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7
美国文学一、殖民地时期1607-17651607年,captain john smith 带领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詹姆斯敦。
1765年,殖民地人民奋起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
文学特点:宗教色彩,讲经布道向欧洲读者或亲友介绍新大陆的小册子和游记书信著名作家:Captain john smith,Anne Bradstreet, 以夫妻恩爱家庭美满为题材Edward Taylor,清教徒,牧师,讲道二、启蒙时期&独立战争时期1765-18世纪1730s,爱德华兹(Johnathan Edwards)为首的清教徒掀起“大觉醒”运动,企图恢复清教主义的统治,失败。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Benjamin Franklin(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格言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通过格言警句宣传创业持家,待人处事的道德原则和勤奋致富的生活道路《自传》Autobiography,开创了美国名人写传记的风气独立战争时期文学以理性的散文为主,主要是各派政治力量对于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前途与方向、政府的形式与性质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时产生的杂文、政论文和演讲词,即便诗歌也以政治为内容。
代表作家:潘恩Thomas paine 的《常识》commom senseThomas Jefferso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合写的《论联邦》The Federalist Papers威廉-希尔-布朗william hill brawn,第一部美国小说《同情的力量》三、浪漫主义时期1800-1865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反对古典主义的形式与观点,歌颂大自然,崇尚个人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并且寻根问祖,发幽古之思情。
素材完全取自美国现实,如西部开发和拓荒经历。
他们赞美美国山水,讴歌美国生活,反映美国人民的乐观与热情。
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探究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随着欧洲人的移民到北美,他们开始在新大陆建立自己的社会和文化,这促使了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以下是美国文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殖民地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的文学主要受到英格兰文学的影响。
初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宗教为主题,例如普林斯顿学院校长埃德温·桑德斯对美国文学的定义认为,它是“真正属于美洲的成就,而不是来自外国或短暂存在的痕迹”。
约翰·丹福斯(John Winthrop)《模範》(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1630年)是殖民地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强调基督教道德和殖民地社会的建立。
启蒙时期是美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表达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和理性的追求。
启蒙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和托马斯·杰斐逊等。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1750年至1790年)描述了他的成长和成功经历,被认为是美国第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宪法的制定也启发了许多启蒙时期的作品。
第三阶段: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至中叶)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发展的高潮期,表达了个人情感和人类内心世界的追求。
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华盛顿·欧文、爱德加·爱伦·坡和纳撒尼尔·霍桑等。
华盛顿·欧文的《伊卡博德·克兰普》(1819年)是美国文学中最早的短篇小说之一,展示了对美国历史和传说的迷恋。
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和诗歌融合了恐怖、神秘和奇幻元素,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强调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描写生活。
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和斯蒂芬·克莱因等。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4年)描写了美国南部社会的贫困和不公正。
美国文学史梗概一、殖民地时代和美国建国初期最早来自这片新大陆的欧洲移民主要是定居在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和马萨诸塞的罗马天主教徒,二者虽然在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信奉加尔文主义: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受苦受难,而他们唯一的希望是争做上帝的“选民”,死后进天国,相信“原罪”。
这时的文学作品也主要反映了这些思想,和欧洲文学一脉相承。
代表作家:考顿·马瑟,乔纳森·爱德华兹,安妮·布拉兹特里特,爱德华·泰勒。
二、18世纪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经济社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启蒙运动时期(the Enlightenment),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文学指导思想是“自然神论”(Deism),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
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人生在世,不再是受苦受难以换取来世的新生,而是要消灭种族、性别和信仰的不平等,建立自己的“人间乐园”。
美国文学的名词解释_特点_流派美国文学的名词解释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
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
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
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
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
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
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
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
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
