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 格式:ppt
- 大小:11.65 MB
- 文档页数:47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目标:1、 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2、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其意义。
3、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及其意义。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导入:西柏坡村是中国北方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山村,它位于河北省平山县。
其实它并不平凡。
有人说:“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怎样崩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意义;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内容、代表、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 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什么关系?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统区的爱国民主动动有哪些?这些运动的高涨有什么影响?中共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积极支援,终将胜利,国民党内战和黑暗统治遭到人民反抗,终将失败。
过渡: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大战役的胜利,先来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也是人民1、 时间:1947年底至1948年底2、 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3、 意义: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1、 内容:反对国民党的卖国、内战和独裁政策。
2、 代表:台湾的“二二八”武装起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罢课示威游行。
3、 意义:成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的开始)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占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6——1947.2)和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1947.3——1947.8)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的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及时作出了变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决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开始全国性的反攻。
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学习目标】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导入新课】由学生朗读本课导语,观察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历史画面,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板书)一、三大战役的胜利阅读117—119课文,读书思考,1、敌我力量对比是怎样进一步变化的,为什么到1948年秋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2、战略决战的突破口为什么选择在东北战场?【教师精点】战略决战首先指向东北原因:1、在地区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解放军总兵力105万人,国民党军队55万。
2、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被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军需物资补给非常困难,而且对于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3、东北是全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
如果解放了东北,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4、如果歼灭了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东北人民解放军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打好辽沈战役,也就成为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合作探究】1、分别说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时间、作战方针、战绩、胜利的意义?2、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是怎样打击国民党军队的?3、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4、三大战役的重大意义。
在书上划出并记住。
(板书)二、百万雄师过大江自主阅读第三部分,结合《渡江作战示意图》,思考问题:1、人民解放军渡江开始的时间、西东起点、分兵几路?2、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意义?朗诵并体会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诗是毛主席为纪念解放南京、革命胜利而作的。
【合作探究】1、你认为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巩固小结】布置学生总结本课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当堂测试】做《探究与训练》。
1.1948年中共依据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变化确定内战的任务为,发动的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按照发动的先后顺序为、、。
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为、、。
按照歼敌数量从少到多的地理顺序为、、。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2.辽沈战役意义或影响是①解放东北全境;②。
3.淮海战役的指挥人员是(注意:记忆顺序与照片对应)为前敌委书记。
意义/影响:。
“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纪纲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
”“抗战胜利以来,我们一般同志精神堕落,气节丧失,把本党五十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毁无余。
甚至毁法乱纪,败德乱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
”——蒋介石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2.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直接相关?()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人民解放战争中直逼南京、武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粉碎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4.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①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人民的积极支持④解放军武器先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5.郝学史同学在学校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
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第18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学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第十八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讲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了解解放区土地改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历史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学进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取胜靠得住保证(展现课件)1.如何进行土地改革?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成功有什么关系?3.什么缘故把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正确熟悉现今“三农问题”(农人负担,农人增收,农村进展),明白得现今我国政府处置农村问题的方针政策。
教师引导总结: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成功的缘故:二、三大战役的成功学生依照《三大战役示用意》明白得各个战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C 、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分而取之”——华北全境大体解放)三、百万雄师过大江目的是什么?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议】:什么缘故要用和平手腕解放北平?共产党什么缘故在三年内就能够以弱胜强?展现升华学生代表展现小组答案【练】:反馈检测教师检查完成情形作业:辅导书第18课板书:第十八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一.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二. 百万雄师过大江课后反思: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