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21.78 KB
- 文档页数:9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年级2、学科:高中物理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二、教材分析:《平抛运动》是高一新课程必修2第5章第3节《抛体运动》的内容。
《高中课程标准》中《抛体运动》的内容标准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平抛运动是该方法的实例应用,同时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学的匀变速运动规律解决新问题。
本节教学要突出“自主、善导、创新”的主题,通过实例引入——目标导学——科学猜想——自主探索——学以致用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共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论证,发现平抛运动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内容,共同总结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通过生动的实例,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勤于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四、三维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条件;2、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会利用其进行分析;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应用于解题,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论认证,自主实验等手段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或对平抛运动录像片的慢放分析,引导学生用运动合成分解的方法正确地分解平抛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是前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是以后电磁场中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因此这一节很重要。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及频闪照片来说明平抛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体会到平抛与自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很难得出竖直方向就是自由落体。
另外频闪照片只有竖直方向的比较,没有水平方向的比较,学生不容易得出结论。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本节课重点是明确平抛运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是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即课本“多学一点”和“课题研究”内容,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研究。
二、教学思路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3、应用平抛规律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课件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发挥数学工具作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复杂的物理现象可以用简单的公式反映。
体现了物理公式的简单美。
(二)教学设备准备教材实验装置,教学网站,多媒体设备,频闪照相机,玩具弓箭。
(三)学习者目前状态和任务分析知识方面: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曲线运动是直线运动的合成。
方法方面:知道怎样求合运动和分运动。
情感方面:有对上一节内容应用的愿望,即对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研究的愿望。
通过本节学习主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明确平抛运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力求贯彻新课程体验,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对抛体运动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它改变了几个传统实验的教学功能。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它既是前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也是后一节抛体运动的规律得出的前提,更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好素材,在本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起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的轨迹。
要求学生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知道用实验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理解确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方法;知道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独立性和同时性;体会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3.平抛运动知识在初中不曾出现过。
三、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合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规律;知道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已经能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不出验证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
3.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的学习策略:分组讨论,向教师寻求帮助,实验探索,总结反思等。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3)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4)知道用描点的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5)会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6)知道利用平抛运动轨迹来分析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第4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方法很多,可以用小球研究,也可以用水流研究,还可以用DIS 研究。
由于实验设计方案不同,导致操作步骤不同,但是实验原理都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下面列举一例.一、实验目的 描绘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先采用描点法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曲线,然后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测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 ,y ),再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y=21gt 2求出小球飞行时间t =g y 2,利用x=v 0t 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 0=yg 2。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四、实验步骤及要求1.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斜槽末端的切线是否水平。
2.用图钉把坐标纸钉在竖直的木板上,固定时要用重锤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3.选定斜槽末端上方小球球心处为坐标原点O ,从坐标原点O 画出水平向右的x 轴和竖直向下的y 轴。
4.使小球从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滚下,并由O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
先用眼睛粗略地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 值处的y 值,然后使小球从固定位置由静止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确定小球通过对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这一点。
5.依次改变x 的值,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其他各点的位置。
五、数据处理取下坐标纸,根据记下的一系列位置,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轨迹上选取几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根据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利用公式v 0=x yg 2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最后求出v 0的平均值。
六、误差分析小球初速度是否水平、运动轨迹是否与木板平行和空气阻力是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
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实验中注意以下几点:○1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呈水平。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黄文利【设计思路】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经历,构建关于平抛运动的新知识,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规律以及处理方法。
本课将以探究为主线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
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的规律,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上既传统的仪器演示实验,又有自制仪器。
本节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
【教学说明】本节为高中新课程物理必修①和②中五节探究课的第五节,需要探究内容多方法较全面,结合了理论推理和实验证实双方面。
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规律和运动合成与分解之后的具体应用实例,也是这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本节内容重点应落实在“探究”上而不是“规律”上,课堂教学过程以探究为主要线索。
让学生体验掌握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探索规律总是从问题入手,建立模型、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总结规律的过程。
