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砂岩构造特征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形成的一种岩石,其构造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层理性
砂岩具有较为明显的层理性,在砂岩中可以看到平行排列的层理面。
这是由于岩层沉积时,砂粒在流体中受到水流或风力的作用,呈现出特定的运动规律和沉积条件,使砂粒沉积成一层层平行排列的岩层。
二、节理
砂岩中普遍存在节理。
节理是砂岩岩层中相对连续的或间歇性的、较为明显的断层或裂隙。
节理的形成是由于岩石在承受地质作用时,产生的内应力导致岩石断裂或裂开形成的。
三、波纹痕迹
在某些砂岩层中,可以看到波纹痕迹。
这是由于风或水的流动对砂粒的冲刷、冲击和摩擦作用所形成的。
波纹痕迹的类型有很多种,如沟槽状、浪痕状、潮纹状等,这些不同的形态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
四、岩层倾角和弯曲变形
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砂岩岩层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变形。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岩石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承受巨大的水平挤压力而导致岩层变形。
以上是砂岩的一些主要构造特征。
不同的砂岩在其沉积环境、沉积条件和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构造特征。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l.颜色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
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
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
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
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受到强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
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
2.结构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
如中粒辉长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沉下,才能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
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
描述时应按含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岩石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首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
岩矿鉴定报告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0.9m)薄片号:1野外定名:浅灰色含炭质油迹细砂岩肉眼观察:手标本为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炭化的碎片,水平层理明显。
镜下观察:水平纹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岩石中的水平层理由粉砂砂粒与粘土物质及有机质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来。
有的层理石英粉砂多,有的云母等类多,有的有机质多(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十分清晰。
岩石中有二条裂缝(指该薄片中),这二条裂隙平行水平层理连续延伸,一条长10.8mm,另一条8.3mm,裂隙宽度0.03mm—0.08mm之间。
岩石很细,砂粒约占80%±,粘土质点(隐晶质)、有机质等约占20%±。
砂粒:都在粉砂级范围内,大体上长粒状粉砂粒有定向性,与层理一致。
粉砂粒主要由石英(50%±)、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黑色铁质(3%±)、碳酸盐(20%±)组成。
此外还有微量绿泥石、磷灰石等。
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棱角状较多;粒状石英粒径在0.02mm—0.06mm之间,长棱角状的最高达0.1mm,但宽度在0.02mm±,消光均匀,干净、透明,一级白干涉色。
黑云母:棕黄色,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mm±,定向性强,多色性为棕黄(Ng’)→浅黄(Np’)。
碳酸盐: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后者远多于前者,常见菱形颗粒,高级白、闪突起明显,粒径多0.04mm。
长石:粘土化和绢云母化均有,有的可见聚片双晶,粒径在0.02mm—0.04mm之间。
油迹:棕黄色,与黑云母颜色相同,二者难区分。
区别处:油迹不是条状,也没有多色性,呈均质性。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油迹粉砂岩柳评177井(1560.9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1.02m)薄片号:2野外定名:肉眼观察:镜下观察:细粒砂状结构,水平纹层理构造。
