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 = B.如果.[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则C s A= {0})A A ⊆A ⊆φB A ⊆A B ⊆C A C B B A ⊆⊆⊆,那么,+N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C A B =C S(C A B)=D(注:C A B =).3. ①{(x,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例:A ={(x,y)| y =x+1} B={y|y =x2+1} 则A∩B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应是真命题.,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1或y = 2.,故是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3.例:若.4.集合运算:交、并、补.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1323yxyxφ∅⇔⇔325≠≠≠+baba或,则且1≠x3≠y1≠∴yx且3≠+yx21≠≠yx且255xxx或,⇒{|,}{|}{,}A B x x A x BA B x x A x BA x U x A⇔∈∈⇔∈∈⇔∈∉U交:且并:或补:且C,,,,,;,;,.UA A A A U A U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Φ⊆⊆⊆⊆⊆⇒⊆⊆⊆⊇⊇CUA B A B A A B B A B U⊆⇔=⇔=⇔=C.;ABBAABBA==)()();()(CBACBACBACBA==)()()();()()(CABACBACABACBA==0-1律:等幂律:求补律:A∩C U A=φA∪C U A=U C U U=φ C Uφ=U反演律:C U(A∩B)= (C U A)∪(C U B) C U(A∪B)= (C U A)∩(C U B)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3) card( U A)=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 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ox>0(a>0)解的讨论.>∆0=∆0<∆二次函数cbxaxy++=2(0>a)的图象,,,A A A U A A U A UΦ=ΦΦ===.,AAAAAA==(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card A B C=+-=++---+x)0)((002211><>++++--aaxaxaxa nnnn原命题若p 则q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 无实根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或<0); ≥0(或≤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与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021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逻辑第1课时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教学案1.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2.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1.简易逻辑是一个新增内容,据其内容的特点,在高考中应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如果在解答题中出现,则只会是中低档题.2.集合、简易逻辑知识,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函数、方程、不等式、排列组合及曲线与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高考题中常以上面内容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1课时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1.可以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两部分构成;命题有之分;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命题.2.逻辑联结词有,不含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的命题是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种:,(其中p,q都是简单命题).3.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真值表:“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与p的当p 与q都真时,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他情形;当p与q都时,“p或q”复合形式的命题为假,其他情形.二、四种命题1.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的关系: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否命题与逆命题同.3.反证法:欲证“若p则q”为真命题,从否定其出发,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判定原命题为真,这样的方法称为反证法.典型例题例1. 下列各组命题中,满足“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的是()A.p:0=;q:0∈B.p:在ABC中,若cos2A=cos2B,则A=B;y=sin x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C.;不等式的解集为D.p:圆的面积被直线平分;q: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是x=4解:由已知条件,知命题p假且命题q真.选项(A)中命题p、q均假,排除;选项(B)中,命题p真而命题q假,排除;选项(D)中,命题p和命题q都为真,排除;故选(C).变式训练1:如果命题“p或q”是真命题,“p且q”是假命题.那么()A.命题p和命题q都是假命题B.命题p和命题q都是真命题C.命题p和命题“非q”真值不同D.命题q和命题p的真值不同解: D例2.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 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2) 若ab=0,则a=0或b=0;(3) 若x2+y2=0,则x、y全为零.解:(1)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为假命题.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实根,为假命题.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为真命题.(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为真命题.