通过本节探究不仅掌握了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同时也是处理其他曲线运动和处理未知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怎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是机械化的记住,而是真正理解其实质所在,将是这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先通过理论分析和猜想,再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细致的实验及仔细的观察,采用对比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找到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对运动轨迹分析,归纳得到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
由于实验包含的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因此这一部分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正是对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探究教师要配合学生活动并给予指导,在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时方法很多:水平喷出恒定的水流、平抛演示仪演示、火花描绘迹、频闪照相、数码照相和数码摄相等,教师可以采用追问并予以指导使设计方案逐步完善。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第四节《平抛运动》探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验证平抛运动的特点是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2.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平抛运动轨迹.(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仪器和自制器材,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A.如何设计实验。
B.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C.通过实验处理结果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教学难点准确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平抛运动→实验证明→得出结论→练习、小结★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导入教师活动:介绍自制电磁控制打击装置:将子弹装入能发射的固定在板前的玩具手枪,固定板后电磁铁与电源相连,控制电路通断的两根金属丝搭在枪口处,带有衔铁的玩具被吸在电磁铁上,枪口与玩具在同一水平面,发射的子弹断开搭在一起的两根金属丝,吸在电磁铁上的玩具同时下落,子弹总是击中玩具,这说明什么问题?复习导入复习旧知1.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2.平抛运动的规律(1)⎪⎪⎩⎪⎪⎨⎧+===⎪⎩⎪⎨⎧==22020)2(21y x y x v v v gtv v v at y t v x新课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理论研究了解到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一、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教师活动: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理论分析知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是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个结论。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案陕西省白水县尧禾中学李建平【教案背景】通过对《怎样研究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学生对平抛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能够定性分析平抛运动的基本问题,从定性分析跃迁到定量分析既是思维方式的飞跃,也是学生心中的一种向往,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循序诱导,积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速度、深度和全面性,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探究的天地,展示才华的舞台,获得自信心的机会。
本节课学生运用白纸、铅笔、直尺、橡皮等简单的学习用具,就能探究清平抛运动的规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规律,同时又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教学课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2》【教材分析】从课本的编排体系看,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个典型模型,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
学生掌握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对于进一步学习《研究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等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平抛运动在实际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如投掷铅球,打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启发引导法、理性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法、类比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规律。
(2)会计算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平抛运动。
(2)会推导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位移公式和竖直方向的速度、位移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平抛运动知识解决常见的平抛物体的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燃放智慧的花环。
以问题为核心,以生活体验为内动力,以已有知识为推进器,利用诱思探究法、总结提升法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严密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全面、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
2、对学有余力、热爱物理的同学设计了合理外推,这就体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实验5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多选题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下列关于实验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D.斜槽轨道必须光滑二.填空题2.(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球多次从位置滚下,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记下平抛初位置O和过O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2)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公式:x=和y=,就可求得v0=x,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3.在“研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实验中:(1)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2)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①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②确定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③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④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3)该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L=5cm,A.B.C是摄下的三个小球位置,如果取g=10m/s2,那么:A.照相机拍摄时每s曝光一次;B.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为m/s.C.B点的速率为m/s.4.如图1所示,在用斜槽轨道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出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2)图2中A、B、C、D为某同学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上的几个点,已知方格边长为L.则小球的初速度v0=;B点的速度大小v b=.(重力加速度为g)三.实验题5.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让小球从斜槽滚下,通过斜槽末端水平抛出。
平抛运动的规律与实验探究平抛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以描述在水平方向上初速度为零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
本文将探讨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介绍相应的实验方法,以揭示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运动规律。
一、平抛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由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组成:1. 初速度为零: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为零,物体只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
2. 水平运动: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3. 垂直运动: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以加速度g向下运动。
基于以上规律,平抛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 位移公式:在水平方向上,物体的位移等于水平速度乘以时间;-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二、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简单的装置,包括一个水平台面、一个平面铁片和一个竖直的测量装置(如直尺或标尺)。
实验步骤:1. 在水平台面上固定好平面铁片,确保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任何运动;2. 在铁片上放置一个小球,并用手把球按住,使其保持静止;3. 在球松开的瞬间,使用测量装置测量球从放开到触地的时间;4. 重复多次实验,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时间;5. 通过观察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时间。
