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铜导体防氧化的控制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45.86 KB
- 文档页数:2
好电缆的技术标准一、导体材料1 .导体应为纯铜或镀锡线芯,表面应光洁、无毛刺、无氧化层。
2 .导体的直径应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为0.5-4平方毫米。
3 .导体的结构应符合GB/T3956-2008规定。
二、绝缘层1 .绝缘层应为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的材料,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
2 .绝缘层应均匀覆盖在导体上,无气泡、无龟裂现象。
3 .绝缘层的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为0.5T.5毫米。
三、护套1 .护套应为耐磨损、耐腐蚀的材料,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
2 .护套应紧密包裹在绝缘层上,无明显气泡、龟裂等现象。
3 .护套的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为1-2毫米。
四、电缆结构1 .电缆应由导体、绝缘层、护套、填充物(如棉花或玻璃丝等)组成。
2 .各组成部分应相互配合,保证电缆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五、电缆尺寸1 .电缆的外径应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为5-30毫米。
2 .电缆的长度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通常为10-100米。
六、额定电压1 .额定电压是指电缆在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通常为300-1000伏特。
2 .电缆的实际工作电压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10%。
七、导体电阻1 .导体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通常用欧姆表不O2 .导体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为不大于0.018欧姆/公里(铜导体)。
3 .导体电阻的测量方法应符合GB/T3048.4-2007规定。
八、耐火性能1 .耐火性能是指电缆在火灾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时间正常工作的能力。
2 .耐火性能应符合GB/T19666-2008规定,如使用A级防火材料制造的电缆等。
如何预防铜导体氧化影响电缆质量生产过程中,铜导体氧化变色是个老大难问题,大家都知道,电缆的成本80%都在铜材,铜材本来就是比较贵重的金属,加上现在昂贵的加工成本和人工费用,一旦氧化之后,线缆企业的损失可想而知。
而铜的氧化在加工行业中出现氧化的情况极为普遍,往往清洗烘干后几小时出现氧化变色,数日后起氧化渣,面对氧化过的铜,许多的线缆企业都会发愁,如何预防铜的氧化成了厂家急须解决的问题。
在电线电缆生产过程采取多种有效防护措施,能够降低电线电缆铜导体氧化变色程度。
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铜的氧化,比如:选用优质电解铜为原料,采用合适的铜杆加工工艺,使用含抗氧剂的拉丝油,连续退火工序使用抗氧剂;束绞线工序铜丝表面钝化处理;铜导体存放时,适当(北京塑力亿航线缆有限公司:86-010-********86-010-********) 包裹隔离空气;绝缘材料使用过氧化物交联剂,使绝缘有较高的电极电位,保持铜导体处于被还原状态;尽量缩短铜丝的受热过程等等。
具体而言,防止电线电缆铜导体氧化变色的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对电解铜加工成铜杆的控制。
目前,电解铜加工成铜杆通常有上引法和连铸连轧法两种方法。
上引法是将电解铜加入工频感应熔化炉,通电后感应加热达到熔化铜料的目的。
熔化的铜液经过两炉之间的狭小的熔沟进入保温炉进行保温,而后由引杆机构利用结晶器冷却水冷却控制引出铜杆实现了铜杆的生产,铜杆冷却到室温后进入空气中,最后由收线机构将铜杆盘成圈供下一道工序使用。
上引法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在隔氧状态下的全过程生产,确保了产品的纯度与无氧,避免了铜杆的氧化,能够生产无氧铜杆。
使用上引法生产的铜杆,电阻率低、结构密实、加工性能好、外观光洁、表面圆整、无氧化、无毛刺、无裂纹、无起皮及夹杂缺陷。
连铸连轧法是将电解铜加入熔化炉,熔化的铜液经过两炉之间的狭小的熔沟进入保温炉进行保温,而后通过连铸机、牵引机、滚剪机、校直刨角机、打毛机、连轧机、收杆装置生产成铜杆。
rvv线缆标准
RVV线缆是一种常用的低压电缆,其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导体:采用铜导体或铝导体,导体直径一般为0.20-0.45mm,导体表面应无氧化物、油污等污染物,且应符合相应的导体标准。
2.绝缘层: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绝缘层,其厚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一般在3-6mm之间。
