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921.50 KB
- 文档页数:52
2024年人伤调查/调解上岗资格考试11.住院伙食补助标准()元/天。
A.50。
B.80。
C.100。
(正确答案)D.200。
2.甲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撞死亡,死亡时65周岁,如计算死亡赔偿金,赔偿年限应为()。
A.8年。
B.10年。
C.15年。
(正确答案)D.18年。
3.受害人因伤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
A.定残日前一天。
(正确答案)B.定残日后一天。
C.定残日当天。
D.以上都不对。
4.理算人员收到客户交来材料时,按照条款和实物有关规定,认为有关的证明材料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
A.及时。
B.及时一次性。
(正确答案)C.一次性。
D.随时。
5.医疗费根据()机构出具的医疗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A.省级以上医疗机构。
B.市级以上医疗机构。
C.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正确答案)D.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
6.无责交强险人伤赔付限额为()元。
A.19800。
(正确答案)B.1800。
C.18000。
D.0。
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的平均收入计算。
A.1年。
B.2年。
C.3年。
(正确答案)D.4年。
8.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以下()情形交通事故,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A.因超载造成的事故。
B.受害人故意。
(正确答案)C.驾驶人饮酒驾驶。
D.保险车辆发生事故后逃逸。
9.不属于交强险死亡伤残赔偿项目是()。
A.死亡赔偿金。
B.护理费。
C.交通费。
D.营养费。
(正确答案)10.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发生率较高的是()。
A.司机。
B.前排乘坐人员。
C.后排乘坐人员。
D.司机与前排乘坐人员。
(正确答案)11.医疗费用审核标准()。
A.剔除非医保类药(或丙类药)部分和乙类药品的自费部分及其他非医保范围费用。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19年修订)正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06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2号公布根据2012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赔偿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第四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机动车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对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机动车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予以检验。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篇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创伤简介一、创伤的基本含义与特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一)道路交通事故创伤发生的特点:1.发生率高,在临床医学上属常见病、多发病;2.伤情复杂。
往往是多发伤、复合伤并存,表现为多个部位损伤,或多种因素的损伤;3.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
休克、昏迷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4.现场急救至关重要。
往往影响着临床救治时机和创伤的转归;5.致残率高。
这些都要求现场急救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医务人员等有关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争取时间,抢救伤员生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人员创伤是特殊类型的损伤。
由运动的车辆和人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
机制复杂,伤情多变。
其中最多见的和最典型的是撞击伤。
就撞击伤而言,由于受伤者所处的具体条件的不同,伤情可有很大差异。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受伤部位发生率较高的是头部和下肢,其次为体表和上肢。
重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创伤的40%,多为多发伤。
创伤的性质以挫伤、撕裂伤、辗压伤和闭合性骨折最为多见。
(二)不同受伤人员的伤情特点:1.机动车内人员伤情特点:道路交通事故创伤中,司机与前排乘坐人员受伤发生率较后排人员为高。
机动车内人员受伤的基本机理是惯性作用所致,在车辆被撞击的瞬间,由于车辆的突然减速,司乘人员受惯性作用撞向车前部,甚至经前窗抛出而受伤。
就受伤部位而言,司机较多发生头面部、上肢、其次是胸部、脊柱和股部的损伤;乘客较多发生锁骨和肱骨的损伤。
翻车事故时,乘客可被抛出致摔伤、减速伤、创伤性窒息、砸伤等;发生车辆追尾事故时,乘客可受挥鞭伤,出现颈髓、颅内损伤等;困在车内的乘客经多次抛投、撞击、挤压,造成严重多发伤。
2、摩托车驾驶员的伤情特点:摩托车驾驶员在驾车行驶时,上半身基本上没有保护,易受伤。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保险,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06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2号公布根据2012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赔偿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第四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称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机动车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对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机动车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予以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依法检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标志。
第二章投保第五条保险公司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质量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我委组织制修定了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业质控组织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使用。
2015年印发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同时废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附件:1.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2.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3.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4.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5.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6.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
