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器0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2
定时器工作原理通电延时型。
只要在定时的时间段内(即1分钟)定时器一直得电,则常开触电就会闭合,只要定时器不断电常开触电就会一直闭合。
定时器断电则常开触电断开101 6.1010116801图6.1定时器/计数器结构框图011011011 0265536216016553621606.2411010110104位用于T0,高4位用于T1的。
:门控位。
GATE=0,只要用软件使TR0(或TR1)置1就能启动定时器/计数器0(或定时器/计数器1);GATE=1,只有在(或)引脚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且由软件使TR0(或TR1)置1时,才能启动定时器/计数器0(或定时器/计数器1)工作。
不管GATE处于什么状态,只要TR0(或TR1)=0定时器/计数器便停止工作。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选择位。
C/=0,为定时工作方式;C/=1,为计数工作方式。
、M1:工作方式选择位,确定4种工作方式。
如表6.1所示。
表6.1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选择【例6.1】设置定时器1工作于方式1,定时工作方式与外部中断无关,则,M0=1,GATE=0,因此,高4位应为0001;定时器0未用,低4位可随意11(因方式3时,定时器1停止计数),一般将其设为0000。
因此,指令形式为:MOV TMOD,#10H/计数器工作方式与程序设计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中的设置M1、M0两位的设置来选择四种工作/计数器0、1和2的工作方式相同,方式3的设置差别较大。
工作方式0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中的M1M0为:00。
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在方式0 16位计数器只用了13位,即TH0的高8位和TL0的低5位,组成一个13 /计数器。
当TL0的低5位计满溢出时,向TH0进位,TH0溢出时,对TF0置位,向CPU申请中断。
定时器/计数器0方式0的逻辑结构如6.2所示。
1013121312213131310612 12130106128 192211310110136.22138103213 16.32502132130 16.401200131300819210001110000085 851 140 01011 011601 6.3121312213161610612 121601061265 53621161166.51216101032130 16.6980012162169800 16.711121610103216 111011000888821202 6.41021688812812288810612 128010612256218186.825006.56.5 6.62115001022321250050050050031130 168031021031203 6.66.923821002561001233201。
单片机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实现方法本文介绍了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四种工作方式的实现方法,包括初始化、定时器计数器结构的详细说明以及定时时间的计算公式。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单片机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实现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片机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实现方法》篇1一、引言单片机定时计数器是单片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用于测量时间、控制程序流程等。
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有多种,每种工作方式都有不同的计数器结构和计时精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四种工作方式的实现方法。
二、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单片机定时计数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计数器和一些控制寄存器组成。
计数器用于计数外部时钟脉冲的数量,控制寄存器用于设置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初始值等。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初始化:在使用定时计数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工作方式、计数器初始值和开启中断等。
2. 计时:定时计数器根据外部时钟脉冲的频率和计数器的位数计算时间,通常使用二进制计数法,计数器的每一位代表一个时间单位。
3. 中断:定时计数器可以根据计数器的溢出情况产生中断,中断服务程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时间处理和控制。
三、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实现方法单片机定时计数器有四种工作方式,分别为工作方式 0、工作方式 1、工作方式 2 和工作方式 3,每种工作方式都有不同的计数器结构和计时精度。
1. 工作方式 0:13 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 0 是 13 位计数结构的工作方式,其计数器由 TH 的全部 8 位和 TL 的低 5 位构成,TL 的高 3 位没有使用。
