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2009年重点推广畜牧实用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3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02•【字号】荆政办发[2008]71号•【施行日期】2008.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的通知(荆政办发〔2008〕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荆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二月二日荆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兼用的农产品,也是我市传统农产品。
由于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我市各地都有种植。
近年来,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马铃薯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阶段。
为了把马铃薯产业做成我市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市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单产明显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集中优势产区,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蔬菜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生产面积逐步扩大。
2008年全市马铃薯收获面积5万亩,秋冬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荆州区50万亩,松滋市、监利县、洪湖市各2万亩,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各1万亩),较上年增10万亩。
(二)种植品种逐步改良。
经过多年的引种和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市种植的优良品种,目前主要推广应用的品种有鄂马铃薯3号、4号等。
(三)栽培模式逐步优化。
主要模式有:薯稻、薯稻稻、薯瓜稻、薯豆稻、薯棉等。
(四)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区域,并出现了一批规模种植马铃薯的乡镇、村和农户。
(五)精深加工开始起步。
鑫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荆州区李埠镇,该公司利用马铃薯为原料加工成淀粉,同时开发饮料,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6000多万元。
湖北荆州:着力打造现代畜牧业种禽示范区作者: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8期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东联沙市区,南临公安县、松滋市,西接枝江市、当阳市,北连沙洋县,国土面积1046 km2,辖纪南、川店、马山、八岭、李埠、弥市、郢城7个镇,东城、西城、城南3个街道办事处,太湖、菱湖2个农场管理区,有122个村委会,8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3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26万人,年末总户数193733户,其中农业户69668户。
2011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25231头,全年出栏生猪346501头;年末家禽存笼714.2万只,家禽出笼1882.04万只;兔存栏40400只,出笼170000只。
肉类产量55953t,禽蛋产量20602t。
全年畜牧生产总值13.61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51.08亿元的26.6%。
近几年来,荆州区畜牧业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用产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用工业化手段经营畜牧业,用现代生产设施武装畜牧业,形成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格局。
全区种禽繁育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现有较大规模的种禽生产企业10家,共存笼种禽60万只,目前年可提供优质禽苗5000万只。
规划在3年内将种禽发展到200万套,每年向社会提供禽苗1.5亿~2.0亿只。
荆州区种禽业生产形成了明显特色。
(1)龙头企业的种禽生产能力强。
国家级龙头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现存笼蛋种鸡20万套,2013年可建成存笼蛋种鸡50万套的生产能力,已经规划从2013-2015年在荆州区再扩建50万套生产种鸡。
省级龙头企业正康家禽有限公司现有肉种鸡15万套。
总体规划建设成50万套肉种鸡规模,2012年第一期扩建新增15万套种鸡,2013-2014年第二期再扩建新增20万套种鸡。
市级龙头企业荆州市富阳畜禽种业公司现存笼肉种鸡10万套。
总体规划建成30万套种鸡规模,2012-2013年扩增种鸡20万套,并新扩建1万只的肉种鹅场。
(2)种禽生产企业多。
荆州区畜牧标准化和生态养殖工作情况汇报荆州区畜牧标准化和生态养殖工作情况汇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区围绕建设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家禽生产为主题的城郊畜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生态化建设,建立科学地畜牧业产业体系。
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与畜牧生产指标同步增长(一)畜牧生产指标快速增长。
2011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2.52万头,比2008年的21.11万头增6.7%,出栏生猪34.65万头比2008年的28.01万头增23.7%;家禽出笼1882.04万只,比2008年的1065万只增76.7%,肉类产量5.6吨,比2008年的3.7万吨增51.4%,禽蛋产量2.1吨,比2008年的1.6万吨增31.3%,畜牧生产总值13.61亿元,比2008年的8.56亿元上升59%。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增加。
全区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增加,现已建成省、市、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8个,比2008年30个增98个。
2008年以来,一是新建成4个标准化万头猪场,他们是盛泰、森吉、三新、天勤等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标准化万头猪场;二是利用国家投资对26个猪场进行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改扩建。
