欧洲社会变迁1、庄园经济的发展:了解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的形成和演变,理解庄园经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探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3、黑死病的影响:分析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理解其对欧洲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灵长类动物-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使用石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定居,使用石器、陶器和织物-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城市的兴起,阶级的产生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古国之兴1. 古代中国的兴起- 三皇五帝时期,古代中国的起源- 夏朝:建立者禹,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商朝:首都商朝,使用青铜器,奴隶社会- 周朝:周武王,使用青铜器,封建社会2. 古代印度的兴起- 印度河流域文明:建筑华丽的城市,使用印度字母写字,定居农业社会- 阿育王统一印度:推广,建造大雁塔,统一了印度次大陆3. 古代埃及的兴起- 河流带来的财富:尼罗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农业发展- 法老的统治:法老是埃及的统治者,建造金字塔,奴隶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国力逐渐衰弱4. 古代巴比伦的兴起-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农业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统一的法律,使社会秩序稳定发展第三单元古代和的传播与交流- 的起源与发展:吠陀时期到吠陀文化的成熟- 的起源与发展:佛陀的生平和教义,在印度和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进入中国:明帝国和的发展,在中国的普及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1. 秦朝的统一- 西周的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分裂- 秦穆公的改革:实施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 秦始皇的统治: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万里长城2. 汉朝的兴起- 起义军的崛起:刘邦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 刘邦的统治:刘邦建立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武帝的扩张:汉朝的疆域扩大,丝绸之路的建立3.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发明的进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 文化艺术的繁荣:孔子的学说传播,歌舞、诗词的流行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1. 东西方的交往- 丝绸之路的开设: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往来- 文化传播:、景教、回鹘文化的传播2. 东亚文化的交流- 中原文化的东传: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传播- 唐朝与新罗:唐朝与新罗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借鉴中国文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的形成- 五:北方各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衰弱-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2. 南北朝文化的融合- 文化艺术的交流:北方和南方文化在南北朝时期交流融合- 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3.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社会- 隋朝的建立和统治:隋朝的兴起和隋炀帝的统治- 唐朝的开创:李渊建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盛世的开始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的隋唐盛世- 隋唐经济的繁荣:推行均田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 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运河在隋朝时完成,对交通运输有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的繁荣: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结束语本文档详细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要点,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起、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秦汉盛世、古代中国的东西交流和古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等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漫长的进化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地;-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生产时代,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定居下来。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河流的孕育带来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如黄河文明、亚历山大港等;- 埃及、印度、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等因素。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农具、青铜器等。
第四单元:汉代的繁荣与衰落-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在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代的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如文学、音乐、绘画等。
第五单元:唐代的开放与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在唐朝,科技、商业和海上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唐代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巅峰。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艺术- 发明和创造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中国古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绘画、陶瓷、雕刻等;- 古代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频繁;- 中国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单元:东亚的多元一体- 东亚地区具有多元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历史上互相影响和借鉴;- 东亚地区的多元一体性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第九单元: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最全)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旨在提供学生们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复参考。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石器时代
- 农业文明的兴起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
- 文明的定义
-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
-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希腊古代城邦
- 罗马帝国的兴衰
- 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第四单元:古代印度文明
- 印度的地理环境
- 和的兴起和影响
- 古代印度社会的特点
第五单元:古代埃及文明
-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古埃及文化的特点
第六单元: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 印加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 印加帝国的政治制度和农业技术
- 印加文明的艺术和宗教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史初步认识
- 夏朝的兴起和衰落
-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 周朝的兴起和分封制度
第八单元:探索古代世界
- 古代中国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 古代中国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 古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影响
第九单元:中世纪的欧洲
- 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中世纪欧洲的贵族和农民
-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单元:亚洲的古代国家
- 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相互影响
- 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 古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古代文明与周边地区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也是最长久的时期之一。
人类在这个时期使用石器作为工具,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个时代,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使用磨制工具,如石斧、石锛等。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定居下来。
3. 殷商时期殷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
商朝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商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商王。
商朝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多个诸侯国,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战争和混乱。
5.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人建造了众多的金字塔和神庙,他们还发明了象形文字和日历系统。
二、古代帝国的崛起与征服1. 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重要的帝国之一,它位于今天的意大利,并且征服了大片的领土。
罗马帝国的法律和文化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印度帝国古代印度曾存在过许多强大的帝国,如孔雀王朝和玛瑞揭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秦帝国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君主统一的帝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帝国之一。
秦帝国的统一尺度和强制措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希腊帝国古希腊曾存在过多个帝国,如雅典和斯巴达等。
希腊帝国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世界各地的非洲人口1. 世界各地的非洲人口非洲是人类起源的地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
非洲人口分布广泛,有数百个不同的民族和语言。
2.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非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埃及的哈肯拉皮拉和金字塔是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时期,没有确实的历史记载,有传说和神话。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
2. 夏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
- 建立者是夏启。
-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出现了青铜器。
