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组分的鉴定
- 格式:docx
- 大小:21.62 KB
- 文档页数:4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生物样本中提取核酸(DNA 或 RN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各种试剂和仪器进行核酸提取的操作步骤。
3、了解核酸鉴定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4、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二、实验原理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提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细胞裂解液将细胞破碎,使核酸释放出来,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核酸与其他细胞成分分离,最后得到纯度较高的核酸样品。
DNA 提取常用的方法有酚氯仿抽提法、盐析法等。
酚氯仿抽提法是利用酚和氯仿的混合液去除蛋白质,然后通过乙醇沉淀得到 DNA。
盐析法是利用高浓度的盐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从而分离出 DNA。
RNA 提取常用的方法有异硫氰酸胍法、Trizol 法等。
Trizol 法是基于异硫氰酸胍和酚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裂解细胞并抑制 RNA 酶的活性,从而提取出完整的 RNA。
核酸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核酸在 260nm 和 280nm 处的吸光度值(A260 和 A280)来评估核酸的纯度和浓度。
A260/A280 的比值在 18 20 之间表示 DNA 纯度较高,在 19 21 之间表示 RNA 纯度较高。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则是根据核酸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来分离和鉴定核酸,DNA 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距离与分子量大小成反比,RNA 通常会呈现出 28S、18S 和 5S 三条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的动物组织(如肝脏、肌肉等)或培养的细胞。
大肠杆菌菌液。
2、实验试剂细胞裂解液(含蛋白酶 K)。
酚氯仿混合液(酚:氯仿= 1:1)。
无水乙醇、75%乙醇。
3M 醋酸钠(pH 52)。
Trizol 试剂。
异丙醇。
RNA 酶抑制剂。
琼脂糖。
50×TAE 电泳缓冲液。
核酸染料(如 EB 或 GelRed)。
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组分的鉴定[适用对象]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方向)、制药工程、中药学(知识产权保护方向)、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学时] 4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核酸分离的方法及各成分的鉴定,熟悉台式离心机的使用,并学会小鼠的处死。
二、实验原理组织细胞中的核酸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核蛋白。
核蛋白被三氯醋酸沉淀后,用10%NaCl溶液提取核酸的钠盐,再加入乙醇可使核酸钠沉淀析出。
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均可被硫酸水解产生磷酸、碱基(嘌呤和嘧啶)和戊糖(RNA含核糖,DNA含脱氧核糖)。
此三类化合物可用下述方法鉴定之。
1、磷酸与钼酸铵作用产生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氨萘酚磺酸作用下形成蓝色的钼蓝。
2、嘌呤与硝酸银产生灰褐色的嘌呤银化合物。
3、核糖经浓盐酸或浓硫酸作用生成糖醛,后者和3,5-二羟甲苯缩合而成绿色化合物。
4、脱氧核糖在浓酸中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它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
三、仪器设备台式离心机四、相关知识点核酸组成知识;化学呈色反应知识;离心技术知识。
五、实验步骤(一)制备匀浆将小白鼠1只,拉断脊椎致死,剖腹取出全部肚组织;用清水冲净血污后,用滤纸吸干,用剪刀剪碎,再加0.9%NaCl 溶液2ml于研钵中制成匀浆。
(二)分离提取取全部匀浆于离心管(或小试管)内,加2%三氯醋酸2ml,用玻璃顶替搅匀,静置3分钟,3000转/分离心3分钟。
3000转/分离心3分钟。
弃上清液,于沉淀中加入10%NaCl2ml,充分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8分钟,用玻璃顶替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玻管底破裂),使之充分生成核酸钠化合物。
取出放冷,3000转/分离心3分钟。
将上清液倒入另一试管内,逐滴加入95%冷乙醇2ml,边加边搅拌,待析出白色沉淀。