三是建成了一批标准化家禽养殖场,有正康种鸡场、娄氏种鸡场、富阳种鸡场、太阳宫合作社肉鸡养殖小区、宇祥红太阳蛋鸡养殖场、银信集团菱湖蛋鸡养殖场等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四是建成了10多个标准化草食动物养殖基地,有荆州深田安格斯牛养殖基地、荆州市安犇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荆州市荣盛奶羊养殖场、荆州区太湖养羊场、菱湖管理区双闸养羊场、荆州市康源公司养兔场等草食动物标准化养殖小区。
(三)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增加一是发展猪沼(鱼)、猪沼(林、果)、猪鸭鱼、猪菜、鸡林果等综合生态种养模式170户。
二是新建成10多个特种生态养殖小区(场),有林帝珍禽生态养殖园珍禽放养、川店芦花鸡养殖小区芦花鸡放养、川店香樟鸡养殖小区的虫草鸡、恒菜园林黑鸡养殖基地、马山憨鸭养殖小区、李埠龙洲黑鸡养殖基地、李埠龙洲野猪养殖等特色养殖小区。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为农民办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2.24•【文号】•【施行日期】2009.0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为农民办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农业部2009年为农民办实事工作方案》已经2009年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定。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农业部2009年为农民办实事工作方案一、培养新型农民实事内容:一是在全国1000个以上县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机制,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
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以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抓好对返乡农民工的订单培训和定向转移与转岗培训,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服务工作。
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0%。
共计培训农民500万人。
实施方式: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示范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
项目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拨付,各县培训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按照“公开招标培训机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培训保证农民就业”的要求实施。
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并下达各省示范性培训任务,项目实施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当地培训工作。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23•【字号】荆政办发[2009]15号•【施行日期】2009.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荆政办发〔2009〕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2009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2009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完成“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推进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09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增加收入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根本,切实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老区建设、整片开发、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进步,为加快老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解决2.83万名贫困人口的温饱和稳定脱贫问题;兴建和改造2万亩高效特色产业基地;参与整村推进的59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基本达到省定建设标准;扶贫搬迁386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以上,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3000人以上,老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三、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
以贫困群体为工作对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解决贫困群体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做到扶贫到户、脱贫到人。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现代水禽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荆政办发[2009]67号【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9.03【实施日期】2009.09.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现代水禽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年)的通知(荆政办发〔2009〕6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荆州市现代水禽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九月三日荆州市现代水禽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年)我市境内水网密集,沟渠交错,水草丰盛,具有发展水禽生产的优越条件。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推动荆州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为充分发挥我市水禽产业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水禽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成南方最大的蛋鸭良种繁育基地、蛋品加工基地和老鸭加工基地”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骨干,水禽食品加工园区和基地建设为载体,品牌战略为基础,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做大做强蛋品加工、水禽屠宰熟食加工、副产品加工3大产业,打造产值百亿元水禽食品产业,努力实现我市水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水禽养殖大市向水禽食品强市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到2014年,力争全市蛋鸭存笼3000万只(禽蛋产量50万吨),水禽出笼达1亿只,蛋品加工75亿枚,水禽屠宰分割加工7000万只,鹅肥肝加工300吨,实现水禽产业产值170亿元(其中生产产值70亿元、加工产值100亿元)。