美国文学中民族精神与特征研究_英美文学英美文学引言我们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民族精神与特征一直存在的,并且美国民族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加强了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到美国人民的意识中。
虽然美国从建国开始只有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文学体系中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坛凸显出来,并对美国文学体系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美国多元化认同的背景下,一些美国作家在作品中继续发挥了民族精神与特性。
本文对美国文学中的民族精神与特征深入研究,对美国文学中的国家形象与个人本位主义观念进行了剖析。
一美国民族精神的构建受到多元化与民族意识的影响,美国小说中的民族精神与人们的精神需求是相关的。
美国的历史并不长,并且是一个移民国家。
当人们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就已失去了传统的依靠的力量与原来的身份地位。
为了能够在这个陌生的国家站稳脚跟,实现发展与生存,他们除了要靠自己外,还要在同种族寻找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
所以来到美国的人群总是想去和自己民族同胞进行交流,生活在属于自己民族地区的居住地,之后就会设立一些杂志与报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拥有属于自己的读者。
关于美国民族特征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后期,二战胜利之后的美国学者将美国民族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
S·亨廷曾指出,“美国信念在如今得到了美国大多数人的认同,这种精神强调了新的伦理道德,主张人们自由与平等,并且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美国《独立宣言》中的美国精神。
这种精神是美国人民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了千万人追求美国梦的不竭动力,并且以这个为核心的美利坚民族的主体特征在各时期的美国文学中都有所体现。
因为在当代美国文学创作中一直呈现出美国精神与民族特征的趋势,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充满了关于民族叙事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对美国文学中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研究。
二美国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在美国最初建国的时期,有许多受到良好教育的美国人觉得应当用诗歌来作为表现出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当时有许多歌颂民主自由与独立的诗歌被收集起来出版,但是这些枯燥单一的诗歌并不被当时的美国人民欣赏。
美国梦的文学阐释摘要:“美国梦”作为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
它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奋斗。
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反映了不同形式的美国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典型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梦主题,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本文选取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作品来剖析美国梦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美国文学;美国梦;阐释引言:文学是人生经历的文化特征。
文学作品蕴涵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价值取向和特定意识形态的思考。
因此,阅读文学作品是理解不同文化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判断的重要途径。
美国文学史虽不长,但却产生了大量影响世界文学发展的伟大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美国梦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文学中的美国梦从产生到当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美国社会背景的不同历史时期密切相关。
研究美国梦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美国社会。
一、美国梦的背景资料美国梦是美国的民族精神,是一套理想总的来说,美国文学的发展见证了对美国梦的评价,而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美国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三百多年前,欧洲人来到“新世界”进行探索和殖民,这些殖民者带来了宗教自由和经济机会的愿景。
清教徒甚至把新大陆看作他们的“应许之地”。
从此,美国梦开始悄然萌芽。
18世纪,欧洲人无法忍受宗教迫害,他们来到新大陆,梦想建立一个富饶民主的国家。
幸运的是,当时土著印第安人还没有建立一个国家,所以整个新世界是“无主的土地”。
无限的土地带来无限的机会,许多旧世界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贫穷的殖民者努力工作以追求财富,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能成功。
《独立宣言》使得梦想成为人类的自然权利,美国梦成为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
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梦2.1自传中的美国梦真正的美国文学萌芽于独立战争和建国时期。
美国文学简史一、十九世纪以前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只能从1776 年7 月4 日算起。
作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学史,严格地说,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
哥伦布在1492 年发现新大陆之前,这块土地的主人是印第安人,他们的各个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度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本身并没有发达的文学。
遭到殖民主义者的野蛮屠杀和驱赶之后,这个种族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仅有的口头创作也几乎完全中断。
美国独立以前,北美大陆受欧洲人统治长达几个世纪。
由于残酷的殖民经治以掠夺财富和剥削廉价劳力为目的,因此,北美大陆既没有发达的经济,更没有发达的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移植,文学和艺术绝大数是欧洲的舶来品。
殖民地时期美国仅有的几位诗人和民间作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自身生活的局限,也没有能写出具有美洲特色的作品。
独立之后,美国的文学虽然还处于襁褓之中,但它已经开始摆脱殖民文化的桎梏。
在民族独立的历史关头,美国人民,特别是作为当时站在革命斗争最前列的资产阶级左翼分子,已经认识到了建立民族文学的重要性。