3. 商朝:- 商汤建立了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 商朝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代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商朝的首都是安阳。
4. 周朝:- 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和奴隶是社会的基础。
5.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竹简的发明使文字记载普及。
- 各国割据,进行不断的战争和斗争。
6. 秦朝:- 秦王嬴政统一了战国,建立了秦朝。
- 秦朝实行法家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
二、古代文化与思想1. 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
2. 儒家强调仁爱和教育,其代表人物为孔子。
3.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其代表人物为老子。
4. 法家注重法制和政治,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
5. 古代文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青铜器、陶器、书法、音乐等。
三、古代社会与生活1. 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
2. 社会等级分明,有君主、贵族、士大夫、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3.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大多数人以务农为生。
4. 妇女地位较低,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四、历史文献与史学思想1. 古代历史文献主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2. 古代史学家强调历史的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
3. 古代史学思想以尚贤、尊史、重实践为主要特点。
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参考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知识要点】名称距今时间遗址地点体质特征工具用火获取食物社会组织思想意识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猿形打制粗糙石器天然火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北京人70桀商—欧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中国的丝绸、瓷器、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作用: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难点解析]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东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或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近几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丝织品、钱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重点考点]1、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
当时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
3、开通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知识要点]发明创作创作人及时间成就地位或作用纸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九章算术》东汉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医圣”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麻沸散东汉末年华佗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地动仪东汉前期张衡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重点考点]1、我国的造纸术是(西汉早期)发明的。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P2-16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三个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P2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P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P4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4、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P3-5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北京人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过氏族生活。
山顶洞人还会捕鱼,能走到很远海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死后还要埋葬。
P5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P5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7、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P7-98、三个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半坡遗址的陶罐里保留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P7-99、我国早期文字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P910、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8第三课华夏之祖1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2、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P1213、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4、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20-51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P1516、两个标志: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禹传子,家天下。
P20我国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夏朝的建立。
P2017、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P2018、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贤臣伊尹等,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9、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荒淫无道,创制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P2120、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
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2-2321、西周实行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P24(《西周等级示意图》)22、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是对周厉王的提醒。
P24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24、青铜业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灿烂与商朝,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P2625、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6、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P272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china)的国家。
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P2728、“五谷”商周已齐备;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P2729、商朝时出现了人祭和人殉。
P2830、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3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3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P30—3233、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 见注释3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军大败楚军的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P323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形势图》)P333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37、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P3738、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P3739、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功能是防洪灌溉,意义或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P3774、“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首歌谣是歌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的白渠。
75、西汉武帝曾下令治理黄河,以后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大水灾;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P7376、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P7377、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78、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79、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P78—7980、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
意义: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P79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8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P828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P82-8383、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P8384、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P83-8485、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P8486、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P84-85第十六课、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87、书写材料变化:陶器、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铭文)、竹简、丝帛、麻纸(西汉)、蔡侯纸、(东汉)88、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P8789、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P8790、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P8891、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92、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神医”、“外科鼻祖”)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还编创了医疗体操“五禽戏”P89118、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P122119、著名画家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P123120、南朝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
P124121、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开凿的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P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