(一)水禽食品工业园。
建成荆州雨润(荆州宇祥)、荆州小胡鸭、公安双港、洪湖得记、监利禽蛋等5大水禽食品工业园。
(二)龙头企业。
积极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1-3家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力争1家成功上市,5-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市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9.02.19施行日期2009.02.19文号荆政办发[2009]10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市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荆政办发〔2009〕10号)荆州区、沙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2009年是建国60周年的喜庆之年,是我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之年。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现就做好2009年市城区城市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中心,扎实抓好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改善和保障民生,积极推进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卫生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机制创新,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确保创建工作目标实现,推动荆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措施(一)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加强市政项目建设。
重点完成荆沙河疏浚工程和草市、城南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刷黑改建北京路、荆沙路、白云路、红星路、红门路等城区道路。
二是加强亮化工程建设。
重点完成东门景区亮化工程,全面整修更新城区路灯,达到装灯率100%、亮灯率80%的创建标准,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品味。
三是加强重点环卫设施建设。
加快集美垃圾发电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四是加强背街小巷基础设施建设。
维修改造社区街巷道路,消除“断头路”、“坑洼路”,完善排水管网、路灯等配套设施,抓好街巷行道树、社区游园绿化,解决一批居民反映强烈的“路不平、下水堵、灯不亮”的问题。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全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的通报正文:----------------------------------------------------------------------------------------------------------------------------------------------------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全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的通报(荆政发〔2010〕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2009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的部署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省统计局核定,我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6.92%,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市政府依据《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荆政发〔2007〕50号)和《荆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各县市区政府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价考核。
为表彰先进,推动各地和各行业节能工作深入开展,评定石首市人民政府等3个县市区为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超额完成”等级单位,评定松滋市人民政府等6个县市区为“完成”等级单位,评定荆州区人民政府为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名单附后)。
2010年是各级政府完成“十一五”节能约束性目标的最后一年,是决战年和结帐年。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打好节能攻坚战。
各地要继续以节能降耗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结构调整、重点领域节能、节能宣传、节能产品推广和执法监督等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工作目标。
