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翻译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16
尤金·奈达序Ⅰ辜正坤序Ⅲ作者自序Ⅴ第一部分理论技巧篇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1.翻译基本问题的提出2.直译还是意译3.功能对等还是形式对应4.重原文形式还是重原文内容5.靠近源语还是靠近译入语6.以原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7.原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译者翻译的目的第二章从语言文化对比角度看翻译1.语言文化对比的层次2.语音和书写系统的对比3.英汉语义对比4.英汉句法结构的对比5.话语和篇章结构的对比6.语言外因素的对比第三章文化与翻译1.人类最基本冲动的相通性2.人类较高层次冲动的差异3.商业和高科技环境中的语言特点4.各种比喻或形象语言的译法第四章翻译的过程1.描述翻译过程的不同模式2.分析理解原文3.头脑中图像的形成4.译入语表达第五章翻译的基本技巧1.翻译技巧概述2.解包袱法3.词性转换法4.增减重复法5.反面着笔法6.分合移位法7.定语从句的译法8.状语从句的译法9.被动语态的译法第六章翻译单位1.翻译单位概述2.音位3.词素4.词5.词组6.句子7.话语或语篇8.灵活运用翻译单位这一概念第七章套语的翻译1.套语是文化的结晶2.科技套语和文化套语的差异3.文化套语的翻译第八章语言前景概念在翻译中的应用1.语言前景或突显2.前景概念在翻译上的应用3.一些前景(突显)的实例第九章翻译中的西化表达法1.西化译法概述2.从读者可接受性角度看西化译法3.从语篇价值角度看西化译法4.从文化符号角度看西化译法5.从历时文化角度看西化译法6.从社会文化运动看西化译法7.人类未来可能的语言格局第十章全球化和语言标准化语篇的翻译1.中国文化已不能忽视全球化2.标准化语篇的一些语言特点3.标准化语言溢出原有生存空间4.标准化语篇翻译中的一些问题第十一章中国翻译研究简述1.传统译论回顾2.近期译论概述3.中西译论的比较与评价第十二章西方翻译研究简述1.历时分类2.学派分野3.人物简介第十三章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2.不用词性改用词类3.用核心句和句型转换的概念克服句法障碍4.用同构体概念解释社会文化语言符号5.学术界和宗教界对奈达理论的批评第十四章彼得·纽马克和他的贡献1.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述2.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3.对语篇的分类4.分类方法的几个应用实例第二部分翻译实践篇翻译练习1:The Dangers of Decadence翻译练习2:Preface to Culture of Narcissism翻译练习3:Has Democracy a Future?翻译练习4:All the World’s a Stage翻译练习5:Preface to Postmodernization翻译练习6:Power and Morality翻译练习7:The Inauguration翻译练习8:The Men Who Would Be King翻译练习9:Newt Gingrich翻译练习10:Agriculture in the U.S.翻译练习11:Congestive Heart Disease翻译练习12:The Internet Superhighway翻译练习13:The Bank,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翻译练习14:The Stock Market and Investment翻译练习15:A Software Agreemen翻译练习16:An Agreement between a Hospital and a Patient翻译练习17:Companionship of Books翻译练习18:Mayhew翻译练习19:The Dover Beach主要参考文献。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导言翻译是一门复杂而精密的工作,涉及到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多个层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翻译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围绕翻译小白的入门知识点展开,帮助初学者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翻译过程、常见技巧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一、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书面或口头文字(包括声音)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翻译工作一般包括文学翻译、口译、笔译等多个领域,是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
1.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不同特点和形式,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口译、笔译等不同分类。
其中,文学翻译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翻译,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口译是通过口语进行的实时翻译,常见于会议、谈判等场合;笔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书面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包括新闻报道、官方文件、商业文件等多种形式。
1.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通顺流畅、准确无误、符合语言习惯等。
忠实原文是指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风格和意义,不随意增减或歪曲原文;通顺流畅是指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范,表达清晰、连贯;准确无误是指翻译应该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翻译错误;符合语言习惯是指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不脱离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
1.4 翻译的难点翻译的难点主要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
语言差异是指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语法、句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翻译者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敏感度;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习俗、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翻译者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知识是指翻译作品涉及到科技、医学、法律、经济等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二、翻译的基本技能2.1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翻译的基本技能之一,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展开全文第一部分翻译技巧篇复习笔记第1章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一、翻译基本问题的提出1. 翻译的定义(1)语际翻译与语内翻译广义地说翻译包括的范围很广,甚至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
本书讨论的翻译就是指如何将某一语言活动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中去,也就是语际(interlingual)翻译。
严格地说,翻译还应包括某一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也就是语内(intralingual)翻译。
这两类翻译在本质上颇有雷同之处,而且其核心问题都是如何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说出来。
(2) 探索翻译的新概念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各类应用语言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探索翻译的工具越来越得心应手,出现了许多关于翻译的新的概念,如“忠实”、功能对等、等值、信达雅等等。
但翻译的本质仍然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进行交流的过程。
概括来说,翻译的定义就是把原文中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
2. 原文意思在译文中的表达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如照字面直接译过来意思就会不够清楚。
(1) 句子中的有些意思会紧紧地结合在语言本身的形式上使得译者将语言的形式照搬。
例: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译文】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
【解析】本句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
从翻译技巧上看,可先译that从句,后译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但是鉴于原文的语言形式有一种讽刺的口吻,译者有必要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进行翻译。
(2) 意思和语言结构完全绑在一起,而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上的不同造成了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与知识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1. 国内翻译史简介2. 翻译的分类3. 翻译的定义4. 翻译的标准5. 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Part1. 翻译溯源中国翻译源远流长,有着两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
