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动理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空隙三分子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运动用肉眼看不见。
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四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影响内能大小的要素:质量、温度、状态(体积)五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一、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分为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界做功两种情况,前者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后者能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做功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也要分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两种情况,前者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后者会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六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是个过程量因此说吸收、放出多少热量。
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也不能说哪个物体的热量多或少。
七比热容 1定义: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放热无关。
3 C水=4.2×103J/(kg.O 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 O 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八热量的计算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t0)放出热量的公式有:Q=Cm(t0-t).也可以用Q= cm△t练习题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3.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热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6.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就好像你手里有一堆积木,内能就是把这些积木搭建成不同形状的潜力!
先来说说什么是内能,简单说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举个例子啊,一杯水,里面的水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呢,这就有内能。
内能和温度那可有着密切关系哟!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厉害,内能就越大。
就好比跑步比赛,跑得越快,就越有劲头,不是吗?你想啊,开水烫不烫?那就是因为它温度高,内能大呀!
改变内能也有两种方式呢,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就好比你用力去推一个箱子,让它动起来,内能就变化啦!热传递呢,就像是冬天你靠近一个暖炉,热量就传到你身上来了。
比如,冬天的时候,你把手放到暖手宝上,不就感觉到热了嘛,这就是热传递啊!
还有比热容,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这就是比热容的差别。
就跟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不一样似的。
比如水的比热容大,海边的昼夜温差就比较小,多神奇呀!
哎呀,这第十三章的内能知识点真的很重要呢!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解很多现象的大门。
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内能真的是既有趣又实用,学会了它,你就能解释好多生活中的现象了。
比如为啥夏天在海边感觉比较凉爽,为啥烧开一壶水要一段时间。
所以呀,赶紧把这些知识装进你的脑袋里吧,绝对不会让你后悔的!
这就是我对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的总结啦!很实用吧!。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构成1、定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
(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将50ml的酒精倒入装有50ml水的试管中,试管颠倒几次,发现两者总体积小于100ml。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棕红色)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装空气的瓶子在上,装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在下,中间一块玻璃板隔开。
整个装置不能倒放(防止重力对实验的影响ρ二氧化氮>ρ空气)现象: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三种状态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够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Q),单位:焦耳(J)(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Q放=Q吸。
第十三章《内能》【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掌握内能、热量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及其应用;4、会利用公式计算热量。
【知识网络】分子热运动要点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注意: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精讲+练习(word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 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深度解析1、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组成。
解析:分子大小为:10-10m;尘埃、雾霾、烟雾、病毒、细胞等不属于分子。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 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解析:扩散现象:①气体(香味、空气与二氧化氮)②液体(墨水与水融合、水与硫酸铜融合)③固体(铅块与金块、煤炭堆积的墙角变黑)③扩散现象研究的是分子。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原因、原理)。
解析: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力;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强;分子间距大,作用力越小,气体分子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忽略不计。
解析:①拉伸物体时表现为引力(也存在斥力);压缩物体时表现为斥力(也存在引力)。
② 2 块铅柱接触面打磨光滑融合一起,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液体难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③“破镜”难“重圆”、空气容易被压缩的原因:分子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金题运用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B.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C.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D.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2.下列现象中 , 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C )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D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 玻璃表面太光滑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4.下列现象中 , 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 B )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 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 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5.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 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有斥力7.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C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存在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反之,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5、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r=r0引力= 斥力当r>r0引力> 斥力当r<r0引力< 斥力当r>10r0 无作用力第二节内能一、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①实质是:内能的转移②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理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③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④热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2、做功①实质是:内能的转化②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具有多少内能”。
2、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是一个过程量,常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传递热量”。
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第三节比热容一、比热容(c)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2、公式:Q=cm △t3、常用的比热容单位是: 焦耳/(千克·摄氏度) J/(kg·℃)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读作: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物理意义:1kg水每升高(降低)1℃需吸收(放出)热量4.2×103J。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重点】: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理解课前预习学案一.独学预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1.课本上的三幅插图13.1-1,13.1-2和13.1-3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关于这种方法,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3.课本插图13.1-4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知道哪些现象还能说明这个问题?二、独学感悟:(自主学习,知识感悟)1.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2.打开一盒香皂很快闻到香味这是__________现象。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4.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