一批年轻的诗人就曾预言,美国文学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未来;他们满腔热情地为这个未来的灿烂文学增砖添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尽管如此,独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不能很快摆脱在文化上依附英国的状况,不利于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条件依然存在。
首先,在取得政治上的统一以后,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并不平衡。
当时西部大部分还是处女地,那里除了民间故事外,一时还不可能出现反映西部开发业迹的成熟作品。
在愚昧落后的南部,真正的民族文化无从谈起。
思想意识异常顽固的大不列颠王国的臣民,对这个新生国家总是抱着一种不可名状的仇恨和敌视。
他们鄙视美国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美国年轻幼稚的文学。
面对英国的一片嘲笑和挖苦声,已经获得了独立的美国人民决心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拥有充分的发言权,他们需要有自己的工业、农业、科学和文化。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以《美国悲剧》为例2008212859 中文0806 罗莹摘要:美国梦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 发展于19 世纪。
它认为每一个人, 不管他的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奋斗, 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许多人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的人甚至以死亡结局。
德莱塞在《美国悲剧》这一作品中,大胆真实地揭开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面纱,指出它就是酿成克莱德悲剧的根源,并指出了美国悲剧的普遍性。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德莱塞克莱德美国文学仅仅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梦主题一直作为一个常见的主题贯穿其中。
所谓的“美国梦”即为憧憬着一个新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机遇,希望“机会均等”,希望获得成功;甚至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将财富和成功作为人生目标。
在美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是怀揣着五光十色的梦想踏上追梦之旅,最终却以梦想的幻灭收场。
斯蒂芬·克雷恩的《妓女麦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德塞莱的《嘉莉妹妹》等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并不是梦境中的天堂。
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以死亡告终, 小说同时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美国梦这个主题在小说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是最终都脱离不了灭亡的结局。
本文以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为例,解读美国梦的形成、扭曲、破灭及其实质。
一、美国梦的缘起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以自己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
美国梦的实现也是富兰克林《自传》中一贯的主题,表现了美国建国初期发愤图强, 是乐观向上的美国人的象征。
而美国梦也一直被视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它的形成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1776 年, 托马斯·杰弗逊就在《独立宣言》中写到:人生来是平等的, 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美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依据。
李慧兰英本二班2012410010215清教与美国文学清教的历史产生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实际上是新教中的一支——加尔文派。
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
16世纪后期,教会内部分虔洁信徒者提出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
他们要求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
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庇的真教会。
基本教义基本教义是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被上帝决定。
上帝预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狱,而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诚心诚意和积极努力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
这些“选民”的心灵要经历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清教思想主张自律(self-discipline)和内省(introspection),虔诚的信徒只要阅读《圣经》,就可以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获得灵魂的救赎。
教会和教皇不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信徒们不必通过教皇取得和上帝的联系。
清教在北美的发展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承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王位,对清教徒大施压力,要求他们臣服国王。
结果,斯克鲁比小镇的清教徒分离派信徒(Separatists)在1608年逃亡到荷兰,因为在那里他们能享有宗教自由。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荷兰对宗教宽容、不太要求道德的态度,令这群分离派信徒大感不安,于是他们决定离开欧洲,迁往北美洲开创新生活。
这些分离派信徒,获准到英国在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维吉尼亚州定居。
1620年7月,荷兰莱登的分离派信徒转道英国,最后于9月搭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
当时船上有大约100个成人及儿童,他们在风高浪急的北大西洋航行了两个月才抵达鳕鱼角,这里距离维吉尼亚州的北部还有几百公里。
在这里,于11月21日他们订立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载明他们愿意在新大陆建立社区,服从其法律。
美国文学史脉络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得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承载着美国国家意识的形成和演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回顾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文学思潮。
一、殖民地时期(17世纪初-18世纪初)殖民地时期是美国文学的起源阶段。