静止5分钟后,再3000转/分离心5分钟,倾去上清液后沉淀备用。
(三)核酸水解于上述白色沉淀(核酸钠)中加入5%H2SO4溶液4ml,用玻璃棒搅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即得核酸水解液。
实验八肝组织中核酸的分离提取及鉴定目的要求1.学习核酸的提取原理和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方法。
2.掌握玻璃匀浆器和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原理参考实验教材257页和260页“原理”部分。
在生物体内RNA和D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成RNA核蛋白和DNA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并且分别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因此,分离提取核酸首先要将细胞破碎制成匀浆,使核酸处于容易提取的状态;再根据RNA核蛋白和DNA核蛋白在0.14mol/L 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RNA核蛋白溶于0.14mol/L NaCl溶液中,而DNA核蛋白则溶于 1.0mol/L NaCl溶液中,在0.14mol/L 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低)。
此外,蛋白质的存在可干扰核酸的测定,必须除去蛋白质。
将氯仿—异戊醇蛋白质变性沉淀剂加入RNA核蛋白和DNA 核蛋白溶液中,离心后溶液分为三层,下层为氯仿,中层为变性蛋白质凝胶,上层是含有核酸的水溶液。
再利用核酸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的性质使核酸沉淀析出。
试剂和器材一、试剂1.氯仿—异戊醇(20:1 v/v)2.95%乙醇二、器材组织捣碎机、离心机、研钵或玻璃匀浆器,微量核酸定量仪。
用到的器皿需要灭菌操作方法1.肝匀浆的制备取新鲜猪肝,用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肝脏表面的血液,用滤纸吸干水分,立即剪成碎片,称取20g放入组织捣碎机中,加入预冷的0.14mol/L NaCl溶液约50ml,置高速组织捣碎机内间断破碎约2分钟,再加0.14mol/L NaCl溶液至总体积为80 ml,即制成肝匀浆。
2.RNA核蛋白与DNA核蛋白的分离(DNA必须提取,RNA为选做项目)取肝匀浆4 ml(相当于1g肝组织),放入离心管(或小试管)中,以3000转/分离心20分钟,将上层RNA核蛋白提取液吸出放入另一离心管(或小试管)中,留待进一步提取;下层为含有DNA核蛋白的沉淀(估计体积为1 ml),用二倍体积的1.5 mol/L NaCl溶液将DNA核蛋白沉淀物转移至研钵(或玻璃匀浆器),仔细研磨数分钟,使DNA核蛋白成匀浆混合液,倒入离心管(或小试管)中。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引言:核酸是生命的基础,它存在于细胞的核内,承载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核酸提取的方法以及鉴定核酸的质量和纯度。
一、核酸提取方法核酸的提取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了常用的酚-氯仿法。
首先,将待提取的细胞或组织样品加入细胞裂解液中,通过离心将细胞碎片沉淀下来。
然后,使用酚和氯仿进行提取,酚层中含有核酸和脂质,氯仿层中含有蛋白质。
通过离心将酚层和氯仿层分离,进一步提取纯净的核酸。
二、核酸的鉴定1. 纯度检测核酸的纯度是指核酸溶液中核酸与其他杂质的比例。
常用的纯度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和光谱法。
本实验中使用了光谱法,即通过测量核酸溶液的吸光度来评估其纯度。
纯度越高,吸光度比值(A260/A280)越接近1.8。
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取的核酸样品的纯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2. 浓度测定核酸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核酸溶液中核酸的含量。
浓度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和荧光法。
本实验中采用了比色法,即通过比较核酸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的关系来确定核酸的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取的核酸样品的浓度为Xμg/μl。
3. 碱基组成分析核酸的碱基组成是指核酸中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的相对含量。
碱基组成分析可以通过核酸测序技术来完成。
本实验中使用了Sanger测序技术,通过测序结果可以确定所提取核酸的碱基组成。
4. 凝胶电泳分析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核酸分析方法,可以根据核酸的大小和电荷来分离核酸。
本实验中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将提取的核酸样品与DNA分子量标准品一同加载到琼脂糖凝胶槽中,通电分离。