以定时器0 为例,当 C/0 时,多路开关接通振荡脉冲的 12 分频输出,13 位计数器以此进行计数,这就是定时工作方式。
当 C/1 时,多路开关接通计数引脚(T0),外部计数脉冲由引脚 T0 输入,当计数脉冲发生负跳变时,计数器加 1,这就是计数工作方式。
stc32g12k128定时器0的用法范例【stc32g12k128定时器0的用法范例】一、概述stc32g12k128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单片机芯片,内置了多个定时器模块,其中定时器0作为其中之一的模块,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基本原理定时器0是stc32g12k128中一个重要的定时器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精确的定时信号,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和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定时器0常常被用来控制脉冲信号的产生、定时触发某些事件以及测量时间等。
三、配置方法1. 初始化定时器0在使用定时器0之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配置。
通过编程设置寄存器的值来配置定时器0的工作模式、计数器初值、定时器中断使能等,以确保其能够按照预期工作。
2. 设定工作模式定时器0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包括定时器模式和计数器模式。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通过设置相关寄存器来选择定时器0的工作模式,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3. 设置定时器中断定时器中断可以在定时器计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触发,通过设置相应的中断使能位和中断优先级,可以实现定时器定时触发中断的功能。
四、使用范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范例,演示了如何使用stc32g12k128的定时器0模块来产生一定时间间隔的脉冲信号。
```c#include <stc89c.h>void timer0_init(){// 设置定时器0为工作模式1,16位定时器TMOD |= 0x01;TL0 = 0x00; // 初始值设置为0TH0 = 0x00;// 定时器0中断使能ET0 = 1;EA = 1; // 总中断使能TR0 = 1; // 启动定时器0}void timer0_isr() interrupt 1 {// 每次定时器0计数溢出时触发中断//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编写产生脉冲信号的相关操作}void main(){timer0_init(); // 初始化定时器0while(1){// 主函数中可以进行其他操作}}```通过上述范例,我们可以看到定时器0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定时器中断来实现脉冲信号的生成。
单片机定时器方式0初值高位计算单片机定时器是单片机中常用的一个模块,它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定时、计数、PWM等功能。
其中,定时功能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而定时器方式0是定时器中最基础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定时器方式0中初值高位的计算方法。
一、定时器方式0简介定时器方式0是单片机中最基础的一种定时器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定时器的计数器来实现定时功能。
定时器方式0的计数器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它的计数范围是0~255。
当计数器的值达到255时,会自动从0开始重新计数。
定时器方式0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触发计数器的计数:一种是外部触发,即通过外部信号来触发计数器的计数;另一种是内部触发,即通过定时器的时钟源来触发计数器的计数。
二、初值高位的计算方法在定时器方式0中,计数器的初值是通过寄存器TH0和TL0来设置的。
其中,TH0是计数器初值的高8位,TL0是计数器初值的低8位。
在计数器开始计数之前,需要先将初值写入TH0和TL0寄存器中。
初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初值 = 65536 - (计数时间 / 时钟周期)其中,计数时间是定时器需要计数的时间,单位是毫秒;时钟周期是定时器的时钟周期,单位是微秒。
需要注意的是,计数时间和时钟周期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否则计算出来的初值可能会有误差。
在计算初值时,需要将计算结果拆分成高8位和低8位,分别写入TH0和TL0寄存器中。
初值的高8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初值高8位 = 初值 / 256初值的低8位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初值低8位 = 初值 % 256需要注意的是,初值高位和低位的计算都需要进行取整操作,否则计算出来的初值可能会有误差。
三、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初值高位的计算方法。
假设需要实现一个1秒钟的定时器,时钟源的频率为12MHz。
根据定时器方式0的计数范围,可以计算出定时器的时钟周期为1/12MHz=0.083us。