在这一时期,早期的英国移民带来了宗教、政治和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后来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殖民地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文学,代表作品有威廉·布莱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纪事》和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的《新英格兰纪实》。
二、启蒙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启蒙时期是美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受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的影响。
启蒙时期的作家主张人人平等、追求自由和独立,代表作品有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同时,启蒙时期也涌现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文学作品,如托马斯·杰斐逊的《独立宣言》和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
三、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作家们主张个性主义、独立思考和自然的崇拜。
代表作家有华盛顿·欧文的《睡谷传奇》和爱默生的《自然》。
同时,浪漫主义时期也涌现了大量的诗人,如亨利·沃兹华斯·朗费罗、爱德加·爱伦·坡和怀特曼等人。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超越现实的思考。
四、现实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发展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的作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个人的冲击。
从《美国悲剧》中解析克莱德“美国梦”的幻灭作者:郑明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5期【摘要】“美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詹姆士·亚当斯于1931年创作的《美国史诗》中。
美国文学作品中,作者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美国梦”—美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理想信念的代名词。
随着美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美国梦”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
本文透过1925年德莱塞著作《美国悲剧》主人公克莱德的悲惨经历来解读在这个时期“美国梦”对人灵魂的腐蚀作用。
【关键词】《美国悲剧》“美国梦” 腐蚀作用一、“美国梦”美国的历史不长,自1776年建国以来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同时,有着丰富内涵的“美国梦”也产生于特定的历史与政治背景下。
在社会观念陈旧、等级制度森严、政治腐败的欧洲,良好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一切,生活困苦的人们在听到哥伦布发现新大路的消息后相续来到美洲探险殖民,这其中包括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的西方人。
早期来到美洲的人中一部分是为了发家致富的老百姓或是冒险家,另一部分则是为了逃避政治或宗教迫害的人。
无论哪一种人,他们都怀揣着梦想渴望在这片新大陆上创造财富,享受追求幸福、平等的生活。
一方面,丰富的矿产资源与肥沃广阔的土地为“美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众多移民努力下,富饶的新大陆显示出欣欣向荣、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
另一方面,《独立宣言》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美国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庇护,其中这样描述:“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坚信只要勤奋、努力、自我拼搏,一定可以寻找机会创造财富为自己赢得尊贵的社会地位。
“美国梦”代表着美国人的自我奋斗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因此它也成为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
作家通过不同阶段不同的“美国梦”折射出人们对社会、梦想和个人价值的剖析。
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讲述的是富兰克林通过不懈努力自学成才,积极乐观从贫困到富有、名不见经传到举世闻名的一生。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表现为平民化、多元化,富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
美国文学大致出现3次繁荣:19世纪前期形成民族文学,一、二战后,美国文学两度繁荣,并产生世界影响,已有近10位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简介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或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时期文学)。
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美国文学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封建贵族文化束缚。
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强烈。
美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本民族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殖民时期1、印第安人文化: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时,北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处于原始公社制度不同阶段。
印第安人在向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自己的文化,主要是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和英雄传说。
没有文字,这些传说后得以整理问世,启发后世美国作家的灵感。
2、早期移民文化: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故文学发展缓慢。
最早发表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类文字。
作者都是英国人。
英国殖民地建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清教作为控制殖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
著名作家有科顿·马瑟(1663~1728)和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等。
随着工业、贸易和民族意识的增涨,宗教自由的呼声提高,清教主义的神权统治走向衰亡,为人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等民族独立的意识所代替。
3、诗歌创作:北美出版首部诗集《海湾圣诗》以民歌形式写成。