卫生部道路安全临床诊疗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频发及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卫生部发布了《道路安全临床诊疗指南》,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提高对交通伤害的应对能力。
鲍颖诉黄华峰、赵碧瑶、平安财产保险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代理词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河北准星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鲍颖的委托,指派我作为原告鲍颖的代理人参与今天的庭审,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依据本案事实和我国法律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一、被告黄华峰、赵碧瑶、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本案事故是被告黄华峰驾驶冀AG5436小型拖拉机,沿S322线由东向西行驶,行驶至开发区工业路段时,于由南向北横路的原告(行人)鲍颖相撞,造成原告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在本案的责任划分上,请求合议庭充分考虑的是,一是被告属于机动车方,原告是一位行人,二是原告行走过程中发现被告的机动车时是停止行走,立即站在路的中间避让被告的机动车通过,是原告停下后被被告的车辆撞伤的。
2005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问题(八)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
非机动车一方、行人对交通事故负有次要责任的,减轻机动车一方10%—20%的赔偿责任。
因此,结合本案的事实以及交通大队认定,违反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石家庄市桥西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被告黄华峰、赵碧瑶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路人鲍颖无责任,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刚才的庭审举证、质证中,被告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本起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他人违法行为而相互造成。
那么,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被告黄华峰、赵碧瑶应对此次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
此次交通事故给原告带来的身体痛苦和精神伤害都是显而易见的,侵权后果十分严重,两被告理应连带承担由此给原告造成的侵权后果。
事故发生后,原告左胫腓骨三处粉碎性骨折处进行内固定,不仅长时间不能行走,生活起居全要他人照料,其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
虽经过治疗恢复,但三处骨折处内固定处需要二次手术,左下肢功能是不是落下残疾仍然不能确定。
原告也随本次交通事故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鉴定费、交通费、住宿费等一系列经济开支。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投保、赔偿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第四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称保监会)依法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机动车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动车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对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机动车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予以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调查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依法检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标志。
第二章投保第五条中资保险公司(以下称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为了保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实行,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公司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未经保监会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
第六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实行统一的保险条款和基础保险费率。
保监会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总体上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审批保险费率。
保监会在审批保险费率时,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交通事故中的人伤赔偿一直是事故双方当事人头疼的问题。
从受害人的角度讲,无论在事故中是否有责任,总之是经历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如果最后得不到一些额外的补偿,心里会很不平衡,不甘心。
而从致害方来讲,事故的发生不是故意的,国家又有赔偿方面的相关规定,甚至额外再赔偿一部分也能接受,但受害人老是狮子大张口,实在难以接受。
这是现实中确实是常见的由于不同的心理预期而导致的矛盾。
从另一层原因来讲,一是双方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不知情,在处理赔偿问题时主要是参照听说过的类似案件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二是目前主要采取的调解方式,调解人并没有向双方详细讲明法律的规定,而主要是让双方进行协商,即便是进入法院诉讼的案件,法官的主导思想也是以双方协商调解为主,甚至因为考虑具体情况太多,导致判决结果一个法官一个样,更加重了人们对于这类赔偿的疑惑。
从本篇开始,我将从保险理赔的角度但不局限于保险理赔,逐步介绍交通事故中人伤赔偿的相关规定,希望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适用法律交通事故的人伤赔偿,主要涉及到的法律有以下几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卫生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人身伤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交通事故赔偿与保险理赔赔偿的区别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交通事故赔偿和保险理赔赔偿应该一致,甚至在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例子,即调解是在交警主持下达成的,因此保险公司的赔偿也应该和调解协议一致。
这实在是莫大的误解,抱着这样的心理去处理事故的话,最终只能是前松后紧,白白吃了不少亏而不自知。
那么交通事故调解和交通事故赔偿以及保险理赔赔偿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交通事故调解是目前当事人采取的最为广泛的事故处理形式。
