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 格式:docx
- 大小:14.19 KB
- 文档页数:2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较为详尽的早期编年体史书,是在孔子所作的史书《春秋》的基础上加以填补详尽的一部作品,应该也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与其齐名的同时期史书还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春秋年鉴》是中国最早的史书,由春秋末期鲁国历史学家左秋明撰写。
“春秋”一词最初是东周历史学家编年史的总称。
古人之所以重视历史写作,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生活的记录,而且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来指导这个世界的生活。
据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原文的结尾,看到繁荣,知道衰落,惩处恶魔,弘扬善良,纠正混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孔子在写作中非常注意单词和句子的选择。
这就是子孙后代所说的:一个赞美和批评的词。
古人非常重视《春秋》。
汉代建立了春秋公学,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最著名的经典著作是《左传》,《公羊传》和《古梁传》,统称为“春秋三剑”。
在隋代,左传很流行,另两个传记逐渐衰落。
一、重要的第一部: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记事简略)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7、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9、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10、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11、我国第一篇长篇抒情诗——《离骚》12、我国第一篇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二、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三、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A.《左传》B.《论语》C.《国语》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A.《左传》B.《论语》C.《国语》D.《战国策》答案:A《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第一节《左传》的传授过程前一章讲到《春秋》一书。
因为《春秋》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解说的“传”。
根据《汉书·艺文志》,解说的《春秋》“传”有五家:(一)《左氏传》三十卷(二)《公羊传》十一卷(三)《谷梁传》十一卷(四)《邹氏传》十一卷(五)《夹氏传》十一卷但《汉书·艺文志》又说:“邹氏无师”,就是没有人为它传授下来。
又说:“夹氏未有书”,连成文的课本都没有。
因此,现在所存的只有《左氏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种。
《左氏传》简称《左传》。
古代《春秋》和“三传”(即左、公、谷)本“各自单行”,就是《春秋》是一种书,《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各自单独成书。
《左传》不附《春秋》“经”文是肯定的。
到后来,《春秋》经文按年分别写在《左氏传》文每年之前,成了目前这种本字。
《左氏传》成于战国时,本是用战国时文字写的。
到汉朝,通行当时的隶书。
《公羊传》和《谷梁传》写于汉代,当然是用汉隶写的。
所以便把《左氏传》叫“古文”(“文”就是“字”),《公羊》和《谷梁》叫“今文”。
《公羊传》和《谷梁传》两者“立于学官”,就是在国立大学开设专门课程,请专家讲授;《左氏传》却只在民间传授。
《左传》的流行,在战国已经开始。
《左传》是中国第一本详细叙述历史的史书。
据说《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左秋明注释的历史书。
它与公羊传和古梁传记一起被称为“春秋三传”。
作zhu,作zhu的全名,是十三本儒家经典之一。
左传不仅是汉族的著名历史著作,也是文学上的杰作。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详细叙述的年表作品。
据说,它是根据春秋战国鲁国史编撰的,是春秋战国后期鲁国历史学家左秋明编撰的。
叙述范围从陆殷公元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陆殷公元27年(公元前468年)。
左传介绍春秋时期的左氏传的原名是左氏春秋。
在汉代也称为春秋作事和春秋内传。
汉代以后称为左传。
该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十三本中最长的。
它被列为《四库全书》中的经典部分。
记录范围从公元前722年(公元Lu Yin到公元前468年)(Lu of AI公爵27年)。
作品主要记录了东周初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宝贵文献,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杰作。
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它反映在叙述中。
叙述真实生动,主题清晰,重点突出。
它的叙述方法也多种多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变化莫测。
其次,这是《左传》中写作人的艺术。
“左传”中有很多字符,范围比上书和春秋大得多。
对于同一类人,作者还可以突出他们的独特个性。
对于同一个人,有时他会注意到自己前后个性的发展和变化。
在表征方面,作者还使用了多种方法。
第三,左传语言简洁丰富,含蓄流畅,曲折曲折,富有表情,叙事语言和文字语言都可以这样。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叙事文学成就很高,闪回,叙事,插曲和补充叙事技巧具有很大的特点。
事件的描述具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征。
它指示事件发展之前或过程中的结果,甚至是一些智慧的预兆。
《左传》之学据说,这是鲁国史学家左秋明写的。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具体而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大势。
《左传》叙事婉转,叙述细致,充满故事和戏剧性的情节。
它以鲜明的文字和简洁细腻的语言刻画人物。
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添加:书一号1.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集,由孔子编撰。
2. 《尚书》:中国第一本散文集。
3.《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作者孙武。
4. 《国舆》:中国第一部国家史书。
5. 《左传》:中国第一部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的历史书,据说是左秋明写的。