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1631~1705)的诗全是解释加尔文教的教义,成了宗教性的普及读物。
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探究美国文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欧洲殖民者开始在北美定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文学不断发展,展现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和主题。
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美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主要是英国殖民者通过传统浪漫、历史和神话来记录和传播其文化。
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包括威廉·布莱克斯通的《红色字母》和托马斯·哈丁的《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
18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出现了革命性的思想和理念,这也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
美国启蒙时期的作家们致力于传达理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托马斯·潘恩、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
他们的作品包括政治论文、科学论文和启蒙小说等。
第三阶段:浪漫主义时期在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浪漫主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以个人和情感为基础,这种写作方式在其它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创作诗歌、绘画和音乐。
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爱德华·波和威廉·坎伯尔·布莱安特,他们的作品大受欢迎,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个人和社会问题,他们试图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表现现实。
美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包括马克·吐温、亨利·詹姆士和斯蒂芬·克莱恩。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学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转变,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
现代主义作家反叛传统的写作方式,他们试图以新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弗里德里希·尼采和托马斯·曼。
总结美国文学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和主题。
殖民时期的作品主要是以文化传播为主题,启蒙时期的作品致力于传达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强调情感和个人主义,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追求真实和客观表现,现代主义时期的作品反叛传统,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作品突破传统的写作规则和方式。
新英格兰文学与英国宗主国的关系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年轻的文学,从17世纪初叶北美拓殖开始迄今也只有三个半世纪多一点的时间,而美国文学以真正独立的姿态出现,距今也只有一百五六十年。
被定义为美国文化之冠的新英格兰文学对美国文学而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后来的美国主流文学的开端。
新英格兰作为英属北美殖民地,这一地区的发展与其宗主国英国的发展密切相关,欧洲移民中英国人的人数之多,宗教、社会、文化根基之牢固,二者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有许多一致之处:语言、哲学、历史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传统,尤其是二者对清教思想的共享。
新英格兰作为旧世界习俗和制度经过新世界环境改造的产物,是两个大陆的产物。
因此,新英格兰区域文学是不能只凭其中任何一个大陆的特点来解释的。
本文从历史、宗教和文学发展视角地阐释新英格兰文学与英国宗主国文学的关系。
一 .历史渊源在欧洲冲出中世纪的灰暗,跨入现代的光明之中,大规模的向大洋彼岸冒险和尝试的大气候下,英国向北美的移民活动起步较晚,始于16世纪后半叶。
虽然进展比较缓慢,却后来者居上,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力压群雄,成为新大陆殖民地的主要宗主国。
据史书记载,到了1773年,英国人已经赶走了所有在北美的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主义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起十三个殖民地,成为富饶的土地上的唯一宗主国。
英国的殖民扩张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
15世纪末期,英国兴起一场规模宏大的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涌入城市,沦为劳动力、乞丐或是流浪者,造成了羊吃人的悲惨局面,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人剥削人,压迫人的真实写照。
但是客观上,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造就了大批可雇用的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英国的国力,促进了海外扩张。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了称霸海上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第一强国,同时,开辟了通过冒险活动赢得财富和荣誉的广阔前景。
但是,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消耗了英国财力,社会贫富不均,物价上涨,许多人陷入赤贫状态。
序言(一)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但发展较快,20世纪以来,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翻译了朗费罗的《人生颂》(A Psalm of Life).1901年,林抒翻译出版了第一部美国小说--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今译《汤姆叔叔的小屋》),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震动,使他们从黑奴身上看到自己亡国灭种的危险。
根据小说改编的话剧对我们的话剧运动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前后,惠特曼对郭沫若等诗人、奥尼尔对曹禺、洪深等戏剧家都产生过影响。
马克·吐温、辛克莱、德莱塞等人都曾受到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文学对我国新时期的作家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盛行一时的朦胧诗恐怕就是在美国及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产生的。