实验原理: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从放开到触地的时间由以下因素决定:1. 初始位置的高度;2.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通过测量多次实验得到的平均时间,并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求解初速度、位移等与平抛运动相关的物理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以及计算所得的物理量,我们可以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中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匀速,而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加速度使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果和理论符合较好。
三、结论通过对平抛运动的规律与实验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抛运动的规律包括初速度为零、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等要素;2.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平抛运动的规律。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TRS_AUTOADD_1210146258203{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0146258203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0146258203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0146258203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0146258203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 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 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 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09974828531P.MsoNormal{TEXT-JUSTIFY:i 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cpt;FONT -FAMI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 Fav_1209974828531LI.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cpt;FONT-FAMI LY:"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 209974828531DIV.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 graph;FONT-SIZE:10.5pt;MARGIN:0ccpt;FONT-FAMILY:" TimesNewRoman";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99 74828531P.MsoFooter{FONT-SIZE:9pt;MARGIN:0ccpt;LA 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 IV.MyFav_1209974828531LI.MsoFooter{FONT-SIZE:9pt; MARGIN:0ccpt;LAYOUT-GRID-MODE:char;FONT-FAMILY:"T imesNewRoman"}DIV.MyFav_1209974828531DIV.MsoFoote r{FONT-SIZE:9pt;MARGIN:0ccpt;LAYOUT-GRID-MODE:cha r;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MyFav_120997482 8531DIV{page:}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的性质。
2.从理论上理解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分别为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
3.理解探究分运动性质的实验方案的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得到一次创新能力的训练。
2.通过经历从理论探究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通过共同实验的过程,体会合作、交往对人的重要性。
2.通过整节课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为什么如此分解平抛运动和两个分运动的规律。
2.体会、借鉴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思想与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和大屏幕设备,教学课件,平抛竖落仪一套。
J2154平抛运动演示器若干台(各配说明书一份和白纸、复写纸各一张)。
可拍照手机一部。
电子秒表一块。
(另外学生按组就座,每组4-5人)【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第二课时分组实验)。
先申明:不用作任何笔记,只要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即可,重要的是经历这个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认识平抛运动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
师提出问题:什么叫平抛运动?生回答:初速度水平,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师提出问题:平抛运动的运动性质是什么?生回答:匀变速曲线运动=g定义类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学。
理论探究两个分运动的规律师提出问题:学习了本章的前几节的内容后,我们已经知道匀变速曲线运动是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的,那么你认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什么性质的运动?为什么?生回答: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自由落体运动,因为竖直方向没有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
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验证竖直分运动的实验方案探究和实验操作师提出问题:有理论推断,还要有实验验证,这才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给3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并推举出一个同学准备发言)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可做适当引导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果开始时学生一点思路也没有,可引导:“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不用验证,关键是竖直方向是否是匀变速,且a=g”;若学生提出用h=来求g,可提问:“这样处理是先承认了匀变速,即使这样可以,t也很难测量准确”(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15秒~0.4秒(“飞人”刘翔的反应时间为0.139秒)。
让小球沿桌面滚下,一个学生用秒表自己体验能否测出飞行时间);若还是没有思路,可引导:“当初我们是怎样做的实验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进一步引导出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用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是否相等判断是否匀变速,用求加速度,而对于平抛没法用打点计时器,但可用频闪照相。
进一步引导:“如果没有专门的频闪照相设备,有无替代品?”,学生一定能够回答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录制后单帧播放)、可拍照手机等(教师可指出数码照相机、可拍照手机虽都有连拍功能,如12连拍,15连拍,但时间均较长,而即使高度达到1m的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仅是0.45s左右,因此一般数码照相机、可拍照手机的连拍功能无法使用,(让班内学生拿出手机演示,听咔咔声几秒,若学生没有老师演示。
学生体验)但可使用其摄像功能,因为一般的数码摄像机都具有1s摄15张照片的功能,因此可以使用,建议家里有设备的回家做)。
再引导,若这些东西都没有,如何证明竖直自由落体?得出与一个自由落体同一高度,同时发生,看是否同时落地,且任意改变高度做实验是否都同时落地。
引出课本图6.3-3。
教师总结性演示课件:频闪照相法,比较法(平抛竖落仪)让学生做演示实验,提出听音也有缺点(教师先假装找大家都能看到的落点位置,学生会说听音),改进方法之一是录像后慢放,观看视频,(注意把握好引导的“度”:尽量使生、生互动,由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
还要注意利用好板图,如画出自由落体纸带(下密上疏)或频闪照片小球(上密下疏),平抛频闪照片,并标明字母,让学生说什么叫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即相等;1:4:9的含义;1:3:5的含义;的含义,受教材影响,若学生先提出比较法,要求他们不许读,也不许说出具体的方案,只说出这个方案的思想(与一个自由落体同一高度,同时发生,看是否同时落地,且任意改变高度做实验是否都同时落地。
),训练表达能力)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验证水平分运动的实验方案探究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放案,来验证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给3分钟的时间组内讨论,并推举出另一个同学准备发言)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可做适当引导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先得出实验的原理是找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若位移等则证明匀速。
受探究竖直运动过程的提示,学生很容易说出频闪照相的方法教师引导:“不用频闪照相法,怎么办?肯定还要找相等的时间间隔,怎样找?”若学生还是提不出方案,继续引导:“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已经得到证明,能否先从竖直方向找出相等的时间间隔,再利用两个分运动的等时性转化为水平方向的相等的时间间隔”“怎样从竖直方向找出相等的时间间隔呢”学生很容易提出1:4:9,或1:3:5的方法,再提问:“怎样转化?”引导出必须得出轨迹。
教师引导:“不用频闪,也不想找相同的时间间隔,也不想画出轨迹,怎么办?”“课本图6.3-3对你有无启发”得出:让一个以平抛的初速度为速度的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和平抛同时发生,看相同时间内水平位移是否相等。
演示课件:频闪照相法;轨迹法;比较法注意利用好板图,如怎样频闪照像得出水平匀速,让学生画图说明怎样先找出竖直方向的等时间间隔;怎样由竖直的等时间间隔找出水平的等时间间隔。
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验证水平分运动的实验操作及结论展示师提出要求:亲自做实验验证水平为匀速。
采用课本提供的案例2做实验,各组同学自己先自学案例内容,再操作(提醒按说明书做)。
教师提供J2154平抛运动演示器一台(配说明书和白纸、复写纸)如图1。
实验后一些组用实物投影展示说明。
(说明:老师在课下按照教材的方法做案例1和案例3没有做成功,因此只能做案例2。
)锻炼操作技能小结与布置作业1.认识了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和两个分运动的性质。
2.体会我们探究实验方案的过程,反思你有什么收获,得到什么启发作业:P401、2 【教学反思】课前预想:第一节课的目的是研究探究课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如何处理好教材、媒体、学生、教师、问题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尝试一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及时解决探究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使探究总是处于一个适合于学生的水平而能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