医院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及对策医院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一)、医院不理解部分法律的风险(二)、医院不能正确对待法律冲突的风险(三)、医院替人买单的法律风险(四)、医疗违法的法律风险(五)、好心背后的法律风险(六)、医院惯例的法律风险(七)、片面尊重患方权利的法律风险(一)、医院不理解部分法律的风险1、医院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2、医疗纠纷赔偿方面的法律风险3、医院不履行急救的法律风险1、医院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不配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批复一、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或不配合相关调查,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患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判定医疗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请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学会按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对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进行等级判定,若二级、三级医疗事故无法判定等级的,按同级甲等定。
责任程度按照完全责任判定。
二、医疗机构无故不参加随机抽取专家库专家的,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向患者说明情况,经患者同意后,由患者和医学会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鉴定专家进行鉴定。
三、医疗机构有上述情形之一,而对判定或者鉴定结论不服,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再次鉴定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司法中注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证据在诉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医疗诉讼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医院必须对自己的诊疗过程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所以,证据对医院来说尤其重要。
在诉讼中,如果医院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很有可能导致败诉。
一起利用医院举证责任敲诈医院案基本案情:原告曹某1999年3月3日在我院门诊查抗-HCV阴性,3月5日因纵隔肿瘤住医院胸外科,3月10日手术,输血600毫升,3月19日出院。
新交强险条例新交强险条例发布时间:2020-04-01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特制定交强险条例全文。
下文是交强险条例全文,欢迎阅读!!交强险基本介绍交强险的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交强险是中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
其保费是实行全国统一收费标准的,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是不同的汽车型号的交强险价格也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汽车座位数”。
交强险的承办机构为经保监会批准授权的中资保险公司及其代办机构,每辆机动车只需投保一份交强险,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或选择购买不同责任限额的商业险。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为中国大陆官方因应《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行推出的针对机动车的车辆险种,于20xx年7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配套措施的最终确立,于20xx年7月1日正式普遍推行。
交强险相关标识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简称“《交强险条例》”)的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
根据《交强险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都应当投保交强险,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并处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交强险的保险期间为1年,仅有四种情形下投保人可以投保1年以内的短期交强险:一是境外机动车临时入境的;二是机动车临时上道路行驶的;三是机动车距规定的报废期限不足1年的;四是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强险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拖拉机的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对交强险实施监督制度,在受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变更登记、改装和安全技术检验时,对符合要求的机动车辆均需具备有效的交强险保险,否则不能办理相关登记。
医疗费用审核鉴定申请书申请人: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中心支公司。
负责人:高天琦,职务:总经理住所地: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一段818号长城华都2、27、楼。
因原告刘维诉申请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及《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对于本案受害人刘维的医疗费保险赔偿,申请人仅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核定医疗费用的赔偿金额。
现申请人依法向贵院申请对本案受害人的医疗费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医保范围用药鉴定(含医疗费关联性审查),请予准许。
此致长沙县人民法院申请人: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中心支公司2014年11月14日【附相关保险条款】:《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中保协条款[2006]1号)第十九条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以及交强险合同的约定,并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核定人身伤亡的赔偿金额。
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涉及受害人受伤的交通事故,因抢救受害人需要保险人支付抢救费用的,保险人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费用清单后,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进行核实。
对于符合规定的抢救费用,保险人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支付。