6. 《晏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记录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7. 《论语》:中国最早的引语式散文。
8. 战国:中国第一本记录谋士言行的专集。
9. 《离骚》:中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作者是屈原。
10.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章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11. 《汉书: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东汉班固著。
12. ·论文: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著。
13.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专著,刘勰著。
14. 《诗品》: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与批评专著。
15. 《孔雀东南飞》: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16. 《释说新语:中国第一本小品集》,作者刘一清。
17. 《昭明选集》:中国第一本诗集,南朝梁孝通主编。
18. 《水井柱》:中国第一部水文地质专著,作者李道元,北魏。
19.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
20.尔雅:中国第一部字典。
《马氏文通:中国第一本语法书》,由汉代人著。
22. 《修辞学》: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
23. 《子志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宋司马光编著。
《西笔谈》:我国第一部科普著作,宋代沈括著。
25. 《徐霞客游记》:中国第一本日记式游记,作者徐鸿祖。
三国演义:中国第一章风格的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在明代。
《西游记》:中国第一部浪漫神话小说,明代吴承恩著。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另有说法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1-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
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
"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题目】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论语B.孟子C.左传D.战国策【答案】C.左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此书特写善于描写战争,语言简练含蓄.有许多词语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在历史著作的撰写方面作出了光辉的榜样,还为散文的叙事,议论和小说、戏剧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以前曾认为《春秋》一书孔子曾经修订.现在则认为是鲁国的史官所作,与孔子没有关系.《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左氏传》30卷《公羊传》11卷《谷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将的是所谓“微言大义”,就是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因而许多内容太过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而左传则以史实为主,补充并纠正《春秋》中错误或没有记录的大事.而且左传的文学性也很高,因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力都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相传《左世春秋传》是吕左秋明在春秋末期的年代史书,大约在公元前403〜386年间出版。
这是中国现存的第一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详细史书。
左秋明的《春秋传记》主要记录了东周初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经过几代抄写,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兰姆传》,《春秋古梁传》并称为《春秋传》。
左传的传记比《春秋志》长13年,而实际的编年史则长26年(最后一件事是提到三个故事要摧毁金朝)。
叙述以《春秋志》为主要链接,其中有一些以《春秋志》为代表,有的是对《春秋志》的补充,有的则是对编年史错误的修正。
大部分书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完整的书籍已进入战国时期。
所有这些表明左传和春秋之间的亲密关系。
左传以春秋为基础,并使用周至,金城,郑书,楚觉等国的资料,通过描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历史事实来说明春秋的纲要。
司马迁《史记十二首大事记》说:“陆君子左秋明怕门徒间的异端,他们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愿望,丧失了本义。
因此,孔子的历史记录有他的语言理论,他成为左宗棠的春秋时期。
”《左传》是一本独立的历史著作,与《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
西汉金文经医生的意思是左世不通过春秋。
金仁王说:“人们常说左宗慈的涵义很深,是一本家庭书,不是主要的本;”《兰经》附在《佛经》上。
如果未写经文,将不会随意进行传送。
陈尚说:“孔子的经文赞扬和批评善与恶,有明显的榜样和法学家;节俭,渴望通过。
左秋明是吕的历史,描述了当前的政治。
在日本月。
这不是为了帮助圣言,而是为了装饰主旨,并掩盖太史之流。
大师是经典,与诗歌,书籍,周易等一起使用时;“秋明是历史,所以他应该与司马迁和班固一起被列出来。
”清朝的刘逢禄和皮熙瑞都认为左传是一本独立的历史著作。
皮锡瑞在《春秋经》中充分肯定了王杰之的理论,并引用了庄公26年的传记:“秋天,人们又入侵金。
冬天,僧侣又入侵了金。
”杜瑜的“集结”说:“今年,《京经》和《传》各自说了自己的话,或者《京》是直接文字,或者尽管规划书存在,简洁而分散,无论其来历和目的,所以《传》“不再申请解释,而只是言行。
史书: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等。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的史书文学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类别: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
其它的编年体史书,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先秦编年体史书流传至今的,有《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辑本)等。