岩石由细粒砂—极细粒砂及胶结物组成,主要是细粒砂,砂粒约占85%±,胶结物仅占15%±;为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石英砂岩野外编录描述
石英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
在野外观察时,可以描述以下内容:
1. 结构类型:石英砂岩通常具有中粒砂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2. 碎屑颗粒大小和变化范围: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颗粒大小范围较广,通常直径在 0.05-2 毫米之间。
颗粒形状为卵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
3. 分选性和磨圆度:石英砂岩的分选性通常很好,大部分颗粒大小均匀。
磨圆度也很好,大多数颗粒都具有圆滑的表面。
4. 胶结类型:石英砂岩通常采用孔隙式胶结,胶结物通常是硅质和钙质的。
5. 宏观沉积构造类型:石英砂岩通常具有典型的层理构造,层理方向通常与沉积韵律相关。
此外,还可能观察到波痕、底模、生物扰动构造等宏观构造类型。
6. 百分含量和肉眼鉴定特征:可以根据目估含量和肉眼鉴定特征来描述石英砂岩的特征。
例如,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看到清晰的平行层理和孔隙式胶结物。
7. 上下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可以描述石英砂岩与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接触方式、接触面特征等。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编写出一份详细的石英砂岩野外观察描述。
细砂岩特征描述
细砂岩是一种沉积岩,由细小的石英颗粒组成,其颗粒大小通常在0.063毫米到2毫米之间。
以下是细砂岩的特征描述:
1. 颜色:细砂岩的颜色通常为灰色、白色、黄色或红色。
这些颜色可能会因含有其他矿物质而有所不同。
2. 纹理:细砂岩的纹理通常为均匀的细粒结构,并且没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显示出轻微的层理结构。
3. 质地:细砂岩具有非常细腻的质地,可以轻易地被切割或分裂成平坦的板块。
4. 可见物:在一些情况下,细砂岩中可能会包含其他矿物质或化石。
这些可见物可能会影响其外观和性质。
5. 密度:由于其小颗粒大小和均匀性,细砂岩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密度。
6. 用途:由于其易加工性和美观性,细砂岩被广泛用于建筑和装饰领域。
总体来说,细砂岩是一种具有细腻质地和均匀颗粒结构的沉积岩,通常用于建筑和装饰领域。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岩浆岩。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颜色、质地、结晶程度、矿物组成等方面,以便准确鉴定其种类。
以下分别介绍如何进行这三类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一、火山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岩石,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玄武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 外貌特征:玄武岩色泽深浅不一,大多呈黑灰色或暗绿色。
质地致密坚硬,有时呈毛细结构,切割面有光泽。
2. 结晶程度:玄武岩为深成岩,具有颗粒状的结晶,但结晶程度一般较低。
3. 矿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辉长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一般肉眼可见。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安山岩时,也可从上述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安山岩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玄武岩相比,其颜色较浅,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
其质地也比玄武岩稍微细腻,有时呈流纹状结构。
安山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镁铁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1. 外貌特征:流纹岩表面常有米粒状或半球形凸起,由于形状类似牛乳突起而得名。
颜色一般呈浅灰色或黄灰色,质地坚硬。
2. 结晶程度:流纹岩的晶体一般很小,肉眼很难看到。
其基质由细小的熔岩组成,直径约为0.1毫米至3毫米,成团状的熔岩通常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沉积岩是由地层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类型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颜色、粒度、质地、厚度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
