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汉字的形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70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1、六书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型。
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
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3、本意即词本来的意义,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5、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新的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6、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刻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7、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字。
8、对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对,尤其是双数字及句尾。
9、会意兼形声指兼含表音成分的会意字,即那些合体字既取其两个构件来会意,又取其中一个构件之音来表声。
例如“汲”,从水从及会意,“及”又表读音。
在《说文解字》中,凡是指出“亦声”的字,都属会意兼形声。
10、粘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
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11、三平调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则为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是近体诗绝对不允许的。
12、孤平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犯孤平”。
13、“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谓,“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读为。
简答题1、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隶变: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习称隶变。
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隶变彻底摆脱了篆书中遗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完全革除象形性,成为由笔画写成的文字。
2、什么是隶变,简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隶变将篆文形体由长圆形改造成为扁方形。
、将篆文笔画由线条化改造成为笔画化。
同时许多形体由于省简、合并、讹变,以至于破坏了原来的结构。
如:“香”小篆从“黍”从“甘”,隶书变成从“禾”、“甘”也与“日”相混。
隶变也把篆书中的几个偏旁合并成了新的偏旁。
如:“肠”小篆从“肉”,“朗” 小篆从“月”、“服”小篆从“舟”、“胄”小篆从“ ”,隶书都变成了“月”。
隶变也将篆书中的偏旁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而写成了不同的形体。
如:“手”旁作“扌”。
隶变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奠定今天汉字的笔画系统和结构系统。
在汉字发展史上,隶变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被称作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3、什么是六书,它有哪些缺陷?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法的传统理论。
具体指的是: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淖,日、月是也;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宜,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以声托字,会、长是也。
六书的缺陷: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
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字。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
关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是六书的缺陷。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 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第1章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1.1 复习笔记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与汉语早期词汇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语言学解读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是形、音、义相结合,也就是通过对汉字的形体分析来了解词的意义;学习古代汉语需要追溯能够显示汉字构造意图的早期形体。
因此,首先要了解关于汉字的发展历史和分析方法。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一)文字1.文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文字的分类根据记录语言的不同方法,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划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1)表意文字主要是用形体显示语义信息。
(2)表音文字用形体显示语音信息。
3.汉字(1)汉字的定义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汉字的作用由于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及民族心理、习惯以至思维方式一致,所以当世界其他民族的表意文字消亡之后,唯有汉字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毫不间断地持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汉字演变①汉字三要素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
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变化规律,但又彼此关联。
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就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要想全面、历史地掌握汉字,首先要对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明确的了解。
②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a.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
b.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
c.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二)汉字字体的演进1.按以往的习惯划分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1)古文字阶段秦代小篆属于古文字的下限,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
(2)今文字阶段汉代隶书属于今文字的上限,包括汉隶至今的文字。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汉字的形体结构(2010-09—04 10:16:35)转载▼标签:杂谈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
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的。
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
十,数之终也."书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
“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先人造字之初,就是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的.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
”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
所以,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本义。
如:“沙鸥翔集”的“集",本作“”,从三个隹的在木上,会意,本义是群鸟聚集在树上。
“春和景明”的“景”,从日,京声,形声,本义是日光。
“夸父逐日”的“逐",甲骨文从止在豕后,止是人的脚,在猪的后面,会意,表示追逐的意思。
“晴初霜旦”的“旦”,甲骨文写作,金文,小篆,像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本义是早晨。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如“夸父逐日"的“父",通“甫”。
“甫"字从用父声,因此二字古代读音相同或相近,故相通。
又如都邑的“都",从邑者声,以“者”为声符;上古汉语里d与zh、p与f不分。
这些形声字及其声符的读音,反映了形声字产生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我们将在“音韵学”部分做一般性的讲解。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1)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通论:关于文字的知识,很重要。
1.汉字的结构与演变2.汉字的结构与词义探索3.古书的用字。
本课常识共讲三个大问题:一、汉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结构。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第二个问题最重要。
重点提示:一、汉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口语的要素有两个:语音和语义。
文字也有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外形或勾画事情、动作的情境来反映词义。
最早是象形字,手段不断增多,又有了指事,会意字。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来反映词义,这就是形声字。
汉字是因义构形,它所记录的词义,可以从字形中来探求。
这是就是汉字的形义统一规律。
二、汉字的结构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才能通过字形分析本义。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分析造意的方法。
重点是前四书造字之法。
后二书一般了解。
每一书的定义要理解记住,例字更要记住。
(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犹言直、曲,是说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随着物体外部的轮廓而确定线条的直兴曲。
(二)指事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指事字所记录的词义无法用单纯的象形手段构拟字形,因此用指事性或区别性符号来提示。
(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问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风指撝,武信是也。
”“类”指事类,“谊”同“义”,“指撝”的意思是“旨意”。
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新义的造字法,这种组合造字,在造字法上是一种进步。
会意字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形合会意字;第二种是义合会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