断代编年史,是写一个封建王朝兴亡的历史著作,如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等。
编年体通史著名的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清毕沅《续资治通鉴》等。
纲目体以编年为序,简记大事为纲,补充注说史事为目。
有宋朱熹《通鉴纲目》等。
起居注,是记录帝王言语、行动和居止的专书,周代始创。
时政记,是宰相执政关于朝廷君臣议论军国要政的记录,武周时始创,明代废止。
日历,是由史官根据起居注或时政记等所记杂事,稍加润饰汇编而成的资料书。
唐顺宗时所创,明以后废止。
实录是在新皇帝即位后,由国史馆根据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数据,重新汇编,撰修成的前皇帝言行及一代大事的编年史长编。
自北凉刘昞《敦煌实录》创体,唐以后成为定制。
东华录,清乾隆闲蒋良骥创体,是根据实录和其它档案、公文、邸报所写的朝廷大事摘要。
起居注、实录等官修编年体资料书,虽不无讳饰篡改,但因其篇幅浩大,材料详明,而有着珍贵的价值。
委婉含蓄曲折尽情——《殽之战》外交辞令的艺术特色南京市竹山中学李照东《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巨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不仅有保存史料的作用,而且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殽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中三段富有艺术魅力的外交辞令,特色鲜明。
言议从容,辞多文采;委婉含蓄,曲折尽情。
显示了春秋时代外交辞令的高超技巧。
辞令之一:弦高犒师。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辞令写弦高途遇秦师将要伐郑,心急如焚。
怎么办?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他毅然抛弃求利之心,以国为重,当机立断,矫用郑使身份,献牛犒师;又急中生智,口出妙言巧语,周旋应敌。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出语谦恭,婉和自然,意态从容,和颜悦色。
诚恳之意可见,机巧之心难明。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更是发语巧妙,委婉得体。
乍听,热情谦和,彬彬有礼。
细想,却弦外有音,清晰可闻。
既戳穿秦师袭郑的阴谋,而又不把真象点破;在表示愿效“犬马之劳”声中,暗示郑方决非好欺。
其言之巧,在于言此意彼,意蕴隽永;其言之妙,语锋犀利,咄咄逼人,却又避开直接冒犯强秦。
“且使遽告于郑”一句,更是神来之笔。
恰如平沙千里,陡有峭崖扑面,极富神采。
不仅在语势上构成起伏,形成情节性的内容,而且又清楚点明先前弦高出语真谛所在。
话语不多,动作不大,却收到了“画龙点睛,破壁而飞”的艺术效果。
辞令之二:皇武子巧词逐客。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辞令以来人密报之突然,穆公闻情之震惊,突出当时形势的紧张。
两个“使”字重复使用,可见事态紧急,危在旦夕:张罗肆应,刻不容缓。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填空
1)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 .
2)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是 .我国古代诗人中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 .
3)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 . . .诸子散文主要有 . . . . 等.
4)小说成熟于朝.称为 .明清是古典小说高潮期.其最有影响的四大章回体小说是
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作者是
6)“初唐四杰是指
7)杜甫的“三吏是 . . .“三别是
8)“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 . 和宋代的
9)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有和 .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和
10)宋词豪放派代表词人有和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和
11)元曲四大家是指
12)最早能体现新文学实绩的小说集是的 .诗集是的 .长篇小说是的
13)1930年3月.进步作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茅盾的长篇小说和曹禺的剧作和
14)巴金的为 . . ,茅盾的为 . .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为
15)五十年代.文坛上出现了以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以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为艺术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极大影响.被文坛誉为“派
16)以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倡导了具有鲜明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对于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派.。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氏春秋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历经了数代人的传抄编写,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 [1]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
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
"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
班固等列。
"
清人刘逢禄、皮锡瑞均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用庄公二十六年《传》:“秋,虢人侵晋。
冬,虢人又侵晋。
” 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
”。
《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显是加工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文融为一体。
宋人林栗说:“《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
”《春秋》的一些经文没有相应的《左传》传文,例如《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杜预注:“无传。
”《左传》的传文没有相应的《春秋》经文,例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
”此条无相应的《春秋》经文。
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