二○一○年六月七日附件:2009年度全市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通报一、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超额完成”单位石首市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管委会沙市区人民政府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完成”单位松滋市人民政府江陵县人民政府监利县人民政府洪湖市人民政府公安县人民政府荆州区人民政府三、中央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先进单位荆州区人民政府——结束——。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正文:----------------------------------------------------------------------------------------------------------------------------------------------------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荆政发〔2009〕1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鄂政办发〔2008〕33号)精神,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强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一)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的决策部署上来。
近年来,我市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环保工作有了很大的促进,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村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环保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力薄弱。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省的有关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切实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农村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紧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重点问题。
荆州区2009年重点推广畜牧实用技术一、生猪标准化“150”、“300”模式主要指标:全区新建生猪“150”、“300”养殖模式50栋(纪南5栋、马山2栋、川店2栋、八岭山2栋、李埠2栋、弥市25栋、郢城8栋、太湖管理区2栋、菱湖管理区2栋),年新增出栏生猪3万头,头平获利100元,年均增收300万元。
其技术要点:1、猪舍标准化。
“150”模式猪舍长24米,宽9米;“300”猪舍长48米,宽9米。
猪舍均座北朝南,全封闭负压抽风,地下设火道,猪舍环境可控。
2、品种标准化。
选用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抗逆性强的“杜长大”外三元杂交或“长大本”内三元杂交。
3、饲料标准化。
饲喂高品质无公害全价配合饲料,提供生猪生长所需要的平衡、足量的营养。
生猪自由采食,自动饮水。
4、适度规模。
整栋猪舍全进全出。
“150”模式猪舍批出栏肉猪150头,“300”模式批出栏300头,一年出栏3批共450头或900头。
样榜安排:纪南镇、马山镇、川店镇、八岭山镇、李埠镇、弥市镇、郢城镇、太湖管理区、菱湖管理区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李新华联系人:区畜牧局严瑞锋,纪南镇李华武、陈先锋,马山镇刘爱民、彭涛,川店镇刘兴学、张树祥,八岭山镇陈天菁,李埠镇肖毅云、王兴伦,弥市镇曹隆恒、郭俊宏,郢城镇张善清,太湖管理区:周启全,菱湖管理区:刘峻崇二、生猪养殖“1244”模式(1个农户,20头母猪,年出栏400头生猪,40万元以上产值)主要指标:弥市镇发展养户10户,饲养长大母猪200头,年出栏肉猪4000头,头平获利150元,年增收60万元。
其技术要点:1、猪舍建设。
建配怀舍1栋144平方米、产房保育舍1栋72平方米、育肥舍1栋250平方米。
猪舍均为双列单走道,山墙安装水帘和风机。
2、品种选择。
长大母猪、杜洛克公猪(可采取人工授精)。
3、饲养管理。
调整母猪产仔时间,确保育肥猪整栋全进全出;按阶段生长特点科学配方,保证营养均衡。
4、疫病防控。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适时免疫;加强猪舍及周边环境消毒,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样榜安排:弥市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李新华联系人:区畜牧局严瑞锋,弥市镇曹隆恒、郭俊宏三、肉鸡养殖“452”模式(禽舍400m2,5000只/批,年出笼2万只)主要指标:全区发展养户50户(纪南10户、川店15户、马山15户、菱湖10户),年出笼100万只,只均获利1.5元,年增收150万元。
其技术要点:1、鸡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鸡舍,砖瓦结构,长45-50米,宽8-8.5米,檐高2.2米,脊高3.6米,舍内安装供暖管道,山墙安装2台风机,以便通风换气。
2、品种选择。
黄羽肉鸡、麻羽肉鸡、艾维茵肉鸡。
3、饲养管理。
一是整栋鸡舍实行全进全出;二是严格按程序做好疫病免疫;三是严格消毒,把好进雏、出笼、人员、场地及带鸡消毒关;四是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工作;五是适时出笼。
样榜安排:川店镇、马山镇、纪南镇、菱湖管理区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李新华联系人:区畜牧局黄祥勇,纪南镇李华武、陈先锋,马山镇刘爱民、彭涛,川店镇刘兴学、张树祥,菱湖管理区:刘峻崇四、蛋鸡养殖“451”模式(鸡舍400 m2,养蛋鸡5000只,利润10万元)主要指标:全区发展养户20户(纪南5户、马山5户、川店5户、弥市5户),存笼蛋鸡10万只,只均获利20元,年均增收200万元。
其技术要点:1、鸡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鸡舍,砖瓦结构,长40米,宽10米,三列四走道,两侧山墙分别安装水帘和风机。
2、品种选择。
海兰、罗曼、尼克。
3、饲养管理。
科学配方,精心饲喂,严格按品种标准控制体重;稳定光照时间,育成期只减不增,产蛋期每天光照保持在16-17小时;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减少应激;加强疫病防控,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的免疫接种;定期对鸡舍及周边环境、用具进行消毒,适时淘汰低产蛋鸡。
样榜安排:纪南镇、马山镇、川店镇、弥市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李新华联系人:区畜牧局黄祥勇,纪南镇李华武、陈先锋,马山镇刘爱民、彭涛,川店镇刘兴学、张树祥,弥市镇曹隆恒、郭俊宏五、蛋鸭养殖“325”模式(鸭舍300 m2,养蛋鸭2000只,配套5亩鱼池)主要指标:全区发展养户50户(纪南10户、川店5户、马山10户、弥市5户、八岭5户、李埠5户、太湖5户、菱湖5户),存笼蛋鸭10万只,只平获利20元,年均增收200万元。
其技术要点:1、鸭场布局。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鸭舍。
鸭舍、运动场、水围按1:2:3比例设计,四周设围网。
鸭舍座北朝南,长33.5米,宽9米,檐高2米,脊高3.6米,分10小间。
配套开挖鱼池5亩,饲养蛋鸭2000只。
2、品种选择。
选择体型适中、产蛋性能好、抗病力强的蛋鸭品种,如江南Ⅰ号、Ⅱ号和荆江麻鸭。
3、饲养管理。