海明威、福克纳及塞林格等人几乎成为我们年轻一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楷模。
至于在世界上,埃德加·爱伦·坡曾被法国象征派诗人称为他们的诗歌之父,福克纳对法国的萨特和加级以及拉丁美洲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美国作家喜爱的描写少年初涉人世,寻求生活道路和人生真谛的"成长小说"形式受到加拿大女作家的欣赏,也正在被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所采用。
美国作家的探索、试验、创新的精神也激励着世界各国的作家不断革新,超越前人。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我们加强跟美国的交往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学一点美国文学,了解他们的文化以促进与美国人民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同时也借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素质。
(二)严格地说,美国文学的形成应从美国立国开始。
但实际上,在此以前一二百年的殖民时期的文学虽然并不发达,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那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美国文学的形成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殖民者大量屠杀原来居住在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使他们的文化和民间口头文学的传统受到致命的摧残,因此美国文学没有英国《贝奥武甫》那样的口头文学遗产。
美国各文学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200多年,但是它在这段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却是十分辉煌的。
美国文学业已形成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使它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美国历史的发展几乎是平行的。
美国殖民主义时期三个代表诗人1.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1612-1672)美国第一位作品得以发表的女诗人。
她出生于英格兰,1630年时随父亲和丈夫来到北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诗的风格与同时代的英国诗人John Donne、Edward Taylor有相似之处。
她最著名的诗集是《第十位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1650),这也是她生前出版的唯一诗集。
一般认为,她最优秀的诗作,主要收录于她去世后由罗杰斯选编的《布雷兹特里特诗集》(Several Poems 1678)。
《写在我家失火之际》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反映出殖民时期生活的侧面,《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向读者展示了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在面临新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诗人内心深处肉体与灵魂、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斗争。
2.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1644?-1729年)美国清教派牧师和诗人。
他被公认为美国19世纪前最重要的诗人。
在他有生之年仅发表过两首诗歌,直到1937年人们研究他的手稿时才认识到他那虔诚的诗歌的优美绝伦。
像约翰·多恩和乔治·赫伯特以及其他英国玄学派诗人一样,泰勒擅长运用精心选择的暗喻和丰富而唯美的比喻,也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措辞和比喻。
《爱德华·泰勒诗集》(1939年)收录了他的杰作,包括写于约1685年的《上帝对其选民有影响的决定》,和写于1682-1726年的《内省录》(Preparatory Meditation)中的部分。
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探究美国文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随着殖民地的建立和英国移民的到来,开始出现了原住民和欧洲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
这些初期的文学作品以宗教、历史和传记为主题,包括普利茅斯教士威廉·布来福德的《普利茅斯教士神秘的故事》和约翰·史密斯的《维吉尼亚历史》等。
18世纪的美国文学主要是以启蒙运动为背景,影响外来文化与美国思想的发展。
其代表作品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麦西娅德》等。
此外,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诗人和戏剧家,比如菲利普·弗瑞恩、詹姆斯·奥蒂斯。
19世纪是美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百姓的生活与感受,开创了美国文学的先河。
这些作家,包括亨利·房龙· 梭罗、纳撒尼尔·霍桑、赫尔曼·梅尔维尔、狄更斯、马克·吐温等。
他们擅长写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他们激发了美国文学中的更多伟大作品的创作。
在20世纪之初,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为美国文学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家,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威廉·福克纳,甚至还有詹姆斯·乔伊斯等欧洲和爱尔兰作家都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滥用德国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技巧,导致当时选秀读者无法理解,因此流行程度不高。
在二战之后,美国文学逐渐退出了现代主义的阴影。
20世纪50年代,程序派和伊莉莎白诗派的诗人的到来,一方面把美国文学带上了一个极高的峰顶,另一方面又把它自己分裂成了许多派别。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第二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为阿伦·金斯伯格。
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充满了反对传统的声音,包括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性别歧视等。
到了21世纪,美国文学又开始走向多元化。
包括塞勒姆·拉希德、珍妮特·伍尔芙、唐·德里罗等作家,他们都是以他们所代表的种族以及其他少数群体的关注点和视角,描写了这些群体的生活。
对英语专业导论课的认识一:英美文化概论书籍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英美电影,也是英美文化在银幕上的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文字作品和电影作品都有助于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
书籍和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
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反映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