3.护套: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护套,其厚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一般在1.5-2.5mm之间。
4.额定电压:RVV线缆的额定电压一般为450/750V,也有一些特殊规格的RVV线缆额定电压为300/500V。
5.绝缘材料:RVV线缆的绝缘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一般应符合GB/T 12527-2008《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用绝缘材料》的要求。
6.阻燃性能:RVV线缆应符合相应的阻燃性能标准,一般应符合GB/T 18380.1-2008《电气设备用可燃性材料和部件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蔓延的试验方法》的要求。
7.其他要求:RVV线缆应符合相应的安全、环保、电磁兼容等要求,一般应符合GB/T 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RVV线缆的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用途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RVV线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产品,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装、使用和维护。
交联电缆的交联洁净工艺控制金金元【摘要】主要对交联电缆绝缘线芯三层共挤生产中导体洁净、绝缘料洁净、交联生产过程洁净、绝缘线芯洁净存放等工艺技术控制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作了具体改进方法的说明.【期刊名称】《电线电缆》【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交联电缆;导体;洁净;净化房;交联管【作者】金金元【作者单位】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平湖3142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470 引言中压交联电缆大部分采用的是10~35 kV电压等级,该类产品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特别是交联电缆的交联工序是一道对洁净工艺要求较高的生产过程。
交联绝缘线芯在生产时如果洁净工艺控制不当,有时会出现杂质、气孔、凹坑、露导体、漏洞、局部放电量不合格等各种质量问题。
由于中压交联电缆的交货长度普遍较长,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洁净工艺控制出现了问题,有时还会造成电缆被迫分段,产生大量废线,对产品质量及交货造成很大影响,公司损失也很大。
本文将对中压交联电缆交联工序洁净工艺控制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1 导体的洁净1.1 导体表面洁净导体表面洁净工艺控制是一道非常直观的工艺控制过程,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体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无水渍、无氧化现象。
导体表面不仅要保证交联工序三层共挤时的质量要求,还要提高交联电缆的局部放电水平。
(2)导体表面应光滑,无尖角、毛刺、锐边或凸起。
如果导体表面洁净度不好,会导致绝缘厚度不均甚至破皮或绝缘击穿,同时在导体的尖角部位电场集中,电场强度太大,易导致绝缘击穿,使电缆不能通过耐压试验或电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该部位过早老化击穿,缩短电缆使用寿命。
(3)导体表面应平整,无断裂的单线或缺股现象。
如果导体表面不平整,在后道工序挤塑时有意增加绝缘厚度,那就不仅增加了电缆制造成本,还影响了电缆的外观质量;另外,缺股和单线断头会导致导体直流电阻增大。
如何预防铜导体氧化影响电缆质量生产过程中,铜导体氧化变色是个老大难问题,大家都知道,电缆的成本80%都在铜材,铜材本来就是比较贵重的金属,加上现在昂贵的加工成本和人工费用,一旦氧化之后,线缆企业的损失可想而知。
而铜的氧化在加工行业中出现氧化的情况极为普遍,往往清洗烘干后几小时出现氧化变色,数日后起氧化渣,面对氧化过的铜,许多的线缆企业都会发愁,如何预防铜的氧化成了厂家急须解决的问题。
在电线电缆生产过程采取多种有效防护措施,能够降低电线电缆铜导体氧化变色程度。
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铜的氧化,比如:选用优质电解铜为原料,采用合适的铜杆加工工艺,使用含抗氧剂的拉丝油,连续退火工序使用抗氧剂;束绞线工序铜丝表面钝化处理;铜导体存放时,适当(北京塑力亿航线缆有限公司:86-010-8329294886-010-83603589) 包裹隔离空气;绝缘材料使用过氧化物交联剂,使绝缘有较高的电极电位,保持铜导体处于被还原状态;尽量缩短铜丝的受热过程等等。
具体而言,防止电线电缆铜导体氧化变色的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对电解铜加工成铜杆的控制。
目前,电解铜加工成铜杆通常有上引法和连铸连轧法两种方法。
上引法是将电解铜加入工频感应熔化炉,通电后感应加热达到熔化铜料的目的。
熔化的铜液经过两炉之间的狭小的熔沟进入保温炉进行保温,而后由引杆机构利用结晶器冷却水冷却控制引出铜杆实现了铜杆的生产,铜杆冷却到室温后进入空气中,最后由收线机构将铜杆盘成圈供下一道工序使用。