否命题:若ab≠0,则a≠0且b≠0,为真命题.逆否命题:若a≠0且b≠0,则ab≠0,为真命题.(3)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为真命题.否命题: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为真命题.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零,则x2+y2≠0,为真命题.变式训练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并判断原命题及否命题的真假:(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2)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3)相似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解:(1)否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不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也不都相等”.原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也为真命题.(2)否命题是:“如果四边形不是矩形,那么对角线不互相平分或不相等”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命题是假命题.(3)否命题是:“不相似的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原命题是假命题,否命题是真命题.例3.已知p:有两个不等的负根,q: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p或q为真,知p、q必有其一为真,由p且q为假,知p、q必有一个为假,所以,“p假且q真”或“p真且q假”.可先求出命题p及命题q为真的条件,再分类讨论.解:p:有两个不等的负根.q :无实根.31016)2(1622<<⇔<--=∆m m 因为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p 与q 的真值相反. (ⅰ) 当p 真且q 假时,有;(ⅱ) 当p 假且q 真时,有.综合,得的取值范围是{或}.变式训练3:已知a>0,设命题p:函数y=a x 在R 上单调递减,q :不等式x+|x-2a|>1的解集为R,若p 和q 中有且只有一个命题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解 : 由函数y=a x 在R 上单调递减知0<a<1,所以命题p 为真命题时a 的取值范围是0<a<1,令y=x+|x-2a|,则y=不等式x+|x-2a|>1的解集为R ,只要y min >1即可,而函数y 在R 上的最小值为2a ,所以2a>1,即a>即q 真a>若p 真q 假,则0<a ≤若p 假q 真,则a ≥1,所以命题p 和q 有且只有一个命题正确时a 的取值范围是0<a ≤或a ≥1.例4. 若a ,b ,c 均为实数,且a =x 2-2y +,b =y 2-2z +,c =z 2-2x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证明:假设都不大于0,即 ,则 而623222222πππ+-++-++-=++x z z y y x c b a =3)1()1()1(222-+-+-+-πz y x,.相矛盾.因此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变式训练4:已知下列三个方程:①x 2+4ax -4a +3=0,②x 2+ (a -1)x +a 2=0,③x 2+2ax-2a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设已知的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则⎪⎪⎩⎪⎪⎨⎧<+=∆<--=∆<-+=∆08)2(04)1(0)34(4)4(2322221a a a a a a 解得.故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a ≥-1或a ≤-.q ”与“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语句中,字面上未出现“或”与“且”字,此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从而分清是“p 或q ”还是“p 且q ”形式.2.当一个命题直接证明出现困难时,通常采用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3.反证法的第一步为否定结论,需要掌握常用词语的否定(如“至少”等),而且推理过程中,一定要把否定的结论当条件用,从而推出矛盾.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为:(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所证命题正确.。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知识梳理1.逻辑联结词(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4)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2.四种命题(1)四种命题原命题:如果p ,那么q (或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点击双基1.由“p :8+7=16,q :π>3”构成的复合命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或q 为假,p 且q 为假,非p 为真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假或q 为假,p 且q 为真,非p 为真解析:因为p 假,q 真,由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可以判断,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答案:A2.(2004年福建,3)命题p :若a 、b ∈R ,则|a |+|b |>1是|a +b |>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 :函数y =2|1|--x 的定义域是(-∞,-1]∪[3,+∞),则A.“p 或q ”为假B.“p 且q ”为真C. p 真q 假D. p 假q 真 解析:∵|a +b |≤|a |+|b |,若|a |+|b |>1,不能推出|a +b |>1,而|a +b |>1,一定有|a |+|b |>1,故命题p 为假. 又由函数y =2|1|--x 的定义域为|x -1|-2≥0,即|x -1|≥2,即x -1≥2或x -1≤-2.故有x ∈(-∞,-1]∪[3,+∞).∴q为真命题.答案:D3.(2005年春季上海,15)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有下列三个命题:①若存在常数M,使得对任意x∈R,有f(x)≤M,则M是函数f(x)的最大值;②若存在x0∈R,使得对任意x∈R,且x≠x0,有f(x)<f(x0),则f(x0)是函数f(x)的最大值;③若存在x0∈R,使得对任意x∈R,有f(x)≤f(x0),则f(x0)是函数f(x)的最大值.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解析:①错.原因:可能“=”不能取到.②③都正确.答案:C4.