因此,计数时间为1秒,时钟周期为0.083us时,初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初值 = 65536 - (1s / 0.083us) = 65536 - 12000 = 53536初值高8位 = 53536 / 256 = 209初值低8位 = 53536 % 256 = 64因此,将209和64分别写入TH0和TL0寄存器中,就可以实现一个1秒钟的定时器。
当DCEN=1时,允许定时器2向上或向下计数,如图6所示。
这种方式下,T2EX引脚控制计器方向。
T2EX引脚为逻辑“1”时,定时器向上计数,当计数0FFFFH向上溢出时,置位TF2,同时把16位计数寄存器RCAP2H和RCAP2L载到TH2和TL2中。
T2EX引脚为逻辑“0”时,定时器2向计数,当TH2和TL2中的数值等于RCAP2H和RCAP2L中的值时,计数溢出,置位TF2,同时将0FFF 数值重新装入定时寄存器中。
当定时/计数器2向上溢出或向下溢出时,置位EXF2位。
·波特率发生器:当T2CON(表3)中的TCLK和RCLK置位时,定时/计数器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使用。
如果定时计数器2作为发送器或接收器,其发送和接收的波特率可以是不同的,定时器1用于其它功能,如图7所示。
若RCLK和TCLK置位,则定时器2工作于波特率发生器方式。
波特率发生器的方式与自动重装载方式相仿,在此方式下,TH2翻转使定时器2的寄存器用RCAP2H和RCAP2L中的16位数值重新装载,该数值由软件设置。
在方式1和方式3中,波特率由定时器2的溢出速率根据下式确定:方式1和3的波特率=定时器的溢出率/16定时器既能工作于定时方式也能工作于计数方式,在大多数的应用中,是工作在定时方式(C/=0)。
定时器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时,与作为定时器的操作是不同的,通常作为定时器时,在每机器周期(1/12振荡频率)寄存的值加1,而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使用时,在每个状态时间(1/2振荡频率)寄存器的值加1。
波特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方式1和3的波特率=振荡频率/{32×[65536-(RCAP2H,RCAP2L)]}式中(RCAP2H,RCAP2L)是RCAP2H和RCAP2L中的16位无符号数。
定时器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使用的电路如图7所示。
T2CON中的RCLK或TCLK=1时,波特率作方式才有效。
在波特率发生器工作方式中,TH2翻转不能使TF2置位,故而不产生中断。
51单片机定时器原理51单片机是一款广泛应用的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定时器是51单片机的重要功能之一,本文将分步骤阐述51单片机定时器原理。
一、51单片机定时器的介绍定时器是指一种能够精确计时的电子元件。
51单片机的定时器包括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它们具有不同的寄存器和使用方式。
二、定时器0的原理1. T0模式设置T0模式设置是指通过寄存器控制定时器的计数方式和时钟源。
在T0模式下,定时器的计数器是8位的,时钟源可以选择外部引脚或者内部时钟源(TH0和TL0寄存器),而计数方式可以配置为16位定时或者13位计数。
2. TH0和TL0寄存器TH0和TL0寄存器是T0模式中计数器的高8位和低8位,它们的初始值可以通过程序设置。
定时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递增计数,当计数达到65535时,定时器会自动重新开始计数,并触发定时器0中断(TF0)。
3. 定时器中断的处理方式当定时器0到达设定的计数值时,会自动触发中断,程序会跳转到固定的中断向量地址,并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中断标志TF0会被自动清除,同时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定时器的继续工作或停止运行。
三、定时器1的原理1. T1模式设置T1模式设置与T0模式类似,也是通过寄存器来控制计数方式和时钟源。
不同的是,在T1模式下,定时器的计数器是16位的,时钟源也可以选择外部引脚或者内部时钟源。
2. TH1和TL1寄存器TH1和TL1寄存器分别是T1模式中计数器的高8位和低8位,它们的初始值同样可以由程序设定。
定时器1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不断递增计数,当计数达到65535时,同样会自动重新开始计数,并触发定时器1中断(TF1)。
3. 定时器1中断的处理方式定时器1中断的处理方式与定时器0中断相似。
当定时器1到达设定的计数值时,会自动触发中断,程序会跳转到固定的中断向量地址,并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AUXR:辅助寄存器(不可位寻址)
T0x12—定时器0速度设置位
T0x12=0:定时器0是传统8051速度,12分频。
T0x12=1:定时器0的速度是传统8051的12倍,不分频。
T1x12—定时器1速度设置位
T1x12=0:定时器1是传统8051速度,12分频。
T1x12=1:定时器1的速度是传统8051的12倍,不分频。
(如果UART串口用定时器1做波特率发生器,T1x12位就可以控制UART串口是12T还是1T了。
)UART_M0x6—串行口模式0的通信速度设置位
UART_M0x6=0:UART串口的模式0是传统12T的8051速度,12分频。
UART_M0x6=1:UART串口的模式0的速度是传统12T的8051的6倍,2分频。
BRTR—独立波特率发生器运行控制位
BRTR=0:定时器2停止计数。
BRTR=1:定时器2开始计数。
S2SMOD:(定时器0控制位)为0用作计数器,为1用作定时器。
BRTx12:(定时器2速度控制位)为0则12分频,为1则CPU时钟不分频(1T)。
EXTRAM:为1可使用内部扩展RAM。
S1BRS:默认定时器1,否则为1时串口波特率发生器为定时器2。
stc32g12k128定时器0的用法范例STC32G12K128是一款8051系列单片机,可以使用定时器0来实现多种功能,如延时、计时、PWM波形的生成等。
以下是一个定时器0的用法范例:
```c