上引法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在隔氧状态下的全过程生产,确保了产品的纯度与无氧,避免了铜杆的氧化,能够生产无氧铜杆。
使用上引法生产的铜杆,电阻率低、结构密实、加工性能好、外观光洁、表面圆整、无氧化、无毛刺、无裂纹、无起皮及夹杂缺陷。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要点及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20-09-27T10:20:49.71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14期作者:梁萍邰向群徐莉[导读] 在城市的发展中,处处离不开电能的需求梁萍邰向群徐莉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市宝应县 225800摘要:在城市的发展中,处处离不开电能的需求,电线电缆对企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是衡量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考核导电性能好坏主要是通过导体直流电阻的试验,准确地测量导体直流电阻对评判电线电缆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方法和要点,并从电线电缆生产角度出发,讨论分析了影响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的因素,提出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要点;影响因素引言电线电缆是电力传输的主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电线电缆的质量不容乐观,严谨、认真、科学的测量是拒绝劣质电缆危害的唯一方法,因此通过改进导体直流电阻检测工具,提高检测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升电线电缆检测行业的检测质量,对于保证电缆的质量非常重要。
1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现状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是考核导体导电性能的主要手段。
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采取直流单双臂电桥(有数显式和指针式)和相应的四端子导体电桥夹具来进行测量,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发现目前所配备的试验夹具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不利于测量。
GB/T3048.4—94“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第3.4条规定:对于四端测量夹具,每一端的电位电极与电流电极夹头间距不应小于被测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
但国内相关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桥夹具的电位电极夹头和电流电极夹头通常都是与绝缘材料连为一体,而且底座都是固定的,无法移动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截面试样测量的需要。
这种夹具只能针对断面周长的1.5倍在电极夹头间距范围之内的试样才能实现准确测量,截面超过此范围的试样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率则很难保证。
产品质量原因分析及质量保证承诺函导体氧化变色原因分析及其质量保证承诺XX省电力公司物资部:关于贵部反馈我司供货的低压电力电缆ZC-YJV22 0.6/1kV 3×50+1×25导体表面存在氧化变色斑点,经现场查看确认,现就此向贵部作如下原因分析及其质量保证承诺:1、内部质量追溯情况:经我公司内部质量追溯(查阅该电缆生产原始记录、质量检测数据等),该条电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拉丝绞线工序以及成品出厂前,均严格按要求进行了导体外观、导体结构、导体直流电阻等方面的抽样检验和例行检验,检测结果均合格。
2、原因分析:①从贵部反馈的情况看,电缆导体表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氧化或斑点,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拉丝工序铜单线表面的水分(拉丝润滑液)没有完全吹干,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导体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色或斑点。
我司当时已对拉丝设备的润换系统、冷却系统进行了全面检修,杜绝了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②从国标GB/T 3956-2008《电缆的导体》来看,电缆导体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是“20℃导体直流电阻”,50mm2铜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0.387Ω/km,该电缆出厂前红/黄/绿三芯实测直流电阻分别为0.380Ω/km、0.382Ω/km、0.380Ω/km,导体电阻检测结果均合格。
