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学》课程设计-06年
- 格式:ppt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22
包装工程专业《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探索一、引言随着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包装工程专业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包装材料学》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索《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二、《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内容1. 课程目标《包装材料学》这门课程旨在使学生们对包装材料的种类、性能、工艺与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包装设计和工程实践做好铺垫。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包装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 包装材料在包装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 包装材料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 课程内容《包装材料学》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包装材料的分类: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 包装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包装材料的加工工艺:印刷、复合、成型等;- 包装材料的应用:食品包装、医药包装、化妆品包装等。
3. 教学方法由于《包装材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由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包装材料的物性测试、加工工艺实验等;- 产学合作:与包装行业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1. 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包装材料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包装行业的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
可以引入新型环保材料、智能包装材料等领域的知识,使学生们对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为未来的包装设计和研发工作做好准备。
2. 课程与实践的结合《包装材料学》课程应该与实践结合紧密,让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包装材料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包装材料生产厂家,让他们亲眼看到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应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包装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包装的基本概念,掌握包装材料、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了解包装在商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 引导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包装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
3.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包装设计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审美素养。
2. 引导学生关注包装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包装、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接纳不同的观点。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用型课程,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表达和分享,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包装设计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1. 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包装的基本概念- 包装的定义、作用、分类- 包装材料的特点及应用2. 包装设计原则- 美观性、实用性、安全性- 创意思维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3. 包装与环境保护- 绿色包装的概念及意义- 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4. 包装设计制作实践- 设计草图、选定材料- 制作过程、修改完善5. 包装设计评价- 评价标准、方法- 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包装的基本概念、材料及分类第二课时:包装设计原则、创意思维第三课时:包装与环境保护、绿色包装第四课时:包装设计制作实践(1)第五课时:包装设计制作实践(2)第六课时:包装设计评价、总结与反思教材章节:《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设计”第二节“包装设计”教学内容进度:1-2课时:基本概念、设计原则3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包装4-5课时:设计制作实践6课时:评价、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包装材料学课程编码:英文名称:Packaging Material学时:96 学分:6适用专业:包装工程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参考教材:包装材料学,轻工业出版社,王建清主编,2011.06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纸、塑料、玻璃、金属、木材、复合材料等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的性能、用途及其制品成型工艺,熟悉测试和分析材料和制品性能的技术方法,并初步具备新型包装材料和制品的研究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包装材料学的系统知识,为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机械和运输包装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将各种材料最新科技发展和趋势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将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改进,同时加入了一些自学讨论的教学方式;另外,将课外习题量进行了适当增加,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包装材料工业的现状及研究发展趋势,本课程重点讲授包装纸、纸板、加工纸、瓦楞纸板、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等包装材料及其包装制品的结构与性能、品种和应用,以及包装辅助材料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介绍改善和提高这些包装材料适应性的技术与方法;讨论将不同包装材料生产成包装制品的工艺与设备;重点讨论纸及塑料包装制品成型技术与工艺;着重介绍各种包装材料及制品的检测技术与方法,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与使用。
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根据商品性能和包装要求,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制定材料加工成型工艺,正确测试评价材和制品的质量,能够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共1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包装与包装工业;包装材料学及其在学科中的地位;包装材料学课程学习要求与目标。
南京林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徐琦学号:100407120 专业:包装工程题目:散剂药品的包装工艺规程制定指导教师:徐长妍职称: 教授2013年 05 月 28 日南京林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包装工程学生姓名:徐琦学号:100407120包装工艺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起迄日期: 4月15日~ 4月28日课程设计地点:校内指导教师:徐长妍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 5 月28 日目录设计任务书...............................................................1-4正文.....................................................................4-10 1.散剂药品的特性分析及其对流通环境的要求.................................4-5 1.1散剂药品的商品属性.................................................4-51.2流通环境条件 (5)2.散剂药品包装的材料选择 (5)2.1散剂药品内袋包装材料的要求 (5)2.2散剂药品内袋包装材料选择 (5)2.3散剂药品外包装材料选择 (5)2.4散剂药品运输包装材料选择 (5)3.散剂药品包装结构设计 (6)4.包装工艺路线的制定 (6)5.包装工艺过程 (7)5.1散剂药品内装袋的制袋工艺过程 (7)5.2散剂药品外包装的装盒工艺过程 (7)5.3散剂药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制造工艺 (7)6.包装工艺过程具体分析...................................................8-9 6.1散剂药品内装袋的制袋工艺过程的具体分析.. (8)6.2散剂药品外包装的装盒工艺过程的具体分析.............................8-96.3散剂药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制造工艺的具体分析 (9)7.集合包装工艺及运输....................................................9-10 7.1托盘包装工艺. (10)7.2装卸运输环节注意事项 (10)总结 (10)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1.本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2.巩固和强化包装工艺、运输包装、包装机械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树立包装工艺的工程概念,掌握包装中的防震设计、防锈设计、防霉设计、防潮和防水设计及主要包装容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制订典型的包装工艺规程。
包装材料学(二)教案第一章塑料概述教学基本内容:介绍塑料包装的特点及其产品,简要回顾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命名。
重点:1. 塑料包装的特点及其产品2.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3.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命名。
难点: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塑料包装的特点及其产品,重点要掌握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塑料包装的特点及其产品一、塑料的特点塑料包装材料之所以发展迅速,是由于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塑料有很多优点:1. 质轻、机械性能好塑料的相对密度一般为0.9~2.0g/cm3,只有钢的1/8~1/4,铝的1/3~2/3,玻璃的1/3~2/3,按材料单位重量计算的强度比较高。
制成同样容积的包装,使用塑料材料将比使用玻璃、金属材料轻得多,这对长途运输将起到节省运输费用、增加实际运输能力的作用。
塑料包装材料在其拉伸强度、刚性、冲击韧性、耐穿刺性等机械性能中,某些强度指标上较之金属、玻璃等包装材料差一些,但较纸材要高得多;且在包装行业中应用的塑料材料,某些特性可以满足包装的不同要求,如塑料良好的抗冲性优于玻璃,能承受挤压;可以制成泡沫塑料,起到缓冲作用,保护易碎物品。
2. 适宜的阻隔性与渗透性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可以制成阻隔性适宜的包装,包括阻气包装、防潮包装、防水包装、保香包装等,用来包装易因氧气、水分作用而氧化变质、发霉腐败的食品等包装材料。