通过观察凝胶上的DNA条带,可以初步判断核酸的大小和纯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核酸样品,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鉴定实验。
通过纯度检测、浓度测定、碱基组成分析和凝胶电泳分析,我们确定了所提取核酸的质量和纯度。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核酸的提取方法。
2. 鉴定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戊糖、磷酸和碱基。
3. 掌握比色法测定核酸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物大分子,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酸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戊糖、磷酸和碱基。
本实验通过提取动物组织中的核酸,鉴定其组成成分,并测定核酸含量。
1. 核酸提取:利用组织匀浆和酚-氯仿法提取动物组织中的核酸。
2. 组成成分鉴定:通过酸水解法使核酸水解,然后利用比色法分别测定戊糖、磷酸和碱基的含量。
3. 核酸含量测定:利用定磷法测定核酸中的磷含量,进而推算出核酸含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组织匀浆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炉、水浴锅、试管、吸管、刻度管、容量瓶等。
2. 实验试剂:动物组织匀浆剂、酚、氯仿、异丙醇、NaCl、NaOH、HCl、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核酸提取:(1)取动物组织匀浆剂,加入动物组织匀浆,匀浆后加入酚-氯仿混合液(1:1),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2)将上层含核酸的酚相转移至新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3)将上层含核酸的氯仿相转移至新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振荡,静置沉淀。
(4)弃去上清液,将沉淀用少量70%乙醇洗涤,弃去洗涤液,真空干燥,得到核酸粗制品。
2. 组成成分鉴定:(1)戊糖鉴定:将核酸粗制品溶解于水中,加入浓HCl,沸水浴水解30分钟,加入苯酚-硫酸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磷酸鉴定:将核酸粗制品溶解于水中,加入浓HCl,沸水浴水解30分钟,加入钼酸铵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3)碱基鉴定:将核酸粗制品溶解于水中,加入浓HCl,沸水浴水解30分钟,加入硝酸钠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3. 核酸含量测定:(1)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磷溶液,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将核酸粗制品溶解于水中,加入浓HCl,沸水浴水解30分钟,加入钼酸铵试剂,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磷含量,进而推算出核酸含量。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讨论心得这个星期我们上了一节《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的实验课,同学们很喜欢。
通过这次实验,我认识到了做实验也是有方法的。
这次实验是由龚老师带领着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的,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做好。
在第一次实验的时候,我们因为准备不足而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经过大家的及时改正后我们终于把实验做得很成功。
在这次实验中,我主要负责样品的处理,因为我觉得要想做好核酸的提取与鉴定这项实验,首先就应该准备好实验用品。
当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知识,比如:对各种溶液的配制、 DNA的抽提等等。
虽然我之前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但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的仪器主要有:加样器、超净工作台、三口烧瓶、移液管、塑料棒等等。
我还学会了操作移液枪、滴管以及量取试剂的用量。
课前,大家仔细地讨论并确定了每一个人的分工情况。
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所需要做的事,并且完成得很快。
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看到他们已经充满了信心。
实验开始了,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纷纷投入到紧张而又兴奋的实验中。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着,但突然,有一位同学发现装有DNA溶液的三口烧瓶中的水蒸发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
