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篇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一中国现代历史即将步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回顾了这一部精彩的电影;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述说的电影,强烈的带入感,犹如身临其境,那一段黑暗到极致不堪回首的历史,换成新时代的我们谁能承受的起;我似乎置身在这一个时代,看到了懦弱政府、列强压迫下仍不妥协,在巴黎和会上虽深受嘲讽但仍上台演讲的顾维钧,用笔直的身杆、冷静智慧的头脑、铿锵有力的声音,短暂的发言让整个局势逆转,虽然结局依旧难以改变;压抑着的愤怒,身处高位却因当时的北洋政府懦弱,也是这一天,1919年5月4日,整个中华民族愤怒了,担负着一个时代希望的先进青年开始反抗,游行示威,哪怕被懦弱的北洋政府为了讨好列强而逮捕,也一直未曾停止;我不会忘记,凡尔赛条约签订仪式上顾维钧那低沉的声音吼出来的对列强的质问及警告“我很愤怒...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这份合约我拒绝签字,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沉痛的一天”,说完便转身离去,这一天我们没有签字;为了这一天我们牺牲了多少像肖克俭这样的优秀青年,他们在这祖国最黑暗的时刻,将自己燃烧,犹如这破晓的晨曦,照亮这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一部电影让我看到了青年该有的勇敢、奉献以及自信,他们背负着一个新时代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站在各个不同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展示着我们国家不屈的铮铮铁骨;他们原可以凭借着拥有的过上安逸的生活,可如果没有他们从这一天站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会要在黑暗中彷徨多久,是什么他们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引路灯,是这一腔爱国热血,是这一副永不屈服的铁骨,是这电影里陆总长说的“良心”;如果他们不站起来,这懦弱的北洋政府还要继续懦弱多久,这片土地会被列强瓜分、霸占,我们多少中华儿女将陷入深渊。
这一百年来,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趴了臣服于美帝的国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大国风采;走在复兴的伟大道路上,作为青年的我们是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强大的祖国使我们不需要再像一百年前的他们举步维艰,我们依旧是那时青年,延续着这一百年来前辈们的精神,我们分布在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奉献自己。
我的1919观后感(八篇)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篇1影片《我的1919》以当时中国政府外交代表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全过程。
当时中国虽为战胜国,但是在和会中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战胜国,甚至没有夺回本属于中国的山东,没有夺回主权以及领土完整的权利,影片真实的再现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的过程以及爱国志士肖克俭在巴黎与列强抗争,最后以死明志的故事。
通过这部影片,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国家面对危机的情况下,有像顾维钧一样捍卫国家利益的人,也有像肖克俭一样在巴黎甘愿冒死抗议,积极投入到唤醒民众工作中的志士仁人。
顾维钧,是冷静的,他从政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努力了;肖克俭,是热血的,他自焚告诫了中国要团结,他尽力了;他们都是年轻的,他们都是充满热血的,但是他们又都是无奈的。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影片,它不像平常的那些战争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却充满着看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
1919年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对列强说“不!”,1919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我的1919》向我们昭示这样的道理:只有强大了,才有说话的权利,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篇2《我的1919》整部影片的气氛是压抑沉闷的,即使有希望,也在一次次的压抑中散去,我感到难以喘息,热血在沸腾却又一次次的被浇熄,“弱国无外交”,可当时的中国,又岂止是国力衰弱这一弊症,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借着英法美的暗中支持,得寸进尺,想要吞下德国战败后山东的控制权,英法美大国并没有给予中国平等外交的权利,甚至将原本中国出席大会的五位席位,硬生生剥夺成了两位,而国内政府软弱不甚,面对列强步步妥协,即使经历过新文化运动,民众依旧愚昧不堪,极端爱国者数不胜数,稍有不慎便是民怨沸腾。
列强环伺,中国确又羸弱,此为内忧外患之困境,外交团步步如履薄冰,就如同下棋博弈,已是后手弱方,手中棋子匮乏,一着不慎,满盘皆失。
我的1919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通用44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1919观后感篇1个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比较好的或者说是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国际政治游戏的视频,就是陈道明主演的以巴黎和会为背景的电影《我的1919》。
在这部片子里,我们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在以战胜的大国姿态参加巴黎和会的时候,却被告知五票的席位只有两票了。
在中国要求收回山东主权的时候,却被告知已经把山东的主权转手交给了日本。
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了克里蒙梭为了榨干德国而参战,为了和其他几个国家瓜分这个世界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谈判。
在那个时候,法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国,伙同英美意日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在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以及格局分配上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是啊!在国际政治之中,有了资本才有话语权。
而中国,一个东方的羸弱的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只能处于被动的等待宰割的地位。
和当时的朝鲜代表一样,在克里蒙梭的客厅里等了2个小时才能得到克里蒙梭的接见。
但是我们比朝鲜代表团好的是我们有了在大会上发言的机会,而朝鲜代表团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在那个时候,威尔逊总统作为理想主义的代言人,一度希望可以按照公正的原则处理战后的事物。
从而还给各个弱国一个公道。
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战胜国中的弱国一个可以伸张自己权利的机会。
但是,在别的国家的压力和自己国家利益的面前,威尔逊也向当时的形式妥协了。
虽然在影片中威尔逊以一贯的美国人在国际政治中的态度那样,表述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我们都知道,美国人在国际政治中的圆滑性。
到了那个时候,美国肯定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首,撇开法国英国等过,为自己的亚洲利益取得更多,而中国依然无法获得更多的合法权益。