1. 砂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由石英砂颗粒累积而成,颜色和质地均较不均匀。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a. 粒度大小:砂岩的砂粒大小差异较大,范围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b. 粒度成分:由于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因此其质地较细,切割面常有光泽。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物质,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固态物质,广泛存在于地壳中。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是一种对岩石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和描述的过程,以了解岩石的成分、结构、形态、纹理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以及它们的观察与描述。
一、火山岩火山岩是由于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
观察火山岩时,首先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明显的斑点状、片状结构,呈现出分层状的特征。
火山岩的颜色常常是黑色或暗灰色,由于其物质成分主要由铁镁质矿物组成。
其次,火山岩的表面通常具有颗粒状的凹凸纹理,这是由于岩浆喷发时的迅速冷却造成的。
例如,玄武岩上常见的小晶体称为斑岩,它们是火山岩中的迷微晶组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物质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等。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的层理结构,表现为平行的层、线或片状结构。
此外,沉积岩常常具有明显的控制面、岩层交错和水平裂缝等特征。
例如,砂岩通常由粗砂粒、细砂粒和细粒质物质组成,观察砂岩时可以看到其中含有的沙粒是由扇状河流、海滩或沙丘等地质环境形成的。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石英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晶粒的颗粒状或板状结构,典型的片岩就是以平行排列的片状麦饭石晶粒为特征。
此外,变质岩在观察时还可以根据矿物质成分的变化来判断其形成的深度和变质程度。
例如,石英岩中富含二氧化硅石英,通常呈现出灰白色或粉红色,晶粒细腻且质地坚硬。
四、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火山喷发或者地壳深层的岩浆结晶而成的岩石,包括花岗岩、辉绿岩等。
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大颗粒的结构特点,由于岩浆的冷却速度较慢,导致其中的矿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晶粒。
例如,花岗岩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其中晶粒粗大、斑状矿物颗粒可见,而辉绿岩则具有绿色的背景色,其中富含的辉石和斜长石形成了较大的晶粒。
砂岩手抄本描述砂岩是地壳中一种重要的沉积矿物,大部分产于沉积岩层和火山岩系中。
因为它颜色和外观像岩石一样坚硬,所以人们常叫它“砂岩”。
砂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教室里的黑板、墙面;家庭中的茶几、桌椅;公园里的路面、花坛等等,都是用沙岩做成的。
在医院的病房里,病床边放有靠背椅,其实也是用沙岩制作的,但在病床上放了一张软垫子,以免病人太累了时伤到腰。
可见沙岩的用途真是很多啊!彩砂,指带有各种天然色彩的砂岩,又称为染色砂岩,是在真空条件下,将白色硅砂、石英砂或河沙喷洒到岩石表面,形成彩色图案。
彩砂根据不同用途可以加工成:水洗砂、水刷石、干粘石、喷刷石、自然面彩砂等不同规格的彩砂制品。
彩砂颗粒的大小通过筛分、水洗、烘干、喷雾或自然晾晒等方法可以控制在不同的范围内。
花坛外围的鹅卵石不规则但可爱,黄澄澄的像是穿着裙子的小姑娘。
摸起来却异常光滑,一定是用手感极好的五彩石精心打磨而成的。
每块石头上的色彩都很鲜艳,清晰明快,你走近看就会发现,原来这些石头是用白色的细沙石在阳光下慢慢地打磨而成的,而且这些石头还带着淡淡的纹理,让人感觉就像经过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雕琢一般。
周围的那些灌木丛看上去虽不起眼,但仔细看来,它们和周围的植物、鹅卵石搭配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特别和谐的美。
一棵棵苍翠挺拔的松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既遮风挡雨又为游客带来一片阴凉。
高大的枫树亭亭玉立,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
近看那一棵棵的枫树又像一位位老爷爷,显得特别沧桑。
枫叶也是红的,但是比较深红,每当秋风吹来,枫叶纷纷落下,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美丽。
此时再看那清澈见底的湖水,静静地躺在碧波荡漾的草地上,似乎已经睡着了。
这一刻,我忽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画中,置身于仙境,陶醉其间,乐不思蜀……总有一天,我们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幻想走向现实。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感到,原来我们曾经也是梦想家,可以拥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
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梦想也像一只七彩蝶,折射出绚丽的光芒。
泥质粉砂岩野外描述泥质粉砂岩野外描述。
岩石特征:灰黑色,风化后呈黄褐色。
结构松散,以微晶质为主,胶结物少见。
局部含泥晶薄层状泥晶方解石,肉眼可见微小针状铁矿,仅在阳起石中有残留。