“快倒水!”一旁的黄艺微老师大声叫道。
“可是水倒完了,结果呢?”又一位同学发出了疑问。
要想真正掌握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就必须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就明确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时,首先要明确实验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DNA样品加入到预先放入去离子水的三口烧瓶中,并摇晃,然后盖上盖子,静置一段时间后,待DNA样品分解成单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再加入丙酮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使单体变为水,从而得到单体。
最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算出样品中的DNA含量。
在进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时,需要保证实验设备的无菌环境,因此需要将加热装置以及搅拌桨和冷却管等用消毒酒精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其次,在实验前检查仪器、试剂、药品是否充足以及干燥,并且在加入所需要的试剂时,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步骤操作。
实验十六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及其组成成分的鉴定【实验名称】: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及其组成成分的鉴定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09222336室温:20°(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心技术,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本实验的设计思路。
(二)实验原理:核酸包括两个部分: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本实验从动物肝组织分离提取RNA和DNA,用酸水解法使之水解产生其基本组成成分,戊糖、磷酸和碱基,然后分离鉴定。
动物组织细胞中的RNA和DNA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核蛋白,核蛋白可被三氟醋酸沉淀,再用95%乙醇加热可以去除附着在沉淀上的脂类杂质,然后用10%Nacl溶液提取出核酸的钠盐,再加入乙醇使核酸钠沉淀出。
核酸钠微溶于冷水,不溶于乙醇,加热时核酸的钠盐形成清澈的溶液。
RNA和DNA均可以被硫酸水水解,生成磷酸、嘌呤与嘧啶碱基和戊糖。
①、磷酸与钼酸铵作用产生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的氨基萘酚磺酸作用下形成兰色的钼兰。
②、嘌呤碱能与硝酸银作用产生灰褐色的絮状嘌呤银化合物。
③、核糖经浓硫酸或浓盐酸作用则生成糖醛,后者能和3、5二羟甲苯反应生成绿色复合物。
④、脱氧核糖在浓酸中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它和二苯胺作用生成兰色化合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猪肝、2%三氯醋酸、95%乙醇、5%硫酸、浓氨水、钼酸铵、3、5-二羟甲苯、二苯胺、5%硝酸银、氨基萘酚磺酸、。
2、器材:离心管、离心机、玻璃棒、滤纸、小烧杯、水域加热炉、10ml试管、沸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1、制备匀液:称取新鲜猪肝置于研钵中加入细沙少许,充分研磨制备成匀液,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2、分离抽提:①将肝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立即加入2%三路醋酸4ml,用玻璃棒搅拌,然后静止3分钟,离心3500转每分钟,离心2分钟。
②、倾去上层酒精液,在沉淀中加入10%NaCl溶液4ml搅匀,再置于沸水中加热8分钟,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取出冷却后在离心(3500转每分钟,2分钟)。
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核酸的提取与鉴定
I.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核酸提取和鉴定的步骤,掌握核酸提取实验技能,初步了解PCR技术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II. 实验原理:
DNA分子在水性条件下具有极强的极性,由此,在化学性质上只要是极性且亲水性的溶剂都能迅速膨胀和破裂DNA分子的双链
结构,并溶解其中的碱基、核苷酸、脱氧糖等。
利用这一原理,
我们可以用溶液来提取含有核酸的样品,然后通过紫外吸光度计
检测该提取物中核酸的含量。
此外,PCR技术是一种被广泛运用
于DNA扩增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扩增DNA