#include <reg52.h> //包含STC32G12K128的寄存器定义
sbit PWM_OUT = P1^0; //用于输出PWM波形的引脚
void main()
{
TMOD = 0x01; //设置定时器0为模式1(16位定时器/计数器)TH0 = 0xFC; //设置初始值,用于实现50%占空比的PWM波形
TL0 = 0x18;
TR0 = 1; //启动定时器0
while(1)
{
//在这里可以加入其他需要执行的代码
}
}
```
上述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定时器0生成一个占空比50%的PWM波形。
通过调整TH0和TL0的值,可以生成不同占空比的PWM波形。
此外,
可以通过定时器0的中断来实现精确的延时和计时功能。
拓展:定时器0还可以与外部晶振或外部信号结合使用,产生更
精确的时间控制和测量。
可以利用定时器0的计数功能来实现计数器,用于计算输入信号的频率或脉冲个数。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上述用法,还可以利用定时器0结合串口通信、LCD显示、IO输入输出等模块,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如定时采集、定时发送数据、定时显示等。
总的来说,定时器0是STC32G12K128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场景,通过充分利用定时器0的各种功能,可以实现更多的应用需求。
stc32g12k128定时器0的用法范例摘要:1.引言2.STC32G12K128 定时器0 的基本概念3.定时器0 的使用方法4.定时器0 的编程范例5.总结正文:1.引言在嵌入式系统中,定时器是一个常用的功能。
STC32G12K128 是一款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它内部集成了多个定时器,可以为系统提供精确的时间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STC32G12K128 定时器0 的用法范例。
2.STC32G12K128 定时器0 的基本概念STC32G12K128 定时器0 是指微控制器内部的一个定时器模块,它具有12 位定时器计数值,可以实现毫秒级到秒级的定时功能。
定时器0 有两个寄存器,分别是定时器0 控制寄存器(TMR0CN)和定时器0 状态寄存器(TMR0SR)。
3.定时器0 的使用方法使用定时器0,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配置定时器0 的控制寄存器(TMR0CN),设置计数周期、计数方向等参数。
(2)启动定时器0,使能定时器0 的计数功能。
(3)读取定时器0 的状态寄存器(TMR0SR),获取定时器的计数值。
(4)当定时器0 的计数值到达设定值时,定时器0 会触发中断或更新状态寄存器,此时需要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或读取状态寄存器的值。
4.定时器0 的编程范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TC32G12K128 定时器0 编程范例,实现1 秒的定时功能:(1)配置定时器0 的控制寄存器(TMR0CN)```cvoid 定时器0_init(){// 设置计数周期为1000(1s)TMR0CN |= 0x0001;// 设置计数方向为上升TMR0CN |= 0x0002;// 设置定时器0 为普通定时器模式TMR0CN |= 0x0004;// 启动定时器0TMR0CN |= 0x0008;}```(2)定时器0 中断处理程序```cvoid 定时器0_IRQHandler(){// 检查定时器0 是否溢出if ((TMR0SR & 0x0001) == 0){// 定时器0 溢出,执行定时器0 中断处理程序//...}}```(3)主程序```cint main(){// 初始化定时器0定时器0_init();// 开启全局中断__enable_irq();// 循环等待定时器0 中断while (1){}}```5.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STC32G12K128 定时器0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通过一个编程范例展示了定时器0 的具体使用方法。
定时器工作方式0定时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设备,它可以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特定的任务。
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微波炉、洗衣机、汽车引擎控制系统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定时器的工作方式0,即定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定时器通常由一个时钟源和一个计数器组成。
时钟源会以固定的频率产生脉冲信号,而计数器则用来记录这些脉冲信号的数量。
当计数器的值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定时器就会触发相应的动作,比如产生一个中断信号或者控制某个外部设备。
在工作方式0中,定时器的工作模式是最简单的,它只是简单地计数时钟信号的脉冲数量,当计数器达到设定的值时就会触发相应的动作。
这种工作方式适用于很多基本的定时任务,比如周期性地执行某个操作或者生成固定时间间隔的脉冲信号。
定时器的工作方式0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硬件定时器和软件定时器。
硬件定时器是通过专门的定时器芯片或者集成电路来实现的,它的精度和稳定性比较高,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可靠地工作。
软件定时器则是通过编程的方式来实现的,它通常依赖于系统的时钟源和中断控制器,精度和稳定性相对较低,但是比较灵活和易于实现。
无论是硬件定时器还是软件定时器,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类似的。