命题“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有实数根”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写出其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逐一判断.答案:25.(2005年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题)已知命题p:函数y=log a(ax+2a)(a>0且a≠1)的图象必过定点(-1,1);命题q:如果函数y=f(x-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点(3,0)对称.则A.“p且q”为真B.“p或q”为假C. p真q假D. p假q真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定p、q的真假.由于p真,q假(可举反例y=x+3),因此正确答案为C.答案:C●典例剖析【例1】给出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对其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而言,真命题有个个个个剖析: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真.答案:B深化拓展若a、b、c∈R,写出命题“若ac<0,则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思路:认清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然后按定义写出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最后判断真假.解:逆命题“若ax2+bx+c=0(a、b、c∈R)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是假命题,如当a=1,b=-3,c=2时,方程x2-3x+2=0有两个不等实根x1=1,x2=2,但ac=2>0.否命题“若ac≥0,则方程ax2+bx+c=0(a、b、c∈R)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这是因为它和逆命题互为逆否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逆否命题“若ax2+bx+c=0(a、b、c∈R)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是真命题.因为原命题是真命题,它与原命题等价.评述:解答命题问题,识别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的构成是关键.【例2】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其构成.(1)若α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不大于60°;(2)一个内角为90°,另一个内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1)是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若α是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α>60°.(2)是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一个内角为90°,另一个内角为4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q:一个内角为90°,另一个内角为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是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其中p: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q:有一个内角为6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3】写出命题“当abc=0时,a=0或b=0或c=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剖析:把原命题改造成“若p则q”形式,再分别写出其相应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在判断真假时要注意利用等价命题的原理和规律.解:原命题:若abc=0,则a=0或b=0或c=0,是真命题.逆命题:若a=0或b=0或c=0,则abc=0,是真命题.否命题:若abc≠0,则a≠0且b≠0且c≠0,是真命题.逆否命题:若a≠0且b≠0且c≠0,则abc≠0,是真命题.●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如果原命题的结论是“p且q”形式,那么否命题的结论形式为⌝且⌝q ⌝或⌝q ⌝或⌝q⌝或⌝p解析:p且q的否定为⌝p或⌝q.答案:B2.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②“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③“若m≤1,则方程x2-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解析:写出满足条件的命题再进行判断.答案:C3.分别用“p或q”“p且q”“非p”填空.(1)命题“15能被3和5整除”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2)命题“16的平方根是4或-4”是______________形式;(3)命题“李强是高一学生,也是共青团员”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答案:(1)p且q(2)p或q(3)p且q4.命题“若ab=0,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答案:若a≠0且b≠0,则ab≠05.在一次模拟打飞机的游戏中,小李接连射击了两次,设命题p1“第一次射击击中飞机”,命题p2“第二次射击击中飞机”,试用p1、p2及联结词“或”“且”“非”表示下列命题:(1)两次都击中飞机;(2)两次都没击中飞机;(3)恰有一次击中飞机;(4)至少有一次击中飞机.解:(1)两次都击中飞机是p1且p2;(2)两次都没击中飞机是⌝p1且⌝p2;(3)恰有一次击中飞机是p1且⌝p2,或p2且⌝p1;(4)至少有一次击中飞机是p1或p2.培养能力6.(2004年湖北,15)设A、B为两个集合.下列四个命题:①A B⇔对任意x∈A,有x∉B;②A B⇔A∩B=∅;③A B⇔A B;④A B⇔存在x∈A,使得x∉B.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把符合要求的命题序号都填上)解析:A B⇔存在x∈A,有x∉B,故①错误;②错误;④正确.亦或如下图所示.③反例如下图所示.ABA B⇒A B.反之,同理.答案:④7.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x2+ax+b≤0有非空解集,则a2-4b≥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分析:原命题中,a、b为实数是前提,条件是x2+ax+b≤0有非空解集(即不等式有解),结论是a2-4b≥0,由四种命题的关系可得出其他三种命题.解:逆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a2-4b≥0,则x2+ax+b≤0有非空解集.否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x2+ax+b≤0没有非空解集,则a2-4b<0.