的特定片段。
III. 实验步骤及结果:
1. 核酸提取:将实验样品加入细胞破解液并混匀,离心后取上
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振荡混合并离心15分钟,然后
弃上清液,加入70%无水乙醇并离心,倒掉液体后用氧气吹干。
最终的核酸提取物的溶解液浑浊且无法肉眼辨认样品。
2. 核酸鉴定:将已经提取的样品分别用紫外吸光度计测量其光密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的D.W相比,样品中的核酸具有极高的光密度值,证明核酸提取步骤成功,核酸鉴定实验成功。
IV.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了样品中的核酸,并对提取后的核酸进行了鉴定,证明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核酸,表明核酸提取和鉴定实验成功,也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九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实验七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原理】动物组织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孩酸(DNA)⼤部分与蛋⽩质结合形成核蛋⽩。
核蛋⽩可被三氯醋酸沉淀,再⽤95%⼄醇加热可以除去附着在沉淀上的脂类杂质,然后⽤10%NaCl 溶液提取出核酸的钠盐,加⼊醇可使核酸钠沉淀析出。
先⽤⽔由动物肝中提出核蛋⽩,再籍酚将核酸与蛋⽩质之间的结合键断裂,并⽤⼄醚抽提去蛋⽩质及其它杂质,最后⽤⼄醇将核酸沉淀。
核酸(RNA、DNA)可被硫酸⽔解产⽣磷酸。
有机碱(嘌岭、嘧啶)和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此三类化合物可⽤下列⽅法鉴定之。
1、磷酸:能与钼酸试剂作⽤⽣成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的作⽤下。
还原成兰⾊的钼兰。
常⽤的还原剂有氨基苯磺酸、氯化亚锡,维⽣素C 等。
H 3PO 4+12H 2MoO 4→H 3PO 4·12MoO 3+12H 2O H 3PO 4·12MoO 3H 3PO 4·6MoO 3·3Mo 2O 52、嘌呤碱:能与苦味酸作⽤形成针状结晶3、戊糖:(1)核糖:经与强酸(盐酸与硫酸)共热⽣成糠醛,后者可与3;5⼆羟甲基苯缩合成绿⾊化合物。
(2)脱氧核糖:在强酸中加热,可⽣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后者再与⼆苯胺作⽤⽣成⼀蓝⾊化合物。
上述⼆反应如下【操作】(⼀)核酸提取l、⽤酚提取法:(1)取⼩⽩⿏⼀只,断头处死,剖腹取肝,置于研钵中,加⼊玻璃少许,研磨⾄糊状后,加⼊蒸馏⽔3ml,继续研磨约三分钟。
(2)于该研钵中再加酚液5ml,研磨约⼗分钟后,倒⼊—-圆底离⼼管中,离⼼5分钟(约2000转/分钟)。
(3)⽤⽑细管将上液吸出,置于⼀圆底离⼼管中,加⼄醚2ml,⽤拇指将管⼝按住,⽤⼒振摇1—2分钟(提出酚),离⼼5分钟后,⽤⽑细滴管吸取全部下层液于⼀圆底离⼼管中。
(4)于该管中加⼊95%⼄醇2ml,⽤玻棒搅拌约2分钟,离⼼3分钟,取出.去上清液,沉淀部分即为核酸。
实验四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核酸提取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2.掌握核酸提取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核酸鉴定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核酸提取是生物学中的常用操作,其中DNA 和 RNA 分别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中。
肝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其中含有大量的核酸。
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破碎、蛋白质去除、核酸溶解和纯化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主要包括酚-氯仿法、CTAB 法、盐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CTAB 法提取肝组织中的总核酸。
酚-氯仿法:酚和氯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混溶的,但当二者混合时,由于酚的分子大小和分子内极性变化,使酚分子具有两种不同的极性,可以在解理体系中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因此酚能沉淀核酸和蛋白质复合物,而使DNA、RNA清洗得更纯。
氯仿是羰基、亚胺、脂肪类等物质的溶剂,可以分解蛋白质,同时它又是疏水性溶剂,与酚结合在一起可以减少酚水相中环氧树脂的含量。
CTAB法: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可与核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在NaCl的介质中能选择性分离出核酸。
CTAB 的选择性可以用于除去单细胞内存在的大量DNA。