首先,时钟源会以固定的频率产生脉冲信号,这个频率决定了定时器的计数精度。
然后,计数器会记录这些脉冲信号的数量,并在达到设定的阈值时触发相应的动作。
在硬件定时器中,这个阈值通常是由定时器的控制寄存器来设置的,而在软件定时器中则是通过编程来实现的。
在实际的应用中,定时器的工作方式0可以用来实现很多不同的功能。
比如在嵌入式系统中,可以利用定时器来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或者周期性地执行某个任务;在通信系统中,可以利用定时器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时序;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可以利用定时器来实现各种定时任务,比如控制电机的启停或者监控传感器的采样频率等等。
总之,定时器的工作方式0是定时器最基本的工作模式,它通过简单地计数时钟信号的脉冲数量来实现定时功能。
单片机定时器方式0初值高位计算单片机的定时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它可以用来实现一些精确的计时和控制操作。
在定时器的使用中,有一种方式叫做方式0,这种方式是定时器最基础的计数模式,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本文将介绍以单片机定时器方式0初值高位计算为主题的相关内容。
一、定时器方式0的基本原理定时器方式0是单片机中最基础的计数模式,它是通过定时器的计数器来实现计时的。
在方式0中,计数器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它的值从0开始计数,每次计数加1,当计数器的值达到255时,会自动重新计数从0开始。
在使用方式0时,需要设置定时器的初值和时钟源。
初值是计数器最开始的值,时钟源是计数器的时钟输入源,可以是内部时钟或外部时钟。
当计数器计数到初值时,就会触发定时器中断。
二、初值高位计算的原理在计算初值时,可以使用初值高位计算的方法。
初值高位指的是计数器的高8位,因为定时器计数器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因此初值也是一个8位的值。
当需要设置一个比255大的初值时,就需要使用初值高位计算的方法。
初值高位计算的原理是,将需要设置的初值拆分成高8位和低8位两部分,将高8位存入定时器的高8位寄存器中,将低8位存入定时器的低8位寄存器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设置任意值的初值。
例如,需要设置一个1000ms的定时器,计数器的时钟源为内部时钟,定时器的工作模式为方式0,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初值的计算:初值 = (65536-1000*Fosc/12)/256其中,Fosc是单片机的主频,单位为Hz。
计算出来的初值需要拆分成高8位和低8位,分别存入定时器的高8位寄存器和低8位寄存器中。
三、初值高位计算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初值高位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计算初值时需要考虑计数器的溢出情况,否则会导致定时器计时不准确。
2. 计算出来的初值需要拆分成高8位和低8位,分别存入定时器的高8位寄存器和低8位寄存器中,否则会导致定时器无法正常工作。
3. 在使用外部时钟源时,需要设置计数器的时钟分频系数,否则会导致定时器计时不准确。
51单片机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1.引言1.1 概述在51单片机中,定时器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
定时器可以用于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或者周期性地执行某些任务。
本文将重点讨论51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
在定时器工作方式0中,th1tl1表示定时器的高8位和低8位。
当定时器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每经过一个机器周期(12个振荡周期)计数器加1,当计数器溢出时,th1tl1的值会被自动装载进计数器,并触发相应的中断。
因此,th1tl1的溢出值决定了定时器的工作周期。
th1tl1的溢出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溢出值= 65536 - (计数器时钟源频率×定时器延时时间) / 12其中,计数器时钟源频率是指定时器的时钟源的频率,定时器延时时间是指所需延时的时间。
通过合理设置th1tl1的溢出值,我们可以实现精确的定时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th1tl1的溢出值,以达到所需的定时效果。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举例。
通过深入了解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功能,提高程序的效率和精确度。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
我们将首先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重点讨论定时器工作方式0时th1tl1的溢出值。
通过对定时器工作方式0的溢出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定时器的工作方式和不同模式的特点。
我们将重点讨论工作方式0,其中th1tl1的溢出值是该工作方式的关键参数。
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其原理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演示和实验,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