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83.49 KB
- 文档页数:2
“三步八法”手法推拿对腰突的护理发布时间:2023-02-17T07:47:36.06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月10期作者:黄玉英[导读]“三步八法”手法推拿对腰突的护理黄玉英(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一起钓鱼的小张最近和我说了件事,单位体检时拍片发现自己有腰间盘膨出,但是医生特别轻松地说“你这病不严重,吃点药就可以了。
”小张开了一堆骨康胶囊和布洛芬,结果回家后越来越疼,一点好转都没有,直到有一天腿也开始疼,从最开始的腰疼到大腿疼,再到小腿疼,最后到市里专门的骨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查出来是腰椎间盘突出。
一听见是腰椎间盘突出,小张蒙了,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医生连药也没有开,只说让小张慢慢养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什么是腰突,三步八法手法如何进行腰突护理,这篇闲谈也送给小张和广大腰突患者。
腰突是什么?腰椎间盘突出也被简称为腰突症,也被叫做腰椎纤维环破坏症或腰椎椎核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后,遭受外力作用,导致了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了神经根,脊椎或血管等组织,出现了腰疼,伴随着坐骨神经反射书疼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自身出现退行性改变,加之某些外因,例如遭受风、寒、湿邪入侵、外伤、慢性劳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腰突?有许多朋友感觉自己的腰腿痛就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按照腰突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出现治疗不当,还耽误了病情。
那到底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才算是腰椎间盘突出呢?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腰腿疼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肾亏和肾虚引起的腰部酸痛,第二种为腰部肌肉受损、肌肉扭伤挫伤、腰部肌肉劳损等导致的疼痛,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的坐久了会腰酸背痛。
第三种才是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根,导致了周围组织出现水肿,神经出现了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疼痛。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根据人们的颈椎部长期疲劳、腰部不良等生活方式,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颈椎病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的治疗手段中,中医针灸和按摩手法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意义,针灸和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面积应用于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其临床推广价值受到广泛认可。
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本文通过分析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中针灸和按摩手法,研究颈椎病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手法,促进针灸联合推拿手法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中医一、颈椎病的危害和早期症状颈椎病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隐患,目前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医学界广泛关注。
颈椎病的危害不容忽视,会引起心痛、头晕、心律不齐等一系类症状。
研究表明,中风、半身不遂与颈椎问题密不可分,不重视颈椎问题还会引起猝死、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等给人们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疾病。
患病者的60%以上是由颈椎引起的,颈椎健康对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颈椎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颈椎病包括颈部酸痛和僵硬、肩背酸痛和僵硬,尤其是肩胛内侧。
睡眠中经常出现入睡、手臂疼痛、麻木、甚至严重的行走不稳、头发飘落、跛行、大小便不畅、性功能问题、全身瘫痪而无法自理等症状也是由颈椎病引发的的副作用。
近年来,由于长期接触手机、电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逐年下降,年轻患者通常有头痛、颈肩痛、耳鸣、神经紊乱和视力损害等临床症状。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殊药物[2]。
颈椎病的早期症状是卡嗒声,而不是简单的“生理性卡嗒声”,伴有疼痛、麻木或虚弱。
生理上的反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于颈椎关节,在颈椎弯曲、伸展和旋转时会反弹[3]。
当然,也有理论认为关节内有小气泡,关节运动异常,甚至关节磨损,关节经常是弹跳的主要原因。
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操作规范毫针刺法是一种传统的康复技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腧穴,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下面介绍毫针刺法的操作规程。