其剧烈程度与有关。
6.固体和液体能够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_________。
三、预习反思:你还存在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一、群学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探究问题: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哪些实验和现象说明了这个问题?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什么?它与什么有关系?具体有什么关系?3.什么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活学创新:(开动脑筋,启迪智慧)1.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是有质量的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2.拉断一张纸比撕开一张纸困难的多,怎么回事?二、快乐淘宝(学以致用,融会贯通)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表明了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由于压缩液体很困难,这说明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C.有的固体很难被拉伸,这说明这些物体分子间只有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柜里的樟脑球会逐渐消失3.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不会发生在固体之间B.扩散现象不会发生在液体之间C.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D.扩散过程的快慢,与温度无关4.在工业上,液压机利用了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理(当然还包括其它原理),“液体很难被压缩”反映了液体()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D.分子间存在着间隙5.两滴水银接近时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6.棉线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而铁丝分子间没有斥力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D.棉线和铁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7.校门口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就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
8.将一块冰糖磨成粉慢慢放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看不见了,水变甜了,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根据上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9.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在地面和墙内有一层会变黑,这是为什么?三、省学反思(梳理总结,提出质疑)静静的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课后延伸学案1.注意观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扩散现象的例子2.自己动手做: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学后反思】第二节内能【学习目标】: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学习重点】: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学习难点】: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前预习学案一、独学预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预习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1.什么叫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机械能有什么不同?2.物体的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叫热量?热量的单位?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几种?二、独学感悟:(自主学习,知识感悟)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_。
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____。
2、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_____的。
3、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_______越大。
这说明物体内能的大小与____有关。
4、使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_______。
5、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_。
三、预习反思:你还存在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一、群学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内能和机械能分别是其中的一种,它们有什么不同?2.既然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那么改变物体的温度就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多列举一些生活中改变物体温度的例子,将这些例子分类,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3.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热量和内能单位一样,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你怎样理解?4.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观察课本图13.2-5两个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试着解释这些现象,说明它们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空气的内能?活学创新:(开动脑筋,启迪智慧)判断下面几句话的对与错: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4.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5.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6.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二、快乐淘宝(学以致用,融会贯通)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但其实质不同,__________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___________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2..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燃烧。
3.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将___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将____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升高,说明()A.它的内能增加,热量不变B.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变,热量增加C.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变,内能增加D.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内能增加5.两物体接触时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内能B.温度C.热量D.动能6.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钻木取火B .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C .用热水袋取暖D .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7.关于物体内能的几种说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大8.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餐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
试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白气”是怎样形成的?三、省学反思(梳理总结,提出质疑)静静的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课后延伸学案1.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内能大?2.一块0℃的冰化成0℃水后,内能有没有变化?3.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学后反思】第三节比热容【学习目标】:比热容及其在生活的中应用热量的计算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并加以应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比热容【学习难点】:比热容的实际应用。
课前预习学案一.独学预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学课本11—14页,完成下列内容:1.对于同一种物质,例如水,它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2.对于不同种物质,例如水和煤油,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3.什么叫比热容?它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什么?4.热量的计算公式二、独学感悟:(自主学习,知识感悟)1.对于同一种物质,例如水,它吸收的热量与___和_____有关系.2.对于不同种物质,例如水和煤油,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___和____有关以外,还与____有关.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也是不同的,为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这个物理量.它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例如水的比热是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预习反思:你还存在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一、群学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探究问题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实验时要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2.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3.实验中我们可不可以将两个酒精灯换作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所用的时间)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1)本实验探究需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