逆否命题:已知a、b为实数,若a2-4b<0,则x2+ax+b≤0没有非空解集.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均为真命题.8.写出下列命题非的形式:(1)p:函数f(x)=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唯一交点;(2)q:若x=3或x=4,则方程x2-7x+12=0.解:(1)函数f(x)=ax2+bx+c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或至少有两个交点.(2)若x=3或x=4,则x2-7x+12≠0.探究创新9.小李参加全国数学联赛,有三位同学对他作如下的猜测.甲:小李非第一名,也非第二名;乙:小李非第一名,而是第三名;丙:小李非第三名而是第一名.竞赛结束后发现,一人全猜对,一人猜对一半,一人全猜错,问:小李得了第几名解:(1)假设小李得了第三名,则甲全猜对,乙全猜错,显然与题目已知条件相矛盾,故假设不可能.(2)假设小李得了第二名,则甲猜对一半,乙猜对一半,也与已知条件矛盾,故假设不可能.(3)假设小李得了第一名,则甲猜对一半,乙全猜错,丙全猜对,无矛盾.综合(1)(2)(3)知小李得了第一名.●思悟小结1.有的“p或q”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语句中,字面上未出现“或”与“且”字,此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从而分清是“p或q”还是“p且q”形式.一般地,若两个命题属于同时都要满足的为“且”,属于并列的为“或”.2.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为真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为真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我们可通过对与它同真假的(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1.有的“p或q”与“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语句中,字面上未出现“或”与“且”字,此时应从语句的陈述中搞清含义,从而分清是“p或q”还是“p且q”形式.一般地,若两个命题属于同时都要满足的为“且”,属于并列的为“或”.2.要明确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拓展题例【例1】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及其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x、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2)若xy=0,则x=0或y=0;(3)若一个数是质数,则这个数是奇数.解:(1)命题的否定:x、y都是奇数,则x+y不是偶数,为假命题.原命题的否命题:若x、y不都是奇数,则x+y不是偶数,是假命题.(2)命题的否定:xy=0则x≠0且y≠0,为假命题.原命题的否命题:若xy≠0,则x≠0且y≠0,是真命题.(3)命题的否定:一个数是质数,则这个数不是奇数,是假命题.原命题的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质数,则这个数不是奇数,为假命题.【例2】有A、B、C三个盒子,其中一个内放有一个苹果,在三个盒子上各有一张纸条.A盒子上的纸条写的是“苹果在此盒内”,B盒子上的纸条写的是“苹果不在此盒内”,C盒子上的纸条写的是“苹果不在A盒内”.如果三张纸条中只有一张写的是真的,请问苹果究竟在哪个盒子里解:若苹果在A盒内,则A、B两个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真,不合题意.若苹果在B盒内,则A、B两个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假,C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真,符合题意,即苹果在B盒内.同样,若苹果在C盒内,则B、C两盒子上的纸条写的为真,不合题意.综上,苹果在B盒内.。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 --- 逻辑联络词与四种命题一、教课目的:认识命题的观点和命题的组成;理解逻辑联络词“或”“且”“非” 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有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二、教课要点:复合命题的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三、教课过程:(一)主要知识:(一)逻辑联络词1.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逻辑联络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络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起码一个建立且:两个简单命题都建立,非:对一个命题的否认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络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络词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 q、 r、s来表示简单的命题,复合命题的组成形式有三类:“ p 或 q”、“ p 且 q”、“非 p”5.真值表: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复合命题的真假可经过下边的真值表来加以判断。
p q┐ p P∨ q P∧ 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二)四种命题1.一般地,用 p 和 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 p 和 q 的否认。
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为:原命题:若p 则 q(p q )抗命题:若q 则 p ( q p)否命题:若┐ p 则┐ q (p 逆否命题:若┐q 则┐ p (q q) p)2.四种命题的关系:原命题互逆抗命题否互为逆互互为逆否否否命题逆否命题互逆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余三个命题的真假有以下四条关系:(1)原命题为真,它的抗命题不必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必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必定为真。
(4)抗命题为真,否命题必定为真。
(三)几点说明1.逻辑联络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以“P 或 q”为例:一是 p 建立但 q 不建立,二是 p 不建立但 q 建立,三是 p 建立且 q 建立,2.对命题的否认不过否认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认题设又否认结论3.真值表P 或 q:“一真为真” ,P 且 q:“一假为假”4.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断供给一个策略。