首先,需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进针方法有四种: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
不同的进针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腧穴和针长。
进针时,需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
直刺、斜刺和平刺是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不同的三种方法。
深度则需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即在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毫针刺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技术。
3.2 捻转法:在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
当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
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
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
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手法配合针罐治疗第三腰椎横凸综合症第三腰椎横凸综合症是引起腰伴下肢前外侧疼痛的常见因素,但疼痛一般不过膝.本病是临床上推拿治疗欠佳的一个病症,笔者应用针灸拔罐配合手法整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诊断标准在单侧或双侧第三腰椎横凸处,有固而不移的结结状物或敏感压痛点,在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弯腰不久直立时困难,活动后症状减轻,疼痛多成持续性,并向臀部或大腿前外侧及膝部放散.一般资料四五十例患者中男二十一例女二十九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时间一星期,最长者缠绵十三年,有外伤史的有23例,.治疗方法一,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推揉法自肩架骨下角处,延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揉至骶管裂孔旁开三寸的至边穴,使局部透热达到放松的目的.接着用拇指拨揉理顺手法实数于第三腰椎横凸处的结结状或条梭状物,然后用沉稳的肘压法点按夹脊穴,肾腧穴,至室穴气海腧大肠腧穴.二,以右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的左侧,选用俯卧柿压腰搬腿过伸法操作,千万要注意下肢于脊柱纵轴的一至性,用左肘部或掌跟部压放在患侧第三腰椎横凸于脊凸之間,右手托握患侧大腿前面,在大腿过伸的基础上按腰之手做沉稳的顿撮动作.用推揉法实数于下肢膀经路线,拨点欢跳,委中,成山,涌泉等穴位.三,患者取侧卧位,用推肩拉臀侧搬法实数于两侧,达到整复追间小关节紊乱的目的.四,患者仰卧位,以患肢回旋顿拉法和双下肢曲膝曲髋动腰法结束.五,选用二寸长的三号不锈钢针或火罐:蒸空拔气罐,孟氏拔罐等都可:.在局部常规消毒后,在距离脊凸约三厘米的部位,寻找到敏感点或第三腰追横凸的尖端刺入约两寸左右,凭借手感或技巧成放射状的点刺横凸的外侧尖端及上下源,然后将针停留到正常位,将针扣在火罐内吸服十五分钟结束.典型病例李某男当年39岁,于2010年5月10日就诊,自诉右腰部疼痛晨起时加重伴右臀部或大腿前外侧面放射性疼痛有三月之久,经检查腰椎区度存在活动幅度尚可,腰椎脊凸顺列不整齐一二三脊凸偏向右侧,脊凸间隙不等宽,在第三腰椎横凸处有结结状物,确认为本病.经上法每隔三日一次,治疗五次后痊愈随访两年无复发.。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发表时间:2012-02-21T16:15:24.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遵来雷智锋[导读]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方法,通常以局部取穴法为主王遵来雷智锋(天津北辰北门医院天津300400)【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19-02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的普及,汽车的广泛应用,颈椎病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涉及人群较广且越来越年轻化。
其中以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1],而且往往是其它类型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
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痛苦,增加了生活及社会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近五年来,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药物治疗或综合疗法,现就将针灸、推拿、药物治疗本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针灸治疗为主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方法,通常以局部取穴法为主,选穴以颈夹脊、风池、阿是穴频率最高,以毫针、电针、水针、针刀及其它治疗方法为常用,也有腹针等新疗法,亦有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张铁英等[2]根据病变累及的经络采用辨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0例,各经主穴分别为手三里、天宗、消泺、极泉、天柱,痊愈率为58.9%,且疗程缩短。
吴扬等[3]用腹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为主穴,60例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传统的针刺法。