(1)样品制备将待测组织取一定的量(一般为1g),切成小块,加入离心管中,加入等量体积的CTAB 提取缓冲液(2×CTABBuffer),加入必要量的β- 巯基乙醇后混匀,用RNA酶水解剂处理,使核酸不经RNase酶处理即不能降解,然后将其混匀,放入水浴中温育30min。
温育完后,加入一定量的氯仿和异戊醇,混匀后离心。
在上层水相与下层有机相之间,出现一层白色的粘稠界面,界面中夹杂有蛋白质和DNA。
吸取上层水相,在里面加入等量异丙醇,轻轻地倾斜离心管,使异丙醇与水相分层,将上层异丙醇吸出后,加入90%的乙醇混匀,瞬间形成白色凝胶状物,成为所提取的DNA。
将其用75%酒精洗涤数次,直至酒精中没有崩解压缩改变形状的物质,使其干燥。
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方法;
2. 掌握核酸鉴定实验的基本步骤;
3. 实验中验证提取的核酸是否具有一定的纯度。
实验原理:
动物组织中的核酸主要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可利用
溶解细胞膜、蛋白质酶解、沉淀和洗涤等步骤提取核酸,并通过酶切鉴定分离所得核酸的类型。
核酸的鉴定主要通过比色、电泳或光谱等方式识别。
此外,核酸的纯度可通过测量260
nm和280 nm的光密度比值来评估。
实验步骤:
1.取动物组织,并将其切碎放入离心管中;
2.加入溶解液(如Tris-HCl缓冲液 pH 8.0),彻底溶解组织;
3.加入蛋白酶,使蛋白质完全酶解,生成核酸;
4.加入溶液(如EDTA),停止蛋白酶的作用;
5.加入酒精,将核酸沉淀下来;
6.用乙醇洗涤核酸沉淀,去除杂质;
7.将核酸用去离子水溶解,并进行测量;
8.通过酶切反应鉴定核酸的类型;
9.通过比色、电泳或光谱等方式识别核酸;
10.通过测量260 nm和280 nm的光密度比值来评估核酸纯度。
实验结果:
提取的核酸样品通过酶切反应鉴定为DNA。
通过比色、电泳
或光谱等方式识别,验证了核酸的存在。
通过测量260 nm和280 nm的光密度比值为1.8,表明核酸具有一定的纯度。
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提取了动物组织中的DNA核酸,并通过酶切反应鉴定了其类型。
通过比色、电泳或光谱等方式识别,验证了核酸的存在,并通过测量260 nm和280 nm的光密度比值评估了核酸的纯度。
实验四 植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测定一、 实验目的1.掌握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核酸的方法。
2.掌握RNA 、DNA 的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用冰冷的稀三氯乙酸或稀高氯乙酸溶液在低温下抽提植物组织匀浆,以除去酸溶性小分子物质,再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抽提,去掉脂溶性的磷脂等物质。
最后用浓盐溶液(10%氯化钠溶液)和0.5mol /L 高氯酸(70℃)分别提取DNA 和RNA ,再进行定性鉴定。
由于核糖和脱氧核糖有特殊的颜色反应,经显色后所呈现的颜色深浅在一定范围内和样品中所含的核糖和脱氧核糖的量成正比,因此可用此法来定性、定量测定核酸。
1.核糖的测定测定核糖的常用方法是苔黑酚(即3,5-二羟甲苯法(Orcinol 反应))。
当含有核糖的RNA 与浓盐酸及3,5-二羟甲苯在沸水浴中加热10~20分钟后,有绿色物产生,这是因为RNA 脱嘌呤后的核糖与酸作用后生成糠醛,后者再与3,5-二羟甲苯作用产生绿色物质。
2.氧核糖的测定测定脱氧核糖的常用方法是二苯胺法。
含有脱氧核糖的DNA 和二苯胺在沸水浴中共沸10分钟后,产生蓝色。
这是因为DNA 嘌呤核苷酸上的脱氧核糖与酸生成ω-羟基-6-酮基戊醛,它再和二苯胺作用产生蓝色物质。
此法易受多种糖类及其衍生物和蛋白质的干扰。
上述两种定糖的方法准确性较差,但快速、简便,能鉴别DNA 与RNA ,是鉴定核酸、核苷酸的常用方法。
三、仪器、原料与试剂仪器:恒温水浴锅、离心机、吸管、量筒、电炉、布氏漏斗装置、 烧杯、剪刀。
原料:新鲜菜花(花椰菜) 试剂:1. 95%乙醇:600mL2. 丙酮:400mL3. 5%高氯酸溶液:200 mL4. 0.5mol/L 高氯酸溶液:200mL5. 10%氯化钠溶液:400mL6. 标准RNA 溶液(5mg/100mL):50mL7. 标准DNA 溶液(15mg/100mL):50mL8. 粗氯化钠:250g 9. 海砂:5g 10. 二苯胺试剂60mL将1g 二苯胺溶于100 mL 冰醋酸中,再加入2.75 mL 浓硫酸(置冰箱中可保存6个月。
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实验报告1. 引言核酸(DNA和R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和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分子。
对于研究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核酸的提取与鉴定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步骤。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动物组织中的核酸,使用常用的鉴定方法分析核酸的质量和纯度。
2. 实验原理核酸提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是将动物组织中的核酸从其他的细胞组分(如蛋白质、唾液等)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吸光度测定和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核酸的定性和定量。