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保险人在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支付。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中保协条款[2007]1号)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保险人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核定医疗费用的赔偿金额。
卫生部关于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卫医发[2007]175号)第二篇: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医疗处置原则和认定第三条:在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各项临床检查、治疗包括用药核使用医用材料,以及病房和病床等标准,在当地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关于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
•【公布日期】2007.07.03
•【字号】
•【施行日期】2007.07.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政医管
正文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关于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
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浦东新区社发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各市级医疗机构,市医疗急救中心:
现将卫生部《关于印发〈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的通知》(卫医发〔2007〕175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区县卫生局转发至所属相关医疗机构。
上海市卫生局
二〇〇七年七月三日。
中英文索引英中文索引附录一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挽救伤者的生命、提高伤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事故当事人的事故现场义务有:停车义务、现场保护义务、伤员抢救义务、报警义务和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的协助义务。
然而,由于公众医疗急救知识的缺乏,无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或现场的目击者,面对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国交通事故现场急救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也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中因伤致死及因伤致残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增加了这个章节,希望能对我国普及交通事故现场急救知识起到一些作用。
成功的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主要包括正确的伤情判断和在此基础上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
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四大技术。
一、正确判断伤情正确判断伤者的伤情是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使开放性创面免受再污染、减少感染,以及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如果现场有多位或成批伤员需要救治,急救人员不应急于去救治某一个危重伤员,应首先迅速评估所有的伤员,以期能发现更多的生命受到威胁的伤员。
伤情评估可依A、B、C、D、E的顺序进行。
A 气道情况(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查明呼吸道有无阻塞。
B 呼吸情况(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气胸或开放性气胸及连枷胸。
C 循环情况(Circulation):首先检查有无体表或肢体的活动性大出血,如有则立即处理;然后是血压的估计,专业医护人员可使用血压计准确计量。
D 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瘫。
E 充分暴露(Exposure):充分暴露伤员的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
在伤情评估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伤者有无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十分常见,一旦发生,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因此不容忽视。
交通事故中,某些人员可能由于惊吓和紧张,导致其对外界事务反映迟缓,但这并不表示有实质性的颅脑损害。
因此,对伤者首先应大声呼唤或轻推,判断其是否清醒,有无昏迷。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轻推伤者时,严禁用力摇动伤者,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对于清醒的伤者,应询问其在事故中头部有无碰撞,有无头痛、头晕、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并注意检查伤者有无头部的表浅损伤,如头皮血肿、头皮裂伤等。
如果伤者出现上述情况,即使当时没有其它不适,也需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2、判断伤者有无脊柱损伤:脊柱和脊髓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致残率很高,与其它交通事故创伤不同的是,大多数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均有比较明显的伤害暴力与身体接触过程,如头部被车辆撞击或头部撞击于硬质物体(如车窗)或地面等,而脊柱损伤可能源于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
例如在车辆突然停止(正面碰撞)或突然向前方运动(被其它车辆追尾)过程中,驾乘人员的头部容易出现前后的挥鞭运动,特别是乘坐无头枕座椅的驾乘人员,极易出现颈部的挥鞭伤。
而对脊柱骨折伤者不正确的搬运,很可能导致伤者的脊髓受损,造成伤者截瘫,给伤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
因此,对于每个伤员,在搬动之前,必须确定其是否有脊柱损伤。
如果伤者出现颈后、背部或腰部疼痛,棘突压痛,均提示有可能出现脊柱受损。
对于昏迷的伤者,现场急救和搬运中,应按照有脊柱损伤处理。
3、判断有无骨折:受伤部位疼痛、压痛、肿胀,均可怀疑有骨折,如果出现轴向叩击痛(如叩击伤者足底导致其大腿疼痛)则高度怀疑疼痛部位有骨折存在,如果出现局部畸形和异常活动,则基本可以确定骨折的存在。
4判断有无胸、腹部脏器损伤:如果伤者出现胸部疼痛、压痛、呼吸困难等,提示有胸部损伤存在,如果伤者出现皮下握雪感,提示伤者有皮下气肿。
如伤者出现腹痛、腹部压痛,肝、脾、肾区叩击痛,则应怀疑伤者有相应的脏器损伤。
在伤情的判断过程中,要求检查者采用的方法要简单、有效,检查手法准确,轻柔,防止增加伤者的痛苦并造成二次损伤。
发现有怀疑颅脑损伤或胸、腹部脏器损伤的伤者,应尽快通知警方和急救中心,说明情况。
二、正确进行现场急救(五项急救技术)【通气】通气系指保证伤员有通畅的气道。
可采取如下措施:⑴解开衣领,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咽喉的异物、凝血块、痰液、呕吐物等。
⑵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的伤员,可将颈项部托起,头后仰,使气道开放。
⑶对于有颅脑损伤而深昏迷及舌后坠的伤员,可将舌拉出并固定,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⑷对喉部损伤所致呼吸不畅者,可作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5)紧急现场气管切开置管通气。