熊晓燕[4]采用电针加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显效率达95%。
李明钊等[5]采用针刀加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3例中治愈(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101例,平均治疗2.3次;好转(疼痛明显减轻)27例,平均治疗3.42次;无效(疼痛未减轻)5例,平均治疗2次,有效率96.2%,1a后随访复发2例。
中医正骨疗法培训中医正骨疗法是一种针对骨骼、肌肉、关节等损伤、疼痛等症状的中医疗法。
该疗法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
中医正骨疗法的基本理论是“法以正治”,即通过正确的技法和操作,调整和矫正身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病痛的目的。
该疗法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情和身体状况,因人而异,因病而治。
中医正骨疗法主要包括推拿、揉捏、按摩、拔罐、扫描、推拿膝关节等多种技法。
其中,推拿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主要通过手部的按摩、推拿、摩擦、挤压等技法来刺激身体的神经、血液、淋巴、肌肉等组织,以改善其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揉捏和按摩则主要针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损伤和疼痛,通过触摸和按压来缓解和消除相关症状。
其他技法如拔罐、扫描等则主要用于调整气血状况、疏通经络、消除疼痛等。
中医正骨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它适用于各种骨骼、肌肉、关节等损伤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如颈、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僵硬、骨关节炎、肌肉扭伤等。
中医正骨疗法的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课程,旨在教授学员适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常见疾病和损伤的基本技法和知识。
培训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正骨手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康复理论、急救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学员需要具备较好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正骨疗法的培训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也适合普通人士学习,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
通过学习中医正骨疗法,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保持健康,预防身体损伤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部灸联合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发布时间:2021-10-19T08:28:54.08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6期作者:李孝富郑玉华陆仕忠郭春梅李玲[导读] 目的:探讨三部灸联合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李孝富,郑玉华,陆仕忠,郭春梅,李玲云南省文山市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云南文山,663000【摘要】目的:探讨三部灸联合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云南省文山市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住院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三部灸联合治疗组(三部灸组,n=50)、药物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三部灸组为96.0%(48/50),药物组为56.0%(28/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
三部灸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显著短于药物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药物组(P<0.05)。
结论:三部灸联合治疗较药物治疗更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三部灸;联合治疗;药物治疗;骨折愈合;肿胀消退近年来,各种意外事件及交通事故在时代的发展下日益增加,进而不断增加了骨折患者数量[1]。
骨折后患者极易有一定程度的疼痛等症状出现,同时还极易有骨折不愈合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及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2]。
本研究探讨了三部灸联合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云南省文山市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住院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三部灸联合治疗组(三部灸组,n=50)、药物组(n=50)两组。
三部灸组患者中男性33例(66.0%),女性17例(34.0%),年龄19~55岁,平均(30.5±5.3)岁;骨折至就诊时间30min~24h,平均(12.1±2.3)h。
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19~44岁27例(54.0%),45~55岁23例(46.0%)。
