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王权堂四川文理学院

【摘要】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不仅存在资本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地租理论现实意义

一、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特点与资本主义地租。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垄断。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土地所有权同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分离,又同土地的经营分离。

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资本主义地租依据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级差地租。依据土地等级不同而交纳的地租成为级差地租。土地质量优劣的差别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根本原因。级差地租的源泉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级差地租的内容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有两种具体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雇佣工人在肥沃程度较高或位置较好的土地上创造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的地租,这就表现为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连续追加投资于同一块土地,而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II的本质是相同的,二者都是来源于农业超额利润,都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投资方式与经营方式的不同,级差地租I是一种粗放式经营,而级差地租II是一种集约式经营;而且,级差地租I可以事先确定,而级差地租II则会因为租约期限的长短引起土地所有者与租地农场主之间的矛盾。

但级差地租II的基础与出发点是级差地租I,况且级差地租II能否形成及数量确定归根到底取决于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与劣等土地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取决于追加投资的农产品的平均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地的农产品的起调节作用的生产价格之间的差别。

3.绝对地租。不论耕种何种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内容是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的平均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4.垄断地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某种独特的自然条件而生产的某项独特的产品,可以形成垄断价格,从而形成一种超额利润并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形成垄断地租。

5.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对土地的经营权垄断和所有权垄

断。

还存在于建筑业和采矿业中,并由此形成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也存在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

6.土地价格。土地没有价值,但有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的多少,二是利息率的高低。

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而与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7.所有地租来源都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其来源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体现着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以及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1.依据马克思关于农业地位的科学论述,强化与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与发达的工业体系都必须建立在雄厚坚实的农业基础之上。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我国农业进行适时适度的保护,以便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础地位。

2.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保障农民的

物质利益。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是其基本经济规律。

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体之一,追求利润,增加收入是其内在要求。必须在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即合理分配级差地租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农民增加对土地的科技、资金投入,最终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3.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确保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承包者所有。根据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在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条件下,级差地租Ⅰ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即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Ⅱ,由于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追加投资形成的,主要应由土地经营者所得,即主要应由承包农户所有。我国政府规定,在农村采取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则为农民增加对土地的劳动、科技、资金的投入提高了积极性,保证因投入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归己所有,从时间上为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增加了可能性,可防止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短期性。

4.正确认识土地产权关系,建立与健全土地资产的良性运营格局。

依据马克思的理论分析,凡是存在土地产权关系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地租。要实行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化,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根据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属性,建立与健全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这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所在。正确选择与确定土地价格与土地使用费标准,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土地资源重组。自觉利用价值规

律,强化对土地使用与土地配置的宏观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借助于法律、经济等手段,对于微观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实施有效地协调与监督,保障土地产权关系改革的顺畅进行,从而为农民积极性的发挥、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育、为土地市场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参考文献: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版.洪银兴等,.《<资本论>的现代解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刘炳英,《<资本论>选读和简论》,华夏出版社,2006.洪远朋,《<资本论>教程简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64理论探讨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