§5 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知识要点】一、逻辑联结词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常用小写拉丁字母p、q等表示.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分或命题(p或q)、与命题(p且q)和非命题(非p).5.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非p形式: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记忆方法:非p和p的真假相反.(2)p且q形式:当q、q都为真时,p且q为真;当p、q中至少有一为假时,p且q为假.记忆方法:一假必假.(3)p或q形式: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q 都为假时,p或q为假.记忆方法:一真必真.二、四种命题1.若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表示p和q 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可写为:原命题:若p,则q.即qp⇒.逆命题:若q,则p.即pq⇒.否命题:若¬p,则¬q.即¬p⇒¬q.逆否命题:若¬q,则¬p.即¬p⇒¬q.2.四种命题的关系是:互逆3.四种命题的真假有下列结论:(1)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其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其逆否命题一定为真;(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三、反证法1.定义:因为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的真假相反,所以要证一个命题为真,只要证它的否定为假即可,这种证明命题的否定为假,进而证明命题为真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证题步骤:反设→归谬→下结论.3 .适用范围:(1)用直接证法较困难的命题;(2)待证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出现或涉及“至多”、“至少”、“唯一”等词;(3)某些定理的逆定理或某些存在性问题的证明等.【考试要求】1.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4.能用反证法证明较简单的问题.【课前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是“p 或q “形式的为( ) A.25> B.2是4和6的公约数C.{}0≠φD.B A ⊆2.与命题“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的否命题同真假的命题为( )A.若p 则qB.若q 则pC.若¬p ,则¬qD. 若¬q ,则¬p3.如果命题“p 或q ”是真命题,“p 且q”是假命题.那么( )A.命题p 和命题q 都是假命题B.命题p 和命题q 都是真命题C.命题p 和命题“非q ”真值不同D.命题q 和命题p 的真值不同4.对于命题q :“若a<3,则a>1”,则p 和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二、填空题5.命题“若实数y x ,满足1222+++x y x=0,则1-=x 且0=y ”的否命题为6 .复合命题“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的形 式为7.命题“若0=ab ,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为【例题分析】例1下列各组命题中,满足“p 或q”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的是( )A.p:Φ∈Φ=0:;0qB:.sin :;,2cos 2cos ,: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则若中在x y q B AB A ABC p ===∆ C.),(2:R b a ab b a p ∈≥+:q 不等式x x >的解集为()0,∞-D.p:圆()1)2(122=-+-y x 的面积被直线1=x 平分;q:椭圆13422=+y x 的一条准线方程是x=4例2 以下列命题为原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1) 垂直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的直线l 垂直于平面α;(2) 设d c b a ,,,是实数,若d c b a ==,,则d b c a +=+.例3 已知p :012=++mx x 有两个不等的负根,q :01)2(442=+-+x m x 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例4大小不等的三个圆两两相外切,半径成等差数列,以各圆心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否组成等差数列?为什么?【小结归纳】1.对于几个复合命题真假同时发生的问题,应根据复合命题真值表先对每个复合命题进行判断,再综合考虑.2.当一个命题的真假判断出现困难时,通常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这是因为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反证法的实质就是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3.一个命题(若p则q)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若p则¬q”,后者是“若¬p则¬q”.4.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准确地作出反设是很重要的,下表是一些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巩固训练题】一、 选择题1.已知全集,,U A R U ⊆=如果命题p:B A ∈3,则命题“非p”是( )A. 非p:A ∉3B. 非p:B C U ∈3C. 非p:B A ∉3D. 非p:)()(3B C A C U U ∈2.给出以下四个命题(1)若0232=+-x x ,则21==x x 或(2)若0)3)(2(,32≤--<≤-x x x 则(3)若0==y x ,则022=+y x(4)若x 、y *∈N ,y x +是奇数,则x 、y 中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则( )A.(1)的逆命题真B.(2)的否命题真C.(3)的逆否命题假D.(4)的逆命题假3.与命题“若M m ∈,则M n ∉”等价的命题是( )A. 若M m ∉,则M n ∉B.若Mm∈n∉,则MC.若Mm∉,则Mn∈D.若Mm∉n∈,则M4.若p、q是两个简单命题,且“p或q”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A.p真q真B.p假q真C.p真q假D.p假q假5.下列四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ΦA ,则Φ=BB=A或Φ=B.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U=或A=则为全集),(=UBBAUUE.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互补.二、填空题6.