神奇的三针小方(内含止痛正骨松筋针)
1、祛湿三针:阴陵泉、三阴交、丰隆;
2、祛痰三针:中脘、足三里、丰隆;
3、湿疹三针:曲池、血海、足三里;
4、头项痛三针:风池、颈百劳、肩外俞;
5、落枕三针:后溪、昆仑、绝骨;,
6、鼻炎三针:印堂、迎香、上星;
7、过敏性鼻炎三针:攒竹、通谷、太冲;
7、补气三针:气海、关元、足三里。
大成一三针法之止痛正骨松筋组合针法
8、止全身所有疼痛针
止痛穴三针 1.5寸针
(第二掌骨与第三掌骨连接上1寸处,贴第二掌骨边缘,针尖斜向食指),三针,1.5寸针;
后溪穴三针
第一针,后溪透中渚,1寸针;
第二针,后溪透劳宫,2.5寸针;
第三针,后溪透腕骨,1.5寸针;
9、止痛正骨松筋针
止痛正骨穴三针 2寸或3寸针
曲池下1寸,其两穴与手三里成三角形。
快速破皮进针后,贴在缘骨向手太阳小肠经方向斜刺,最好能达到针感最大化。
共三针,进针方向一致。
松筋穴三针 1.5寸针
鱼际穴贴骨一针,旁开5分各一针。
w idth:100% !important;}。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蒋戈利;邢军;夏喜云;刘玉珍;陈丽华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02(021)002
【摘要】目的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B组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 ,C组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A组的疗效、见效时间和颈椎X线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B、C组(P <0.01),病程2年以内的疗效优于2年以上者(P<0.05),不同证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三步针罐疗法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蒋戈利;邢军;夏喜云;刘玉珍;陈丽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464医院中医针灸理疗中心,天津,300381;中国人民解放军464医院中医针灸理疗中心,天津,300381;中国人民解放军464医院中医针灸理疗中心,天津,300381;中国人民解放军464医院中医针灸理疗中心,天
津,300381;中国人民解放军464医院中医针灸理疗中心,天津,3003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J], 李士茂
2.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J], 宫秀丽;蒋戈利;刘文红;李桂香
3.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张凯;蒋戈利;蒋信忠;邢军;刘玉珍;刘文红
4.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J], 李士茂
5.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J], 张凯;蒋戈利;邢军;刘玉珍;刘文红;董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对骨伤科康复的治疗策略骨伤科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骨伤后的功能和生活能力。
在这个领域中,中医在康复治疗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疾病的本质,尤其擅长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草药的运用。
在骨伤科康复中,中医有着独特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下面将会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治疗策略。
第一,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康复中。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经络的通畅。
在骨伤康复治疗中,针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 痛点针刺:对于疼痛源头明确的伤患部位,可以直接刺激相应的穴位,缓解疼痛。
2. 经络调理: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加速骨伤的康复进程。
3. 针刺配合推拿:将针刺疗法和推拿疗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起到放松肌肉、促进循环的作用。
第二,中药疗法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骨伤科康复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通过草药的配伍和煎煮,能够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在骨伤科康复中,中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 洗液疗法:将煎煮后的中草药制成洗液,用于清洁和消毒伤口,促进创面愈合。
2. 草药熏蒸:将中草药熏蒸或热敷于受伤部位,使草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皮肤,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3. 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师会开方给予一些中药内服,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第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的方法。
在骨伤科康复中,中医推拿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患处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
2. 拔罐疗法: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其他部位使用拔罐器,在局部产生负压效应,促进淋巴液的排泄和代谢产物的清除,加速伤口愈合。