野外观察表明无典型气孔构造,但钻探资料显示存在大量孔隙。
这些孔洞之间的连接关系复杂,分布不均匀,且具多期次成因特点。
上覆地层为中生代花岗片麻岩及新生代玄武岩,厚度一般较大,对该类岩石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很大。
根据野外观察,该类岩石出露面积不大,且岩体完整性差,经济意义相对较低。
该类岩石在本区的最大单个厚度达100m,平均厚度为50m左右,其中个别地段厚度更大。
该类岩石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体周围的基性、中酸性或超基性岩与其的接触带附近,并与基性、中酸性或超基性岩的边缘接触带相互交切。
从构造角度看,此类岩石属于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带产物,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和产状受到了强烈的控制,因而具有高压缩性和剪胀性等软弱特征,遇水易溶蚀。
第二层是白色粗粒石英细粒长石粉砂岩,颜色灰白色,与下伏第三层灰色长石石英粉砂岩的底界相重合,与上覆第四层浅红色细粒长石石英粉砂岩相连续。
该层具中-粗粒变晶结构,局部夹泥晶方解石薄层。
野外观察表明该类岩石未见典型气孔构造,但钻探资料显示存在大量孔隙。
该类岩石位于本区西北部山前台地的东侧,出露面积约2平方公里,分布较广泛,主要沿断裂发育。
泥质粉砂岩通常发育在基性、中酸性或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同时也可见于褶皱轴部,由于其组成的岩石颗粒比较粗大,因此又称为砾岩,属山麓堆积的陆源碎屑沉积。
由于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加之颗粒粗大,岩石硬度不高,抗风化能力差,在外营力作用下容易破坏,往往遭受风化剥蚀。
岩屑砂岩的镜下报告岩屑砂岩是一种沉积岩石,其主要组成成分是岩屑(包括碎屑矿物、贝壳等)和砂粒。
本次实验选取的样品为一块岩屑砂岩,经过镜下观察与分析,以下为本次实验的报告。
首先,经过肉眼观察样品为灰色,质地坚硬,粗糙不平。
在显微镜下放大50倍观察,发现该岩屑砂岩的结构较为松散,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大且不太规则。
沉积物颗粒中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较小的颗粒为云母和石英质颗粒。
颗粒呈角状,有锐利的边角。
其次,观察到一些深色的成分,经过化学反应测试发现为含铁物质。
同时,在岩屑颗粒和矿物颗粒之间也发现了一些直线状的裂缝和孔隙,这些裂缝和孔隙可能是由于沉积物运动和沉积过程中受到压力变形而形成的。
接下来,将显微镜放大到200倍,可以看到矿物颗粒清晰可见。
石英粒子的颗粒大小大致相同,呈现出边角分明纯净的石英结晶,且有一些石英颗粒呈偏六边形或长条状。
长石颗粒相对石英颗粒较小,呈现出颜色较暗的条状晶体,清晰可见的交替黑白条纹,表明其为钠长石ES。
云母颗粒较小,图像模糊,但还是能够看出它们的片状结构和深色的颜色,为黑云母BI。
此外,还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的空隙和颗粒之间的接触点。
最后,将显微镜放大至400倍,进一步观察样品。
可以看到非常细微的颗粒和裂缝,同时可以看到一些颜色较深、形状规则的颗粒,这些颗粒可能是蒙脱石、伊利石等次生矿物。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晶体之间的接触点,其中石英晶体角处呈现出毛细管状结构,可能是因为在沉积之后晶体之间的缝隙被水填补进而形成的。
综上,该样品为一块岩屑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等矿物颗粒和一些含铁物质、次生矿物等组成。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岩屑砂岩的颗粒较为松散,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大且不规则,其中一些颗粒有锐利的边角和直线状的裂缝和孔隙。
岩屑砂岩的研究可以有助于了解地球历史、构造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砂岩野外观察描述内容
1.观察描述岩石的颜色。
2.观察砂岩的结构特征,确定结构类型,目估碎屑颗粒的大小及变化范围,描述其分选性、磨圆度级胶结类型。
3.观察砂岩的岩层厚度,宏观沉积构造类型,如层理类型、波痕、底模、生物扰动构造、痕迹化石等。
4.鉴定碎屑物质和填隙物成分,目估百分含量,并描述它们的肉眼鉴定特征。
5.观察岩石的纵横向变化及其与上、下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6.其它特征,如风化特点、次生变化、地形地貌特征。
7.综合定名。
砂岩描述举例
新鲜面呈灰绿色,风化后为黄绿色。
绿色系含较多的海绿石所致,故为自生色,可见较清晰的平行层理,层理因含海绿石多少不同而显现,细层厚度不一,一般为3~10mm。
中粒砂状结构,碎屑粒度多在0.3 ~0.4mm左右,大小均一,分选好,磨圆度高,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碎屑成分较简单,石英约占碎屑的98%,灰白色,因受氧化铁侵染而略呈灰黄色;长石少量,估计不足2%,灰白色,粒度较石英略粗,磨圆亦差,略显玻璃光泽;此外,还含有机少量燧石岩屑,黑色,隐晶质
结构。
胶结物以硅质为主,次为海绿石,海绿石沿层理分布,部分因缺氧而成褐铁矿斑点,整个岩石固结紧密坚硬。
综合定名:灰绿色含海绿石中厚层硅质中粒英砂岩。
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七台河职业学院杨丽摘要:在大陆的沉积地层中,砂岩是常见的陆源碎屑岩,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沉积岩类之一。
从砂岩的组成,肉眼鉴定与描述内容和方法,典型砂岩及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地质勘查中常见的砂岩。