在空间中,(1)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2)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这两个命题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7.命题“若ab=0,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是8.已知命题p:不等式m-+1的解集为R,命题q:xx>x(--=5()2xmf)是减函数,若“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9.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 p :对任意实数x ,都有0122≥+-x x (2)q :存在一个实数x ,使092=-x10.设b a ,是两个实数,{,),(n x y x A == }Z n b na y ∈+=,,{,),(m x y x B == }Z m m y ∈+=,1532,{+=2),(x y x C }1442≤y 是平面xOy 内的点的集合.求证:不存在b a ,使得Φ≠B A ,且点C b a ∈),(同时成立.。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高中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A;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AB,同时BA,那么A=B.如果AB,BC,那么AC.[注]:①Z={整数}(√)②已知集合S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某)(例:S=N;A=N,则CA={0})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BA=,CAB=CS(CAB)=D(注:CAB=).3.①{(某,y)|某y=0,某∈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某,y)|某y<0,某∈R,y∈R:二、四象限的点集.第1页共73页③{(某,y)|某y>0,某∈R,y∈R}: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某y3解的集合{(2,1)}.2某3y12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A={(某,y)|y=某+1}B={y|y=某+1}则A∩B=)4.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个.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1个.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n集有2-2个.5.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ab5,则a2或b3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2且b=3,则a+b=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某1且y2,某y3.解:逆否:某+y=3某1且y2nn某=1或y=2.某y3,故某y3是某1且y2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3.例:若某5,某5或某2.4.集合运算:交、并、补.交:AB{某|某A,且某B}并:AB{某|某A或某B}补:CUA{某U,且某A}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AA,A,AU,CUAU,AB,BCAC;ABA,ABB;ABA,ABB.(2)等价关系:ABA(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ABBA.BAABBCBUU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A(BC)(AB)(AC)0-1律:A,AA,UAA,UAU等幂律:AAA,AAA.求补律:A∩CUA=φA∪CUA=UCUU=φCUφ=U反演律:CU(A∩B)=(CUA)∪(CUB)CU(A∪B)=(CUA)∩(CUB)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第2页共73页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A)规定card(φ)=0.基本公式:(1)card(AB)card(A)card(B)card(AB)(2)card(ABC)card(A)card(B)c ard(C)card(AB)card(BC)card(Ccard(ABC)A)(3)card(UA)=card(U)-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某-某1)(某-某2)…(某-某m)>0(<0)形式,并将各因式某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某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某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某轴下方的区间.某1某2某3某m-3-某m-2某m-1+-某m+某(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a0某a1某nn1a2某n2an0(0)(a00)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2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某>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某+b 某+c>0(a>0)解的讨论.000二次函数ya某2b某c(a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无实根a某2b某c0a0的根a某2b某c0(a0)的解集a某2b某c0(a0)的解集某1,某2(某1某2)b某1某22a某某某或某某12b某某2aR某某1某某2第3页共73页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f(某)f(某)f(某)f(某)>0(或<0);≥0(或≤0)的形式,g(某)g(某)g(某)g(某)(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f(某)f(某)f(某)g(某)00f(某)g(某)0;0g(某)0g(某)g(某)(1)公式法:a某bc,与a某bc(c0)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2一元二次方程a某+b某+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
一、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一个成立 且:两个简单命题都成立, 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3.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
4.表示形式: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 、q 、r 、s …来表示简单的命题,
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三类:“p 或q ”、“p 且q ”、“非p ”
5.