3. 推拿配合针灸:结合针灸疗法,通过推拿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加强治疗效果。
针灸火罐10种手法(背部膀胱经)推拿4种手法刮痧足底心理修复能力/\/\/\/\/\/\/\/\/\/\/\/\/\/\/\/\/\/\/\/\/\/\/\/\/\/\/\/\/\/\/\/\/\/\/\/\/\/\/\/\/\/\/\/\/\/\ 调节能力/\/\/\/\/\/\/\/\/\/\/\/\/\/\/\/\/\/\/\/\/\/\/\/\/\/\/\/\/\/\/\/\/\/\/\/\/\/\/\/\/\/\/\/\/\/\ 华佗夹脊穴每个棘突旁开0.5 背腧穴第一讲平衡推拿疗法第一章概论一、定义●理论依据:是以平衡医学理论,还有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治疗思想●治疗途径:神经反射●治疗工具:4种手法,神经弹拨、神经点穴、推法、拿法●治疗目的:二、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31对2、周围神经系统:上下肢各三条●正中神经:来源于颈5(c5)~颈7有安神的作用上肢外展90°肩关节稍旋后锁骨中点下缘开始沿上肢的正中下行至肘横纹终末处垂直下行至腕横纹中点●尺神经:腋窝顶点沿上至内侧下行至尺神经沟(麻筋了的地方)下行至豌豆骨外侧●桡神经:掖后线的皮肤纹头旋前至曲池穴沿前臂外侧直接下行至挠骨茎突内侧●坐骨神经: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重点开始垂直下行至委中上一寸垂直下行至胫神经通过内踝后侧至足底外侧至腓总神经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后又在外踝后侧汇总到达足面第二章平衡推拿手法一、神经弹拨1、手法操作:垂直神经利用拇指的指腹或肘尖或掌跟进行弹拨手法(向下一定的力量)2、分类:根据治疗的部位或患者的体位●拇指弹拨:头肩部、正中神经、桡神经●四指弹拨:尺神经、胫神经●肘尖弹拨:背神经后跟、坐骨神经●掌跟弹拨:下肢坐骨神经3、注意事项●每人每次15分钟●以下病症不宜进行急性化脓性炎症骨折或疑似骨折外伤24小时内血液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病孕妇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肺结核、癌症的活动期和骨结核二、神经点穴1、手法、沿着神经走行、垂直皮肤向下,由轻☞重☞轻逐渐加压2、分类●拇指点穴:由指间关节作用●肘尖点穴:45°向内前3、注意事项●每个穴位治疗3秒~5秒●第一次治疗后会感到乏力三、拿法1、手法操作:沿四肢拇指和四指相对用力拿起☞放下☞拿起的过程称之为拿法2、注意事项平衡推拿开始手法不仅刺激神经周围肌肉韧带具有放松作用四、推法1、手法操作:利用掌跟沿着神经走行,直线单向推动2、注意事项●三分钟涂一层润滑剂第三章平衡推拿疗法常见病的治疗1、神经性头痛●用拇指的神经弹拨法点穴法治疗足底混合神经、正中神经2、高血压症●用拿法治疗小腿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用神经弹拨和点穴手法治疗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及足底混合神经大约治疗20分钟3、神经衰弱(抑郁症、失眠)●用拿法治疗正中神经●用神经弹拨法治疗正中神经(双侧)●用推法治疗正中神经(由上到下)手法要轻柔有节律均匀4、偏瘫后遗症的治疗●用拿法治疗双上肢的3条神经及双下肢3条神经●用神经弹拨法和神经点穴法治疗6条神经●用推法由上至下治疗四肢的6条神经5、腰肌劳损(急慢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的局部治疗)●用拿法治疗患侧的胫神经和桡神经●用神经弹拨法重手法治疗患侧的胫神经和桡神经●用神经点穴发治疗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承付穴、委中穴、肩痛穴、承山穴)●用掌推法治疗双侧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和桡神经6、颈椎病的治疗●用拿法治疗双侧上肢神经和双侧神经●用拇指的神经弹拨法治疗健侧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拇指神经点穴健侧尺神经和桡神经●掌跟推法双侧上肢3条神经7、耳聋耳鸣的治疗●用拿法治疗大腿外侧股外侧皮神经股骨大转子☞外膝眼双侧●用拇指的神经弹拨法和神经点穴法治疗健侧的股外侧皮神经●泳装推法治疗双侧的股外侧皮神经(总25分钟)8、呕吐呃逆打嗝●用拇指重力弹拨双侧的正中神经5分钟9、肩周炎的治疗●用拿法治疗双侧的肩关节上肢的3条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用神经弹拨法治疗健侧的腓总神经、胫神经和坐骨神经,以腓总神经为主●拇指神经点穴法治疗健侧腓总神经及肩痛穴第二讲平衡火罐第一章概论一、定义以中医的基础理论结合平衡医学理论为依据以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神经传导学说为途径以10余种火罐手法为工具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目的一种非药物自然疗法二、来源第二章平衡原理临床作用一、治疗原理1、局部:挤压、熨刮、牵引、负压等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涌出☞自溶现象☞产生类组织胺☞血液吸收☞各组织器官☞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提高2、全身:发生在神经上3、经络学:二、临床作用1、中医认为:温经散寒的作用、清热泻火、舒筋活血、行气通络、祛风除湿2、现代医学认为:止痛、消炎抑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三、平衡火罐的取穴原则●以躯干为主,四肢为辅●胸腹盆腔内以背部治疗为主四、补泻原理●顺经为补、逆(垂直)经为泄●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轻缓为补、重疾为泄第三章平火罐的手法操作火罐的配置5号5个4号3号各3个2号罐子2个陶瓷缸2个火把2个(一大一小)广口瓶、酒精棉球、弯盘(绷带)留罐一、手法操作1、闪火法:将火罐留于局部并持续5~15分钟2、投活法二、注意事项1、颈部5分钟肩关节胸部10分钟其他部位15分钟大椎穴10分钟2、通过颜色诊断病情●绛红色热盛烦躁●黑紫色患者受寒了症状为疼痛堵了●淡红色正常颜色(比正常皮肤颜色略红)●斑血瘀气瘀浮肿晄白●水泡湿盛针灸针在水泡下缘平刺注意消毒发生在第一次治疗●橘子中湿●罐体有雾气或水滴☞轻湿浊重●老年女性常见皮肤变薄颜色灰白☞血虚气虚三、临床应用:主治痛症温、经散寒,此手法具有祛风除湿、刺络放血、受风受寒、清热泻火、闪罐1、手法操作:沿着神经和膀胱经走行,在留罐的基础上快速拔下,形成连续不断的手法2、注意事项:●负压要大●拔下要突然●频率20次/分钟3、临床应用●常作为平衡火罐的开始手法●治疗范围大使用广泛●具有行气通络的作用(治疗疼痛)●背部治疗时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治疗摇罐一、手法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轻按罐底,并和缓摇动。