对某些蔬菜水果类生鲜食品,对包装要求有一定的气体和水分的透过性,以满足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用塑料制得的保鲜包装能满足上述要求。
3. 化学稳定性好塑料对一般的酸、碱、盐等介质均有良好的抗耐能力,足以抗耐来自被包装物(如食品中的酸性成份、油脂等)和包装外部环境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及各种化学介质的腐蚀,这一点较之金属有很强的优势。
4. 光学性能优良许多塑料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制成包装容器可以清楚地看清内装物,起到良好的展示、促销效果。
《包装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3030课程名称:包装材料/Packaging Materials课程总学时/学分:32/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方向)一、课程简介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即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涂料、粘合剂、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基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构成现代包装材料的四大支柱材料(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复合材料的介绍,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包装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类包装材料的新的发展趋势,熟悉必要的材料和制品的加工工艺,以便能准确、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进行产品包装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包装设计的系统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现代包装技术中常用的包装材料及其性能;2、掌握包装材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了解当代包装材料的发展动态和国内外包装材料信息;4、掌握包装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分析其包装材料选用的合理性;5、能准确、合理地选用包装材料进行产品包装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学的概念;包装材料学的任务、对象与内容;包装材料发展史;包装材料的分类与选用原则;包装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包装材料的分类与选用原则。
第2章包装用纸与纸板(4学时)知识点:造纸所用的原料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纸和纸板的生产过程;纸和纸板相关的主要性能;相关基本概念;常用的包装用纸和纸板的性能特点;加工纸和纸板的加工方法。
重点、难点:纸和纸板的性质。
第3章瓦楞纸箱(4学时)知识点:瓦楞纸板的结构、类型、形状及性能特点,影响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重点和难点:瓦楞的类型与形状及其性能特点,影响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课程思政案例】《包装材料学》:夯实绿色包装基础,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一、课程简介《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重点讲授纸、塑料、玻璃、金属、复合包装材料的生产、性能、用途及其制品的成型工艺,以及包装辅助材料的种类、加工与用途。
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该课程后,不仅能够对常用材料的性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评价,还应具备新型包装材料和制品的初步研发能力。
本课程还为后续包装设计与应用、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运输包装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可以根据商品性能和包装要求,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制定材料加工成型工艺,并能够分析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包装材料学》教学团队为市级教学团队,主编的《包装材料学》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了《包装材料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第一批慕课,并入选一流本科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使学生时刻牢记绿色包装和包装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激发学生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1.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课程采用了线上与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线上内容教师会发布学习任务与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视频与其他学习资源的学习,并通过每节课的测试题来考核学生掌握情况,提升自主安排学习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线下课部分知识点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作为授课主体,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国内最新研究与悠久历史成果引入课堂,树立文化自信包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纸、塑、玻璃、金属等材料的情况都要了解。
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有可能给包装行业带来进步。
同时,包装材料的发展也历史悠久,比如造纸术。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先发展以及我们祖先曾经为行业做出的贡献,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其努力学习的决心。
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理念,结合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让绿色包装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包装工程专业《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探索随着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包装工程专业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包装材料的选择、设计、性能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方面探讨《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首先要明确《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包装材料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包装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包装材料的分类、特性和性能等;2. 掌握包装材料的选材原则和设计方法,能够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包装要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3. 熟悉包装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具备基本的包装材料加工和测试能力;4.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包装材料的优缺点,具备较强的包装材料应用和改进能力。
二、课程设置三、教学方法针对《包装材料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具体包括:1. 启发式教学:通过讨论、提问、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包装材料选择、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实践教学:开展包装材料的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包装材料的性能、加工和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3.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包装材料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包装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分析原因和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评估方法《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探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包装材料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包装材料的种类、性能、应用和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包装材料的特点与应用领域,提高包装设计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选材和设计;2.能够分析包装材料在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环节中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3.掌握包装材料的环保性、节能性、可持续性等要求,具备设计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1.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点;2.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3.包装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
第二章包装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1.包装材料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2.包装材料在电子、五金、玩具等行业中的应用;3.包装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对应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包装材料的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案1.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包装材料的设计方案和样品制作;3.包装材料的测试和优化方案。
第四章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要求1.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和节能性要求;2.包装材料可持续性的概念和实践;3.包装材料的环保认证标准和评估方法。
四、课程安排教学活动1.理论授课:介绍包装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场景。
2.实验操作:进行包装材料的测试和样品制作。
3.案例研究: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包装材料的选材和设计。
4.课程论文:撰写关于某种包装材料的设计方案及其优化方案。
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第一章1周第二章1周第三章2周第四章1周课程论文2周五、考核方式1.实验检查:通过对包装材料的测试实验进行检查,占据10%的成绩。
2.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及练习,占据20%的成绩。
3.课程论文:根据要求撰写课程论文,占据40%的成绩。
4.期末考核:面向全体学生的结合课程知识的深度考试,占据30%的成绩。
六、参考教材1.《包装工程基础》夏文等编著2.《包装设计与制造》许云龙编著3.《包装原理与设计》潘建强,裴雨等编著七、备注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包装材料选材、设计和优化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