2.1 核酸提取核酸提取的步骤包括细胞破碎、蛋白质的去除和核酸的沉淀。
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柱式提取法和商业试剂盒法等。
2.2 核酸定性和定量核酸的定性主要通过凝胶电泳进行,通过核酸带的迁移速度和分子量,可以初步判断核酸的纯度和是否受到降解。
核酸的定量则是通过吸光度测定,利用核酸特征的吸收峰波长(260 nm)测定核酸的浓度。
3. 实验材料与方法3.1 实验材料•动物组织样品•细胞破碎缓冲液•蛋白酶•酚-氯仿提取液•乙醇•TE缓冲液•焦亚硫酸铵•乙酸•0.8%琼脂糖凝胶3.2 实验步骤1.将动物组织样品切碎并加入细胞破碎缓冲液,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壁。
2.加入蛋白酶进行蛋白质的消化。
3.加入酚-氯仿提取液,离心分离上层的核酸。
4.将上层的核酸转移到新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冷乙醇沉淀核酸。
5.离心沉淀的核酸,去除上层的乙醇并用TE缓冲液重悬核酸。
6.使用吸光度计测定核酸的纯度和浓度。
7.进行凝胶电泳,观察核酸的迁移带和分子量。
4. 结果与分析4.1 核酸提取结果通过核酸提取实验,成功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到了核酸。
提取的核酸样品呈现无色透明的状态,说明核酸净化得较好。
4.2 核酸定性和定量结果将提取得到的核酸样品进行凝胶电泳,观察到了明显的核酸带。
通过与分子量标准品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核酸的分子量范围是否正常。
通过吸光度测定,确定了核酸的浓度。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提取到了动物组织中的核酸,并通过凝胶电泳和吸光度测定等方法对核酸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四 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目的】验证核酸的三大组成成分。
熟悉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的基本操作方法。
【原理】动物组织细胞中的核糖核酸(RNA )与脱氧核糖核酸(DNA )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核蛋白。
被三氯醋酸沉淀的核蛋白,先用95%的乙醇加热去除附着在沉淀上的脂类杂质,再用1.7mol/L NaCl 溶液提取出核酸的钠盐,然后加入乙醇即可使核酸钠盐沉淀析出。
RNA 与DNA 均可被硫酸水解产生磷酸、含氮碱基(嘌呤与嘧啶)及戊糖(RNA 为核糖,DNA 为脱氧核糖)。
此三类物质分别可按照下述原理鉴定。
1.磷酸 磷酸与钼酸铵试剂作用生成黄色磷钼酸,磷钼酸中的钼在有还原剂(硫酸亚铁)存在时可被还原成蓝色的钼蓝。
根据此呈色反应即可鉴定磷酸的存在。
2.嘌呤碱 根据嘌呤碱能与硝酸银产生灰褐色的絮状嘌呤银化合物而鉴定。
3.戊糖 根据核糖经浓盐酸或浓硫酸作用则生成糠醛,后者能与3,5二羟甲苯缩合而形成绿色化合物而鉴定。
CHOC H C H C H CH 2OHOH OH OH OCHOOH CH 3COCH 3OCH 3OH-H 2O核糖3,5-二羟甲苯糠醛绿色化合物脱氧核糖在浓酸中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它和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
CHO C H C H C CH 2OHH H O -H 2O脱氧核糖蓝色化合物CHO C H C H C H 2OHH OH OH ω-羟基-γ-酮基戊醛【器材】剪刀、镊子、玻棒、滤纸、试管、试管架、蒸发皿、匀浆器、离心机、沸水浴箱。
【试剂 1.生理盐水。
2. 0.12 mol/L三氯醋酸溶液。
3. 95% 乙醇。
4. 10% NaCl溶液NaCl 10g溶于蒸馏水中,加至100ml。
5. 0.92 mol/L H2SO4取浓H2SO4(比重1.84,含量98%)5ml加入蒸馏水中,加水至100ml 。
6. 钼酸铵试剂钼酸铵3g,溶于70ml蒸馏水中,逐渐加入浓 H2SO4 14ml ,冷却后再加至100ml,混匀备用。
肝组织中核酸的分离和核酸组分的鉴定[原理]动物肝组织中的核蛋白可用水提取,用酚破坏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结合键,再用乙醚抽提除去蛋白质及其杂质,最后用乙醇沉淀核酸。
核酸(DNA 和RNA )可被酸水解成磷酸、有机碱(嘌呤碱和嘧啶碱)以及戊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它们分别可用下列方法鉴定:1. 磷酸的鉴定: 磷酸能与钼酸试剂作用生成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氨基萘酚磺酸钠的作用下还原成蓝色的钼蓝。
H 3PO 4+12H 2MoO 4 H3PO 4·12MoO 3·12H 2O磷酸钼酸 磷钼酸6H+H 3PO 4·12MoO 3·12H 2OH 3PO 4·6MoO 3·3MoO 5·12H 2O+3H 2O磷钼酸 钼蓝2.嘌呤碱的鉴定: 嘌呤碱能与苦味酸作用形成针状结晶。
3.核糖的鉴定: 核糖与强酸共热生成糠醛,后者与苔黑酚(3,5,-二羟甲苯,orcinol )反应,缩合成绿色化合物。
4. 脱氧核糖的鉴定 脱氧核糖在强酸中加热可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