【止血】止血是现场急救首先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阻止伤口的持续性出血,防止伤者出现因失血导致的休克和死亡,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挽救伤者的生命。
在现场急救止血过程中,一般首先应判断伤者出血的原因: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多呈血珠状,可以自动凝结。
在现场无需特殊处理,或给予局部压迫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静脉破裂的出血多为涌出,血色暗红,大静脉破裂导致的出血比较快速。
动脉破裂导致的出血多为喷射状或快速涌出,血色鲜红。
止血的方法主要有局部压迫止血、动脉Array压迫止血和止血带止血三种手段。
局部压迫止血: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伤口的出血均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方法是使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急救包等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
如果在事故现场无上述材料,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衣物、围巾等覆盖伤口,包扎或用力压迫。
在对肢体伤口的加压包扎过程中,加压力量达到止血目的即可,不宜过大,防止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加垫屈肢止血法:在上肢或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
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腘窝加垫屈肢固定。
动脉压迫止血:对于局部压迫,仍然无法达到止血目的的伤者,可以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依靠压迫出血部位近端的大动脉,阻断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止血目的。
压迫腋动脉:在伤者腋下触摸到腋动脉搏动后,以双手拇指用力向伤者肩部方向压迫该动脉,可以达到该侧上肢止血的目的。
压迫肱动脉:在上臂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该动脉用力压向肱骨。
此法用于阻止前臂伤口的出血。
压迫桡动脉及尺动脉:在腕部掌侧触摸到桡动脉和尺动脉,同时压迫,阻止手部的出血。
压迫指动脉:用手捏住伤指指根两侧,可以阻止手指出血。
压迫股动脉: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点可以触及股动脉搏动,用力下压,可以阻断同侧下肢的出血。
对于前臂或手部出血者,还可采用在肘前放置纱布卷或毛巾卷,用力曲肘固定,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带止血:如果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无法达到目的,而压迫动脉不便于伤员的转运时,可以使用专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应注意力量足够。
如果力量不足,可能导致止血带没有阻断动脉血流,而仅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伤口出血更加凶猛,加速伤者的失血。
如果在交通事故现场如果没有止血带,可以使用绷带、绳索、领带、毛巾、围巾、衣物等替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严禁用铁丝作为止血带使用。
【包扎】包扎的主要目的是:一、压迫止血;二、保护伤口,减轻疼痛;三、固定。
现场包扎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绷带、三角巾、十字绷带等。
如果没有这些急救用品,可以使用清洁的毛巾、围巾、衣物等作为替代品。
包扎时的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
如果出血比较凶猛,难于依靠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时,可使用动脉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带。
在包扎过程中,如果发现伤口有骨折端外露,请勿将骨折断端还纳,否则可能导致深层感染。
腹壁开放性创伤导致肠管外露的情况在交通意外中十分罕见。
一旦发生,可以使用清洁的碗盆扣住外露肠管,达到保护的目的,严禁在现场将流出的肠管还纳。
【固定】固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端移位导致的二次损伤,同时缓解疼痛。
在现场急救中,固定均为临时性的,因此一般以夹板固定为主。
可以用木板、竹竿、树枝等替代。
固定范围必须包括骨折邻近的关节,如前臂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
如果事故现场没有这些材料,可以利用伤者自身进行固定:上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躯干固定;下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固定。
【转运】转运是现场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
正确及时的转运可能挽救伤者的生命,不正确的转运可能导致在此之前的现场急救措施前功尽弃。
昏迷伤者的转运:在昏迷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
方法是使患者侧卧,随时注意观察伤者。
如果伤者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误吸。
对于有脊柱损伤的伤者,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出现脊柱的弯曲。
一般使用三人搬运法,严禁背、抱或二人抬。
运送脊柱骨折伤者,应使用硬质担架。
有颈椎损伤者,搬运过程中必须固定头部,如:在颈部及头部两侧放置沙袋等物品,防止头颈部的旋转。
注意,对怀疑有脊柱骨折或不能除外脊柱骨折者,必须按照有脊柱骨折对待。
对于使用止血带的伤者,必须在显著部位注明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如无条件,需向参与转运者说明止血带使用的时间。
附录二常用特殊检查项目一、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这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最早应用于头颅检查。
目前,对脑外伤的诊断准确率已达95%,用于腹部和盆腔创伤检查亦逾益广泛。
1、头颅部CT检查:凡创伤中头部受力、或冲击伤、甩鞭伤、创伤性窒息等,疑有颅内损伤时,均需进行此项检查。
有助于脑震荡与颅内存在损伤病灶的鉴别;可以直接显示脑挫裂伤病灶和颅内血肿,有确诊价值。
2、胸部CT检查:其敏感度比常用 X线检查高约100倍。
由于胸部创伤多较急重,来不及进行CT检查,X线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CT检查多用于病情稳定,诊断不明确的胸部创伤病人。
3、腹部螺旋CT检查:凡有腹部创伤史,疑有腹内脏器损伤时,只要病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即可施行CT检查;多发伤、腹部伤者,伴颅脑损伤昏迷、截瘫或精神状态不配合检查的,也适合CT检查。
腹部CT检查可明确腹腔内和腹膜后的损伤情况及严重程度;确诊实质脏器的破裂伤;判断腹腔内血块和出血量;4、脊柱CT检查:怀疑有脊柱或脊髓损伤者可行CT检查,可以明确椎体、椎管及根管等组织直径、横径数据;提示骨折块的移们情况;显示椎体后缘和椎析骨折片移位等。
脊柱CT检查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不能完全代替体格检查、X线平片、MRI、脊髓造影等检查。
二、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临床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
因其扫描成像所需的时间较长,不适于病情不稳定、不配和、神志不清的病人。
不是创伤病人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
1、对颅脑特殊部位:胼胝体、脑表面、颅底、鞍区、视丘下部及脑深部等的微笑病灶显示较准确。
适用于脑干损伤的检查:可显示形态变化和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