关键词:砂岩、碎屑、基质砂岩是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纯净的石英砂还是廉价的玻璃工业原料。
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过渡环境、浅海至深海环境。
一、砂岩的组成砂岩主要是由粒度为2~0.05mm的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和基质组成,由胶结物胶结起来的岩石,又称中碎屑岩。
碎屑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其次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
基质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为更细的粉砂物质或黏土。
胶结物主要是硅质和碳酸盐质的胶结成分。
二、肉眼观察与描述内容和方法(一)测量碎屑粒度首先估量砂岩中相应粒级的含量。
砂岩按碎屑颗粒的粒度主要分为粗砂岩(2~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05mm)三种类型。
以上砂岩,相应粒级含量都在50%以上。
主要粒级在砂级,即可在露头上目估,也可在显微镜下测量或目估。
目估常常更能反映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尤其是野外或手标本目估,观察面积大,代表性更强。
然后依据碎屑颗粒的大小,确定砂岩类型。
(二)观察整体颜色对砂岩的描述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后的变化情况,然后观察岩石的整体颜色。
如果岩石的成分复杂,颜色多而杂时,可把标本放远一点看,描述主要的颜色。
有时可把次要的颜色放在前面来形容主要颜色,如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略带黄色。
对颜色的描述还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三)鉴别碎屑成分砂岩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和沉积基质。
砂级陆源碎屑主要由单晶碎屑和岩屑组成。
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及少量云母和重矿物。
岩屑主要有燧石岩、酸性喷出岩、细粒片岩、片麻岩等。
基质主要以粘土为主。
鉴别并估算他们的百分含量,含量多的写在前面,少的写在后面。
砂岩的肉眼观察与描述
七台河职业学院杨丽
摘要:在大陆的沉积地层中,砂岩是常见的陆源碎屑岩,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沉积岩类之一。
从砂岩的组成,肉眼鉴定与描述内容和方法,典型砂岩及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地质勘查中常见的砂岩。
关键词:砂岩、碎屑、基质
砂岩是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纯净的石英砂还是廉价的玻璃工业原料。
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过渡环境、浅海至深海环境。
一、砂岩的组成
砂岩主要是由粒度为2~0.05mm的含量在50%以上的碎屑和基质组成,由胶结物胶结起来的岩石,又称中碎屑岩。
碎屑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其次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
基质成分主要指与碎屑同时沉积的颗粒,为更细的粉砂物质或黏土。
胶结物主要是硅质和碳酸盐质的胶结成分。
二、肉眼观察与描述内容和方法
(一)测量碎屑粒度
首先估量砂岩中相应粒级的含量。
砂岩按碎屑颗粒的粒度主要分为粗砂岩(2~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05mm)三种类型。
以上砂岩,相应粒级含量都在50%以上。
主要粒级在砂级,即可在露头上目估,也可在显微镜下测量或目估。
目估常常更能反映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尤其是野外或手标本目估,观察面积大,代表性更强。
然后依据碎屑颗粒的大小,确定砂岩类型。
(二)观察整体颜色
对砂岩的描述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后的变化情况,然后观察岩石的整体颜色。
如果岩石的成分复杂,颜色多而杂时,可把标本放远一点看,描述主要的颜色。
有时可把次要的颜色放在前面来形容主要颜色,如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略带黄色。
对颜色的描述还要分清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三)鉴别碎屑成分
砂岩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和沉积基质。
砂级陆源碎屑主要由单晶碎屑和岩屑组成。
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及少量云母和重矿物。
岩屑主要有燧石岩、酸性喷出岩、细粒片岩、片麻岩等。
基质主要以粘土为主。
鉴别并估算他们的百分含量,含量多的写在前面,少的写在后面。
(四)确定胶结物
1、胶结物的成分
最常见的胶结物是氧化硅(蛋白石、玉髓、石英)、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此外还有重晶石、石膏、硬石膏、黄铁矿等。
胶结物对研究碎屑岩的成岩后生变化,推断其沉积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2、胶结类型
砂岩的主要胶结类型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和镶嵌式胶结四种。
基底式胶结: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漂浮状分散在填隙物内。
