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三章 财政收入-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98.01 KB
- 文档页数:11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姓名:辜永琪学号:40901262学科:思想政治教材版本:人教版章节: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2011级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国民收入的分配设计理念(一)教学设计坚持从学生出发。
首先,通过教学过程的推进,把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教学目标融入到具体的问题中。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起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紧抓学生的教学反馈与情感变化,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品质。
(二)教学设计注重情境构建。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学生特点个性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设计中注重生活化。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使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充满生机活力。
使学生在面对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时,能够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理解与解决。
教材分析通过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这一课主要是围绕国家财政这一中心展开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撑,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财政支出对于社会的安全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有什么作用?这些老百姓日常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这堂课所需要了解的内容。
学情分析(这是一堂针对县镇普通高中学生的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学生虽然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本,但对于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不牢。
未能真正深刻理解领悟,教师必须紧扣课本夯实学生基础,才能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知识的运用方面,学生分析、提炼、归纳、阐述问题等能力缺乏。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设计背景材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悟道理,把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主要内容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第三节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第四节财政收入效应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知识点:财政收入的含义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充裕与否。
财政收入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m)。
政府组织财政收入会形成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
动态: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
静态: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财政收入从总体上看,主要来源于物质生产领域创造的新价值,即主要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生产资料(c)、职工工资(v)、剩余产品价值(m)三个部分,即主要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为社会创造的纯收入。
财政收入来源:v+m【结论】剩余产品价值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唯一来源。
财政收入的意义(1)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2)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3)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收入的依据:公共权力和所有者权力。
【例题】财政收入的取得凭借的是国家的()。
A.民事权利B.财产权利C.公共权力D.所有者权力E.公民权力『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和所有者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的。
【例题】财政收入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于()。
A.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B.财政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C.财政收入决定了税收的大小D.财政收入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好坏E.财政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意义。
财政收入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于:首先,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其次,财政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最后,财政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财政收入重点: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难点:财政收入的来源。
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二、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1.税收形式的优点(1)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3)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二)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是国家依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权利取得的财政收入,是现代财政收入不可缺少的一种收入形式。
不论企业上缴利润在财政收人中占有多大比重,它总是财政收入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形式,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决定的:首先,决定于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现代商品经济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混合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可能把现代商品经济变成单一所有制的经济。
只要存在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就会存在。
其次,税收和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有不同的经济作用。
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体现社会利益;利润以企业为主体,体现所有者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具有两重身份:一重是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执行社会职能,向所有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重是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实现所有者的利益。
国家的两重身份体现两种不同的经济职能,采取两种不同的收入形式,不能互相代替、合二为一。
征税是既定的法律,必须规范化,上缴利润要根据企业税后利润多少和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三)债务收入:国家采取信用形式,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和国外筹借的各种借款,称为公债或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形式之一。
它是用来弥补国家财政开支不足或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动员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公债是个历史的财政范畴,最早起源于中世纪。
公债是捐税的预征。
随着公债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公债也成为投机的对象。
我国采取公债形式筹措资金,是国家有计划地动员社会闲散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平衡预算收支的一项有效措施;向国外借债是在平等互利或优惠条件下,为加速国家建设的有利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