Early in the two thousand years ago , when was the Eastern Han Period , people bega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with translating some Buddhist scripture into Chinese.但是据说最早的传译始于西周之前。
在《周礼• 秋官》中有“象胥”的记载,“象胥”指的是当时的译官。
西汉刘向的《说宛•善说》篇中记载着最早的译作—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春秋楚康王之弟在湖上泛舟,有一越女拥楫而歌,可他却听不懂,便请人翻译成楚文,方才知道该歌为一首情歌。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语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进程中,翻译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翻译高峰:1.1 唐时期的佛经翻译。
早在西汉哀帝时期,有个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短的佛教经句,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经翻译。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接触了佛经,从此,拉开了佛经翻译的序幕。
佛经的翻译正式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
波斯人安世高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经书;、竺法护翻译了175 部经书,对佛教的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安清、支亮、支谦等在当时也很有必要名气。
东晋到隋时期的翻译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道安主持译场,严格主张直译,还请来印度人鸠摩罗什Kumarajuva 。
鸠摩罗什一改古直风格,主张意译,译著有《金刚经》、《法华经》等三百余卷,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的印度学者真谛Paramartha翻译了《摄大乘论》等49 部经论,对中国的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翻译如何入门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一门充满挑战的艺术和技能,它不仅要求译者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求译者对不同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细心。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翻译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加深理解并不断练习。
下面将从翻译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等方面总结入门知识点,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基本概念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或口语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多的是要求译者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用目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2. 翻译的分类翻译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
口译是指将口语进行翻译,而笔译则是将书面文字进行翻译。
根据翻译的领域不同,又可以分为文学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多种类型。
3. 翻译的特点翻译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特点,它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翻译还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解释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二、翻译的步骤1. 理解原文翻译的第一步是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原文的内容。
译者应该尽量准确地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把握原文的主旨和要表达的意思。
2. 查找词典和资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时就需要查找相关的词典和资料,帮助理解和翻译。
3. 选择合适的译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译文表达出来。
译文要求准确、通顺、地道,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逐句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结构和逻辑,逐句进行翻译。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译文,保证其准确和通顺。
5. 校对和修改翻译完成后,译者需要进行校对和修改。
通过反复比对原文和译文,检查是否有疏漏和错误,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三、翻译的技巧1. 保持灵活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保持灵活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有时候原文的表达方式可能与目标语言有所差异,译者需要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为贴切和地道。
2. 注意语言的风格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语言的风格和用词习惯,力求表达出与原文相同的语言特点。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解释翻译的概念,即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1.2 翻译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等。
1.3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探讨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如准确性、可读性、忠实原文等。
第二章:翻译的基本技巧2.1 词汇翻译介绍词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词义选择、词性转换、词义引申等。
2.2 句子翻译分析句子翻译的技巧,如句子结构的调整、语态的转换、长句的拆分等。
2.3 语篇翻译讲解语篇翻译的技巧,如语境的理解、信息的连贯性、风格的保持等。
第三章:英汉翻译对比3.1 英汉语言差异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如语法结构、词汇使用、表达习惯等。
3.2 英汉翻译难点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如文化背景知识、习语和成语的翻译等。
3.3 英汉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英汉翻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
第四章:翻译实践4.1 翻译练习设计一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翻译能力。
4.2 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翻译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3 翻译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指导。
第五章:翻译工具和资源5.1 翻译软件和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软件和工具,如谷歌翻译、有道词典等。
5.2 翻译资源和参考资料推荐一些翻译参考书籍、在线资源和翻译社群,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5.3 翻译实践平台介绍一些翻译实践平台,如翻译公司、在线翻译平台等,供学生寻找实践机会。
第六章:专业翻译领域简介6.1 商务翻译介绍商务翻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分析商务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6.2 技术翻译探讨技术翻译的定义、要求和常见挑战。
举例说明技术翻译的实践案例和技巧。
6.3 法律翻译讲解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分析法律翻译中的专业术语和语言特点。
第七章:翻译与跨文化交际7.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和挑战。
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与知识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1. 国内翻译史简介2. 翻译的分类3. 翻译的定义4. 翻译的标准5. 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Part1. 翻译溯源中国翻译源远流长,有着两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
Early in the two thousand years ago , when was the Eastern Han Period , people bega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with translating some Buddhist scripture into Chinese.但是据说最早的传译始于西周之前。
在《周礼• 秋官》中有“象胥”的记载,“象胥”指的是当时的译官。
