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3》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学设计峪口小学李君艳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基本形式。
2、体验民主对话的情景和氛围。
3、具备初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学情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但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有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课教学注重开放性、活动性的增强,学生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民主对话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民主对话的一些基本方式1、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吧,你还记得坐车时购买的票价是多少吗?2.吕梁的公车票价从2005年到现在,已有8年没有调整过了。
今年4月初,市物价局提出了“调整公交票价”的方案。
报告中提到吕梁公交企业近几年累计亏损已高达150万元。
可是市政府并没有马上作出调价的决策,而是想听听群众的意见,召开了一次“听证会”,接下来,走进这次听政会。
3.简述“吕梁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4.召开“听证会”以后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暂缓调整公交票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5.小结:这种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就叫民主对话。
〖板书:民主对话〗6.“民主对话”有哪些方式呢,请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式?〖板书:民意调查、听证会、新闻发布会〗7、在我们这个民主的社会中,民主对话的方式远不止同学们了解的这些,还有的方式一起来读一读。
听证会、新闻发布会、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座谈会、职工茶话会、团代会、论证会、职代会……9.小结: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
〖板书:……〗10.过渡:如果政府要把“吕梁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的情况”向社会通报,你们猜一猜政府会采用哪种民主对话的方式?(新闻发布会)活动二:体验民主对话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参与模拟的社会情景活动,感受和体验民主对话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的民主参与能力(一)新闻发布会模拟1、同学们在电视中看过新闻发布会吗?2.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一次通报“吕梁市调整公交票价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亲身体验一下社会中的民主生活。
新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公开课教案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能力:能够在考察交流活动中体验社会民主生活的形式、意义。
知识: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教学重点
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习一些社会生活中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相关民主生活的资料收集。
学生准备:调查表的调查和填写;自己身边的社会民主
生活形式资料收集。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社会生活中的》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社会生活中的”,这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通过讲解我国的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的含义,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的含义,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的含义,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中实践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3.课堂实践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重点:每个中国公民都有行使自己民主权利义务。
教学难点:1、读懂学问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渗透,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准备:1、调查、访问2、查找有关文字资料与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调查自己的爸妈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看他们参加过哪些选举活动?调查了吗?(调查了)谁来汇报一下。
是呀!不管是居委会的干部,还是国家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打开书翻到40页。
二、学文明理1、你看见过哪些选举活动?(农村选村干部、居委会选干部……)2、在电视里、报纸上看见过哪些选举?(县、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当时的情况怎样?(会场人多,人们既高兴又严肃,又庄重)教师:是呀!因为代表们要慎重的选出自己的父母官,国家领导人,就要庄重严肃。
4、出示图片(村民委员会选举情景---表决及乡村选举的模式)教师、在城镇居委会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照书中的图文进行讨论)5、出事文字资料(哪些法律法规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教师、国家领导人由谁选举的?(学生读书41页)教师:在我国不论是基层领导干部还是中央领导人的选举都是由人大代表产生。
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哪?(出师文字资料及图片- ——《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及《人大选举法》)(学生读领会其意义)三、民主对话教师:民主对话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今天,我们就来搞一次模拟听证会。
什么是听证会呢。
1、模拟听证会(1)确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
(扮演校长、主任、学生或社会中的不同层次的领导与群众)(2)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群,根据课前的调查进行陈述2、出示听证会图片。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三、教学进度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请你相信我请你相信我教学目标: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
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四、自我反思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基本形式。
2、体验民主对话的情景和氛围。
3、具备初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学情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但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有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课教学注重开放性、活动性的增强,学生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民主对话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民主对话的一些基本方式1、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吧,你还记得坐车时购买的票价是多少吗?2.重庆的公车票价从2001年到现在,已有8年没有调整过了。
今年4月初,市物价局提出了“调整公交票价”的方案。
报告中提到重庆公交企业近几年累计亏损已高达12.42亿元。
可是市政府并没有马上作出调价的决策,而是想听听群众的意见,召开了一次“听证会”,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大屏幕,走进这次听政会。
3.播放“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课件】4.召开“听证会”以后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暂缓调整公交票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5.小结:【课件】这种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就叫民主对话。
〖板书:民主对话〗6.“民主对话”有哪些方式呢,请看书上P42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式?〖板书:民意调查、听证会、新闻发布会〗7、在我们这个民主的社会中,民主对话的方式远不止同学们了解的这些,还有的方式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听证会、新闻发布会、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座谈会、职工茶话会、团代会、论证会、职代会……9.小结: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