英美文化被公认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经常用一个名词出现。
这说明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具有许多相似点。
这一点不难理解,英国文化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起源和繁荣之地,美国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虽经过多年演变,仍不可避免带上英国文化的烙印。
英美文化的相似性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得到充分体现,个人主义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英美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认为每个人都要依靠自己,而不应该依赖别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
在他们的观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能力。
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影响嗤之以鼻,置之不理。
即使陷入困境,他们也不习惯于指望别人的帮助,因为他们认为那将会动摇自己的中心地位。
学习英美文化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传统极其演进历程,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增强我们对西方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英美文学选读对于历史不长的美国文学来说,英国文学的历史要源远流长的多。
英国文学是生活在欧洲西部英伦三岛上的英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英国文化与文明的精华,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
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
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
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
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
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
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
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的文化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北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处于原始公社制度各种不同的阶段。
印第安人在向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主要是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和英雄传说。
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这些传说后来才得以整理问世,启发了后世美国作家的灵感。
早期移民的文化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斗争,所以开始时文学发展比较缓慢。
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之类的文字。
作者都是英国人。
英国殖民地建立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清教主义作为控制殖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
著名的作家有科顿·马瑟(1663-1728)和乔纳森。
爱德华兹(1703-1758)等。
随着工业、贸易和民族意识的增涨,宗教自由的呼声提高,请教主义的神权统治走向衰亡,为人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等民族独立的意识所代替。
诊歌创作北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海湾圣诗》是以民歌形式写成的圣诗。
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诗全是解释加尔文教的教义,成了宗教性的普及读物。
女诗人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写的也是宗教生活,不过多少以世俗的笔调抒写妇女的心情。
生前只发表过挽诗的牧师爱德华·泰勒反映了严格的清教主义的衰落。
在这些诗人身上,英国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布拉兹特里特得益于斯宾塞,泰勒的诗里看得出约翰·多思和乔治·赫伯特的影响。
独立革命至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民族文学形成于独立革命时期。
这场斗争产生大量的革命诗歌,并且造就了美国头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
政治上的独立促进文化上的独立。
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作家的作品陆续增多,逐渐摆脱英国文学的垄断局面。
年轻的民主共和国使人们满怀信心,并吸引着旧世界更多的人们奔向新的大陆。
这样的社会条件促使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作家们吸取欧洲浪漫派文学的精神,对美国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进行描绘,美利坚民族内容逐渐丰富和充实起来。
从20、30年代到南北战争前夕,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全盛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家泉涌而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批评家们称这一时期为美国文学“第一次繁荣”。
到了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乐观走向疑虑,迫切的社会矛盾,如蓄奴制,又使某些作家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民族文学的诞生独立革命是美国民族文学诞生的背景。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殖民地人民在欧洲启蒙主义学说影响之下,已经具有民族独立的意识。
富兰克林世俗的格言比爱德华兹清教,主义的教诲更能吸引广大群众。
富兰克林用清晰、幽默的文体传播了科学文化,激发自力更生的精神,他的爱国热情和关于自学、创业的言论,对于美国人民的人生观、事业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立革命期间充满反抗与妥协之间的尖锐斗争,迫使作家们采取政论、演讲、散文等简便而又犀利的形式投入战斗。
发表“不自由毋宁死”这一名言的演说家舶特里克·亨利,象战鼓那样鼓动战士奋勇杀敌的托马斯·潘恩,行文朴质无华却字字击中要害的托马斯·杰斐逊,都是无畏的战士,他们为了战斗的需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
那个时期的诗歌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大量的革命歌谣出自民间。
菲利普·弗瑞诺是当时著名的革命诗人,他的创作开创了美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早期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初,一些以美国为背景、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开始出现,初具美利坚民族的特色。