这种胶结方式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等快速堆积的产物。
孔隙式胶结:大部分碎颗粒相互接触,形成颗粒支撑和孔隙,成岩期析出的化学沉淀胶结物常分布在其孔隙之中。
接触式胶结:胶结物很少,仅分布于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处。
在干
旱地区砂层中孔隙水溶液沿毛细管上升,在碎屑颗粒的接触点沉淀析出,常形成接触式胶结。
镶嵌式胶结:颗粒之间因压溶而成面接触。
胶结物很少,其成分与颗粒成分一致。
(五)描述构造特征
描述层理的类型、大小及其他构造特征。
砂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海河过渡三角洲环境、浅海至深海环境。
形成的常见沉积构造有物理成因的层理构造、波痕构造、泥裂、雨痕、雹痕、冲刷构造和泄水构造;生物成因的生痕构造、生物扰动构造、植物根痕构造和叠层构造;化学成因的有晶痕和假晶、鸟眼构造、结核构造和缝合线构造。
砂岩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层理构造主要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
(六)研究接触关系
砂岩与粗碎屑岩、粉砂岩、泥质岩(页岩)、碳酸盐岩等共同构成各种各样的垂向序列。
依据以上序列来确定砂岩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
(七)生物化石
若发现有化石,就需要进一步阐述化石的种类、保存的完整程度、产出和排列情况。
化石在基质或胶结物中常见,
(八)风化情况、次生变化、地貌上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砂岩岩体的风化程度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渐减弱的规律。
按照岩石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中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用镐难挖,干钻不易钻进。
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因砂岩的矿物成分、硬度和胶结程度的不同,发育的地貌也不相同。
石英砂岩或由硅质胶结的砂岩,抗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常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岭;胶结不坚实的粗砂岩、长石砂岩则常成丘陵或盆地。
(九)成因特征
砂岩多以稳定的层状产出,砂体外形可呈席状、丘垄状、水道充填状和扇状等。
沉积构造多为各种层理、波痕构造。
(十)岩石命名
颜色+胶结物+粒度+岩石名称,如灰黄色粘土质粗粒石英砂岩。
三、典型砂岩及特征
(一)石英砂岩
碎屑颗粒中单晶石英颗粒占95%以上,含少量长石和岩屑,重矿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和粘土含量极低;胶结物多为石英,其次为蛋白石、玉髓和钙质;石英容易发生压溶作用,因此,石英砂岩中硅质胶结物发育。
主要有硅质石英砂岩:胶结物为蛋白石和玉髓;沉积石英岩:石英颗粒的自生加大边极为发育,肉眼很难辨别颗粒和胶结物的界限。
成因:石英砂岩多分布于海滩,石英砂岩是海水反复冲刷的结果,与风的沉积作用有关。
(二)长石砂岩
石英颗粒含量< 75%,长石颗粒含量>25%,岩屑含量<25%。
长石多为正长
石、斜长石和条纹长石;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铁质;重矿物和粘土的含量比石英砂岩高;由于长石化学上不稳定,砂岩中蚀变和交代现象丰富。
主要母岩是富长石的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长石砂岩广泛分布于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环境。
由于长石硬度较大,抗机械压实能力强;压溶作用不明显,抗化学压实能力也较强;同时,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溶解、交代等化学反应,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
总之,长石含量较高的长石砂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有利于其孔隙的保存。
成因:在利的构造与气候条件下,近源快速堆积。
(三)岩屑砂岩
石英颗粒含量< 75%,岩屑颗粒含量>25%,长石含量<25%。
岩屑主要有火山岩的熔岩岩屑;低级变质岩的板岩、千枚岩及云母片岩岩屑;积岩的页岩、粉砂岩、燧石、碳酸盐岩岩屑。
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硅质;重矿物和粘土的含量较高,发育假基质;分选、磨圆差,色调较深,呈灰色、灰绿色及灰黑色。
成因:近源快速堆积。
分布:长石砂岩广泛分布于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环境:由于岩屑硬度较大,抗机械压实能力弱,在埋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假杂基化,岩屑砂岩的孔隙不易保存,一般储集性能不好。
研究陆源碎屑岩中常见的砂岩,要了解砂岩复杂的成分组成,掌握其肉眼鉴定描述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常见的砂岩类型。
对砂岩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以此来鉴定和描述砂岩,训练学生的地质思维。
参考文献
[1]矿物岩石学.姜尧发,孙宝玲,钱汉东.地质出版社,2012,02
[2]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地质出版社,2006,02
[3] 矿床学.翟裕生.地质出版社.地质出版社,2011,02。