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0—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 格式:ppt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3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知识点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发明(1)18世纪,凯伊发明了飞梭。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69年阿克莱特与别人合作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1)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知识点二“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1)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了纽可门蒸汽机,但仍不能满足新的需要。
(3)瓦特改良蒸汽机①提高热效率:1769年,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1782年,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②改进连接:1782年,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动力运动形式变为旋转运动。
3.应用(1)交通运输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汽船。
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功蒸汽机车。
(2)机械加工①发明: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
②意义: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4.影响(1)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2)工厂取代工场,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知识点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④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3)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2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和向“距离”挑战一、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①法国工程师巴本,1690年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③1769~1782年,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使用率。
(3)影响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这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第一辆蒸汽机车。
④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图解识记“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2.“科”“技”结合的典范(1)成就(2)意义:由于电力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问题思考材料图一法拉第(1791~ 图二19世纪巴黎1867)和电磁感应的电力铁路实验装置模型思考(1)图一的人物及其贡献对电气革命的出现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以图二为例,谈一谈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电车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二、向“距离”挑战1.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①陆上交通: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课时三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 应用。
2.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1.结合本课“课前提示”,理解“科学”与“技术” 的不同内涵。
2.编制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科技发展成果表,认识 生产力进步与科技进步的同步发展历程。
3.列表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识点一 蒸汽机的发明 1.背景 (1)____________的技术创新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①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②1769 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③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④1785 年,卡特莱特研制出______________。
(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①法国工程师巴本,1690 年发明实验型汽缸。
②1705 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2.瓦特改良蒸汽机 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 效率和使用率。
3.意义 人类历史跨入“________时代”。
4.蒸汽动力的应用 (1)推动交通工具的改进:1803 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造出了________,并试航成功;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________时代”的到来。
(2)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1794 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1797 年制成带有移 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到 19 世纪初,各种机械加工设备1相继问世,____________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知识点二 “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的发明和应用 (1)理论创新: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____________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 ①1838 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________。
第3课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概况时间人物成就意义18世纪凯伊飞梭织布行业效率提高1765年哈格里夫斯“□01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自然力取代人力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织布效率大幅度提高2.意义02工业革命的序幕。
(1)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03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思维点拨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而不是飞梭的发明,因为飞梭依然是手工织布机的一个部件。
二、“万能的原动机”01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2.过程(1)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但热效率仍较低,不能满足新的需求。
(3)瓦特改良蒸汽机①提高热效率:1769年,瓦特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使蒸汽机的热效率大大提高;1782年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
021782年,瓦特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②改进连接:□动形式变为旋转运动;此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3.应用(1)交通运输方面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汽船。
②□03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成功研制出蒸汽机车。
(2)机械加工方面①发明: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②意义: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4.影响(1)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2)工厂取代工场,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04蒸汽时代。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一、基础巩固1.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下列成果中属于纺织机器的是( )A.珍妮纺纱机B.蒸汽机C.蒸汽机车D.汽船B项是动力机器方面的成果,C、D两项是交通工具方面的成果。
2.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的水力织布机投入使用,其主要影响是( )A.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B.导致了全国性纱荒开始出现C.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D.棉织业完成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标志着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卡特莱特研制成功水力织布机无关。
3.被誉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的是( )A.骡机B.蒸汽机C.电动机D.内燃机,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它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故选B项。
4.“仅上过小学的他,1831年做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布——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这位科学家是指( )A.法拉第B.牛顿C.哥白尼D.爱因斯坦年”“电和磁的力场”等信息可知,这位科学家是法拉第,他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5.“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18世纪前半期B.18世纪中后期C.19世纪前半期D.19世纪中后期居于主导地位,这是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
6.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这一专题时,曾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目,这一目主要介绍的科技成就应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的进化论C.蒸汽机和内燃机D.汽车和飞机,符合题意的应是C项。
7.《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第2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和向“距离”挑战考点内容要求层级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b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b电气技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c 向“距离”挑战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b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c汽车、飞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c一、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①法国工程师巴本,1690年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③1769~1782年,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使用率。
(3)影响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这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第一辆蒸汽机车。
④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图解识记“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2.“科”“技”结合的典范(1)成就人物时间成就意义电的发明和使用法拉第(英)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雅可比(俄) 1838年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西门子(德) 1866年制成发电机格拉姆(比) 1870年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爱迪生(美) 1882年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德)19世纪80年代前期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飞机出现)(2)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狄塞尔(德) 1887年发明了柴油机(2)意义:由于电力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专题7.3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引言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过去,各种新技术和新工业化生产方式被广泛采用,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工业时代。
在这期间,火力发动机、蒸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力成为了新的动力源。
这一时期被称为“电气时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转变,以及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背景蒸汽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将英国推向了工业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种新技术和新工业化生产方式被广泛采用,工厂林立,城市飞速发展,为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使人们可以更高效地转换能量,从而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煤炭、铁路和纺织工业。
蒸汽机的出现,使得煤炭工业大大提高了效率,铁路得以延伸,贯通各个城市和乡村;而纺织工业在蒸汽机的推动下,得以大规模生产。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工业上,它也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工业生产带来了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依赖于机械化的生产,加剧了人们对物质文明的追求。
电气时代电气时代的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能源更高效利用的需求,电气时代随之而来。
20世纪初,发电厂的建造和电力输送系统逐渐形成,电力成为了新时期的能源,投入使用的电器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变革更为明显,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技术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巨大提升。
电气时代的应用电气时代的发展,标志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行。
在这个时期,已有的生产方式被全面改变,各种劳动散、生活习惯的束缚和约束也悄然消失。
电力的应用也被通过到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生活等多个领域。
电气时代的影响在电气时代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工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也不断提升,但这也使得传统产业维持的成本和环保问题变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