欧文致力发掘北美早期移民的传说故事,他的《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
库珀在《皮袜子故事集》中以印第安人部落的灭亡为背景,表现了勇敢、正直的移民怎样开辟美国文明的途径。
诗人布莱思特笔下的自然景色完全是美国式的,他歌颂当地常见的水乌和野花,而且通过它们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些作家的作品满怀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
色彩阴暗的爱伦·坡在诗歌、短篇小说和理论批评方面达到新的水平,标志着民族文学的多样性和在艺术上的发展。
超验主义与后期浪漫主义19世纪30年代以后,东北部沿海的美国文化中心新英格兰地区成了最早的工业区。
杰克逊总统的民主主义路线又使国内的民主空气增涨。
这在意识形态上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出现了超验主义者团体,另一方面使一些作家产生不少疑虑,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乐观转向怀疑和消极。
超验主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先表现为宗教,哲学思想中的改革,后扩展到文学创作领域。
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者为了据弃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吸取康德先验论和欧洲浪漫派理论家的思想材料,提出人凭直觉认识真理,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
这一派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文主义,即强调入的价值,反对权威,祟尚直觉,主张个性解放,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对美国作家产生不小的影响。
到了50年代,随着工业化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作家们敏锐地感受到民主制的弊病。
梭罗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因此与资产阶级社会秩序发生冲突。
在霍桑与梅尔维尔身上,这种矛盾以抽象、神秘的形式表现出来。
霍桑深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又想有所摆脱,于是转向对人类状况与命运的探索,如《红字》(1850)。
梅尔维尔同霍桑一样,把他所感觉到的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而“恶”的强大与不可理解使《白鲸》(1851)等作品蒙上神秘、悲观的气氛。
“婆罗门”“婆罗门”是指这一时期新英格兰地区一批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作家,或称“绅士派诗人”。
朗费罗、洛威尔(1819-1891)和霍姆斯(1809-1894)都是知识界的名流。
他们出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歌颂爱国主义精神,反对蓄奴制,同情印第安人,也对社会流弊提出一些批评。
由于他们的出身地位和文化教养,他们的观点和情绪一般较为温和。
废奴文学19世纪30年代之后,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
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
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林肯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
诗人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
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
伟大的民主诗人怠特曼美国19世纪的民主精神在惠特曼的《草叶集》(1855)里得到充分发挥。
他以丰富、博大、包罗万象的气魄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乐观向上精神。
他歌颂劳动,歌颂大自然,歌颂物质文明,歌颂“个人”的理想形象;他的歌颂渗透着对人类的广泛的爱。
诗人以豪迈、粗犷的气概蔑视蓄奴制和一切不符合自由民主理想的社会现象。
他那种奔放的自由诗体,同他的思想内容一样,也是文学史上的创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文学总的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浪漫主义的衰微。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20、30年内,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民主、自由的理想鼓舞着人民和作家,文学创作中乐观的情绪处于主导地位。
80年代以后,经过几次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怀疑民主制度是“人人自由、幸福的天堂”。
80、90年代以后,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增多,主题涉及农村的破产,城市下层人民的困苦,劳资斗争,不少作品揭露种族歧视、海外侵略和政府与大企业的勾结,也有些作品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情绪。
乡土文学与马克·吐温乡土文学最先出现于19世纪20、30年代,南北战争后进一步发展。
这种文学描绘本乡本土的传说与现实生活,地方色彩浓厚,基调是乐观的、抒情的,如描写西部矿工生活的布雷特·哈特(1836-1902),或者是幽默的、机智的,如裘维特(1849-1909),这是战后美国健康、活泼生活情趣的反映。
马克。
吐温的创作活动持续近50年,是这时期主要的作家,代表作是《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1884)。
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吸取西部乡土文学中幽默故事的特点,采用诙谐、滑稽的夸张手法表现美国的社会生活。
他对战后美国社会的批评包括政治腐败、种族歧视、教育制度、宗教生活等方面。
这些批评都是温和的、善意的。
80年代以后,随着他对美国民主制的认识深化,讽刺成分增多,后期发展到愤怒的抗议甚至悲观失望。
马克·吐温是幽默艺术的大师。
他在滑稽中含有讽刺,逗趣中有所针砭,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心理分析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出身高贵、深受欧洲文化影响的亨利·詹姆斯是描写上层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代表作家。
他的风格高雅、细致,讲究表现形式,与粗犷、诙谐、富于生活情趣的马克·吐温适成对比。
詹姆斯虽然崇拜欧洲文化,但在道德情操方面更偏向于文化修养不高的美国人。
美国人心地纯真、善良;比欧洲人(或常任欧洲的美国人)可爱,这是他的《贵妇人的画像》(1881)等小说中常出现的主题。
他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如《鸽翼》(1902),不厌其详地发掘人物“最幽微、最朦胧的”思想与感觉,把“太空中跳动的脉搏”转化为形象。
在心理分析精微细致这一点上,詹姆斯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为小说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80、90年代以后,随着垄断资本的逐步形成,以劳资矛盾为焦点的各种社会问题尖锐化、表面化,作家们对社会的前景感到忧虑和失望。
威·迪·豪威尔斯抛弃早期那种廉价的乐观主义,开始表现社会矛盾。
在欧洲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一批新兴的作家从许多方面反映社会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