在影片的最后,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日本。
我的1919优秀观后感最新5篇“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是电影《我的1919》中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驳斥日本窃取我国山东主权的慷慨陈词。
下面给您带来我的1919优秀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的1919》优秀观后感1走过那年,残酷的战争结束的那年。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我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我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
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
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
我的1919观后感参考7篇我的1919观后感篇1“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我的1919》这部电影,这并不是一部新电影,甚至有点老。
早在我读高一的时,历史老师就推荐我们去看这一部片子。
但由于种.种原因,观看的时间一再推后。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它不像平常看的那种战争片,整片充满着鲜血和枪炮声,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充满看不见的硝烟,充满着悲壮。
1919年是个特殊的时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由此获得全世界与全国的一致称赞。
为争取在法华工的同工同酬,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遭到法国警察逮捕。
获释之后,他仍然积极投入唤醒民众的工作。
然而,他和朝鲜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团所住旅馆的偏激行为使朝鲜和中国成为舆论矛头的指向。
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
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
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
这是这部电影的内容。
当我看到顾维钧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时;当我看到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时;当我看到他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我的1919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大全15篇)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1919观后感1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后,才明白现在的我们根本不能体会到1919年的外交是多么困难重重,公理在利益面前是多么的无力。
在巴黎和会正式开始前,我们本应得到五个席位,却只分配两个。
原本,我们可以在巴黎和会上从德国收回山东,然而到最后,却只讨论山东的.分配问题。
但是中国代表团说出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的豪言壮语,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留下任何一笔,都体现了我们的抗争决心。
我的1919观后感2展望未来,了解过去,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听着影片中激情澎湃的的'演讲,看着一位位愤怒的国人,仿佛穿越时空般进入了那段时间,随着他们悲,跟着他们怒,想让他们所求所皆得所愿。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是最基本的底线。
我们以爱国为荣,传承爱国精神,从自身开始,以自己为中心影响其他人。
让爱国的种子发芽,成长。
我的1919观后感3在《我的1919》影片中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讨回正义感人肺腑的事件。
影片充分表现了中国在列强的国际会议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
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就是深刻烙印在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在这个和平年代,这句话我们需要常响耳畔。
须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
我的1919观后感41919年,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无数爱国青年勇挑历史重担,挺身而出冲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沿,在斗争中展现出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
观看我的1919心得体会(精选15篇)观看我的1919 篇1今天文章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物——陆征祥。
这个人的资料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这里就不多说了。
之所以要给大家提这个人,正是因为是他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出了”弱国无权利,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的著名警语。
前几日在一个朋友的邀请下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我的1919》,看完之后感触良多。
1920__年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他的经历其实就是弱国无权利无公义无外交的真实写照。
巴黎和会之后,法国元帅福煦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而当时的中国国弱、军弱、民弱。
所以在这巴黎和会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
如今,近百年过去了,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是不是该反思点什么?如今的中国还是当年被列强欺凌的弱国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无论从国力还是军事方面都不弱人后,成为世界上拥有话语权的强国之一。
着百年历史来,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不断增长,中国的成就不仅仅写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那么如今中国是强国了么?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上,而更加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民族心上。
从这点上说,中国还不够强大甚至可以说是弱小的。
就拿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任何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这一个事件为例。
20__年04月22日中兴通讯官方发出了"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
中兴将面临什么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对于这件事情,很客观来说,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创新能力,中兴都已经是中国第一梯队的企业之一,只不过,芯片并非其所长。
所以中兴就面临一个选择,就是选择谁家芯片的的问题。
说到研发技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科技的领跑者。