还原剂 H 3糠醛 3,5-二羟甲苯 绿色化合物 + H HHO —C C —OH H —C —H C —C H 核糖 O +3H 2O 糠醛 H[试剂](一)90%苯酚溶液。
(二)乙醚。
(三)95%乙醇。
(四)5%硫酸(五)钼酸试剂钼酸铵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浓硫酸15ml,冷却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冷处保存(一个月内稳定)。
(六)氨基萘酚磺酸钠溶液1,2,4-氨基萘酚磺酸钠0.5g溶于195ml 15%亚硫酸氢钠与5ml 20%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塞振摇助溶。
贮存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可用4周)用时取上清液。
(七)饱和苦味酸溶液苦味酸约1.3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静置过夜。
临用前取上清液。
(八)Bial试剂苔黑酚1.5g加入浓盐酸500ml中,再加10%氯化高铁20~30滴。
教案与讲稿
一、教案
2005级医学心理,2005级临床动物组织中核酸的
课程名称授课专业和班级本科9班,2005级临床本科6提取与组分的鉴定
班,2005级药学专科授课学
授课内容纸层析鉴定转氨作用4学时时
2006.11.27,
6、7、
8、9节,
6、
2006.11.30,
7、8、9节,
1、2、授课地点分析实验室日期节次
2006.12.1,
3、4节,
1、2、
3、
2006.12.284节
教学目的熟悉苯酚法提取动物组织中核酸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核酸的组成,掌握核酸组分的鉴定方法。
教学重点动物组织中核酸提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核酸组分的鉴定
教学难点核酸提取的操作;核酸组分的鉴定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等。
教学方法小班讲课
动物组织中核酸提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10分钟
教学过程核酸组分的鉴定10分钟
学生实验操作130分钟实验结果观察及讨论分析10分钟
(1)刘粤梅朱怀荣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文峰黄林邦主编《分析与实验检测技术》(江西高校出版社)思考题
课后总结影响本次实验的因素?
参考书籍
二、讲稿
(一)实验原理:
核酸由磷酸、戊糖、含氮碱基化合物组成,根据戊糖的不同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由于它们在组织细胞中大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核蛋白,因此,提取核酸时必须使核酸与蛋白质分离开并去掉蛋白质。
核蛋白可用水从动物组织(实验中用肝)中提取,再用水饱和的酚去蛋白,释放出核酸,最后用乙醇沉淀出核酸。
核酸可被硫酸水解得到磷酸、戊糖、含氮碱基化合物,根据这三种物质的性质特点可用不同的方法加以鉴定:
1.磷酸:
可与钼酸试剂作用产生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如维生素C或氨基萘酚磺酸等)作用下可立即被还原成蓝色的钼蓝,其颜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
2.含氮碱基化合物:
嘌呤碱可与硝酸银作用生成灰褐色的絮状嘌呤银。
3.戊糖:
核糖:
与浓酸(浓盐酸或浓硫酸)共热得到糠醛,后者与3,5-二羟甲苯缩合而成绿色化合物。
脱氧核糖:
与浓酸(浓盐酸或浓硫酸)共热得到ω-羟基-r-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
(二)实验步骤:
1.核酸的提取:
①称取新鲜动物肝2克,剪碎置于研钵中,加3ml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约5分钟)。
②加90%苯酚5ml于研钵中再研磨5分钟左右,转入离心管中3000 rpm 离心5分钟。
③用小滴管取上层液于离心管中,加2ml乙醚并搅拌均匀,3000rpm离心3分钟,用毛细滴管取下层液于另一离心管中。
④加95%乙醇2ml于离心管中,搅拌混匀后3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层液即得核酸沉淀。
2.核酸的水解:
于装有核酸沉淀的离心管中加2ml蒸馏水,震荡摇匀使沉淀溶解。
加入10%硫酸2ml,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7分钟,再冷却备用。
3.核酸的鉴定:
①嘌呤鉴定:
核酸水解液5%硫酸浓氨水5%AgNO
3测定皿20滴----数滴至碱性10滴
对照皿---- 20滴数滴至碱性10滴
加入AgNO
3后观察变化,静止15分钟后比较两皿沉淀。
②核糖检定:
核酸水解液5%硫酸3,5-二羟甲苯
测定管4滴--- 6滴
对照管---- 4滴6滴
摇匀后沸水浴10分钟,比较两管差异。
③磷酸的鉴定:
核酸水解液5%硫酸钼酸试剂3%维生素C 测定管10滴--- 5滴10滴对照管--- 10滴5滴10滴摇匀后室温放置5分钟,比较两管差异。
(三)学生实验操作:
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五)实验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