中医对肌肉骨骼问题的治疗方法肌肉骨骼问题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健康问题之一,常见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关节疼痛、骨折等。
传统中医学在肌肉骨骼问题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肌肉骨骼问题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一、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肌肉骨骼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气血流通,恢复局部组织的正常功能。
对于肌肉疼痛问题,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拔罐和刺血。
拔罐是利用罐子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方法。
在肌肉骨骼问题中,拔罐可以消除淤血,缓解疼痛。
拔罐时,通常先在患处涂上一层植物油,然后将玻璃罐放在患处,利用火苗燃烧罐口空气,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
刺血是通过刺激穴位,促使血液流通的方法。
有些肌肉骨骼问题是由于气血不畅所引起的,通过刺血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疼痛。
刺血时,通常使用细针轻轻刺入特定穴位,以引发局部反应。
二、中药疗法中草药在中医治疗肌肉骨骼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的症状和根本原因。
常用的中药有桑寄生、川芎、红花等。
桑寄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减轻肌肉疼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疼痛的治疗。
红花有活血化瘀、疏风解表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骨骼问题引起的头痛等症状。
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形式使用,例如膏剂、汤剂、丸剂等。
根据个体症状和体质的不同,中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配方调配。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肌肉骨骼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手法的按压和推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松弛和恢复。
推拿按摩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有助于舒缓紧张的肌肉。
常用的推拿技法有揉、捏、推和拉。
揉是用手指、掌心等按压捏揉局部肌肉,以放松肌肉和增加血液流动。
捏是用指和拇指等捏取局部肌肉,以增强肌肉的活力和功能。
推是用手掌沿特定的方向推动身体肌肉,以改善气血流通。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中医正骨技术方法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特殊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骨骼和关节相关的病症,如骨折、骨刺、腰肌劳损、颈肩腰腿痛等。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的特点是采用手法操作,不需要使用手术刀等医疗器械,操作简单却十分有效。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医正骨也被纳入了一种康复治疗手段。
中医正骨技术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利用手指、掌心、手掌等手部部位,在病人特定穴位上施加有规律的按摩和按压,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治疗骨骼和关节疾病的目的。
2. 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利用特殊的板子在病人皮肤上磨擦,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等。
常常在治疗身体瘀血、淤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将玻璃罐子贴在病人穴位上,通过燃烧棉纱或酒精等物质使罐子内部产生负压,以吸附皮肤及表浅组织,刺激经络,排除疏通皮下淤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帮助祛湿和调理内分泌失衡等作用。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疗法。
在中医正骨技术方法中,针灸常常用来治疗局部骨骼和关节部位的病症,如头痛、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以上是中医正骨技术方法的主要方式,其疗效极佳,而且没有切口,没有药物使用,极大减少了身体受到的伤害。
但是,中医正骨技术方法的治疗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因此,在选择中医正骨治疗时需要选择合格的医生和正规的医疗机构。
总的来说,中医正骨技术方法在治疗骨骼和关节疾病方面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那些希望减轻疼痛,恢复健康的人们来说,这种传统治疗手段还是值得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