1.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
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p 则q (q p ⇒) 逆命题:若q 则p )(p q ⇒ 否命题:若┐p 则┐q )(q p ⌝⇒⌝ 逆否命题:若┐q 则┐p )(p q ⌝⇒⌝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四条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互 逆 互 为 为 否
逆
逆 互 互 互 逆
(4)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几点说明
1.逻辑联结词“或”的理解是难点,“或”有三层含义:
以“P 或q ”为例:一是p 成立但q 不成立,二是p 不成立但q 成立,三是p 成立且q 成立, 2.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3.真值表 P 或q :“一真为真”, P 且q :“一假为假”
4.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定提供一个策略。
5.反证法运用的两个难点:1)何时使用反证法 2)如何得到矛盾。
(二)主要方法: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
2.通常复合命题“p 或q ”的否定为“p ⌝且q ⌝”、“p 且q ”的否定为“p ⌝或q ⌝”、“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3.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的简略,此时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该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4.反证法中出现怎样的矛盾,要在解题的过程中随时审视推出的结论是否与题设、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矛盾,甚至自相矛盾.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复合命题形式,指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34≥
(4)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 解:(1)P 且q 形式,其中p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底边, q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
(2)P 且q 形式,其中p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q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3)P 或q 形式,其中p :4>3,q :4=3 (4)非p 形式:其中p :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练习1(变式1)分别写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
(1)p :5是有理数,q :5是无理数
(2)p :方程x 2+2x-3=0的两根符号不同,q : 方程x 2+2x-3=0的两根绝对值不同。
例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q<1,则方程x 2+2x+q=0有实根,(2)若ab=0,则a=0或b=0,(3)若x 2+y 2=0,则x 、y 全为零。
解:(1)逆命题:若方程x 2+2x+q=0有实根,则q<1,(假)
否命题:若q ≥1,则方程x 2+2x+q=0无有实根,(假) 逆否命题:若方程x 2+2x+q=0无实根,则q ≥1,(真)
(2)逆命题:若a=0或b=0,则ab=0,(真)
否命题:若ab ≠0,则a ≠0且 b ≠0,(真) 逆否命题:若a ≠0且 b ≠0,则ab ≠0,(真)
(3)逆命题:若x 、y 全为零,则x 2+y 2=0(真)
否命题:若x 2+y 2≠0,则x 、y 不全为零(真) 逆否命题:若x 、y 不全为零,则x 2+y 2≠0(真)
练习2(变式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若ab ≤0,则a ≤0或b ≤0, (2)若a>b ,则ac 2>bc 2
(3)若在二次函数y=ax 2+bx+c 中b 2-4ac<0,则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
例3.反证法的应用
已知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a,b ∈R 对命题“若a+b ≥0则f(a)+f(b)≥f(-a)+f(-b)”
(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2)写出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
解:(1)逆命题:若f(a)+f(b)≥f(-a)+f(-b),则a+b ≥0(真)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0,则a<-b b<-a, ∵f(x)在(-∞,+∞)上是增函数,则f(a)<f(-b),f(b)<f(-a)
∴f(a)+f(b)<f(-a)+f(-b)与题设矛盾,所以逆命题为真。
(2)逆否命题:若f(a)+f(b) <f(-a)+f(-b),则a+b<0为真命题。
因为命题⇔它的逆否命题,所以可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即可,从略。
例4.已知命题p :方程2
10x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负根,命题q :方程
244(2)10x m x +-+=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分别求满足条件p 和q 的m 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进行转化与讨论.
解:由命题p 可以得到:2400m m ⎧∆=->⎨>⎩
∴2m >
由命题q 可以得到:2
[4(2)]160m ∆=--< ∴26m -<< ∵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 ∴,p q 有且仅有一个为真
当p 为真,q 为假时,2
62,6m m m orm >⎧⇒≥⎨≤-≥⎩
当p 为假,q 为真时,2
2226m m m ≤⎧⇒-<≤⎨-<<⎩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6m m ≥或22}m -<≤.
例5.已知函数()f x 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a b ,当a b <时,都有()()f a f b <,证明:()0f x =至多有一个实根.
解:假设()0f x =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12,x x ,不妨假设12x x <, 由方程的定义可知:12()0,()0f x f x == 即12()()f x f x =①
由已知12x x <时,有12()()f x f x <这与式①矛盾
因此假设不能成立 故原命题成立.
注:反证法时对结论进行的否定要正确,注意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例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有有理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假设,,a b c 都是偶数 B.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 C.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D.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四)巩固练习:
1.命题“若p 不正确,则q 不正确”的逆命题的等价命题是 ( D )
A .若q 不正确,则p 不正确 B. 若q 不正确,则p 正确 C. 若p 正确,则q 不正确 D. 若p 正确,则q 正确
2.“若2
40b ac -<,则2
0ax bx c ++=没有实根”,其否命题是
( D ) A. 若240b ac ->,则2
0ax bx c ++=没有实根 B. 若2
40b ac ->,则2
0ax bx c ++=有
实根 C. 若240b ac -≥,则2
0ax bx c ++=有实根 D. 若2
40b ac -≥,则2
0ax bx c ++=没
有实根
四、小结: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意义与日常生活中的“或”、“且”、“非”的意义不尽相同。
要注意集合中的“并”、“交”、“补”的理解。
2
34.掌握反正法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