〖板书:……〗10.过渡:如果政府要把“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的情况”向社会通报,你们猜一猜政府会采用哪种民主对话的方式?(新闻发布会)活动二:体验民主对话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参与模拟的社会情景活动,感受和体验民主对话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的民主参与能力(一)新闻发布会模拟1、同学们在电视中看过新闻发布会吗?2.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一次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亲身体验一下社会中的民主生活。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社会生活中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第五单元《社会生活中的》的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是一种尊重、平等、参与、协商的精神。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是平等的一员,要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公平、正义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作为一种精神,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是一种尊重、平等、参与、协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3.培养学生学会协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是一种尊重、平等、参与、协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协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的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2.学习材料:关于的小故事、漫画等。
3.实践材料:协商解决问题的道具(如小卡片、骰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案例呈现,让学生了解是一种尊重、平等、参与、协商的精神。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哪些?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协商,解决这些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用卡片、骰子等道具进行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全班交流,分享各组协商的结果,让学生体会到协商的魅力。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社会生活中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的意义,培养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的定义、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培养意识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有所耳闻,但理解并不深入。
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可能接触到一些现象,如学校的班委选举等,但他们对的认识还较为片面。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的误解,认为就是绝对的自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定义,认识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培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的定义及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培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的概念。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讲解学校的班委选举,让学生了解选举的过程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体现。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对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重点:每个中国公民都有行使自己民主权利义务。
教学难点:1、读懂学问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渗透,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的责任与义务。
教学准备:1、调查、访问2、查找有关文字资料与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调查自己的爸妈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看他们参加过哪些选举活动?调查了吗?(调查了)谁来汇报一下。
是呀!不管是居委会的干部,还是国家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打开书翻到40页。
二、学文明理
1、你看见过哪些选举活动?(农村选村干部、居委会选干部……)
2、在电视里、报纸上看见过哪些选举?(县、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当时的情况怎样?(会场人多,人们既高兴又严肃,又庄重)
教师:是呀!因为代表们要慎重的选出自己的父母官,国家领导人,就要庄重严肃。
4、出示图片(村民委员会选举情景---表决及乡村选举的模式)
教师、在城镇居委会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照书中的图文进行讨论)
5、出事文字资料(哪些法律法规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教师、国家领导人由谁选举的?(学生读书41页)
教师:在我国不论是基层领导干部还是中央领导人的选举都是由人大代表产生。
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哪?(出师文字资料及图片- ——《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及《人大选举法》)(学生读领会其意义)
三、民主对话
教师:民主对话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今天,我们就来搞一次模拟听证会。
什么是听证会呢。
1、模拟听证会
(1)确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
(扮演校长、主任、学生或社会中的不同层次的领导与群众)
(2)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群,根据课前的调查进行陈述
2、出示听证会图片。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中首次听证会、武汉民政局局长畅谈听证会)学生看看议议
3、民意测验活动
①设计一份民意调查表调查主题:小学生要不要统一着装()应该统一()不用统一()可以有一套统一的服装,但不用每天必须穿
②根据所设计的民意调查表,让学生在课外选择不同的调查群体(本校师生、家庭成员、生活区居民、路边行人等)进行调查。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国家的那些政策法律法规及制度?
通过学习你们还知道哪些也是民主对话。
(新闻发布会、民主测验、民主调查等)
第2课时
内容: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管理好我们的国家,不仅是各级领导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应当主动参与管理和监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进行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二、学文明理
1、出示教材44页。
学生读一读讲一讲
2、出示课件:民主参与图片
教师:广大公民有了民主参与还不够还要有民主监督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法律的实施
1、出示教材45页。
学生读读讲讲民主监督
2、请同学说出本地的热线电话、投诉电话以及意见箱等。
教师:政府有了这些设施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教师:找一找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栏目。
3、学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秦皇岛电视台的“法制民生”等)
教师:在近期播出的哪条新闻你最感兴趣,规范了什么行为?
4、出示课件民主监督图片
5、阅读46《我们是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口号是什么?
三、课外延伸
1、结合少先队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我给县长(校长)”提建议的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完成一份建议信。
通过邮局、意见箱等恰当途径送到相关部门。
2、开展民主选举知识抢答,。
(1)、在我国的民主选举中,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人代会代表、少代会代表等是怎样产生的?
(3)、人大代表的标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