一是根据品种饲养技术标准科学配料,精心饲喂;二是稳定光照时间;三是尽量减少应激;四是加强疫病防控,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鸭瘟、禽流感等病的预防,并做好日常消毒;五是加强产蛋期管理,及时淘汰低产蛋鸭。
样榜安排:马山镇、纪南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李新华联系人:区畜牧局黄祥勇,马山镇刘爱民、彭涛,纪南镇李华武、陈先锋六、规模蛋鸡场封闭管理、程序免疫综合防病技术主要指标:年饲养蛋鸡20万只,年产值3000万元,纯利500万元。
技术要点:1、防疫管理(1)规模养鸡场四周建围墙或防疫沟。
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相对独立,生产区内净污道分离。
(2)养鸡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及各鸡舍入口处设相应的消毒设施。
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喷雾消毒室和更衣间等。
(3)建立配套的防疫管理制度。
(4)定期对禽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和带禽消毒,疫病高发季节提高消毒频率。
2、程序免疫(1)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特点,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2)合理选用疫苗。
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并做好疫苗管理,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
(3)科学使用疫苗。
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样板安排:宇祥畜禽公司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段正强联系人:区畜牧局陈忠平、黄祥勇,川店镇刘兴学、张树祥七、规模养猪场封闭管理、程序免疫综合防病技术主要指标:全区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户、小区)50个(弥市镇、郢城镇、纪南镇、马山镇、川店镇各10个),年饲养生猪5000头,年产值500万元,纯利50万元以上。
其技术要点:1、防疫制度。
四周建防疫围墙,场内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相对独立,净道污道分离。
2、养殖场大门、生产区入口及各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消毒室等设施。
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3、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和带畜消毒,疫病高发季节提高消毒频率。
4、免疫程序。
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并做好疫苗管理,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
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同时要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6、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7、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紧急免疫。
8、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样板安排:弥市镇、郢城镇、纪南镇、马山镇、川店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段正强联系人:区畜牧局陈忠平、别波涛,弥市镇曹隆恒、郭俊宏,郢城镇张善清,纪南镇李华武、陈先锋,马山镇刘爱民、彭涛,川店镇刘兴学、张树祥八、耕牛圈养防控血吸虫病技术主要指标:全区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区(包括10个镇、办、管理区95个村)实施,圈养耕牛1.5万头,年出栏肉牛6000头。
示范区在李埠镇。
其技术要点:1、牛舍建设。
按每头牛8m2面积(2.5×3.2m)、檐高2m、顶高2.5m 的标准建设。
2、圈养时间。
从3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其它时间自由放牧。
3、解决饲料来源。
①种草:按一头牛三分田的标准划拨饲料专用地,种植优质高产牧草。
②开展饲料青贮。
③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秸杆,推行秸杆氨化。
4、加强饲养管理。
5、搞好疫病防治。
严格消毒制度,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适时预防接种,定期开展药物预防。
6、对牛粪进行灭卵处理,禁止生粪下田。
搞好配套沼气池建设。
样板安排:李埠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季平联系人:区畜牧局别波涛,李埠镇肖毅云、王兴伦九、稻鸭共生模式主要指标:全区鸭稻共生面积达到20亩,亩平水稻增产25公斤,节省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开支50元,鸭创利50元,综合每亩增收150元。
其技术要点:1、稻田的准备。
选择较为平坦和连片且水源较充足的田地。
稻田中应经常保持水深约15厘米,尤其是应使鸭在活动时,脚爪能抓到浮泥。
2、鸭的准备。
选择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善运动、嗜食野生动植物的鸭品种。
3、防护网及鸭棚的准备。
鸭子在放入田间前,在稻田的四周必须设置防护网,一般高0.3-0.5米,每5-10亩围一个小区。
在每小区稻田的一角修建1-2个简易鸭棚,为鸭提供休息、补饲和避护场所。
4、鸭苗投放。
秧苗栽插后7-10天开始放鸭,放养密度视鸭的品种而定,一般为15-20只/亩。
5、稻鸭田间管理。
鸭放入稻田后,3周内每天需补给雏鸭全价饲料2-3次,3周后视其情况每日或隔日补一些成鸭配合饲料,也可补充一些农副产品的下脚料。
样板安排:纪南镇责任管理:责任单位:荆州区畜牧局责任领导:黄小雨责任人:李新华联系人:区畜牧局黄祥勇,纪南镇李华武、陈先锋十、“林-草-鸡”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主要指标:全区发展养户25户(马山5户、川店10户、八岭山10户),存笼蛋鸡10万只,只平获利20元,年均增收200万元。
其技术要点:1、选址。
选择环境良好、水源清洁的丘陵或山地果园、竹林和其他经济林(成林或幼林均可)。
2、品种选择。
果园中种植牧草并放养土鸡。
牧草品种为苜蓿和黑麦草,土鸡品种为江汉鸡或地方特色品种。
3、鸡饲养技术。
①果园中建鸡舍2栋,100平方米/栋,育雏舍1栋。
育雏舍:选用保温、干燥、通风的空闲房间,打扫、消毒后铺垫料,每平方米室内面积育雏不超过25只,也可采用多层笼养。
鸡舍: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
室内设栖架或铺塑料网。
②卫生与消毒:谢绝闲杂人员进入饲养区,尤其不能让其它家禽进入,保持饲养区和鸡舍内干燥。
每周对鸡群、垫料、墙壁清洁、消毒1-2次,免疫前后及当日不消毒。
雏鸡1日龄、26-28日龄用法氏囊苗饮水。
③鸡饲养周期1年。
每年4月份引进仔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