西汉刘向的《说宛•善说》篇中记载着最早的译作—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春秋楚康王之弟在湖上泛舟,有一越女拥楫而歌,可他却听不懂,便请人翻译成楚文,方才知道该歌为一首情歌。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语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进程中,翻译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翻译高峰:1.1 唐时期的佛经翻译。
早在西汉哀帝时期,有个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短的佛教经句,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经翻译。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接触了佛经,从此,拉开了佛经翻译的序幕。
佛经的翻译正式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
波斯人安世高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经书;、竺法护翻译了175 部经书,对佛教的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安清、支亮、支谦等在当时也很有必要名气。
东晋到隋时期的翻译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道安主持译场,严格主张直译,还请来印度人鸠摩罗什Kumarajuva 。
鸠摩罗什一改古直风格,主张意译,译著有《金刚经》、《法华经》等三百余卷,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的印度学者真谛Paramartha翻译了《摄大乘论》等49 部经论,对中国的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翻译必考知识点总结翻译是沟通的桥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历史和思想的传递。
在当今世界,翻译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翻译考试也成为很多人必须面临的挑战。
无论是英语专业考研、公共英语、雅思、托福考试,还是翻译资格考试等,翻译必考知识点都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文将从翻译的基本概念、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以及常见考试题型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翻译的基本概念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通顺、准确、得体和自然等。
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原文、转换原文、校对翻译、修改翻译等步骤。
翻译的难点在于语言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习惯表达的差异等方面。
二、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包括了直译理论、意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换理论等多种理论。
其中直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意译理论强调传达原文的意思,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传达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文化转换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文化因素的转换。
这些理论都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特点。
三、翻译的技巧翻译的技巧包括了词汇翻译、语法翻译、惯用表达翻译等方面。
在词汇翻译中,考生需要注意词义的转换、词汇的搭配、词法的变换等问题。
在语法翻译中,考生需要注意句子结构的转换、语态的变换、时态的表达等方面。
在惯用表达翻译中,考生需要注意成语、习语、惯用语等的转换和运用。
此外,考生还需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逻辑关系的表达等方面。
四、常见考试题型翻译考试的题型包括了汉译英、英译汉、改错、选词填空、写作等多种题型。
其中汉译英和英译汉是最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改错题目要求考生对句子的语法、词汇进行鉴别和修改。
选词填空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空格处。
写作题目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或者题目进行短文或长文的翻译,要求考生除了熟练掌握翻译技巧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章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概述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
然而并不是掌握了两种语言就能做好翻译。
要做好翻译,必须对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其设计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
第一章旨在简要介绍翻译的基础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
第一节翻译的定义和分类1.1 翻译的定义什么叫翻译?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复制源语(source language)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
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讲,翻译就是指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活动。
由翻译的定义可知,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对译。
(1914-2011)----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我们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谭载喜教授也认为:“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
”翻译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共同行为,译著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翻译改造了文化异质,同时又保持了文化异质。
翻译所展示的文化既不是彻底的源语文化,又不是彻底的译语文化,而是一种具有本土化的异质文化,一种让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
所谓文化“传真”就是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与风格,它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
示例拿红楼梦来说,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翻译》讲义一、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翻译,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它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翻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无论是国际商务往来、学术研究交流、文化艺术传播,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都离不开翻译。
它使得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合作,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的融合。
二、翻译的类型翻译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大类。
口译,是指在现场进行的口头翻译,要求译者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源语,并以流畅自然的目标语传达给听众。
常见的口译形式有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等。
同声传译是在演讲者讲话的同时进行翻译,对译者的反应速度和语言能力要求极高;交替传译则是在演讲者讲话一段后进行翻译,给予译者一定的时间思考和组织语言。
笔译,是将书面的源语内容转换成目标语的书面形式。
笔译的时间相对充裕,译者可以查阅资料、反复斟酌,力求译文准确、通顺、优美。
笔译涵盖了各种领域,如文学、科技、法律、医学等。
三、翻译的标准关于翻译的标准,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但普遍被认可的几个标准包括“信、达、雅”。
“信”,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或歪曲。
“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让读者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
“雅”,则强调译文要有文采,尽量使语言优美、得体。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三个标准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科技文献的翻译更注重“信”和“达”,而文学作品的翻译可能对“雅”的要求更高。
四、翻译的技巧1、理解原文这是翻译的基础。
要准确理解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语境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遇到生僻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子结构,不能想当然地猜测,而要通过查阅词典、参考相关资料等方式来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2、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目标语中找到最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源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