③贵部所反馈的导体表面变色斑点属于过程中控制不当所造成,此情况有别于劣质原材料所造成的氧化发黑。
我司采用的铜杆为T2M20型的优质无氧杆,我们对自身制造过程中的控制不当所造成的外观不良深表歉意,同时我们也郑重承诺,此情形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性能。
3、产品质量承诺:XX电缆有限公司成立自今,始终本着以“向客户提供可信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为宗旨,关于我司向贵部所供货的电线电缆产品,我司愿就产品质量作如下郑重承诺:(1)、我公司承诺所供电线电缆产品均严格按照相关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所供产品符合相关的电线电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特定的技术要求。
电缆导体电阻和电阻率误差原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电缆导体电阻和电阻率的解释,分析了导体电阻和电阻率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有效减少误差的正确措施,对电缆检验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缆导体;电阻及电阻率;误差原因;措施;前言电线电缆是我国重点工业产品之一,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很多领域。
电线电缆的产品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和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一、电阻率及电阻概述1.对于电缆来说,导体的电阻是指其对于电流通过的阻碍作用。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温度有关;也可以这样说:当软圆铜线温度为20℃、截面为1mm2、长度为1m时,其电阻值为0.017241Ω;电阻值越大,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就越大,载流量就越小。
上海电缆研究所通过试验,提出了电缆的载流量,可供参考。
电缆导体的电阻率有体积电阻率、质量电阻率、单位长度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为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28(125)《铜电阻国际标准》中规定:“20℃温度时,国际退火铜体积电阻率是1/58=0.017241Ω·mm2/m”。
2.影响电阻的因素(1)原材料的选择选用优质的铜或铝为原料。
当原料进入工厂时,企业若是不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性能测试或存储材料不当而造成材料氧化,再或者选择了低价回收铜导致铜杂质含量高,势必影响导线承载能力,导致导体直流电阻增加。
改进建议:购买表面光亮、品质优良的铜、铝作为原材料。
进入工厂时,原材料的质量应严格检验,须通过原材料的性能试验并具备合格的第三方检验报告。
同时,采用适当的贮存方法(如物理方法对隔离空气进行适当的包裹)防止铜的氧化。
(2)生产工艺中的控制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铜导体易氧化变色,这会大大影响导体载留质量。
其次,生产时,拉丝工艺中的退火不良,绞合时张力太紧会导致导体拉细等情况,也会影响导体直流电阻的阻值。
改善建议:采用合适的铜杆加工工艺,使用含抗氧剂的拉丝油;在退火工序使用抗氧剂,并尽量缩短铜丝的受热过程,采用以上措施能够降低电线电缆铜导体氧化程度。
2011年第2期No.22011电线电缆ElectricWireCable2011年4月Apr.2011如何降低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铜导体氧化变色顾坤林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14257摘要根据铜的化学性质采用物理方法阻隔铜与空气的接触用抗氧剂钝化膜阻隔铜导体氧化绝缘使用过氧化物交联剂保持铜导体处于被还原状态用阴极保护避免铜导体氧化等能够降低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铜导体氧化变色。
关键词阻隔钝化膜过氧化物交联剂阴极保护铜导体氧化电线电缆中图分类号TM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01201102-0022-04HowtoReduceDiscolorationofCopperConductorbyOxidationd uringProductionofWireandCableGUKun-linFar-EastCablesCo.Ltd.Yixing214257ChinaA bstractThemethodstoreducediscolorationofcopperconductorbyoxidationduringproduction ofwireandcableinclude1.Basedonthechemicalpropertiesofcopperuseofaphysicalmethodtop eofanantioxidantpassivationfilmtospearatecopperfro eofperox-idecrosslinkingagentforinsulationprocessingsoas eofcath-odeprotectiontopreventthecopperc onductorfrombeingoxidized.Keywordsseparationpassivationfilmperoxidecrosslinkingage ntcathodeprotectionoxidationofcoppercon-ductorwirecable收稿日期2010-05-24作者简介顾坤林1961男高级工程师.作者地址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远东大道8号214257.0引言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铜导体氧化变色是个老大难问题。