勾股定理很多人都说是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实际上在中国早在之前百年就已经将“商高定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了。
《我的1919》观后感7篇《我的1919》观后感1走过那年,残酷的战争结束的那年。
19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我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
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我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
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
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
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
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16篇)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16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1919观后感篇1从外交官顾维军在和会上义正词严的讲演、肖克俭具有爱国性质的游行及自焚事件等多视角,来展现影片主题,加之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庞大有力的意象,从而迸发出五四时期势不可挡的护国热浪,或许这正是影片《我的1919》能成功契合历史与艺术的原因所在。
影片别出心裁的选材于中国五四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从中国外交群体在国际上的斗争和惨败为线索,同时一条暗线贯穿其中,即以肖克俭为代表的群众自发式举动,将民族尊严、国家利益、儿女私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贴切到位。
顾维军无疑是影片中成功塑造的人物之一。
导演使用了大量的灰色基调,并多次穿插采用黑白胶片摄制的客观镜头,将当时的社会景象与黑暗的一面有根本的表现,并对人物形象的表达起到了衬托作用。
陈道明精彩的演绎更是彰显出一种大气,有一种深沉的感觉,肃穆庄严,举手投足都合乎一个外交官的风范。
陈在影片中主要行为就是“说”,参与谋划、密谈、发言、辩论。
顾维军性格上与陈性格上的孤鹤鹰隼一般的气质,淡淡沉醉于自身的眉目流转,或是不露声色地演练一身的陡然一身正气。
面对日本代表百端的挑衅与排斥,于众代表的排挤等困难,顾的言行举止更映衬出他的机智与胆略,他论证有力,措辞得体,一次次怒吼着一个中国人歇斯底里的呐喊。
编导通过设置这些事件,加上影片中短促的音乐和顾沉重有力的脚步声,使顾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顾的对白与旁白的设置上,导演所设置的人物顾的性格也得以十分强烈生动的体现。
在第一次与日方正式交锋中,他巧用日本代表掉表一事,迫使日方愤怒,吊足与会代表的胃口,继而旁征博引,摧毁了日本不良图谋的第一座堡垒!在日本的引诱下,他巧妙的与之斡旋,他抛弃了清政府的妥协与软弱。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_《我的1919》观后心得《我的1919》该片以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优秀范文【一】2019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
很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电影最开头的地方,乘着马车前来参会的衣冠楚楚的顾维钧被一大群一战欧洲伤兵拦住,车窗被敲碎,脸上带了伤,衣服也扯破了——从一开始仿佛就预示着巴黎和会里中国的狼狈和无力。
中国代表团在升旗仪式穿了汉装,这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希望在世界面前笔直地站立的仪式感,但是一句“弱国无外交”就道尽了一切。
“如果中国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中国。
”这是欧洲列强许下的空头支票,没有实力就拿不到平等的话语权。
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被压缩成两个,据理力争竟然是为了换取英美法意对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同情!要通过别人的同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悲!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对日本妥协。
当时的中国政客仿佛是在拿国家利益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无视了中国人民的意愿。
在这样的国内政治背景下,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纵使旁征博引舌灿莲花,纵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让列强的首脑和外交官乃至他国人民都敬佩他,也无济于事。
顾维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军奋战的,因为中国政府并不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支持的。
我本来觉得肖克俭仅凭一腔热血并不会有用,这种冲动行事最后可能就会让别国把刺杀这样的黑锅扣在中国人头上,哪怕你没有做过,因为有暴力和示威游行的前科,你也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这样不仅于国家无利,而且会让家人忧心。
我的1919观后感
今天天气还蛮不错的,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后,我的心情充满了愤怒。
历史上的1919就是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转折点,而电影[我的1919]却是记录了1919年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总是看到了江山的满目创伤,多少的英雄长眠地下,多少失去家园和儿女的中国人在哭泣。
我的心情很沉重,总觉得中国那个时候的因果关系是:清的闭门锁国和糜烂的王朝,腐败的官僚,造成的民不聊生。
人们的无知和社会的现实,让中国的历史上重重的落下了耻辱的痕迹。
我的1919是外交官顾维钧的回忆录,里面记实了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肖克俭自焚的场面,我仿佛和大多数的人一般,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燃起的熊熊烈火,在不断的壮大,永不熄灭。
列强们的逼迫,中国人却是不屈。
我们仍然要昂首,我们要向前看。
山东的割据,让我们看清楚了列强们的无耻,这也让他们在以后的历史中受到了惩罚。
我想到了弱国的悲哀,没有在国际上占据地位,所以我们的土地就要受到列强们的割据,却割给日本。
这个恶心的民族。
我们的一系列的内斗,已经是创伤累累,已经没有办法和他们斗了。
所以我们就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只有向上,别人才不会看不起你,只有向上,我们才不会带着耻辱。
只有向上,我们才能够站在世界的顶峰。
我们要迎头向上,冲破前面的阻隔,冲破黑暗的束缚。
黎明,永远都是象征!我们不要背负着亡国的耻辱。
我们更不能让那个充满了幻想的民族凌驾于我们的头上。
我们应该努力。
我热爱中国,这个祖国是我们的家庭,我们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够团结一心。
我想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分子力量,虽然和螺丝钉一般,却也是力量。
全国的各个人们都献出自己的力量呢。
是否能够推动这个社会。
推动地球,那是我的幻想。
而创造完美的社会,这是我的梦想。
我们都应该向前进。
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只能够盲目的麻痹自己。
死亡也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是懦弱的表现。
创造,拿起手中的工作。
因为我们在推动这个社会!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