电缆铜导体防氧化的控制方法
金属铜原子序数为29,隶属于过渡金属,密度是8.92g/cm3,熔点1083.4℃,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但在潮湿的空气中金属铜表面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u2(OH)2CO3,即铜绿,通常电缆生产厂中铜氧化多显示表面发黑,正是这种铜导体表面氧化现象的存在,困扰着众多电缆企业。
我们在日常生产观察与大量资料调研中发现,通过优质铜杆选择、有效控制拉丝工艺及乳化液浓度和温度、钝化处理铜导体绞合或束绞铜丝表面、后续工序优化处理等手段,会有效控制电缆铜导体的质量、防止其氧化,会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频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内在产品质量的有益效果。
本文中将以中压电力电缆生产为例,从铜杆抵达生产厂、储存、拉丝、绞合、内芯存放到绝缘挤出,对每个步骤有效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中压电力电缆生产过程中的铜导体防氧化控制
电缆用金属铜从原理上讲主要有物理方法阻隔铜与潮湿空气接触、阴极保护氧化还原法阻止铜导体氧化、化学方法在铜导体表面生产钝化膜阻止氧化,抑或在导体表面喷涂特殊液体予以保护。
以中压电力电缆生产为例,每道工序防氧化控制的主要方法。
▶铜杆进厂前运输、检测及储存
我国大多数电缆企业用铜基本外购,而多数企业往往忽视了铜杆进厂前运输过程的控制,在江南及沿海地带(江浙、闽粤)夏季较长且多雨,铜杆基本通过重型卡车运输至公司,通过笔者了解,很多电缆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铜杆供应商运输规范、夏季雨天包装规范等制度,这使得往往出现铜杆供应商发货时铜杆表面完好无氧化发黑,而到达电缆企业用户面前时则出现铜杆表面发黑现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铜杆进厂检验基本依照GB/T3048.2或电缆企业企标,有严格的程序。
铜杆的储存一般电缆企业均放在仓库里,一般企业有较为严格的储存管理办法,在铜杆储存时,尤其是夏季雨天,一定要用塑料布或塑料薄膜覆盖铜杆,用最简单的物理阻隔法阻止铜杆与潮湿空气的接触制,而这一点往往受到电缆企业的忽视。
在车间领用铜杆时一定要逐个铜杆卷进行肉眼检查是否有发黑现象,从生产源头加以控制。
▶铜杆拉丝工序的控制
本阶段以电力电缆最常用的8mm铜杆为例,如今拉丝时一般使用连续退火的铜大拉,需经过放线、拉丝与退火、冷却、烘干、收线等过程,首选选取对应规格的模具,切不可过小,如过小会强制使金属铜的晶格变异,加剧金属温度的急剧上升。
在开机前检查乳化液的浓度,确保浓度合格,在放线过程中,应保持放线张力稳定、均匀,不可过度颤动(颤动不可避免),拉丝过程中操作者应密切关注退火温度的变化,拉丝后导体硬化,延伸率变小,导体直流电阻率上升,拉丝候成圈时铜导体表面不应有残余乳化液,此处需要操作者肉眼识别,在拉丝下盘后用透明塑料薄膜密封,存放于干
燥环境之中,待流转,但多数电缆企业因为嫌铜丝包薄膜麻烦而省略包薄膜工序。
刚拉丝成圈的导体表面温度高于室温,如遇雨季会潜在氧化的风险。
▶铜丝绞合(束绞)与化学交联挤出工序
以铜丝绞合为例,在导体绞合过程中,各单丝以规则绞合或不规则绞合等方式绞合,经过各道压模后金属铜晶格改变结构,在强外力作用下,过模后铜导体温度较过模前有较大提高,尤其是紧压导体、扇形导体等,且框绞机目前无在线退火或降温装置,因此铜导体外层易氧化,在绞合前,选择合适的绞合模具、紧压轮、排线器,调整收线与放线张力,设备调整完毕后,操作者肉眼观察上盘铜丝与放线架中心铜丝的表面光洁度,确保无明显黑点,再启动机器。
一般电缆企业会在绞合工序(框绞机、笼绞机)中施加抗氧剂,抗氧剂的配方是0.3%左右的苯并三氮唑酒精溶液,操作方法是将抗氧剂融入工业酒精之中,用输液软管滴入铜丝中,滴入标准以刚好浸润铜丝为准,避免过少局部潜在氧化或过多浪费的现象发生,在所有防氧化工作准备稳妥后,再开机运转。
收线处应保证收线盘干燥,收线盘装满后,用透明塑料薄膜密封,与铜丝拉制同理,很多电缆企业也省略了此步骤,若此步骤造成铜导体氧化,对低压电缆影响尚低,对超高压电缆而言,影响则不堪设想。
铜导体在经过拉丝、绞合、储存后,金属铜晶格形态已基本稳定。
化学交联即在交联剂、抗氧剂、耦合剂等条件下,将XLPE均匀的挤包在铜导体上。
在将装满铜导体的放线盘启动前,调整收放线张力,保证设备运行平稳。
▎总结
我国几乎所有的电缆厂都面临铜导体氧化的困扰,从金属铜化学特性讲,就是要保持金属铜的还原性。
在日常生产中,采用如下措施可减少铜导体氧化的几率:
1)选择质优金属铜杆,规范供应商运输、交货流程与制度,铜杆到公司后,采取透明塑料薄膜密封措施,铜导体拉制、绞合后都应采取透明塑料薄膜密封措施;
2)采用合适的铜丝拉制工艺,定期检查拉丝机的退火部件,优先选择含抗氧剂的拉丝油,定期检查乳化液浓度,保质期到期前一定提前更换;
3)铜丝绞合、挤包绝缘工序采用钝化处理技术;
4)树立质量意识,加强业务培训让以上工序操作者清楚铜丝氧化带来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